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国外主要反辐射导弹的现状、性能以及它的发展趋势,针对反辐射导弹的缺点以及部队装备的现状提出了诱饵对抗技术,分析了诱饵抗反辐射导弹的工作原理,并提出了对雷达模拟伺服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同步控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进行多目标攻击对导弹"同时"发射的要求,考虑多枚红外导弹连续发射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红外寻的制导空-空导弹红外辐射模型,并以此计算了导弹发动机喷管的红外辐射、尾喷焰辐射、蒙皮辐射和反射的环境辐射,将结果与目标飞机红外辐射进行对比,研究使用红外导弹进行多目标攻击的可行性问题,并给出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防区外空地反辐射导弹攻击区及作战效能仿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建立了防区外空地反辐射导弹运动数学模型,结合给定的导引规律形成控制信号,通过空地反辐射导弹的全弹道仿真,对反辐射导弹攻击区及作战效能进行了计算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机载反辐射导弹命中精度高,杀伤概率大,是压制地面雷达设备的一种有效武器。  相似文献   

4.
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台湾雷达装备现状,指出了研究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的重要性.给出了一种评估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反辐射导弹运动方程求解导弹的命中概率,并考虑了对方雷达关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抗措施对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对抗措施的有效性,阐述了利用基于任务的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模型,研究对抗措施对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的影响。该研究可为寻找使用新的有效的对抗措施提供参考,也可为反辐射导弹的技术改进和战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抗反辐射导弹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允春 《航空学报》1989,10(4):206-211
 自60年代美国在越南战场首次使用百舌鸟反辐射导弹以来,经过不断改进,重新研制,美国的反辐射导弹已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二代为标准反辐射导弹,笫三代为哈姆反辐射导弹)。目前除美国外,英、法、苏联、联邦德国、瑞典、挪威和以色列都拥有自己研制的反辐射导弹。在越南战场、中东战争、叙利亚和以色列的黎巴嫩冲突、1985年的美国和利比亚冲突中,反辐射导弹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紫外辐射对T300/QY8911抗疲劳性能的影响,开展了T300/QY8911含中心孔层压板疲劳试验.试验中分别采用无紫外无涂层试件、紫外无涂层试件、紫外有涂层试件测试其压-压疲劳寿命,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导弹蒙皮红外辐射特性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逆向蒙特卡罗(RMC)计算方法,在给定的飞行状态下分别计算出亚声速与超声速导弹蒙皮辐射源在不同方位角的2~μm、8~14 μm波段红外光谱辐射强度及强度场分布.结果表明:对亚声速导弹,相对于8~14 μm,其2~μm的辐射可忽略不计;对超声速导弹,相对于2~μm,其8~14 μm的辐射只有0%左右,但其绝对值较大而不可忽略不计.导弹的红外辐射在0°~90°探测位置内增加,在90°~180°内减小.大气对低空亚声速导弹辐射衰减作用强,对高空超声速导弹辐射衰减作用弱.超声速导弹的最大辐射强度是亚声速的18倍.   相似文献   

9.
在 IFM原子氧剥蚀效应地面模拟设备中对空间常用材料聚四氟乙烯进行了原子氧剥蚀效应试验,试样温度升高对原子氧效应的影响以及原子氧与紫外辐射复合效应试验,对试验前后试样的质量及表面形貌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材料在设备中的反应特点以及温度升高、紫外辐射对材料的原子氧效应的影响规律。对原子氧与材料的反应机理也做了相应的分析。同时还测量比较了原子氧暴露试验前后、原子氧与紫外辐射复合作用前后试样的反射率、透射率等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反辐射导弹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各主要部分功能,发射方式及发射过程的几个阶段,并据此说明了这种导弹所具备的几个主要优势,还介绍了美国的3种反辐射导弹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1.
防空导弹攻击目标的红外成像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结合对目标的红外成像特性研究,首先阐述了在复杂背景条件下防空导弹对目标的红外成像寻的制导的组成和原理。然后详细分析了地面杂散背景的辐射和散射特征,综合分析了军用飞机被防空导弹攻击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在对复杂背景辐射特征和目标红外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组典型地表光谱辐射亮度曲线和太阳对地表的全波段辐射能流(辐照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绘制出了红外成像导引头在整个红外波段内的探测效能曲线。分析结果对研究防空导弹红外成像导引头如何从复杂背景中将目标的典型特征信息提取出来并进行有效识别和跟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抗雷达关机是反辐射武器的一项重大关键技术,也是反辐射导弹不可避免要考虑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被动雷达寻的头与无迹卡尔曼滤波技术相结合的抗机动目标雷达短时关机方案,基于机动目标"当前"模型建立状态方程和非线性观测方程,利用UKF估计理论对反辐射导弹抗关机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分析表明,在机动雷达关机时间较短时,本文方案对抗机动雷达关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反舰导弹复合导引头的主动通道在辐射时机取值上存在一个矛盾--过早辐射会增大过早暴露自身的风险,过晚辐射则有可能出现目标脱离视野范围或在最大过载情况下仍无法命中目标的问题。针对导弹仅在末制导阶段开启辐射的情况,提出了一种主动通道最晚辐射时机的求解方法,既保证了一定的命中概率,又降低了被敌方侦察截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同脉冲多谱勒雷达告警相比,红外告警属于光电子无源告警,具有隐蔽性好,告警器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本文概述了导弹逼近红外告警的功能,细致分析了导弹等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和红外辐射的大气传输情况。研究了导弹逼近红外告警系统工作波段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聚四氟乙烯是航天器上常用的一种聚合物材料。在空间环境效应地面模拟试验设备中 ,对这种材料开展了真空紫外辐射、真空紫外辐射与原子氧复合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结和分析了试验前后试样外观、质量、光学参数和表面成分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并对真空紫外辐射及其与原子氧复合作用的过程和反应机理做了初步的分析。得出结论 :真空紫外辐射作用下试样表面积累了碳而发生暗化 ,原子氧又将其漂白 ,这两种因素的复合作用 ,可能会使Teflon材料产生更为严重的剥蚀。  相似文献   

16.
两点源抗反辐射导弹诱偏(骗)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司锡才  查玉峰 《航空学报》1989,10(6):288-296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相干与非相干两点源诱偏(骗)反辐射导弹的原理,介绍了实验结果。指出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诱偏(骗)技术应采用非相干两点源(或准两点源)。推导了两点源最佳距离Lopi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实现抗反辐射导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莫宫 《推进技术》2002,23(3):192-192
对付与时间敏感目标采用高速和超高速导弹 ,考虑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将日趋增多。 2 0 0 2财年 ,美国海军开始实施高速反辐射验证计划HSAD ,旨将哈姆导弹 (HARM)升级为更高速反辐射导弹HSARM ,已选择可变流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优选方案。德国研制的智能制导增程反辐射导弹Armiger,采用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 ,飞行马赫数可达到 3,于 2 0 0 2年初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法国的冲压发动机飞行器VESTA ,将于 2 0 0 2年中期开始进行飞行试验 ,计划将这发动机用于装备核弹头的增程空面导弹ASMPA ,…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氢氧火箭发动机羽烟紫外辐射特性参数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紫外CCD(change coupled device)相机采集的单幅辐射图像,同时反演羽烟内紫外辐射源项和吸收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将羽烟简化为发射-吸收轴对称介质,通过对辐射图像数据进行Able变换得到三维介质内辐射强度分布,利用最小二乘法将反演问题转化为使计算得到的与Abel变换得到的辐射强度误差最小的最优化问题,然后利用共轭梯度法求解该最优化问题.通过在求解正问题得到的准确值的基础上添加随机噪声,模拟辐射图像数据,分析了测量误差对算法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测量误差不敏感,能够准确的重建羽烟内的辐射源项和吸收系数分布.   相似文献   

19.
反辐射导弹雷达导引头的总体设计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允春 《航空学报》1988,9(6):211-216
 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国外反辐射导弹的发展概况,归纳了反辐射导弹的5个主要特点。反辐射导弹雷达导引头是反辐射导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提出了反辐射导弹雷达导引头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着雷讨论了进行导引头总体设计时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地对空动态目标红外特性测量系统”主要用于低空运动目标(飞机、导弹等)和地、海运动目标(坦克、车辆、舰艇等)以及静态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测量与研究。该系统可对目标进行自动跟踪、对目标实现空间定位、测量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分布、光谱辐射分布以及红外热图像。由于采用了精密时统,实现了各测量设备之间、整个测量系统和被测目标之间的精密同步,因此可以精确研究目标红外辐射特性与目标对应状态(如目标姿态、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