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嫦娥三号巡视器相对定位时同波束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差分相位时延存在纳秒量级模糊度的问题,提出利用搜索法对巡视器和着陆器的相对位置进行确定,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着陆器的绝对位置的确定。首先介绍对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测量的模式以及定位的原理,然后进行相应定位计算。利用该方法对着陆器定位结果与统计定位法结果比较,位置差100m左右,与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航拍定位结果差异在75m;该方法对巡视器在各停泊点的相对定位结果,与统计定位结果比较,位置差小于1m。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基于嫦娥三号着陆器的雷达系统光电偏差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嫦娥三号着陆器与月面图像中特征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获得着陆器在标校电视中的准确位置,再通过计算着陆器与标校电视光轴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得到脱靶量,最终获得光电偏差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船载雷达系统海上动态检测光电偏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行星着陆动力下降段视觉导航自然路标匮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相对视觉导航方法。该方法利用相机和雷达的测量信息构建相对导航坐标系并求解随机视觉特征点在该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利用求解得到的特征点为导航参考,设计相对导航系统,估计着陆器在相对导航坐标系下的位置、速度及姿态信息。同时,构建可观性矩阵,解耦分析位置和姿态的可观性。通过可观性分析可知利用相对导航坐标系下的一个随机特征点即可实现着陆器全状态可观。最后通过仿真分析着陆器状态误差,验证了可观测度理论分析及导航性能。该相对导航方法无需行星地形数据库,且可以实现着陆器全状态的高精度估计,满足行星精确软着陆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降落图像匹配的嫦娥三号着陆点位置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应用着陆器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和嫦娥二号数字正射影像(DOM)的嫦娥三号着陆点位置评估方法。以高分辨率降落图像上的着陆器位置为基础,通过降落序列图像间的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匹配,计算序列图像间的几何转换参数,完成着陆器在低分辨率降落图像上的定位。并通过提取降落图像与嫦娥二号DOM影像上的撞击坑,实现图像间的匹配与几何转换参数的计算,最终得到着陆器在嫦娥二号DOM影像上的位置。通过对比美国"月球勘测轨道器"(LRO)拍摄到的着陆器真实位置,验证了定位方法的有效性,其定位精度在DOM影像1个像素以内。  相似文献   

5.
杨路易  李海阳  张进  周晚萌 《宇航学报》2019,40(12):1383-1392
针对载人登月任务中人货分运飞行模式,精确快速设计了着陆器(LM)的奔月轨道,分析了轨道窗口特性。以着陆器的奔月出发时刻、纬度幅角和加速脉冲为设计变量,基于多圆锥曲线法动力学模型,利用序列二次规划(SQP)优化算法对奔月轨道快速求解。在地心白道系下提出了近月点伪经度判别准则,该方法可为轨道设计参数初值提供正确参考。最后以伪倾角为窗口特性分析参数,发现了近月点窗口、近地点出发位置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伪经度搜索方法能够快速求解着陆器地月转移轨道,同时揭示了环月到达轨道(LLO)与近地出发轨道(LEO)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论可为未来载人登月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取月面巡视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相对位置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角锥体原理的相对定位方法。此方法无需初始值,仅利用巡视探测器获取的包含着陆器目标的影像,就可以实现巡视探测器高精度定位。通过嫦娥二期工程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可为月面巡视探测器开展科学考察任务所应用。  相似文献   

7.
月球着陆器在着陆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为了研究月壤材料对着陆器的缓冲作用,文章针对月壤在细观尺度下的离散分布特性,采用离散元方法建立月壤的计算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简化着陆器模型仅考虑着陆腿的缓冲性能,对着陆过程中着陆器与月壤相互作用的动力冲击过程进行数值分析。通过调整着陆器的质量以及着陆速度,对着陆器着陆过程中的冲击深度、加速度以及冲击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月壤对着陆器的缓冲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月壤材料对着陆器有很好的缓冲作用,这为实现安全稳定的软着陆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采用离散元方法分析着陆器在着陆冲击过程中冲击力的变化规律有助于着陆器结构的合理设计和安全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8.
针对深空探测过程中地面测控数传能力及着陆器星上功率受限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以轨道器为中继站的火星着陆器测量定位方法,旨在工程约束条件下分析地面测控站对着陆器的跟踪情况、轨道器与着陆器之间的可观性以及不同着陆点定位精度的差异,并给出相应的误差改善措施。该手段充分利用轨道器星上设备,达到提高定位精度的目的。结果表明,轨道器与着陆器之间通信的可见性要好于着陆器直接对地通信,有利于着陆器位置的确定;此外,通过几何因子和克劳美罗下限分析发现,若着陆器的着陆点位于轨道器星下点区域内,其定位精度较差。该方法充分利用轨道器与着陆器间的UHF通信链路,可为中国首次火星自主探测任务中着陆器的安全着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精确着陆于火星特定目标区域是未来火星着陆探测的关键技术。面向火星精确着陆需求,研究火星进入过程中基于器间测量的实时高精度导航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利用火星已有的环绕探测器,在着陆器接近进入过程中,通过无线电链路获得量测信息,结合器上滤波算法实时估计着陆器的位置与速度状态。仿真结果显示该导航方法可有效提高进入过程中的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10.
深空探测中,着陆器降落过程中自主避障和自主着陆点选择是安全着陆的关键。文章主要研究了基于降落图像的星体表面障碍物识别和着陆点选择技术。首先利用着陆器高度信息和降落相机参数计算每幅降落图像的分辨率;其次对每一幅图像障碍物进行阴影检测;再次,提取障碍信息;最后选出备选的安全着陆点。文章对石头障碍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为着陆器提供着陆区的安全信息,并能够为着陆器提供出备选的安全着陆点。  相似文献   

11.
根据双星时差/频差(TDOA/FDOA)的定位原理,推导了目标定位精度模型,分析了目标定位精度与轨道高度、星间基线长度、TDOA测量精度、FDOA测量精度、卫星速度测量精度、卫星位置测量精度等误差源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测量因素中的FDOA测量精度和卫星速度测量精度,是影响双星定位的关键因素;而TDOA测量精度和卫星位置测量精度,对目标定位精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三星时差定位系统的目标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三星时差定位原理推导了目标定位精度模型;分析了目标定位精度与轨道高度、轨道高度差、卫星编队构形、目标位置、时差精度、卫星相对位置精度、绝对位置精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些对工程研制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目标定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对地面目标的定位问题,详细阐述了利用卫星历表和雷达回波数据的距-多普勒参数对目标定位的方法,并用解析法推导出目标相对于星下点位置的计算公式,以及目标的地球经纬坐标公式,并且明确地给出了目标位置的计算程序。在此基础上还完成了关于地面目标定位误差的较完整的分析,导出了一套相应的计算公式,解决了文献中的一些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月面巡视探测器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月球自动巡视勘查技术中的月面巡视探测器的导航控制,需要研究月面巡视探测器的定位技术。文章通过对国外漫游车定位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我国月面巡视探测器在全局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中进行定位的方法。月面巡视探测器在全局坐标系中的定位可以采用星敏感器以及陆标辨识的方式;局部坐标系的定位可以采用惯性导航系统 里程计以及着陆器帮助下定位和视觉里程计的定位方法。这几种定位方式的组合应用,能够满足月面巡视探测器导航方面的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UKF的机载无源定位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UKF(Unscented Kalman Filter)的机载无源定位算法,并结合应用背景,对系统模型以及通常的UKF算法作了相应的改进。该算法对量测模型非线性问题采用UKF予以解决,克服了EKF(Extended Kalman Filter)中引入的较大线性化误差对性能的影响。与基于EKF的定位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滤波性能更好,对初始估计误差不敏感,并且算法不用计算雅可比或黑赛矩阵,更容易实现。仿真结果验证了提出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地形起伏对星载SAR像素定位影响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点目标数据仿真,分析地形起伏变化对点目标方位向、距离向位置偏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利 用斜距变化值和多普勒参数变化值对像素偏移值进行修正的方法,给SAR像素定位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中,位置区管理是移动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态位置区相比于静态位置区能够降低移动性管理的系统开销,即当用户移动距离超过更新半径或者在位置区内的停留时间超过强制更新时间,则进行一次主动位置更新。分组寻呼是在广播寻呼和逐个寻呼之间的折中方案,优化了系统性能。文章基于动态位置区划分方案,根据用户的移动特性,提出了3种分组寻呼方案,研究了每种方案的开销和适用范围,并进行了分析和仿真比较。  相似文献   

18.
协同侦察系统增加猝发式有源探测功能,使系统既具隐蔽性又可精确定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分析对远距离目标的多平台协同侦察定位和单站猝发式有源定位的定位误差分布特点,提出了协同侦察增加猝发式有源探测的综合探测体制,描述了系统工作流程,给出了协同侦察增加猝发探测的最大似然定位算法,仿真分析了定位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多平台协同侦察系统有较高的切向定位精度,猝发式有源定位有较高的径向定位精度,综合定位能将二者定位性能进行优势互补,一定程度上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9.
高磊 《航天控制》2003,21(3):70-74
基于精确制导技术的需要 ,本文研究了被动方式下的目标定位与跟踪技术 ,对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被动定位与跟踪问题的分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最后 ,对目标被动定位与跟踪技术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高分辨率可见光遥感卫星数量日益增多,在轨卫星的图像品质和异常原因分析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相关研制人员关注的重点。文章列举了在轨可见光卫星的成像异常现象,分别对地面分辨率、对比度、信噪比和几何形变未能达标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问题定位的初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