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战术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温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战术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温测量技术,测量系统主要由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与嵌入式计算机相连的特殊的测量单元组成,该系统随某型号发动机进行了温度循环试验和温度冲击试验,同时用ANSYS软件对试验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试验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符合很好,还邮药柱等效温度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给出了通过发动机外壁温度和药柱内壁温度计算等效温度的拟合公式,发动机最后进行了地面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证明该测量系统是可靠的,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H2O2-PE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介绍了挤压式H2O2-PE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试验系统及发动机结构特点。研究了确定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工作点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可以使发动机在最佳的配比附近工作,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和比冲。分析了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低频耦合振荡机理和现象,利用氧化剂和燃料燃烧时滞的概念,理论上计算模拟了发动机的低频耦合振荡过程,提出了避免这种燃烧振荡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内部燃烧和流动过程,建立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内弹道计算模型。在数值模拟基础上,分析了发动机内流场结构和燃速特性。理论计算表明发动机内流场呈现很强的二维特征,附着点位置与入口台阶高度和燃烧性能有关。为验证计算结果,设计并建成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4.
小推力推进系统起动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小推力推进系统各部件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此系统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燃烧时滞较大时,该系统响应较慢,发动机参数的超调量较大,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较长;轨控发动机与姿控发动机共用同一个供应系统时,姿控发动机受燃烧时滞的影响更大。减小燃烧时滞有利于提高发动机在起动过程的响应能力和稳定性。在起动阶段,高室压推进系统比低室压推进系统响应快,高室压轨控发动机的参数能较快地稳定下来,但其超调量较大;高室压姿控发动机虽然响应快,但其超调量大,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长于低室压姿控发动机。本文所得结论为提高小推力推进系统在起动过程的响应能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特点,研制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CAD软件,该软件系统包括了燃气发生器设计、助推补燃室设计、进气道设计、发动机性能计算和飞行弹道的计算。使用该系统可进行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总体方案论证,预估发动机的主要结构尺寸和发动机的整体性能。本文以一假想的空-空弹用固冲发动机方案设计为例,介绍固冲发动机设计步骤和软件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中测量误差分析的一般过程,讨论了标准量标准量传递和测试系统静态校准过程中的误差及其计算方法,以及直接测量参数和间接测量参数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单模块超燃冲压发动机一体化流场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旭  蔡国飙 《宇航学报》2004,25(1):114-118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了单模块超燃冲压发动机内外流一体化流场,得到了流场详细结构和单模块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并对不同工况下的发动机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发动机在有、无进气道侧压情况下的性能差异,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工作中所发展的数值计算软件可以用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一体化流场计算,正确给出发动机的各项性能。计算结果还显示了发动机设计模型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程磊 《火箭推进》2006,32(5):60-64
在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试验过程中,需要对发动机的换热器进行试验验证,以此来满足发动机对换热器的要求。主要阐述了利用音速孔板控制以及计算气体流量的具体方法、理论计算,以及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所设计的配气系统满足了液氧/煤油发动机换热器系统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连续型遗传算法,与空间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质量模型和长度模型相结合,建立了空间发动机系统优化模型。以发动机系统的质量为目标函数,对燃烧室压力和喷管扩张比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遗传算法能够有效地得到最小质量下设计变量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0.
组合发动机空气预冷换热器动态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守恒原理,导出叉流管-管型换热器非稳态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及相应的离散方程。利用隐式格式,求得组合发动机空气预冷换热器随时间而变的出口及壁面温度。指出此类动态计算若采用显式格式是极其费时的。对比解析解及显式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隐式方法的解是有效可信的。所编计算机程序可用于发动机系统调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采用富氧燃气发生器的补燃循环发动机起动过程中涡轮功率的控制方法,指出起动过程中涡轮功率的主要控制参数为发生器温度和涡轮压比。起动过程中发生器温度的控制依靠选择合适的流量调节器起动流量、转级时间和转级速率来实现。起动过程中涡轮压比的控制需要控制推力室的建压时间和建压幅度,这需要选择合适的推力室燃料主阀打开时间、燃料节流阀转大流量的时间。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上述控制方法对发动机起动过程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2.
液氧煤油补燃发动机喷注器高频燃烧不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枫  李龙飞  张贵田 《宇航学报》2012,33(2):260-264
针对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高频燃烧不稳定性这一突出问题,建立了喷注单元的低压高频燃烧不稳定性模拟试验系统,使用气气推进剂。利用相似准则设计了缩比燃烧室,研究了全尺寸气液同轴式喷注器的结构尺寸和工作参数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发高频燃烧不稳定性时火焰变短,燃烧室压力出现大幅振荡并伴随啸叫;喷注器缩进室长度对燃烧稳定性裕量有很大影响并存在相对最佳值。试验结果可以指导发动机燃烧室的燃烧稳定性设计和评估,在发动机研制初期筛选燃烧稳定性相对最好的喷注器结构。  相似文献   

13.
张改霞 《火箭推进》2004,30(4):45-48
燃烧室内壁是液氧煤油发动机推力室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工作时承受高温、高压燃气;内、外壁均为曲线拟合母线的回转体;直径大、长度长、且壁薄;内冷却环带槽结构特殊。在整个研制过程中,主要就加工方法、工艺流程、零件的装夹、定位基准的确定、程序设计、工艺装备设计、切削刀具、检测量具、切削参数等方面做了研究。按研究方案已加工出多件产品,经整机系统试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韩长霖  田原 《火箭推进》2020,46(1):28-34
为了研究冷却剂的流动方向和推进剂的质量流量对推力室燃烧和传热过程带来的影响,以某型氢氧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室缩比试验件为研究对象,对推力室的燃烧和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改变冷却剂的流动方向,最高壁面温度相差1.04%,最高壁面热流密度相差0.544%,冷却剂温升相差0.233%,出口压力相差3.803%,分析发现,改变冷却剂的流动方向,对推力室内部的燃烧过程和壁面传热效率影响很小,冷却剂的流动方向会影响壁面温度分布。推进剂质量流量提升22.29%,室压提升22.17%,燃烧效率降低0.55%,最高壁温提升9.16%,最高热流密度提升17.48%,冷却剂温升提高13.05%,分析发现,提升推进剂质量流量会导致推力室壁面温度和冷却剂温升的提高,由于缩比发动机反应空间小燃烧不够充分,提升推进剂质量流量会使燃烧效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导出了计算液体火箭发动机辐射冷却推力室不稳定温度场的隐式差分格式,并作了线性化处理。据此编制通用程序,可以计算任意辐射冷却推力室的不稳定温度场。  相似文献   

16.
液体火箭发动机氧腔流动分析及均流板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真  王红梅  张银波  呼浩 《宇航学报》2005,26(6):698-701,803
采用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了某型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氧腔流动,计算分析了节流板表面的总、静压分布及其畸变指数。依据压力畸变提出了氧腔均流孔板改进方法,并通过多次分析-设计循环得到了新的均流板。最后对所设计的均流板进行了详细地计算分析和实验验证。分析和验证表明新设计的均流板使氧腔出口节流板表面压力畸变降低了30.4%,显著提高了氧腔压力均匀性,进而可以大大提高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17.
液氧/甲烷发动机动力循环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小平  李春红  马冬英 《火箭推进》2009,35(4):14-20,43
综述了液氧/甲烷发动机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液氧/甲烷发动机的特性和应用前景,对比了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的动力循环方式,提出发动机动力循环方式选择应综合用途、性能、研制难度及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一次性使用的发动机应采用高性能的高压补燃循环,其中部分甲烷冷却推力室的富燃补燃循环较佳;重复使用的发动机应根据工作次数和工作寿命,重点考虑系统压力低的燃气发生器循环和低压的补燃循环.  相似文献   

18.
GH2/GO2涡流冷却推力室设计与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涡流冷却是一种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技术。采用该技术可以简化推力室结构、降低成本,并可提高系统可靠性。对涡流冷却推力室进行了初步设计,并采用PDF非预混燃烧模型和DO辐射模型对所设计的推力室进行了数值仿真。根据计算结果:推力室内部形成了双向涡流;推力室圆筒段壁面温度低于760K;在考虑辐射条件下,推力室圆筒段壁面温度平均升高约140K,最高温度低于900K;涡流冷却技术是可行的,但目前存在燃烧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董飞  何国强 《火箭推进》2007,33(3):43-46
介绍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铣槽结构热应力的数值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的流场燃烧和导热理论模型,运用有限体积法考虑液膜冷却计算出发动机工作时的燃气、燃烧室壳体和冷却工质的温度场,将得出的结果作为壳体热应力计算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热应力场有限元分析。内、外壁温度的计算数据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