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9月26日,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地球观测卫星委员会(CEOS)第八次全会。二十一个成员组织、三个观察员组织以及七个联络组织近百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代表团组成人员包括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和五院的专家。全会由德国航天局局长J.B.Mennicken主持。全会讨论了新增成员、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工作组报告、数据政策、未来发展战略等问题。 CEOS自成立以来,十年间致力发展各国家、组织之间在地球观测卫星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合作。此次会议,经我国及发展中国家的努力,CEOS支持发展中国家地球观测活动、  相似文献   

2.
张智慧 《航天》2012,(6):30-32
国际空间站作为近地轨道空间唯一在轨运行的大型综合实验平台,部署了许多先进的对地观测和遥感设备。使用手持或自动装置,航天员可以灵活开展对地观测活动,尤其是在监测突发自然灾害时,较无人飞行器而言,更具灵活性。作为一个“全球观测与监测站”,国际空间站在收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及自然灾害信息,推动探究和解决地球环境问题以及推动全球对地观测活动的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威 《中国航天》2010,(12):15-16
在世界各大卫星制造商竞争商业通信卫星市场的同时,全球对地观测卫星市场也渐入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在对地观测卫星市场中,按照技术特性又分为载有被动式光学载荷和主动式合成孔径雷达载荷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遥感卫星数据源工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迎接对地观测新的发展高潮本世纪末,在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巨大推动下以及环境、资源问题的巨大压力下,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面临着一个世界范围的对地观测技术新的发展高潮。1.传统的卫星遥感数据源能力在增强以70年代初陆地卫星-1发射为里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为参加国际空间年(ISY)关于全球变化研究而预定开展的各项活动:发射一系列对地观测卫星,为全球观测计划提供更多的数据;进一步开展从地面站、探空火箭和气球探测取得更多的地基现场观测数据的工作。文章还介绍了为支持全球信息系统试验研究计划中研究地圈和生物图而开展的各项收集空间数据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空间科学技术的现状(特别是卫星对地观测技术、卫星全球定位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发展战略研究之间的适应性入手,阐述了空间科学技术在数字地球创造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自从1960年美国的“泰罗斯”1卫星在轨道上获取了第一批地球的影像图片以来,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已发射了130多颗气象卫星,它们每天昼夜不停地向地球发回全球各个地区的图像照片和气象资料。用卫星来观测地球表面和大气已经成为现今气象观测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气象事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气象卫星从外层空间观测地球表面和大气层,居高临下,观测区域宽广,观测的频次高,对地球进行大范围的动态观测是它的特点。一颗极轨气象卫星每天能获取全球的气象资料两次,一颗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每30分钟就能获得地球近 1/ 4面积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国际空间站上所能进行的生命科学、生物、航天医学、材料科学、流体物理、燃烧科学和对地观测、天文观测等微重力科学和空间观测科学的8个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国际空间站应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资源卫星及应用技术的新进展安嘉欣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通过卫星获得的对地观测数据已成功地应用于人类的科研活动、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之中。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卫星遥感及应用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出现了许多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  相似文献   

10.
国外对地观测卫星技术发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充分调研了世界各主要航天国家的对地观测卫星技术,结合其发展过程与现状,重点从观测需求、卫星性能、卫星系统模式以及研制模式等方面加以分析,总结其技术发展特点,为我国对地观测卫星技术的战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03年9月22日至10月3日,国际民航组织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了全球航行领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第11次航行会议。民航总局刘绍勇副局长率领由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政府民航处18人组成的中国民航代表团以庞大的阵容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取得的重大成果是通过了国际民航组织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确立了到2025年全球空中交通管理发展的战略目标。该运行概念的建立是国际航空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飞跃,将进一步推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朝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对各国空中交通管理今后20年的建设和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将使航空发展中国家现行的空中交通管理理念、体制和运行机制面临巨大挑战。在未来20年里,我国民用航空运输量将以每年平均10%的速度增长,从而对空中交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球空中交通管理一体化和航空运输量快速增长的形势下,目前我国在空中交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将可能成为阻碍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瓶颈。当前,民航总局提出了在本世纪的头20年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历史性跨越的奋斗目标,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界必须密切关注国际空管动态的发展,认真学习并吸收新理论和新概念,应用新技术,按照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要求,结合我国空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尽快研究制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努力使我国空管的整体水平早日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863—308)主题“九五”期间对地观测领域的研究成果,侧重介绍并描述了机载对地观测系统、星载对地观测系统、前沿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城市、农业、环境、灾害、资源和西部地区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3.
欧洲咨询公司2009年11月12日发布的最新报告《2018年卫星对地观测市场前瞻》指出,2009年全球卫星对地观测业务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将达到近39亿美元,这表明商业卫星对地观测产业(以下简称“商业观测”)已确定了自己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合理地位。  相似文献   

14.
对国际火星探测任务、遥感制图技术的进展与产品成果进行了综述。1960年至今,世界各国已开展了44次火星探测任务,其中18次成功,3次部分成功。基于轨道器影像和激光测高数据、着陆器和火星车的影像数据,相关团队已开发了一系列的摄影测量技术,制作了百米量级全球制图产品、米级及亚米级局部高分辨率制图产品等,广泛用于火星科学研究和工程任务支持。文章对火星遥感制图未来重要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包括火星多源多重覆盖遥感数据全球制图、火星全球控制网的改进、海量火星遥感数据的自动处理与信息挖掘、火星车实时长距离导航定位与制图、数据共享与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15.
<正>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所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该专项将建设基于卫星、平流层飞艇和航空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获取系统,完善相应地面系统,建立数据与应用中心。该系统将与其他观测手段相结合,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到2020年,建成先进的陆地、大气、海洋对地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学遥感载荷的空间站平台相比卫星平台具有很大的优势,吸引了包括俄罗斯、美国和欧空局在内的国际空间站成员国争相进行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新技术实验验证和对地观测研究。文章介绍了国际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观测方式和特点,结合国际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应用情况,从新技术实验验证和对地观测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中国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观测镜全球成像卫星系统佟圣奎为了在前景诱人的世界高分辨率天基遥感图像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许多国家都在竞相研制或准备购买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系统。美国一些航空航天企业更是不甘落后,它们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系统方案设想,积极参与这场激烈角逐。世界观测成像公司率先...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欧空局开展科学合作刘振兴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科技方面的国际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空间物理的发展,需要全球联合观测数据(包括卫星、火箭和地面观测数据等),而进行全球性的观测单靠一个国家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09,(10):46-47
欧洲咨询公司9月3日发表《2018年前星基对地观测市场预测》报告,称2009年对地观测数据销售额将超过10亿美元,而到2018年将增长到这一数字的近4倍。这说明商业对地观测行业正成为全球经济收入增长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20.
国际电联2003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2003)第二次预备会(CPM—2002)于2002年11月18日至29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本次会议重点讨论了CPM报告以及各国主管部门和区域电信组织的最新提案,是WRC—2003大会的一次预演。有来自80多个国家10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除各国电信主管部门外,区域电信组织(APT、CEPT、CITEL)、国际和地区广播组织、国际民航组织、国际业务无线电组织及其它国际、地区组织和有关公司也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