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谭永华 《火箭推进》2010,36(1):1-7,24
从基础理论与设计准则创建、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支撑关键技术攻关及引领技术创新发展等层面论述了液体动力技术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俄罗斯、美国、欧洲及日本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概况,并与国内基础研究情况进行了比较。从优化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及增加研究经费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液体动力技术基础研究平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运载火箭液体动力系统发展方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液体动力系统发展规划研究对运载火箭的重要意义,梳理了国外运载火箭液体动力系统发展态势,初步提出我国运载火箭液体动力系统发展需求及重点发展方向规划,为我国运载火箭液体动力系统发展和航天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如何优化升级液体动力研制体系,支撑液体动力技术和能力的综合提升,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了国内外航空航天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趋势、数字化技术与液体动力融合过程的基础上,通过研制流程再造,提出了液体动力数字化研制体系的总体框架。结合工程实践,开展了协同研制、集成设计、知识管理、数字化制造等方面的探索,并对数字化转型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重点分析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对信息化建设的挑战,为加速液体动力研制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方向,对其他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火箭推进》2023,(3):封3-封3
《火箭推进》创刊于1975年,双月刊,公开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主办,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火箭推进》作为国内外唯一以"液体动力"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推广液体动力领域研究成果与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引领行业发展,推动相关领域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重点征集火箭发动机、吸气式发动机、组合动力、新概念发动机等领域的学术或技术论文.  相似文献   

5.
《火箭推进》创刊于1975年,双月刊,公开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主办,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火箭推进》作为国内外唯一以“液体动力”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推广液体动力领域研究成果与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引领行业发展,推动相关领域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6.
火箭推进     
《火箭推进》2021,(2):I0001-I0001
《火箭推进》创刊于1975年,双月刊,公开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主办,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火箭推进》作为国内外唯一以“液体动力”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推广液体动力领域研究成果与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引领行业发展,推动相关领域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7.
火箭推进     
《火箭推进》2019,(2):I0001-I0001
《火箭推进》创刊于1975年,双月刊,公开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主办,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火箭推进》作为国内外唯一以“液体动力”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推广液体动力领域研究成果与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引领行业发展,推动相关领域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8.
正《火箭推进》创刊于1975年,双月刊,公开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主办,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火箭推进》作为国内外唯一以"液体动力"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推广液体动力领域研究成果与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引领行  相似文献   

9.
正《火箭推进》创刊于1975年,双月刊,公开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主办,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火箭推进》作为国内外唯一以"液体动力"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推广液体动力领域研究成果与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引领行业发展,推动相关领域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重点征集火箭发动机、吸气式发动机、组合动力、新概念发动机等领域的学术或技术论文。为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特制定如下投稿须知:  相似文献   

10.
火箭推进     
正《火箭推进》创刊于1975年,双月刊,公开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主办,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火箭推进》作为国内外唯一以"液体动力"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推广液体动力领域研究成果与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引领行业发展,推动相关领域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重点征集火箭发动机、吸气式发动机、组合动力、新概念发动机等领域的学术或技术论文。为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特制定如下投稿须知:  相似文献   

11.
12.
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监控技术是改进和提高运载火箭、航天器可靠性与安全性的核心技术之一,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监控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检测与诊断理论方法、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监控系统两方面。该文介绍了基于模型驱动的方法、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阐明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检测与诊断理论方法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美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典型健康监控系统的介绍,阐明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监控系统研究的若干进展及现状,并对液体火箭推进系统健康监控技术的演变趋势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个新的化学火箭推进领域--低温固体推进技术,叙述了这种新一代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形式、特点和有关技术问题,近年来国外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及应用于航天运载火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美国典型高超飞行器项目研发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蒙正  邹宇 《火箭推进》2012,(2):1-8,37
简要回顾了美国典型高超声速飞行器项目及其动力系统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其发展的态势、经验和教训。美国始终将高超声速技术作为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领域,高超声速飞行器和动力技术方案与国家战略及应用背景密切相关。为了降低技术风险,采取了多方案并行的研发模式。高超声速技术的研发应充分重视顶层设计,注重技术的继承性,发挥不同单位的技术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实验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载人登月重型运载火箭动力系统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月球研究与利用是21世纪航天发展的重点之一。根据载人登月的需求,探讨了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及其动力系统的技术途径,提出研制大推力液氧/烃和液氧/液氢发动机的设想。重点论证了大推力下面级发动机的推进剂组合、动力循环方式及推力量级,认为该发动机推进剂应选择环保、廉价及高性能的液氧/烃组合,动力循环方式应采用先进的补燃循环或低成本的燃气发生器循环,推力应为4000kN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固体火箭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叙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9种最具代表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特征、研制过程、地面试验和飞行情况,这些发动机分别应用于中国的探空火箭、运载火箭上面级和应用卫星变轨系统。文中还简要地评述了中国固体推进各单项技术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唐冶  方勃  李明明  于子文 《宇航学报》2014,35(8):878-883
针对液体火箭飞行过程中POGO振动对火箭系统的不利影响,建立了液体火箭推进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区间数学为理论基础,对推进系统频率特性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到了推进系统的流体惯性、阻力和刚度参数对推进系统频率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液体火箭推进系统振动频率对流体惯性参数的敏感程度比流体阻力参数和流体刚度参数明显大,泵前短管流体惯性的变化对推进系统振动频率的影响最大,补偿管路流体刚度的变化对推进系统振动频率的影响最小。为合理设计推进系统的动力学参数,降低推进系统的振动频率,抑制 POGO 振动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液体推进系统的联合仿真演示需求,基于模块化建模思想,根据守恒方程和状态方程,应用AMESim开发了通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组件模块库并建立了推进系统仿真模型,利用Simulink和LabVIEW开发了仿真控制模块和视景仿真模型,搭建了全系统联合仿真环境与平台.结合某型火星环绕器推进系统的任务要求以及具体构成,实现了该火星...  相似文献   

19.
液体火箭凝胶推进剂燃烧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丰松江  何博  聂万胜 《火箭推进》2009,35(4):1-7,13
液体火箭凝胶推进剂燃烧特性是凝胶推进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综述了液体火箭凝胶推进剂燃烧特性研究状况与进展,详细阐述了凝胶液滴燃烧机理,总结分析了凝胶推进剂燃烧特性三种试验研究方案和四种理论研究模型的特点,指出了研究凝胶推进剂燃烧特性的重要性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蓝箭航天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小平  严伟 《上海航天》2019,36(6):83-87
探讨了国内外商业航天运载火箭及其发动机的发展情况,研究比较了液氧甲烷、液氧煤油和液氧液氢等推进剂组合,提出液氧甲烷是商业航天、未来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方向和最佳选择。分析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选择的原则,确定了蓝箭航天液氧甲烷发动机的推力为80 t和8 t。比较了燃气发生器循环、补燃循环及膨胀循环等动力循环方式,选择了燃气发生器循环的技术方案。介绍了蓝箭航天两型液氧甲烷发动机的总体方案、性能指标、技术创新点、用途和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