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9,(4):44-44
韩国政府3月12日称.为给工程技术人员更多的时间开展测试.韩已决定将其首次航天运载火箭发射推迟一个月.即推至7月底。韩科技部副部长李相穆(音)说.工程技术人员把发射台安全检查清单上的项目数量从99项增加到了348项,要求再给一个月时间。李相穆说.在去年中国四川地震导致关键部件获取时间推迟后。“韩国航天运载器”(KSLV)1的发射时间此前曾从2008年底推迟到了今年6月。  相似文献   

2.
2010年6月10日,韩国“罗老号”(NARO-1)运载火箭在全罗南道罗老太空基地发射之后,发生空中爆炸,致使韩国依靠本国技术发射运载火箭的努力失败。  相似文献   

3.
航天短讯     
《航天器工程》2022,31(1):151-155
<正>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取得今年我国宇航发射首胜据《中国航天报》2022年1月17日报道,当天10时35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试验十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宇航发射任务2022年的首战告捷。试验十三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一型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具备不同轨道要求单星、多星发射能力。该火箭被誉为"金牌火箭",具有高可靠、高安全、低成本、短周期发射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荷勃 《中国航天》1996,(3):11-13
红外空间观测台将揭示神秘宇宙欧空局的红外空间观测台(ISO)已于1995年11月16日由阿里安44P型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发射中心发射。这一红外天文观测卫星将揭开形成所谓“暗宇宙”的成千上万个物体的神秘面纱。这些物体的特点是只发出红外光,用其它...  相似文献   

5.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M系列(日本)李双庆M(亦称Mu或谬)系列运载火箭是由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设计、该所与日产汽车公司联合研制、日产汽车公司生产并由宇宙科学研究所使用的全部采用固体推进剂的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科学研究卫星和空间探测器。它与日本发射应用卫...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航天立法工作起步较晚,进展相对较慢。2001年,原国防科工委和外交部联合发布了《空间物体登记管理办法》,是我国正式发布的第一部航天部门规章,为我国建立空间物体登记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2002年12月实施的《民用航天发射项目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使我国民用航天发射步入有法可依的阶段。此后,航天立法研究得以深入和广泛开展,航天立法的呼声也日益高涨。2013年《航天法》列入第三类立法规划,2018年升格为第二类立法规划项目,《航天法》立法论证起草工作牵引和推动了我国航天法律理论研究的深入。本文将结合我国航天实践,对航天法律关系进行初步的研究,为当前开展的《航天法》立法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子力 《中国航天》2009,(9):12-20
当地时间8月25日下午5点(北京时间下午4点).首枚“韩国航天运载器”(KSLV)1运载火箭在韩南部全罗南道高兴郡外罗老岛的罗老宇宙中心发射升空。有关部门很快宣布.火箭发射取得初步成功.将“科技星”2卫星送入了地球轨道。韩国国务总理韩升洙随后也发表电视讲话,称火箭已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8.
197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批准研制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空间运输系统(STS),即航天飞机,NASA从此正式开始实施航天飞机计划。这是一种通过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发射入轨,像飞机那样返回地面,稍加整修即可再次使用的载人航天器。  相似文献   

9.
我国航天运输系统60年发展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航天运输系统包括一次性运载火箭、重复使用运载器、轨道转移运载器3个领域,目前一次性运载火箭仍是我国满足进入空间需求的主体。我国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共研制了17种运载火箭、9种上面级,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和不同有效载荷的能力。对我国航天运输系统60年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与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雨水 《航天》2012,(7):64-64,F0003
2011年11月1日,中国用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八号飞船,并与开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在此次任务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所属的国内、国外以及国际联网测控站圆满完成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测控、空间交会对接测控和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等任务。  相似文献   

11.
庞之浩 《中国航天》1998,(2):22-23,28
1997年世界航天活动大事记庞之浩1月德尔它运载火箭1月17日在发射美空军的全球定位系统(GPS)2R卫星时发生爆炸。这次爆炸是卡纳维拉尔角10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一起不载人航天发射事故。阿根廷首颗通信卫星1月30日用欧空局阿里安4火箭发射。卫星载有1...  相似文献   

12.
自2010年1月1日起,联合国启用了新的空间物体(示范)登记表,以弥补过去各国和国际组织在登记空间物体时所提供信息的不足。本文将对过去50年的空间物体登记实践加以回顾,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介绍法律小组委员会在推进和完善有关空间物体登记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对联大第62/101号决议及由外层空间事务厅准备的示范性登记表格加以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工程》2012,21(2):128-128
据美国今日航天网站2012年2月17日报道,印度太空界正在考虑一项金星探测任务。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官员M.S.Anurup在第17届国家太空科学座谈会上宣布了这一计划。ISRO的初步研究指出,印度将在2015年5月20日发射金星探测器,10月到达金星。该探测器可能会携带5台科学仪器,可使用改进型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XL)或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火箭(GSLV)或其新型号(GSLVMark3)发射。这一任务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金星大气层,还将对检验类地行星的起源和演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圭亚那航天中心(CSG)是发射欧洲火箭的主要基地,但它很少为人所知。过去二十多年间,圭亚那航天中心曾发射过几百枚火箭(大部分是进行亚轨道探测飞行),而现在则由于阿里安运载火箭的发射数量不断增多,已跻于肯尼迪航天中心、范登堡空军基地、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等世界主要航天中心的行列。圭亚那航天中心由欧洲空间局管理,但由私营的阿里安航天公司使用。阿里安运载火箭是欧洲空间局研制的,在它完成试飞和验证飞行之后,便作为实用性飞行器交给阿  相似文献   

15.
航天快讯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28(3):254-254
2011年5月7日,我国"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在海南省发射成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下称四院)研制的"天鹰3C"探空运载火箭搭载"鲲鹏一号"探空仪,成功测得了高度最高为196.6 km空间有效的科学数据。这一试验的成功将为我国自主监测空间环境、保障空间活动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送入预定轨道。随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参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的"长征"火箭"三勇士"已经全部亮相。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4.中国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首次实现出舱活动 2008年9月25日,中国利用长征2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见图11)。该飞船首次载有3名航天员,于9月29日安全返回着陆。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1月21日,韩国首枚搭载太空观测用红外线摄像头的卫星——“科学技术卫星3号”(ScienceandTechnologySatellite-3,STSAT-3),搭载俄罗斯“第聂伯”(Dnepr)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图1为STSAT-3卫星结构示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概述了1988~1990年间的中国航天活动。1988年,中国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4颗卫星——2颗国内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和一颗试验型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1989年,中国安排了多种运载火箭和卫星型号的研制任务。1990,中国计划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5颗卫星,其中包括为国外提供的发射服务。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全球共进行82次航天发射,其中俄罗斯54次(含联盟STB在库鲁的2次发射),美国19次,中国15次,欧洲5次,日本和印度各5次,伊朗、韩国和海射公司各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