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星探路者研制工作开始进行美航宇局的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已开始建造,并准备在两年之内发射。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在火星上着陆的部分,即着陆器重270~280公斤,其中漫游车重10公斤。火星探路者探测器的发射窗口为1996年12月5~30日。着陆器预计于1997...  相似文献   

2.
琴力 《中国航天》1996,(6):22-23
美展出火星探路者飞行部件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最近在开始总装测试之前展出了火星探路者航天器的飞行部件。该探测器定于今年12月发射,预计将于明年年中到达火星。火星探路者由一个巡航级、一个进入飞行器和一个着陆器组成,另在着陆器内装有一辆小型火星漫游车。展出的...  相似文献   

3.
东旭 《中国航天》1997,(10):23-27
探路者到达火星东旭7月4日,即美国独立日这一天,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在经过4.94亿公里、7个月的漫长旅行后,终于到达了火星这颗神奇的红色星球,并成功地在火星表面上的阿瑞斯谷登陆。这是21年来人类首次把探测器送到火星表面。着陆的成功以及探测器上携带的一辆...  相似文献   

4.
池浩 《航天员》2010,(3):63-69
火星在过去或现在是否和地球一样存在生命?是否有文明?是否有水?自古以来。披着红色外衣的火星一直是人类为之着谜的对象。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地外空间的探索之梦逐渐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灵恩 《中国航天》1996,(2):22-23
航天机器人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在1997年仲夏(初定为7月4日),一个重16公斤带轮子的机器人将开始在火星平原上摸索着前进,同时把由这个红色星球表面很久前自由流淌着的水冲下来的岩石和泥土的图像发回地球。美国航宇局的火星探路者飞行器及其所带的微型漫游车(机...  相似文献   

6.
火星探路者的再入、下降和着陆系统包括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可膨胀气囊,用于着陆冲击缓冲。文章介绍了火星探路者可膨胀气囊的发展过程,包括:材料的选择、形状的确定、制造的过程、部件的设计以及打包/展开等。  相似文献   

7.
探路者的气囊着陆方案探路者的火星着陆程序很独特,由几个很紧凑的步骤组成,要使用的设备包括一部降落伞、一根20米长的绳索、3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和一个气囊系统。气囊是用于缓冲探测器落到火星表面上时的冲击的。气囊系统的研制是探路者研制计划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工...  相似文献   

8.
在火星的沙丘上蹒跚前行是不是一种很惨的死法?毕竟火星的荒凉与干燥是地球上的我们难以想象的。NASA火星探测的中心主题是"跟着水走",因为有水的地方肯定就有生命,这让人类在火星探险的路上看到希望。  相似文献   

9.
袁越 《中国航天》1999,(2):31-33
作为其长期火星探测战略的一部分,美国航宇局去年12月11日和今年1月3日又把两颗火星探测器送入太空。这两颗探测器将分别从火星轨道上和在火星表面上对该行星进行研究。美国两年前发射了火星探路者和火星全球勘测者两颗探测器,拉开了其新的火星探索活动的序幕。它...  相似文献   

10.
火星探路者的可膨胀气囊着陆系统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星探路者的再入、下降和着陆系统包括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可膨胀气囊 ,用于着陆冲击缓冲。文章介绍了火星探路者可膨胀气囊的发展过程 ,包括 :材料的选择、形状的确定、制造的过程、部件的设计以及打包/展开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的近邻,火星表面上是否曾经或至今依然存在生命是人类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了解火星的演化对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近几年的火星探测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1999年火星气候轨道器和火星极区着陆器两个探测器的接连失败曾引起了各方的广泛批评和关注。此后,美国调整了其火星探索战略,推迟了取样回送任务的时间,但火星探测计划的总体目标并未改变,主要是要通过找水来寻找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迹象。去年12月4日,有关方面公布,火星上的一些地方有层状沉积岩存在,使科学家们更加坚信火星上曾经有水。  相似文献   

12.
荷勃 《中国航天》1996,(4):33-35
美航宇局新的火星探测计划1996年美国航宇局将进入火星探测的一个新纪元。这一年麦道公司的德尔它2运载火箭将发射火星探路者,以闯出通往这颗红色星球的一条新路。此后,美国航宇局计划每隔26个月进行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并可能最终在2005年将火星尘埃的样品送...  相似文献   

13.
天力 《中国航天》1996,(8):20-24
开辟通往火星的新路天力美国航宇局的火星探路者将是海盗号探测器计划后20年来第一个飞抵火星表面的美国探测器,也将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把漫游车送上另一颗行星的航天器。这_项目的宗旨是为一系列新的低成本火星探测任务开辟道路,验证新一代复杂的、比传统的行星探测器...  相似文献   

14.
众眼看宇宙     
易轩 《航天》2012,(2):62-63
这张由美国航宇局“机遇号”火星车拍摄的火星地表最新照片中,从左上一直延伸到右下的沟纹状地貌,称为“霍姆斯特克”。它是一片迥异于周边地形的薄岩脉,和地球上的岩脉非常相像,让人一眼望去就能联想到这是洪水流过后的痕迹。事实可能确实如此。霍姆斯特克岩脉也富含钙与硫,就像地球上的矿泉岩石一样,为火星有水存在提供了最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火星探测着陆系统开伞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火星探测进入轨道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以动压为控制目标的开伞控制方法,并借鉴过载-时间控制法的相关思想,结合火星探测进入轨道的特点,研究了该开伞控制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根据火星探路者的实际进入条件,采用该方法的分析结果与实际飞行中的开伞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简讯     
火星有“水沟”对火星全球勘测者(MGS)拍摄的图像进行的分析表明,火星表面或靠近表面处目前可能还存在着水源。从这些图像上可以看到好像是由流动的水形成的水沟以及水流造成的土壤和岩石沉积。图像表明水来自地下。这些水沟有的可能是数百万年前形成的,有的则可能是不久前刚出现的。由于火星大气压只有地球大气压的1/100,所以火星上的水会蒸发掉。美国航宇局分析认为,水沟是水蒸发时形成的。水蒸发时会使地面冷却,使下面的水冻结,从而在“冰坝”下建立起压力。冰坝受压崩裂后,涌出的水便会形成水沟。这一发现如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7.
旨在为行星探索开辟一条全新的途径的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于去年12月4日由麦道公司的德尔它2运载火箭送上征程,目前正在以11.4公里/秒的速度快速飞向火星这颗红色星球。这是自1976年两个海盗号探测器到达火星表面后ZO年来美国发射的第一个将在火星上着陆的探测器,也是第一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2月3日是一个令千千万万地球人盼望的日子,因为在2亿公里之外的红色火星上,人类派出的又一位使者——火星极区着陆器(MPL)将飘然登陆,同行的还有两个深空2小型探测器。它们将把那里的声音、图像和其它信息发回地球,让普通人欣赏,也让科学家们研究。这一天,在美国航宇局喷推实验室的火星极区着陆器网站及其分站上,记录下了至少5480万次点击,超过了1997年7月8日火星探路者网站创下的接近4700万次点击的纪录。12月3日更是一个让地球人失望的日子,因为在预定的时间到来之后,火星那边并没有传来着陆成功的信号。随后几天,美国航宇局虽几经努力,但仍然没能探听到探测器的蛛丝马迹。人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在9月23日火星气候轨道器(MCO)在进入火星轨道过程中丢失之后,火星极区着陆器和两个深空2探测器也告失踪。至此,在火星勘测者1998计划的名义下发射的两颗姊妹探测器已是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19.
为使美国宇航员在2000年重返月球和在2010年前实现载人火星探测计划,美国政府于1988年3月底批准了美国航宇局(NASA)8.5亿美元的“探路者(Pathfinder)计划”,并于1989财年拨款1亿美元,主要用于验证和开发地球轨道以外的未来探测任务所需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火星探路者",对火星探测器在进入火星大气减速过程中的运动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质心位置、进入条件、大气参数等因素对火星探测器运动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马赫数大于1.2时,探测器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