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春寄语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谨向长期关注和支持《航空标准化与质量》期刊的广大读者、作者和辛勤工作的编辑出版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致以最衷心的祝福。2012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在共和国历史上矗立起又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承载起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  相似文献   

2.
新春寄语     
玉鼠闹影去,金牛欢哞来。翻过2008年多事之秋的最后一页,充满期冀的新的一年又来到了。在此,我们非常高兴地通过本刊,向长期关爱《航空标准化与质量》的广大读者、作者和辛勤的编辑出版人员致以衷心的祝福。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更健康、家庭更美满、事业更辉煌!  相似文献   

3.
致读者     
致读者本刊同仁谨向广大读者、作者及关心帮助本刊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恭贺新年,并致以崇高的敬意!1994年起,本刊将以国际标准大16开本奉献给您。酝酿已久的事,终于实现了。这是本刊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而又向前迈进的一步。我们感谢主管单位中国航空工业,总公...  相似文献   

4.
读来读往     
伴着新年的钟声,2007年已向我们挥手作别。回顾2007,我们的努力在广大读者的支持下结出了累累硕果。2008年是《航空制造技术》创刊50周年,又恰逢2008奥运会在京举办,在这个特别的年份,我们将承继50年的辉煌,为您奉献更加  相似文献   

5.
值此1993年新春之际,本刊同仁谨向广大读者、作者、通讯员、审稿人、编委及各级领导恭贺新年,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祝大家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再上新台阶。 当今形势,科技与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对科技编辑出版工作而言,同样是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挑战,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机遇,在人们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不断加深和逐步形成重视科技、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的形势下,也为科技编辑出版工作展现了广阔的天地。本刊愿与各地、各部门加强合作,为促进科技事业以及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作出我们的努力。 继1991年末我刊获“首届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二等奖”以后,1992年又入选为“中文核心期刊”。另外,在268种正式期刊参评的“1992北京优秀科技期刊四通奖”和老编辑金银奖评比中,我刊荣幸地以编辑质量、期刊效益、编排规范,装帧出版、办刊条件五项全优获得“北京全优科技期刊”奖,艾庆华主编获老编辑银奖。在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组织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我刊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这是鼓励也是鞭策。为此,特向广大读者、作者和关心本刊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深知本刊尚有种种未尽人意之处,有待继续努力改进和完  相似文献   

6.
读来读往     
在广大读者的支持下,2008年第13期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在这里非常感谢彭建超和赵博两位读者的来信,你们的宝贵意见将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本刊编辑部收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编委会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各学科专家评审,《飞行力学》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第8版)之"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这标志着《飞行力学》再次进入国家"中文核心期刊"的行列,为国内飞行力学及其相关学科重要的、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在此,衷心感谢各界人士长期以来对本刊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各位编委、审稿专家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广大读者和作者对本刊的厚爱!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关注本刊!我们将继续努力,百  相似文献   

8.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伴随这美好时光,我们中国人传统、热闹的新春佳节又将来临。值此迎新之际,我十分高兴地通过《航空标准化与质量》,向本刊的各位忠实读者、作者致以新春祝贺!并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业发展!心想事成!渐行渐远的2005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它既是“十五”的盘点、收官之年,又是我们为“十一五”发展做准备的一年。这一年在我们各界同仁的奋力拼搏下,航空工业又有了很多新进展:新产品层出不穷,很多关键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几大重点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发展中的航空工业迈出的每一个坚实的脚步都让…  相似文献   

9.
“问责制”带来的压力和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期起,一个新的栏目《一家之言》与您见面。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发表新观点、新思想的园地,不求很成熟、很全面、很正确,但求有新的感悟,新的理解。一个不善于思考、不善于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为新视角、新思想、新理念,提供舆论阵地的媒体则是不尽责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欢迎广大读者为本栏目赐稿,并对办好这个栏目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希望。  相似文献   

10.
致读者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航空精密机械工程》编辑部向本刊广大读者致意,祝贺各位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今年是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的第一年。“七五”是全面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关键时期。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遵循中央提出的“巩固、消化、补充、改善”的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思想,发扬愚公精神,提高《航空精密机械工程》刊物的质量。刊物是  相似文献   

11.
读来读往     
感谢管序海、王志岩两位热心读者的来信,正是由于热心读者的支持和鼓励,才使得《航空制造技术》杂志走过了风雨50载,在此向你们表示最真挚的感谢。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优化选题策划,"办精品期刊"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回春。满载着丰收的喜悦,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新的一年是我国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局年。我国直升机工业充满着新的希望、机遇和挑战,《直升机技术》也同样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直升机技术》是中国直升机行业唯一拥有国家统一刊号和国际刊号的国防科技期刊。《直升机技术》坚持办刊34年来,已发行了140余期,为传播直升机科研成果,提升和推动我国直升机工业技术水平的攀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新年伊始,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读来读往     
在本期“读来读往”栏目中,我们摘录了云马飞机制造厂技术处丁尚文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邹冀华两位读者的来信,他们分别谈了阅读本刊相关文章后的体会以及对他们学习、工作的帮助;他们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本刊今后能够更好地选题策划、服务于读者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对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也希望广大读者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办好我们的期刊。本刊编辑部云马飞机制造厂科技图书馆多年来一直订阅的《航空制造技术》杂志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我作为一名从事飞机制造技术的热心读者,对贵刊更是情有独钟。2005年初,我阅读了2004年《航空制造…  相似文献   

14.
读来读往     
2009年的钟声已然敲响,新春的气息越来越浓。回首2008,一本本沉甸甸的期刊凝聚了广大读者的关爱和支持,虽然天气依然寒  相似文献   

15.
读来读往     
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2009年已悄然离去,这一年有太多太多需要我们去回顾和思考;2010将如期而至,新的一年有着更多的梦想和期待。岁末年初,年度特别策划又与您见面了。本期年度十大新闻涵盖国内外航空航天、机床工具、复合材料、航空信息化行业,带您回顾2009,展望2010;封面文章为您介绍了飞机装配  相似文献   

16.
《推进技术》1997,18(2):5-5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推进技术》以其高质量,继第一届全国评比后,再获二等奖。这也是《推进技术》连续三届获得航天系统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及国防科工委系统“八五期间优秀期刊”荣誉称号之后的又一殊荣。这是编委会、编辑部和印刷厂全体同仁多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作者、读者对本刊的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我们决心坚持办刊宗旨,全心全意为广大读者服务,认真查找缺点与不足,使刊物质量再上一层楼,争创更大的社会效益。第二届全国科技期刊评比《推进技术》再获二等奖$《推进技术》编辑部  相似文献   

17.
述评     
很高兴,一本全新的《航空工程与维修》杂志(双月刊)与您见面了,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本公开出版的,综合了航空工程与维修两个领域的专业技术杂志。《航空工程与维修》的前身是有着42年历史的《航空制造工程》杂志。她以跟踪和报道世界航空制造业的先进技术和发展动态为主,以促进我国航空制造业的发展为宗旨,40年来,它的先进性和导向性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两度入选全国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并多次在航空航天专业类期刊评比中获奖。《航空工程与维修》将在保留原《航空制造工程》一些精品栏目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地反映21…  相似文献   

18.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决定,于1990年9月在北京举办全国期刊展览。这将是我国举办的第一次期刊展览活动,是我国取得国内统一刊号公开发行的各类期刊的大检阅,也是期刊工作者汇报成绩、相互切磋、交流经验的一次盛会,对进一步繁荣我国期刊出版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展览会期间,将举办有关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经营等方面的研讨和经验交流活  相似文献   

19.
新的技术革命的到来,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经济体制的改革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怎样考虑航空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又如何对标准化工作进行改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现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读来读往     
在本期“读来读往”栏目中,我们摘录了西飞国际科技办何亚民和中国一航吉林航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王鹏两位读者的来信,他们分别谈了阅读本刊相关文章后的体会以及对他们工作的帮助;他们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本刊今后能够更好地选题策划、服务于读者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对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也希望广大读者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办好我们的期刊。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