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先进陶瓷材料胶态成型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介绍了几种主要陶瓷胶态成型工艺,包括注射成型、注浆成型、凝胶泣模成型、直接凝固注模成型、水解辅助固化成型和电泳浇注成型。对上述工艺的原理、工艺过程及特点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陶瓷成型工艺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声发射技术与信号小波包分解,采集成型过程的声发射信号,分析注射成型工艺如注射速度、注射压力、模具温度等对于声发射信号的影响以及有无流动缺陷时声发射信号的区别。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注射速度升高或者模具温度的降低,信号能量明显升高。另外注射速度、注射压力和模具温度共同影响信号在375-500k Hz频段能谱系数。缺陷检测实验也表明当375-500k Hz频段能谱系数大于0.1时,二次透镜表面存在缺陷。注射成型过程的声发射信号尤其是375-500k Hz频段信号完全能够反映出工艺参数变化和成型过程熔体流动情况,并且能够实现成型流动缺陷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3.
热压罐/VARTM组合成型新工艺是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一个新发展,特别适用于平面、立体织物增强高粘度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液体注射成型,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先进复合材料制造领域.  相似文献   

4.
在非线性数值算法基础上,采用水平集方程、动量方程与能量方程进行多物理场全耦合计算的方法,对非对称几何板件的注射-压缩成型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注射-压缩工艺较传统注射工艺能够显著降低制成件收缩率;成型过程中熔体的纤维流线长度与温度变化会对制件收缩率产生影响.较短的纤维流线,较均匀的温度分布能够获得更小、更均匀的...  相似文献   

5.
水溶性陶瓷型芯对于内腔结构复杂和高尺寸精度的合金铸件的精密铸造成型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水溶性陶瓷型芯注射成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分析了对关键工艺过程如增塑剂制备、黏结剂和陶瓷粉体组分和粒径的选择、混料工艺优化、注射成型关键参数、脱脂烧结及防水处理等对型芯微观结构、质量和性能影响,为高性能水溶性陶瓷型芯的研制提供技术指导。最后,在总结现有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未来水溶性陶瓷型芯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新兴的纳米材料和技术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将为高性能和低成本型芯的研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基于粘性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和粘度模型,建立了注射成型和注射压缩成型的残余应力计算模型,然后对角窗的注射成型和注射压缩成型进行了计算模拟,结果表明,注射成型角窗的残余应力大,且分布范围宽;注射压缩成型角窗的残余应力相对较小,且分布范围较窄,这种特征与注射压缩成型时熔体流动阻力小、型腔压力和体积温度分布均匀有关。最后采用偏振光法对实际注射成型和注射压缩成型角窗的应力分布进行了测试,进一步验证了注射压缩成型制品的低残余应力特点。  相似文献   

7.
注射成型和注射压缩成型透明件的光学性能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试注射成型和注射压缩成型透明件的光学性能以及内应力分布和厚度分布,并结合两种成型方式的技术特点,对注射成型和注射压缩成型透明件的光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注射成型和注射压缩成型透明件具有良好的表观光学质量,透光率和雾度接近,这与两者在成型材料和表面粗糙度一致有关.但与注射成型透明件相比,注射压缩成型透明件具有更低的双折射、光学畸变和角偏差.注射压缩成型透明件的低双折射源于内部大分子取向程度低,从而取向应力低;低光学畸变和低角偏差光学性能特点除了与低残余应力有关,还与注射压缩成型具有更均匀的收缩率有关.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种典型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完成模具结构及工艺流程等整体成型工艺设计,同时利用PAM-RTM软件完成流道设计优化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选择合理的注射方式及流道布局,最终根据所选方案完成工艺试验验证,对构件进行超声无损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构件没有内部缺陷、树脂充分填充,最终验证了加筋壁板整体成型工艺设计及模拟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种典型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完成模具结构及工艺流程等整体成型工艺设计,同时利用PAM-RTM软件完成流道设计优化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选择合理的注射方式及流道布局,最终根据所选方案完成工艺试验验证,对构件进行超声无损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构件没有内部缺陷、树脂充分填充,最终验证了加筋壁板整体成型工艺设计及模拟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对微螺旋零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并使用Moldflow软件仿真,根据注射情况对零件结构进行了调整,利用正交试验法,信噪比与方差分析获得了最优参数,并提出了高模温对比组验证了其优越性。本次设计在面对微塑件应用一般注射参数时较难成型的情况下,为微型塑件的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