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但地震预测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大量的观测事实显示,在多数大地震发生前几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钟,电磁波的强度、相位或者谱密度等将发生异常变化,电离层的电子、离子浓度和温度等会发生异常扰动,这些现象的出现向人们发出地震即将来临的信号。这些现象不仅在地面可观测到,在卫星上也能观测到。据此,许多国家开展了地震电磁卫星的探索研究,以期将其作为监测地震灾害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本世纪的先头学科预测中,生物科学、生命科学、生态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一个主要的中心研究课题将是研究人类本身(包括生物)和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态。前者的研究形成了生物医学工程,后者的研究形成了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在这些领域中,遥测技术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由于各种先进遥测手段的介入,又促进了学科的发展。通常,我们  相似文献   

3.
2010年9月16日,欧空局宣布了一项计划,该计划称欧空局将在2020年之前向月球发射一个大型着陆器,着陆器载有用于研究人类永久居住地点的“漫游者”机器人,着陆器和“漫游者”机器人总重将超过640kg。这次任务聚焦月球南极,该地区阳光充足,允许以太阳为动力的着陆器和“漫游者”运行长达6个月。  相似文献   

4.
<正>碧波万顷的蓝色海洋,留给人类太多的秘密。当今世界,由于人口的激增和无节制的掠夺性开发,资源和能源日益紧张。向海洋进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征程中,海洋卫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誉为"数字海洋"的"千里眼"。2014年8月,设计寿命为3年的我国"海洋二号"卫星迎来在轨稳定运行三周年。目前,该卫星仍然在稳定运行。3年多来,该卫星与"海洋一号"卫星相互配合,分别以微波、光学两种观测手段,进行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构成了空间立体监测系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大幅提升了我国对地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5月5日7时05分,在美国西海岸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宇宙神"5运载火箭将"洞察"火星着陆器发射升空。"洞察"火星着陆器全称为"采用地震研究、测地学和传热学的火星内部探测器"(InSight),隶属于"发现计划"的第12次任务。"洞察"火星着陆器充分继承了"凤凰"火星极区着陆器的技术,是人类火星探测史上首次探测火星土壤内部的探测任务,也是首次采用火星立方星在进入、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地球上约30%的面积遭到过地震破坏,过去30多年在全球因地震就使100多万人丧生,直接造成的财产损失超过了1000亿美元。哈萨克斯坦是地震多发地区。据历史记载,阿拉木图曾在1887、1889和1911年发生过震级为7.3~8.2的强烈地震,整座城市几乎消失殆尽。哈萨克斯坦广阔的南部和东部地区同样遭到过地震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据新华网报道,三大天文"灾难"接踵发生,突然增加了人类对防止地球遭遇外太空"不速之客"袭击的紧迫感。天体坠落事件能否提前预警?一些科学家认为,以现有科学手段,有效预警仍存在一定挑战。2013年2月14日,即在俄罗斯发生陨石雨前一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一个科学家团队公布了一个新奇的计划:利用太阳能构建一个巨大的激光束相控阵,用以监测和提前销毁危及地球的小行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时代,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人类依托于"站得高、看得远"的人造卫星收发的无线电信号进行通信,极大拓展了交流手段,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卫星通信世家的卓著功勋1965年6月,在党中央、国务院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上马人造卫星项目的时代背景下,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的前身五O四所应运而生。该所建所于成都,后迁至陕西西安,是我国从事航天器有效  相似文献   

9.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震行业涉及的领域包括地震构造调查、震害评估、地震热异常监测等。随着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国产卫星数据正逐渐替代国外卫星数据,在地震行业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12月29日,中国首颗静止轨道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高分四号"卫星成功发射,为卫星地震应用提供了新的数据源。文章从地震热异常监测、区域地震构造研究、极震区宏观破坏识别三方面分析了"高分四号"卫星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地震三大主体业务中的应用潜力。还以2014年鲁甸地震为例,利用"高分四号"卫星数据对震后造成的大型滑坡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高分四号"卫星数据能够从空间上识别大型地震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位置,可为震后应急救援指挥决策提供及时和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周媛媛 《航天员》2008,(6):42-45
1998年11月20日,由俄罗斯制造的"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升空,标志着人类和平开发太空由此开始。当时人们相信,国际空间站建成后,太空中将出现一个长108米、宽88米的大型"金字塔",而这架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先进的载人飞行器,也将成为世界最先进的综合科研基地。科学家们也预测,新空间站的建立将可能对世界生物学、气象学、天体物理学、地表探测等学科的发展带来突破。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踏足寄托了中华民族多少情思的月球,实现了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个人类第一次,任务的成功在为航天强国建设踏出重要一步的同时,也再次把我国航天器制导、导航与控制(GNC)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谈及落月过程,"嫦娥"四号着陆器GNC系统主任设计师程铭说:"虽然攻关的过程艰苦卓绝,但看着美妙的落月过程,我们很自豪!"  相似文献   

12.
士元 《航天员》2011,(2):12-17
2011年4月12日,世界载人航天50周年纪念日。50年前,加加林代表人类搭乘"东方一号"第一次飞出地球进入太空。举世瞩目,万众欢呼。50年过去了,"东方一号"飞天前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和神秘内幕呢?50年风云变化,50年沉稳举步,50年身姿翱翔,50年视野开敞。人类载人航天事业过去50年的发展历程纷繁复杂,我们道之不尽,但我们尽量把最贴近您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出来,让您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载人航天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朝阳产业,它的出现为人类带来了特殊而无法估量的价值。过去的50年,是航天事业起步和发展的50年,更是探索改变世界的50年。载人航天的半世纪,不是一个人、一个组织或一个国家的半世纪,而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半世纪。世界各个航天大国在这个特别的年份里,通过或大或小的不同形式,表达了对太空探索开拓者们的纪念。中国的"神舟"英雄们曾经身赴太空,是太空探索的真正实践者,他们最了解太空和太空探索的意义。在这一特别时刻,他们向人类载人航天事业送上了祝福,表达了希望。天上半世纪。我们和亲爱的读者您,一起来回顾,一起来展望,一起来纪念,一起来期待。  相似文献   

13.
月震是什么     
发生在月球上的地震称之为"月震"。众所周知,地球每年都发生许多次地震,月球也会发生月震。月球的内部能量已近于枯竭,虽然现在它是一个几近僵死的天体,但仍然有轻微的活动,因此经常有微弱的月震发生。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航天员登月后在月球静海西南角设置了检测月震的仪器。此后,相继在月球着陆的几艘"阿波罗"飞船又先后在不同位置放置了月震仪。月面上的6台月震仪组成了检测月震的网络,它可以记录月震发生的时间、位置、强度和震源深度。至1977年8年为止,月球上的月震仪共监测到10000多次月震活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九五"期间就开始了卫星预报地震的研究和应用。如当时航天部第五研究院航天信息研究所曾经利用卫星热红外图像进行地震短期临震预报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还建立了卫星热红外异常分析系统,将其与地震前兆其它信息连接起来,组成了地震短临预报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5.
潜在电路计算机辅助网络树生成系统研究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树是规范潜在电路分析(SCA)技术的两大工具之一,而计算机辅助网络树生成系统是对航天等复杂控制系统进行SCA所必备的辅助手段。本文介绍了一个能真正用于实际工程SCA的网络树生成系统。  相似文献   

16.
陈善广 《航天员》2011,(2):F0002-F0002,1
2011年4月11日至15日,第18届人在太空国际学术会议(IAA Human in Space Symposium)在美国休斯顿举行,来自世界各地航天领域的科学家、航天员、青少年学生等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NASA与休斯顿大学共同举办,主题为"下一个黄金时代"。中国航天员中心主任陈善广在会上做了即席演讲,演讲原文如下(摘选):今天,我们在这里报告的人类太空探索的最新成就无疑是令人鼓舞和激动的。这也许是纪念加加林实现人类太空飞行50周年的一种最好方式。本次大会主题是"下一个黄金时代"。在这样一个我们的心灵同时被过去荣耀与未来憧憬冲击的特殊时刻,我却在反复思索一个问题:人类太空探索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如今我们已有数百人进入了太空,我们还登上了月球,正计划下一步探索火星或者其他小行星。在下一个金色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可靠性数学的电磁兼容性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系统可靠性预计理论为切入点,分析系统可靠性与系统级电磁兼容性的关联性。分析基于电磁干扰"三有限"和可靠性"三规定"的电磁兼容性预测方法。初步建立系统级电磁兼容性指标和性能降级的准则,给出包括串联、并联、混联等几种典型的系统电磁兼容预测模型和预测方法,最后得出基于可靠性预计理论的系统级电磁兼容预测公式,进而为预测电磁兼容性奠定了条件。采用所提方法对某军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系统级的电磁兼容性预测,预测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及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智能识别系统精确度和硬件复杂度之间的均衡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统计模型的权重二值神经网络近似加速方法。在提出了一种获得高精度轻量神经网络的权重二值化处理算法基础上,引入近似加法器、消除乘法器以进一步提高能效。最终提出了一种系统级误差统计模型用于系统评估和优化设计,该设计能够分析和预测权重二值神经网络近似加速系统的最终精度。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系统精度,与仿真结果对比,相对误差在2.05%~3.07%。该模型预测用于指导相应软硬件的设计优化,可大幅提高设计的迭代速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近几年来的各次战例来说明,在现代战争中制导与反制导将是电子对抗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文章分四部分来叙述这一观点:一、电子对抗侦察手段将大量用于精确制导武器制导系统电磁参数的搜集与截获;二、电子对抗的作战目标将集中用于干扰精确制导武器的电子制导手段;三、软硬结合的反雷达导弹与抗反雷达导弹的争雄;四、空中指挥、控制和警戒系统正在成为制导对抗的战场指挥中心。  相似文献   

20.
<正>"嫦娥"四号任务概述"嫦娥"四号任务是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进行的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2016年1月14日,"嫦娥"四号任务通过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正式开始实施。工程任务中的运载火箭系统、"嫦娥"探测器系统及"鹊桥"中继卫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通过实施"嫦娥"四号任务,我国将实现两个"第一次":第一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