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质谱分析与检漏技术及真空校准技术"学术交流会中国真空学会质谱分析与检漏专委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真空校准专委会拟定于2009年5月底在安徽合肥举行第15届/第10届学术年会。  相似文献   

2.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检漏工作总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主要描述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研制过程中与检漏相关的内容,包括检漏项目、检漏方法和检漏结果等。重点介绍了氦质谱吸枪检漏、压力变化检漏和氦质谱非真空累积检漏及多种气体分析等多种检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天宫一号”的检漏数据验证了应用以上检漏方法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3.
陈小春 《航天员》2010,(5):28-30
一位华裔博士说到中国青少年航天飞机科学实验,不能不首先提到发起并推动它的一个人,此人就是华裔物理学家李杰信博士。李杰信1 943年生于黑龙江牡丹江市,后赴台毕业于台湾大学物理系,197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博士,1 978年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从事太空研究.  相似文献   

4.
吸枪检漏法的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航天器的单点漏率测试通常采用氦质谱吸枪检漏法,因此,该方法的合理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文章首次建立了吸枪检漏法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被检件的漏率与检漏仪显示值的定量关系。其次,通过大量试验间接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最后,证明了氦质谱吸枪比对法的理论合理性。结果表明:用吸枪检漏法测单点的漏率具有较好的合理性,所得结论可以为吸枪法检漏的具体实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闫荣鑫同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委员,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总装测试技术专业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暨质谱分析与检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第六届编委会委员。  相似文献   

6.
卫星真空热试验污染物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真空热试验过程中进行了污染物的采集及成分分析试验。利用污染采集板收集污染物,丙酮溶液洗脱污染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污染物进行成分分析。确定了整星热试验和太阳电池板热试验中的主要污染物成分为硅氧烷和邻苯二甲酸酯,并对两种污染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大型空间模拟器总体检漏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论述了大型空间环境模拟器的总体检漏技术,针对大型模拟器的特点,从设计、加工到安装调试等过程介绍了检漏方法的选择,并着重介绍了氦质谱检漏法可检灵敏度的分析,对大型模拟器的检漏方案进行了全过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计量与科学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3):301-301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计量工作是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现象、掌握自然规律、验证科学预见不可缺少的手段。例如,美籍华人吴健雄博士就是通过精密测量,用实验方法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里验证了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二位博士所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理论。  相似文献   

9.
应中国宇航学会邀请,美国宇航学会(American Astronautical Society,简称AAS)代表团由AAS中国委员会主席G.L.May率领,包括AAS执行副主席P.M.Bainum博士,前任主席T.Speak博士和C.Sheffield博士一行四人,于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十二日来华进行正式访问和科技交流活动。这是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宇航学会之间两年来友好交往中AAS首次正式派团访华。代表团在京期间,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梁守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外深空探测任务的综合分析和总结,特别针对深空探测活动中对空间尘埃、空间辐射、行星大气等方面的探测载荷展开了深入调研和分析,文章主要介绍了尘埃探测器、大气结构分析仪、辐射评估探测器和空间质谱计等几种真空、热、机、电类的有效载荷,主要从它们的功能、目标、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情况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根据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学的新进展,用当代最先进的仪器首次对三种典型的我国地面空间环境模拟污染样品进行了探索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极高的检测灵敏度,具备分析微量航天污染物成分的能力;由于很高的质量分辨本领,具备检测航天污染物包含的所有元素、同位素和各种化合物的指纹鉴别能力;成像分析可获得航天污染物各成分面分布及一定的分层信息,从而可望揭示出各类污染物的形成过程。与国内外现有的各类检测手段相比,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是航天污染物检测强有力的一种新手段。讨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能开发出可避免二次污染并分阶段取样、保存样品的装置与之配合,该技术有望在迅速崛起的航天污染系统工程中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航天污染检测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举世瞩目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入预定轨道,在太空等待与神舟九号飞船交会对接的那一刻。在为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付出心血和汗水的研制队伍中,有一个"特别"的群体——研制天宫一号年轻的总体设计博士团队。这个团队诞生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19名博士都是"70后"和"80后",其中6人是近两三年与天宫一号结缘的。走近这个博士团队,能够感受到他们充满多彩梦幻和追求现实的内心世界。受航天精神传承的航天年轻一代,正以只争朝夕的劲头,为载人航天工程奉献着青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未来航天与新能源的战略结合——空间太阳能电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8年,美国的彼得·格拉赛博士首次提出空间太阳能电站(SPS)构想,到今年已整整40年.  相似文献   

14.
韩厚康 《航天》2013,(12):30-33
国际宇航学院太空科学探索技术部主任克劳迪奥。马可尼博士,是国际上研究“利用引力透镜进行深空探测”的知名专家。今年9月21日,在中国宇航学会的精心安排下,我有幸与来北京参见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的马可尼博士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学术交流,探讨“利用太阳引力透镜(下简称SGL)的FOCAL任务”,我感觉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5.
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关键技术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68年美国的P. Glaser博士最早提出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概念构想。作为一个巨大的空间系统,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技术难度非常大,其真正实现预计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文章通过对国外典型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及其关键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空间太阳能电站关键技术体系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最近读了李开复博士的自传《世界因你不同》,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7.
《载人航天信息》2009,(3):74-78
早期经历:1977年奥本大学毕业之后,戴维斯博士加入德克萨斯州贝莱尔的TEXACO公司,担任石油工程师,从事第三纪石油的回收。1979年离开该公司,在NASA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担任航空航天工程师。1986年被任命为结构分析科组长,她的小组负责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结构分析、检定和维护任务,以及先进的X射线天体物理学设施。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福布斯探测器有效载荷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俄联合探测火星项目中俄方福布斯(FGSC)火星探测器上搭载的等离子体-磁场探测系统、掩星发射机、微小粒子监测器、土壤含气质谱分析载荷系统、GAMMA分析仪、中子及γ射线分析仪、红外分析仪、次级离子质谱仪、长波雷达、导航及引导TV系统、全景立体摄像机、红外显微镜等有效载荷的用途、原理和参数等.分析了俄方载荷对中方相关任务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总装测试中,多采用氦质谱非真空累积检漏技术在常压环境下对航天器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检漏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大气压的变化,作为收集氦气的检漏容器——包装箱箱体可能需要承载负压,因此设计包装箱时须增强包装箱结构,会导致箱体自重过大。文章对正压环境下氦质谱非真空累积检漏技术进行研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测量精度和误差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意在证明正压法检漏的可行性,进而优化航天器包装箱结构。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航天器总漏率检测,能避免泄漏检测过程中航天器包装箱因承载负压而发生损坏,可为航天器包装箱的减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载火箭三子级燃料箱体快速检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子级燃料箱体结构、检漏要求及箱体检漏的方法,分析了三子级箱体检漏中影响灵敏度和检漏时间的因素,对吸枪开启大小、吸氦时间、氦浓度与灵敏度的关系进行了试验,认为吸枪反检氦质谱检漏技术适合于三子级燃料箱体快速检漏。文章还介绍了较佳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