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正>2014年12月7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即资源一号卫星)04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该星的发射成功,不仅书写了中国和巴西两个发展中国家在航天领域合作的新篇章,也为中国和巴西建交4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巴西总统罗塞夫互致贺电,祝贺卫星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2.
反卫星卫星几乎是跟卫星同步发展起来的,俄罗斯既是最早发展卫星技术的国家,也是最早发展反卫星卫星技术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小卫星的出现而发展起来了小卫星编队。小卫星编队的目的是用编队分布式概念来实现通信、侦察和导航等任务,进而用若干个小卫星虚拟一个大卫星。小卫星编队和反卫星卫星产生于不同时代和不同目的,本来是不相干的问题,却出现了巧合。笔者认为,反卫星卫星是小卫星编队的一种特殊应用,小卫星编队的关键技术是反卫星卫星技术的基础,可以说,掌握小卫星编队技术的国家,就具备了反卫星卫星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何雯 《中国航天》1993,(10):18-19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在为海上和陆上用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方面已成为世界先导,目前它为65个国家、11000艘船只和不断增加的航空和陆地移动用户提供着世界范围的移动通信服务。 1991年初,马特拉·马可尼公司获得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道研制第三代国际海事卫星3的  相似文献   

4.
靳颖  韩燕侠  高菲  晓春 《航天》2012,(2):28-31
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在轨卫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这些卫星分属于80多个国家或组织,为几乎所有的国家提供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等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5.
空间遥感信息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卫星遥感技术使人类能获得大量对地观测信息,具有分辨率高、畸变小、可重复观测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领域,包括国土普查、石油勘探、铁路选线、海洋海岸调查、地图测绘、目标点定位、地质调查、电站选址、地震预报、草原及森林普查、文物考古等多个领域。一个新型的信息生产和高端服务产业已经兴起并正在迅速发展。世界上最早应用遥感卫星的国家是美国,一些  相似文献   

6.
甄石 《中国航天》1998,(7):17-19
美国侦察办披露侦察及中继卫星情况甄石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最近披露了其长曲棍球成像雷达卫星和静地轨道中继卫星的一些情况。这使人们看到了美国战略及战术侦察的一点内幕,更多地了解到了美国是如何利用这些多年来一直高度保密的卫星项目来获取和分发伊拉克和朝鲜等重点...  相似文献   

7.
1999年世界卫星技术及应用发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世界卫星技术及应用领域发展平稳。以铱星系统为代表的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受到资金问题的困扰,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平台进一步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很多国家和地区在1999年发射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或出台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计划,体现出对高分辨率遥感的重视;欧洲出台了伽利...  相似文献   

8.
<正>"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按时间先后顺序,我国是继苏、美、法、曰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由此幵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该卫星由以钱^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同吋逬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卫星外形为直径1 m的近球状72面体,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卫星导航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顶层谋划并构建国家卫星导航产业政策体系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文在开展实地调研、专家研讨和书面问卷基础上,分析了国家卫星导航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的外部环境及机遇挑战,提出了国家卫星导航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框架和亟待研究和制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对于中国的航天来说意义非凡,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都实现新的跨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航天工程的实施都将拉动卫星制造与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卫星应用服务体系、扩大卫星应用规模政策支持明朗。2011年,我国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应用及产业发展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
过去15年中,人们一直在研究用系缆连接两个空间物体的方案,并以此为题目写了许多论文。1983年,美国航宇局(NASA)与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NR)的国家空间计划局(PSN)合作,开始从事系留卫星系统(TSS)的方案论证和开发工作。TSS是建在空间运输系统(STS)轨道器上的一种多用途设施,用于部署和回收系留卫星,并使它在轨道上工作。本文叙述正在研制的TSS硬件,提出首次TSS飞行的工作计划,并讨论未来的TSS任务和系留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从60年代初开始发射信号情报卫星,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第五代的研制。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美国各代信号情报卫星的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相应的地面段配置情况也作了简单介绍。冷战时期美国的信号情报卫星为获取苏联的军事情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冷战后信号情报卫星又转向主要收集其它国家的技术、政治和经济情报。了解美国的信号情报卫星,对于我们今后采取对应措施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天链一号,风云三号,中星九号,环境一号A、B,遥感四号、五号卫星和风云二号06星相继发射成功;地面应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神舟七号载人飞行获得成功;各类应用卫星在奥运会、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灾以及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了全面构建航天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的目标。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专家建言加强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卫星应用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种高精度的卫星星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圆的近地卫星轨道,提供了一种高精度的计算卫星星历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利用10个固定参数来拟合轨道的长期和长周期变化部分,短周期变化部分利用已有的理论结果。充分利用近圆轨道的特点将田谐项引起的短周期变化部分进行同频合并后,最终的分析表达式相当简单。该模型还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相应的选择,其最大误差可控制在50m以下。  相似文献   

15.
美国气象卫星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60年4月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美国的气象卫星已经发展了静止气象卫星和极轨气象卫星两个系列。其中,静止气象卫星系列为静止轨道环境业务卫星(GOES)卫星系列:极轨气象卫星系列包括诺阿(NOAA)卫星、国防气象卫星(DMSP)和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NPOESS)。GOES、NOAA和NPOESS三个卫星系列由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控管,DMSP卫星系列由美国国防部控管。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1999,(1):14-14,18
七七事变前夕,国际知名学者冯·卡门教授在清华大学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系。在五六十年代,清华大学为配合国家“两弹一星”研制,以发展航天技术为主要目标建立了工程力学系、自动控制系和动力系,为国家培养航天科技人才。在迈向21世纪的今天,通过发展航天科技,带...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工程》2017,(3):1-8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首个面向大众服务的空间基础设施,卫星系统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研究和总结其关键技术成果对于我国后续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程和主要贡献,论述了北斗二号工程特点和卫星系统的创新成果,重点介绍了以混合卫星星座、卫星平台技术、多频段多业务载荷兼容、星载核心产品设计为代表的一批技术成果,总结了北斗二号卫星开展的可靠性专项工作,简要说明了组批生产和高密度测试的经验。最后展望了下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发展,将全面提升系统的服务性能和自主运行能力,积极拓展特色服务,以成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与授时(PNT)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李辉 《中国航天》2014,(4):44-48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卫星遥感系统已经日臻成熟,全球军用、民用与商业遥感卫星数量日益增加。当前国际上约有51个国家拥有或者运营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系统,遥感数据广泛用于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全球环境变化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由此也形成了对成熟数据政策法律框架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L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大功率载荷和高灵敏度双频导航接收机同时工作时潜在的同频干扰问题,基于某型SAR卫星,开展了SAR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星内、星地同频干扰分析及实物验证。星内同频干扰分析,表明星内存在较为严重的同频干扰问题,需要采用在导航接收机前端,增加随SAR载荷发射脉冲信号联动工作的电子微波开关的抗干扰抑制措施。利用实物在暗室无线环境下,完成了干扰措施有效性验证,导航原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措施有效且简单易行;针对星地同频干扰,由于SAR载荷合成孔径、低占空比脉冲工作的特点,使得地面GNSS接收机能够被SAR载荷照射的时间很短、照射概率很低,且照射强度也低于接收机的饱和电平,预期不会对接收机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快速应急发射的需求,首先对卫星电子元器件、卫星结构、展开装置、蓄电池组和推进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贮存要求及性能进行分析.然后考虑卫星在发射场贮存时间,以6个月为分界线,分别对卫星在发射场的长期和短期贮存方法进行了研究.短期贮存方案卫星以整星状态贮存,所有部件安装到位;贮存期间,每3个月进行一次整星全面加电状态检查.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