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针对运载火箭故障检测序列优化这一新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提出基于离散粒子群算法的故障检测序列优化方法。该算法通过测试集优化获得优选测试集,再通过检测序列优化对优选测试集中测试进行排序,获得优化的故障检测序列。最后以运载火箭时序控制系统为对象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基于离散粒子群算法的故障检测序列优化方法能够在保证故障状态全覆盖的前提下减少测试数量及成本,大大提高测试效率,且相较于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优化性能和计算效率,适用于运载火箭故障检测序列优化。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新的动目标检测(MTD)滤波器组设计方法,即通过设置目标处理通道和气象处理通道,其中目标通道采用自适应动目标检测(AMTD)处理方式,实时检测杂波的存在,根据杂波的强弱自动产生或选择滤波器加权因子,以保证抑制地杂波的同时,减少信噪比损失,提高对弱小目标的检测性能。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且在工程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引言 汶川大地震过后,成都双流机场的多谱勒气象雷达出现了回波强度急剧减弱且探测范围很小,无法正常运行的现象;经过检测,发现雷达的峰值发射功率已由正常的250kW衰减至5kW左右。经过和美国EEC工厂联系,EEC厂家希望能够把雷达调制器及电源送回美国进行检测维修,这就意味着机场气象雷达将处于较长的停机状态。为了能够尽快解决故障,使气象雷达投入运行,我们希望能够立足国内厂家进行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4.
总体要求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对俯仰通道和偏航通道的姿态同时进行调整。弹上控制系统为了实现这项功能,对双通道调姿姿态角偏差算法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姿态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对该项研究结果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测量系统状态检测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动机试车准备过程中,测量系统的状态变化直接影响到发动机参数测量的准确度。为正确获得测量系统的状态变化,从测量系统的硬件组成出发,针对压力、温度等参数类型,提出了测量通道状态变化的检测判断方法。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采用VB6.0语言,设计了相应的状态变化检测程序。试验证明:测量系统状态检测程序运行可靠,操作方便,提高了试车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检测要求,通过面向对象的软件编程技术及可视化的编程语言Visual C++,以labview软件为平台,运用动态链接库,首次设计出针对不同车型的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数据的输人输出,检测参数的采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功能。对系统进行了简单的试验和结果分析,证明该系统功能全面,界面直观,易操作,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7.
基于labview的汽车尾气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检测要求,通过面向对象的软件编程技术及可视化的编程语言Visual C++,以labview软件为平台,运用动态链接库,首次设计出针对不同车型的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数据的输入输出,检测参数的采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功能.对系统进行了简单的试验和结果分析,证明该系统功能全面,界面直观,易操作,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非旋转式导弹控制系统的模态解耦能力。证明了具有俯仰、偏航和滚动三个控制通道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俯仰、偏航两种运动模态对滚动运动模态的完全解耦。给出了模态解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对一种导弹控制系统进行了验证性设计,做了数字仿真。  相似文献   

9.
刘国增 《火箭推进》2011,37(3):48-51
通过对大批量的钛合金管材进行涡流检测,从涡流检测原理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缺陷信号、噪声信号的产生以及差异,通过多次调试试验得到了各种规格管材的检测参数,其中对检测结果影响比较大的频率、增益进行了多次对比试验,得到了最佳参数范围,为管材的可靠性判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小型固体火箭进行了滚转通道最优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半实物仿真系统对其控制效果进行了验证。基于小扰动法与固化系数法,实现了对小火箭滚转通道最优控制律的设计;采用dSPACE实时仿真机,完成了小型固体火箭半实物仿真平台的搭建;在舵机无反馈装置的情况下,利用电台实现了舵机控制参数的传递,达到了控制系统闭环仿真的目的。设计的半实物仿真平台,不仅完成了对控制系统的验证,而且还具有小火箭发射过程的全程模拟能力。半实物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最优控制参数可满足小火箭滚转通道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11.
月面巡视探测器外场试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首先对以Apollo月球车、MER火星车为代表的国外巡视探测器的研制试验进行调研,对它们的外场试验目的、试验工况的设置、外场选址的技术考虑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外场试验对巡视探测器工作过程、遥操作过程的综合验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现对巡视探测器移动、导航能力考核的同时,还可以验证地面系统,训练操作人员;然后结合月面巡视探测器的任务特点,对其外场试验的目的和内容、外场选址要求、试验工况等进行研究;最后介绍了外场试验方法及任务规划试验、过夜停靠点试验、短距离移动探测试验、任务过程综合演练等4类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型号大容积贮箱,其晃动特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及轨道控制系统。为了获得该贮箱不同工况下的一阶自由晃动频率,首次提出利用气垫悬浮技术进行贮箱晃动试验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设计出一整套试验系统,该系统包含试验件、激励系统、气浮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及加注排放系统等。使用试验系统开展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液体晃动试验,并用CFD软件对该贮箱进行时域分析,结合傅立叶变换最终获得仿真结果。分析比较晃动试验结果、理论计算结果及CFD仿真计算结果,结果显示3种结果一致吻合,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和理论CFD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均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3.
一种延伸喷管展开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对铰链可抛式延伸喷管,运用刚体平运动微分方程,建立了描述其发展开机构开及延伸锥展开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数学模型,得到了单级可抛式延伸喷早锥展开到位时间,任意时刻展开机构的质心速度和加速度,传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各构件之间的相互作和力支座反力等参数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14.
500t级液氧煤油补燃发动机是我国首台采用双推力室方案、自身分级起动方式的重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结合重型发动机特点建立了描述发动机起动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影响发动机起动特性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发动机的起动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液氧主阀和发生器燃料阀打开时差应确保发生器点火在氧头腔充满后进行;流量调节器的转初级起始时间应早于推力室建压时间;燃料节流阀转大流量应在发动机起动受控段进行。  相似文献   

15.
重量轻、功耗低、处理能力强的控制器对自适应桁架的空间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自适应桁架空间应用为背景,进行了控制器的小型化设计。以DSP芯片TMS320VC33为核心,实现了自适应桁架振动控制器硬件,并开发了相应的控制程序。采用4阶线性二次型高斯(LQG)离散控制模型,在自适应桁架实验平台上进行了振动抑制实验。实验表明,以DSP为核心的小型化控制器能够实现对自适应桁架振动的有效抑制,达到了与dSPACE控制器相同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载人航天器密封舱温湿度独立控制方法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载人航天器密封舱温湿度控制存在的强耦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绝对含湿量控湿的温湿度独立控制方法,设置中温和低温两个热控回路,并通过中温温控阀和低温温控阀的独立调节,进行冷凝干燥器组件控湿和气液换热器控温的双目标控制,实现了密封舱空气温湿度解耦控制,以满足精细化控制的需求。文章给出了密封舱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典型系统配置及控制策略,并搭建地面实验验证系统开展了相关实验验证工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方法可以达到温度±0.5℃、湿度±2%RH的良好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永成 《宇航学报》2014,35(8):977-984
为了确保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的温度水平和温度梯度满足指标要求,分析了其所处空间环境并结合其光机电的特点,设计了整机的主动热控方案和被动热控方案。首先,总结了成像光谱仪热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了主动热控方案和被动热控方案。接着,利用最坏情况分析法分析了主动热控系统测温电路的测温精度。然后,根据主动热控方案的要求,对主动热控系统的硬件和热控策略进行了设计和实现。最后,规划了主动热控系统的验证试验,并对主动热控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主动热控系统的测温精度满足≤±0.5℃的指标要求,主动热控系统能够保证紫外临边光谱仪13℃~18℃以及紫外环形成像仪8℃~18℃的温度水平要求,主动热控方案合理、可行,满足高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肖鑫磊  宋达  李刚  张立勋  薛峰  林凌杰 《宇航学报》2021,42(12):1559-1570
针对航天员在地球表面进行微重力环境中操作训练时微重力环境模拟作业训练机器人存在的碰撞力反馈控制问题,建立碰撞力反馈模型、提出单个柔索驱动单元控制策略和机器人系统碰撞力反馈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碰撞力反馈模型和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该模型和控制策略可以实现机器人碰撞力反馈,且具有计算量小、实时性好、不需要额外增加传感器等优势;结合提出的柔索驱动单元复合控制策略和机器人系统碰撞力反馈控制策略进行机器人碰撞力反馈控制实验,提高机器人控制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结果表明,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柔索驱动单元复合控制策略将柔索驱动单元主动控制精度提升11%,被动控制多余力消除率达到81.82%;机器人碰撞力反馈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升航天员作业训练时碰撞力临场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大推力姿控发动机推进剂控制阀流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姿控发动机控制阀内部流场进行分析.数值计算与试验数据相吻合,可以认为数值分析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控制阀的内部流动特性.对流场参数的分析表明:来流撞击阀芯和阀口收缩节流,是控制阀内流动能量损失的两个主要环节,在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另外,流道截面的连续性及流动空间的充分性也是控制阀内部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用于交通流管理控制系统中交通流特性参数自动检测的新办法 ,介绍该方法的基本原理、识别模型及据此方法研制成功的在线实时智能检测系统的实验结果。这个系统较好地应用了模式识别技术 ,故不仅能自动区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判别车型 ,准确地检测出机动车流特性参数 ,而且能自动准确地检测出非机动车 (自行车 )群体流量。此系统样机现场连续运行 3年多 ,已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