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世界范围内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和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技术在灾害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成功运行的合作机制之一,2007年中国以国家航天局名义加入该机制.目前该机制已成为我国灾害遥感监测的重要数据源,并多次应用于我国的重大灾害遥感监测中.本文介绍了该合作机制的资源、运行模式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该机制在我国玉树地震灾情监测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有效利用该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减灾卫星国际服务模式探索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是我国对地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9月6日,我国成功发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两颗光学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1A、1B卫星”)。环境减灾-1A、1B卫星成功发射以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积极组织开展卫星在轨测试、运行管理、减灾应用、用户服务与宣传推广等工作。目前,卫星运行状态良好,各项指标正常。一年来,在成功应对国内数十场新发灾害监测与评估,积极开展国内应用服务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国际服务模式,拓展为国外救灾工作提供灾害监测产品服务,并先后成功应对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加拿大火灾、中缅边境火灾、海地特大地震等灾害应急监测与评估工作,在国际上获得好评,展示了我国空间技术在减灾救灾工作中的良好应用,树立了我国和平利用空间技术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在关于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论断的指引下,我国政府决定组建应急管理部,旨在整合分散的资源和力量,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高国家应急管理水平。作为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技术支撑的空间技术,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灾害遥感监测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业务体系,建立了多渠道的数据获取协调机制,形成了常规与应急业务模式,开发了灾害遥感业务产品体系,并在我国及周边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时代,面临新使命和新要求,空间技术减灾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要加强对外服务能力建设,有效支撑"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刘洁  刘姝  田胜 《中国航天》2011,(10):6-9
2011年9月13~15日,以"应用空间技术进行地震监测和早期预警"为主题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第三次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亚太空间合作组织8个成员国和美国、法国、日本、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空间技术的主要特点,并从军事、经济、科学和政治角度阐述了空间技术在大国的重要地位,展望了未来世界空间活动的主要趋势,以及国际航天关系。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在 1 999年 7月第 5 4次外空会议上将每年的 1 0月 4日至 1 0日定为“世界空间周”,旨在世界范围内宣传和庆祝空间技术为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做出的贡献。为了积极响应联合国的这一决定 ,我国于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都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一系列的航天科普宣传活动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为继续宣传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伟大成就 ,向广大公众普及航天科技知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今年的“世界空间周”期间仍将开展许多活动 ,目的是为了大力宣传空间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普及航天知识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相似文献   

7.
空间技术实验是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是空间技术发展的先驱和阶梯。本文以美国、苏联、印度、巴西为例说明空间技术实验在过去和未来对空间技术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文中研究了90年代世界空间技术实验的发展趋势和具体项目,探讨了我国空间技术实验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11,(3):137-137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面向国家空间技术领域,尤其是深空探测与空间科学,大力推进与高校合作,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积极开拓空间技术应用新领域,推动国家空间技术及其应用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航天》2011,(5):5-5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立即启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案,全力开展灾害监测。  相似文献   

10.
    
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空间技术正处在应用卫星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加速转变的重要时期,国家对卫星应用广泛而迫切的需求,加速了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卫星应用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1.
青海玉树地震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后,作为我国减灾救灾决策支持单位,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根据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救灾应急响应启动情况和部救灾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立即启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空间技术响应工作规程>,实行24h业务值班制度,以高分辨率卫星和航空遥感数据为主,开展灾害监测与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洋卫星系列的发展及其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 言   我国东临太平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国家之一。大陆海岸线长达 1.8万多公里,沿海岛屿有 6500多个,岛屿岸线约 1.4万多公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按我国主张,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近 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我国有 4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 13%的沿海省、市、自治区。因此,海洋在我国社会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而利用空间技术监测海洋,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开发海洋资源、减轻海洋灾害和有效实施海洋管理等方…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工程》2017,(2):146-153
针对2015年7-8月缅甸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应缅方请求,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利用多颗中国卫星对洪涝进行监测,并结合其他辅助数据对洪涝灾害的范围与影响进行分析评估,为缅方救灾决策提供有效支持。文章针对以上案例对应急监测数据、流程、方法、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卫星具有为周边国家重大灾害提供及时有效应急监测服务能力,并对未来中国卫星用于国际重大灾害监测服务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张磊 《航天器工程》2018,(2):129-134
洪泽湖是淮河中下游的分界线,对其汛期水体范围变化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发挥高分四号卫星数据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依据水体指数模型自动化提取水体范围,通过基于相关分析的变化检测算法快速提取洪泽湖水体范围变化,开展洪泽湖汛期水体范围变化的监测。结果表明:在同一汛期范围内,水体面积与周长在一定范围内呈反比;在汛期不同月份内,水体面积有显著的变化,增减同时存在。监测结果可为区域灾害风险评估和损失评估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晓青 《卫星应用》2005,13(2):44-48
叙述了我国地震形势和灾情形势,对空间技术应用与地震监测预报的物理基础进行了初步的描述,对目前地震卫星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对我国地震卫星的发展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6.
空间太阳能电站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引言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空间太阳能电站作为一种能够大规模稳定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日益受到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的高度关注。随着空间技术和相关技术领域的快速进步,空间太阳能电站有可能成为实现可再生能源战略储备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最新发展现状,包括主要国家的相关政策、最新的概念方案,也介绍了  相似文献   

17.
谭涛 《航天》2014,(12):42-45
地震是危害性极强的灾害之一,据联合国统计,20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数达260万,因此,如何进行地震预报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监测地震的主要手段是地面台站观测,但受观测环境、生活环境等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国境边界、海洋、高山、原始森林等地区建台比较困难,全球的观测台网密度很不均匀,存在许多监测空白区,且无法实现全天候、全球性观测,动态性较差,这些都不利于地震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那该怎么办呢?人们想到了卫星。  相似文献   

18.
扩大空间技术应用,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主席先生,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第47届国际宇航联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宇航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欢聚这里,共商空间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大计,这是一件有重要意义的事情。请允许我...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09,18(3):20-20
2009年3月30日,据人民网报道,国防科工局在京举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在轨交付仪式,两颗卫星正式交付给民政部和环境保护部投入使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是我国继气象、海洋、国土资源卫星之后又一个全新的民用卫星。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实现灾害的快速监测和预报,填补我国在环境减灾方面自主数据信息的空白。此前,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于2008年9月6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据国防科工局负责人透露,即将挂牌的联合国天基减灾系统北京办事处,将向全球提供卫星减灾数据,A、B星在国际减灾服务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据悉,A、B星在轨测试期间已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了部分图像,并为澳大利亚扑灭森林火灾提供了及时的服务,反响较好。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建站接收数据的申请。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将成为继美国“陆地卫星”、法国“斯波特”卫星之后,又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陆地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铁路灾害监测与评估,对于保障铁路建设和运行安全、提升铁路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铁路灾害卫星遥感应用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卫星遥感发展和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探讨了卫星遥感技术在铁路减灾、备灾、应急和恢复重建等灾害管理全过程中的实践应用需求。针对影响铁路安全的主要灾害,分析总结了卫星遥感监测与评估技术在铁路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能力。针对洪涝、地质、森林火灾和雪灾等典型灾害实例,建立卫星遥感监测评估铁路灾害的技术流程,进一步分析卫星遥感对于铁路灾害应急管理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实现铁路主要灾害的灾前风险监测和灾后损失评估,可有效支撑铁路的全过程灾害管理。通过多手段的融合运用和动态监测能提升遥感信息的决策支持作用,使其在铁路灾害的应急管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