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连续小波变换应用于密集模态参数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进行模态参数识别时,减小小波函数的带宽可以提高小波变换的频率分辨能力,但同时也会增大边沿效应,影响密集模态参数识别的精度。本文提出了极值位置方法,在模态耦合严重的小波脊附近,找到模态解耦最好的尺度,在此尺度上进行频率和阻尼的识别,可以获得较好的识别精度。使用Morlet小波函数,对GARTEUR飞机模型中的三阶密集模态进行识别,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时域中探讨了粘性阻尼线性振动系统的复模态参数识别问题。利用振动系统的自由响应采样数据,提出了最小二乘递推与扩阶递推的双递推方法,先识别振动系统的复频率,再识别复振型。为给数据中的噪声提供一定的出口,采用拟合模型的阶数大于振动系统的阶数的数学模型。最后用模态置信因子和模态相关系数来鉴别振动系统的复模态与噪声模态。为验证此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试验,文中附有算例及结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飞机等对称结构的重频模态较难识别的问题,在随机子空间算法的基础之上,利用空间投影的性质和响应点位置间的几何关系,分离对称耦合模态,建立对称模态响应和反对称模态响应Hankel矩阵,实现单独利用响应数据识别重频的对称和反对称模态。最后通过仿真算例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成功提取了重频模态的振型,避免了传统算法识别结果的中的振型耦合,同时提高了对称模态中固有频率和阻尼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4.
根据速度导纳的固有特点,作者首先提出了拟合实测的速度导纳数据来识别模态参数的方法。几个数字例子和实验结果表明: 1) 能精确地获得离散系统的模态参数,也能获得较好精度的连续系统的模态参数; 2) 不仅能应用于比例阻尼系统,而且亦能应用于非比例阻尼系统; 3) 特别适合于模态十分密集的情况,如两个相邻模态阻尼比十分接近且频率分离比(f_(r+1—f_r)/f_r 0.001的条件下,也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在所研究的频率范围内,实测的和识别的速度导纳都表示在同一复平面内(速度导纳图),以便比较。 本文还引用了无量纲频率,致使此方法适用的频率范围扩充到20KHz以上。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次附加质量模态试验的动力学模型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增加附加质量的模态试验修正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是一种新颖的精确建模方法,但当测试模态数目较少时,由于识别方程中未知数数目大于方程数,计算精度会很差,影响了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用多次改变附加质量的多次模态试验数据来修正有限元刚度、质量矩阵的改进方法.该方法可增加参数识别方程个教,从而能有效地将参数识别欠定方程组变为超定方程组,使矩阵参数修正的准确性有效提高.文中通过两个例子具体研究了附加质量的模态试验次数与刚度、质量阵元素的修正精度及模型修改后模态计算精度的关系,表明该方法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动力系统模态参数的ITD(Ibrahim Time Domain)识别法原理,指出它的实质在于自由振动函数列阵u(t)按模式以最小二乘拟合矩阵A和B。讨论了以虚拟站扩展有效测量站和设置过量待识别模态吸收测量噪声的细节。 提出了自由振动信息综合的概念。指出:在测量站位置和数量一定的条件下,不同来源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自由振动时间历程或它们的时移后的时间历程的线性组合,都可以作为一个供识别计算用的“自由振动”。这样,在一次识别计算中,将可以充分利用手头有的一次或多次实测数椐,使模态参数识别更完全或提高信噪比。重点研究了一次自由振动数据的综合:自由振动信息随机减量,并提出设置一个新的用户选择参数NRNDEC(Number of Random Decrement Times)——随机减量次数。 提出了两种检验识别得的模态参数可靠性的方案:1.在实测自由振动信息中混入若干个人为的“检验模态”;2.模态分量因子识别和自由振动预计。前者是把计算机模拟识别试验成果用于实际识别的桥梁,很简单,但很直观,很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带外挂风洞颤振模型模态试验与参数识别方法。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上。利用我们研制的识别程序,在通用计算机上识别了前九阶模态的全部模态参数。采用了四种数据检验手段以保证试验数据和识别结果的可靠性与精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某航天器太阳电池板模态试验为例,论述了用导纳圆拟合法联机模态识别的原理及其程序的设计,简单介绍了联机模态识别的测试技术和频响数椐的选取原则,还论述了复模态参数识别的迭代方法。文中给出了两种方法的模态识别结果,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一种多自由度结构振动系统复模态参数识别的新方法——裾部影响消除法。该法具有原理清晰、简单、占用计算机内存量少、运算速度快、可方便地利用微计算机以人机对话方式进行多自由度复模态参数识别等特点。本文将论述该法原理,介绍微计算机程序,并给出实际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复模态有关理论,分析了复模态传递函数和频响函数的特性,介绍了由频响数据识别复模态参数的导纳圆拟合法,提出了由加速度频响数据识别复模态参数的分步迭代法。文中还给出了两种方法模态识别的结果,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带有连接结构的导弹动特性试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弹的头体连接对导弹的整体结构动力学特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结构会呈现较强的非线性特征,其动特性参数会随着外界载荷和振动量级的变化而变化,而该参数又是飞行稳定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为了考察和评定带有间隙结构的导弹动特性参数随载荷和振动量级变化的情况,本文阐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导弹全弹结构动特性试验的新的试验思路-加载试验方法和变量级试验方法,针对一个具体的导弹型号,给出了典型载荷的加载实现方式,最后还给出了试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原理性的解释。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试验方法在今后的导弹型号研制当中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该方法也可推广到其他类似的民用结构的应用当中。  相似文献   

12.
对应用于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 (SAR) 成像中的卷积反投影 (CBP) 算法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快速实现方法,使得CBP算法的计算量得到明显降低.在传统的CBP算法中,反投影过程中的重采样通过插值实现,因而所需的插值数量巨大,导致运算效率低下.研究了图像像素之间隐含的相对位置关系之后,本文采用一系列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来实现反投影过程中的重采样,避免了运算量巨大的插值过程,故提高了运算效率.仿真结果证明了新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比于传统的CBP算法,新算法可以提高大约85%的运算效率.由于FFT适用于并行处理,新方法在实时处理SAR系统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A FAST KALMAN FILTER FOR INTEGRATED GPS/INS BASED ON U-D FACTORIZ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基于U-D分解的快速Kalman滤波算法,并将它应用到一个21状态的GPS/INS组合导航系统工程实现中。常规的Kalman滤波器已广泛应用于GPS/INS组合系统,但由于系统建模误差和计算舍入误差,Kalman滤波器在工程应用中会出现发散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推导了一个基于U-D的扩展Kalman滤波器。此外,由于高阶组合系统计算量大,导致基于U-D分解的滤波器在实时应用中有困难,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的滤波算法来节省计算时间。文中设计了一条近于实际的飞机航迹来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滤波算法能有效地克服组合系统滤波器发散问题,并减少计算时间近69%。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抽样和径向基插值的自适应代理模型方法。这种自适应方法以减少仿真计算数量和提高代理模型自适应能力为目的,使用多岛遗传算法选择新增样本点并使新增样本点位于设计空间的稀疏区域,使得所有的样本点均匀分布于设计空间。标准误差用来判断代理模型的精度大小以决定是否对代理模型进行更新。这种自适应代理模型结合多岛遗传算法对直升机的惯性传感器结构模态进行优化。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选择10个样本点构建初始的代理模型,自适应代理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2%的误差条件下需要额外增加7个样本点。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权重系数对最优模态特性的影响很大,惯性传感器结构的一至六阶模态值更加远离直升机的激励频率。  相似文献   

15.
由于高频涡流的作用,飞机局部复合材料构件承受面外气动冲击载荷,产生累积疲劳损伤.本文通过在复合材料壁板表面粘贴压电驱动器,采用传感器测量构件在气动冲击下的响应,应用自适应振动前馈原理,控制驱动器的驱动应变,从而抑制其动态响应,达到减小累积疲劳损伤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主要模态的应变幅值能够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结构损伤程度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龙  孟光 《强度与环境》2005,32(4):12-16
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 Machine,SVM)是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机器学习算法,能够较好的解决小样本的学习问题,具有很优秀的回归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辨识结构损伤程度的方法,构造模态频率作为损伤标识量训练支持向量机对损伤程度进行预测,并以悬臂梁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The warehouse environment parameter monitoring system is designed to avoid the networking and high cost of traditional monitoring system.A sens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which combine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with back propagation(BP)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is established to reduc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and improve test accuracy of the system.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the PSO-BP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has advantages of fast convergence rate and high diagnostic accuracy.The monitoring system can provide higher measurement precision,lower power consume,stable network data communication and fault diagnoses function.The system has been applied to monitoring environment parameter of warehouse,special vehicles and ships,etc.  相似文献   

18.
导弹公路运输模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某型号特种车辆进行模态试验的研究,分别采用了敲击法模态试验、路障冲击试验和跑车试验三种方法对特种车辆模态参数的识别进行了尝试。同敲击法识别结果对比发现:路障冲击试验识别出的2、3阶固有频率分别降低了15%和0.8%,跑车试验识别出的1至3阶固有频率分别降低了55%、29%和9%;从整车的振型来看,导弹公路运输低频段主要以刚体模态为主。通过研究解决了导弹公路运输模态试验方法的正确应用问题,可为相关领域内导弹公路运输模态试验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A new control algorithm is presented for digitally controlled dc-dc converters to achieve a fast response under a successive load-change. Under the steady-state condition, the tight voltage regulation is processed by the conventional digital PID compensator. If the load disturbance is significant, the controller switches to an optimal control scheme.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apacitor curren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predicts the optimal switch over time based on the charge balance control, and the minimal voltage derivation and recovery time are thus achieved when the load current has a successive load-change. The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optimal switch over time is describ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ith a digital controller is treated in detail. Furthermore,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sults are provided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20.
采用现代模态滤波器技术和最优控制理论和研究智能空间桁架结构的独立模态空间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按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完善地解决了传统IMSC控制中的状态解耦问题,从而使IMSC方法不再局限于简单,低自由度数的结构动力控制,对于智能空间结构,实施IMSC方法也是可行并且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