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空新航线     
正美国特朗普签发"第二号航天政策指令"5月24日,为落实国家航天委员会今年早些时候提出的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一系列监管改革措施,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发了"第二号航天政策指令(SPD-2)"。指令涉及理顺发射与遥感监管规则、组建负责商业航天的办公室和开展无线电频谱及出口管制政策评审。  相似文献   

2.
近日,由美国众议员爱德华兹提出,并由众议员约翰逊联署的《阿波罗登月遗产法案》被呈交给众院科学、航天与技术委员会,同时呈送给众院自然资源委员会。这项法案指出,阿波罗登月计划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随着商业企业和其他国家相继具备登陆月球的能力,有必要为子孙后代保护阿波罗登月着陆场,建立美国国家公署。法案要求公园要在该法案颁布后一年内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美众议院军委会批准国防部军用航天计划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于1994年5月初以55票对1票通过美国国防部授权法案(即H.R.4301)。该法案的基本内容是削减“军事星”星座的卫星数量,在1995年军事星的经费限额6.07亿美元的范围内,责成国防部加快研...  相似文献   

4.
太空新航线     
<正>美国美国国家航天委员会召开首次会议10月5日,作为国家航天委员会主席,美国副总统彭斯主持了美国国家航天委员会的首次会议。该委员会在克林顿执政时被解散,今年6月份重新设立。彭斯指示委员会开展载人空间探测、商业航天和国家安全航天三个方面的工作。委员会接受了彭斯的建议,把美国将在送人重返月球开展长期探测方面发挥领导作用、之后再对火星和其他目的地进行载人探测写进呈报给总统的决策备忘录。彭斯指示美国宇航局制订载人探月规划,将其作为迈向后续载人火  相似文献   

5.
《国际太空》2016,(5):22-23
随着商业航天的繁荣,美国航天业界已经提出了“航天复兴”的理念,并有国会议员提出制定《航天复兴法》。美国航天业界对此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希望政府监管机构能够顺应形势,不断调整监管政策和制度。美国行星实验室公司(Planet Labs)是一家新兴商业遥感企业,公司创始人之一的罗比·斯钦勒和政府事务办公室主任理查德·B·乐士纳为此专门在《空间新闻》网站上撰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任副总统戈尔曾任美国参议院商务委员会主席、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成员。他不久将取代奎尔副总统出任白宫国家航天委员会主席,并向总统克林顿提出发展航天事业的建议。他对发展美国航天事业的基本态度是:(1)较严厉批评布什政府过高估计民用航天在实现军工部门转产民品中的作用;(2)支持美国航宇局现任局长戈尔丁采取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反对国家航天委员会不分巨细干预航宇局的日常业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7月8日,"阿特兰蒂斯号"执行了航天飞机计划中的最后一次飞行。自此之后,美国的国土上已经整整7年没有起飞过载人航天器。美国航天员来往国际空间站需要搭乘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并以每年水涨船高的价格购买"船票"。在暂时失去载人航天能力的7年多中,美国一直在积极进行下一代载人航天飞船的研发。8月3日,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参与商业载人航天任务的第一批航天员名单,其载人航天的新策  相似文献   

8.
正奥巴马政府中止了重返月球的载人航天计划以后,其提出的载人登火星构想给美国载人航天出了一个大难题。虽然咬住了低地球轨道以远的大方向未曾放松,但遥远的火星如何去,美国经历了关于未来载人航天的争论和艰难抉择。现在,以载人登火星为背景的小行星探索计划又遇到了新问题—2016年4月提出的"太空复兴"法案对该计划提出了质疑,特朗普政府的决策仍很艰难。1"灵活性途径"显示美国低地球轨道以远载人航天的无奈过渡  相似文献   

9.
正2月21日,美国国家航天委员会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召开了其自去年6月重新设立以来的第二次公开会议。会议批准了对商业航天活动监管进行适度改革的四项建议,以期理顺许可证审批等监管工作,避免阻碍新兴航天项目的开展。会上批准的第一项建议要求运输部在明年3月前用更顺畅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10.
小消息     
美国拟开发下一代航天飞船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洛克希德公司就开发下一代航天联络船——载人航天器(SpaceVan)达成价值167万美元的合同。该合同要求洛克希德公司按照美国副总统特别委员会关于宇宙开发措施的建议,对继航天飞机之后作为载人航天运输手段的载人航天器所需技术和费用进行综合调查。载人航天器可载员10人,全长9米,翼长7.2米,重量为航天飞机的1/10,具备卫星维修和应急脱离等多种功能。据美国航空航天局估计,该载人航天器  相似文献   

11.
正印度从2015年初开始制订的综合性航天法案预计将在明年由议会通过。法案将涉及商业航天活动监管和国际合作等事宜。随着更多的企业涉足航天活动,印度希望通过航天法来明确这些企业能够做什么和将受到哪些限制。政府还需通过法律来明确如何处理在轨碰撞等问题和事件。印现行的《卫星通信政策》和《遥感数据政策》将作为单独的政策继续适用。印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美国曝光了两款新型商业载人飞船和其首飞的乘组,自2011年航天飞机黯然退役后,这场长达7年的美国载人航天"旷日持久战"终于迎来了新转机。1986年和2003年,"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相继出事,造成机毁人亡的悲剧,再加之当时航天飞机逐步老化,运营成本不断飙升,早已背离早期低成本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理念。因此,航天飞机于2011年正式退役,美国暂时丧失了载人航天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13年6月,隶属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委员会(FAA)的商业航天运输管理协会(AST)和美国商业航天运输咨询委员会(COMSTAC)联合发布了《2013年商业航天运输预测》报告,对未来10年(2013-2022年)地球静止轨道(GSO)和非地球静止轨道(NGSO)商业卫星及发射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4.
正开发低成本航天器、开放航天基础设施、开展航天保险业务是商业航天不可或缺的三个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的低成本航天器全面开花,航天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向商业领域倾斜,航天保险却相对发展滞后。航天和保险原本是并不相干的两个领域,但基于航天器固有的高投资、高风险属性,要想吸引社会资本开展商业化运作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损失管控机制。目前我国正处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关键历  相似文献   

15.
宇航发射和研制继续开启"超级模式" 《蓝皮书》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发射活动、中国航天器研制活动、中国航天应用服务、中国航天国际合作、中国商业航天进展6个篇章对2021年航天科技活动进行全面回顾.  相似文献   

16.
<正>自国务院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后,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商业微小SAR卫星星座、低轨互联网卫星、商业运载火箭等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各领域迅速发展,推动我国航天产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在航天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商业航天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发展商业航天产业,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对支撑我国成为航天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商业卫星产业是现代航天产业发展的时代所需,引领了一种全新的卫星研制生产和运营模式:(1)卫星研制周期短;(2)多星组网运行,快速部署,需求量大;(3)成本可控。电源系统是航天器的主要系统之一,为航天器的工作提供能量,是航天器的“心脏”,随着商业卫星有效载荷能力不断提升,电源分系统技术发展和生产更要适应新模式[1-3]。  相似文献   

17.
2016年4月7日,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了"2016小卫星发展与管理研讨会".张履谦院士、戚发轫院士及100余名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相关单位的管理和专业人员出席了会议,原总参通信部副部长杨千里任大会主席.会议主要讨论了大量发展小卫星面临的法规与管理问题,包括小卫星发展现状、空间碎片监管、轨道频率申报和协调、业务运营模式和监管、小卫星发射和测控以及商业航天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国外新型可重复使用飞船特点分析和未来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蕊 《国际太空》2010,(12):31-38
目前,世界各国积极开展新型可重复使用飞船的研制或研究论证,美国和俄罗斯的新型载人航天器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猎户座"(Orion)飞船将作为"国际空间站"(ISS)乘员救生艇继续发挥作用;美国商业公司积极发展新型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主要包括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的"天龙座"(Dragon)飞船和波音公司的乘员航天运输-100(CST-100);俄罗斯正在执行"新型载人航天运输系统"(PPTS,也称为PTKNP)计划,研制新一代飞船。  相似文献   

19.
自2011年航天飞机机队退役以来,美国本土暂时失去载人航天的发射平台,在短短六、七年内,美国航宇局通过商业乘员计划将恢复载人航天发射的能力。美国在2017年后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大大增强:除了两款私人宇宙飞船外,现在即将增加"追梦者"迷你航天飞机,可以满足国际空间站2024年之前的货运和人员转换任务。除此之外,美国航宇局还研制具备一定深空飞行能力的"猎户座"飞船,未来将执行小行星和火星任务。商业乘员计划不仅是一项载人航天计划,同时也是私人航天公司进入轨道的渠道。事实证明,这些私人宇宙飞船的安全性和先进性并不比传统的载人飞船差,比如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已经多次完成对国际空间站的货运补给,证明其在安全性能上是可行的,目前,美国有多种空间运输系统正在进行测试,其中包括运载火箭、航天器以及地面操作系统等。在面向未来的深空探测技术方面,美国也注重公私结合,大大激发了私营企业的创新热情。本期特编辑"美国航天的追梦空间"专辑,介绍美国航天最近几项变革和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联邦航空局下设的商业航天运输咨询委员会已建议该局商业航天运输办公室开始同欧空局进行磋商,讨论美商业厂家参与由欧空局领导人提出的"月球村"国际月球基地设想的问题。"月球村"这一概念是由欧空局局长沃纳提出的。他提出应建设一座国际性的月球基地,由各国提供不同设备或服务。除由各国参与外,他对商业厂家的加入也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