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展  郭九源 《遥测遥控》2022,43(6):64-69
由于GPS在国际上的技术和标准优势,目前在民用航空领域使用的星基导航大多为GPS。随着我国民航领域的蓬勃发展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宣告全球组网成功,亟需开展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应用性能评估,以验证其是否可满足民航飞机对卫星导航系统的要求。针对民航飞机的I类精密进近过程,梳理了该航段中国际民航组织对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需求,推导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垂直保护级计算数学模型,制定了搭载试飞试验的加改装方案和飞行科目,在国产某型号民机上开展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搭载试飞试验,并对定位精度和垂直保护级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在搭载试飞试验中,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满足I类精密进近对卫星导航系统垂直精度的需求,同时系统不存在告警和误警。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民航新一代空管系统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情况,介绍了卫星导航在我国民航的应用。指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部署,将是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实现跨越的有力保证之一,将完善、增强全球导航系统管理应用的安全水平。通过实施北斗导航系统并开展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合作,促进卫星导航关键技术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最终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使用国外卫星导航系统所面临的安全、技术、法律责任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对推进北斗系统建设、应用及国际化工作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宗文 《中国航天》2009,(12):8-9
日前.在2009中国卫星导航(北斗)系统应用论坛暨第七次北斗论坛上.交通运输领域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上的努力和成果得到广泛关注。综合运输体系期待北斗导航成熟系统的出现。让北斗创新交通,让交通促进北斗.是论坛形成的六项共识之一.  相似文献   

4.
《航天》2011,(7):30-33
在中国快马加鞭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同时,俄罗斯也在加紧建设和完善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并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和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向民用推广。请看GLONASS系统总设计师描绘的未来导航生活。  相似文献   

5.
发射短讯     
《航天器工程》2011,(3):50+143-144
我国成功发射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1年4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3A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次发射是今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4月14日,卫星成功进入预定工作轨道。这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12-15日,“2008中国卫星导航(北斗)系统应用论坛”在广州召开。论坛由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中国宇航学会、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信息化办公室等单位协办;中国卫星导航(北斗)系统应用论坛组委会和广东省卫星导航行业协会承办。  相似文献   

7.
雨水 《航天》2011,(6):64-64,F0003
2011年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今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7次飞行,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这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雨水 《航天》2012,(2):64-64,F0003
2011年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人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2011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这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人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当下,一提到卫星导航系统,人们就会不由地联想到美国的GPS,它几乎成为导航的代名词。GPS以其高精度的定位服务、精准的授时服务和发达的应用开发,大大拉近了太空与普通人的距离。如今的全球卫星导航市场虽然仍是GPS一家独大,但考虑到国家安全和利益,俄罗斯在加速恢复、欧洲在积极部署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和"伽利略",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是基于这一背景开始组网建设的。从2000年开始组建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到日前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入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组网情况进展如何?在导航应用过程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北斗"距离GPS还有多远?如何推动北斗导航事业的发展?记者就此专访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和技术部副主任郭树人。  相似文献   

10.
《关于北斗应用于国际海事领域的议题》的提案是我院标准所承担的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重大专项课题《卫星导航国际标准研究——北斗国际航海标准化工作研究》的隶属课题,由标准所北斗专项课题组负责起草,是中国第一次向国际海事组织(IMO)提交关于北斗的参会文件,目的是推动北斗在IMO的立项,为后续北斗加入IMO标准框架技术层面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此提案已获中国第二  相似文献   

11.
随着第12、13颗北斗卫星成功入轨,北斗卫星首次“落户”中圆轨道(MEO轨道),我国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日趋成型。  相似文献   

12.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民用应用状况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北斗民用运营中心的业务发展、用户管理和增值业务开发。介绍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适用领域。同时还探讨了制约北斗系统在民用领域进一步推广的因素,对推进北斗系统民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姚思远 《卫星应用》2009,(3):19-22,56
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如何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好地应用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产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尽快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彦玢 《航天》2011,(7):26-27
第8颗北斗卫星的成功发射人轨后,与在轨的多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和地球同步轨道(1GSO)卫星组成基本系统,已经具备在星座覆盖范围内提供连续的、稳定的、全天候的基本服务能力。那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定位精度和未来发展如何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相似文献   

15.
一、北斗系统和北斗产业的现状及趋势1.北斗已完成区域组网基本系统建设从2000年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到2012年2月底,我国共发射了11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了区域组网基本系统的建设,并于2012年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  相似文献   

16.
云成 《卫星应用》2013,(2):51-5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肩负着国家国防及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它的建设与完善长期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在2013年3月5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大成就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新亮点。同时,北斗产业化也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推进。2012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区域服务,16颗在轨卫星保证中国及周边地区具备全面开展各项服务的能力。同时,北斗系统接口控制文件(ICD)已经正式公布,国内企业直接面临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北斗产业化全面展开,北斗导航正在大规模地向民用市场进军。  相似文献   

17.
1引言 2007年4月中旬,中国航天在太空奏响了两曲凯歌。是月11日、14日,中国的第二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1号B星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中的第一颗导航卫星——北斗M1号卫星(将运行于距地面21500km高度的圆轨道)相继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8.
根据北斗卫星系统特有的信息传输特征,本文研究了在北斗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中采用应用层前向纠错(FEC)技术能够成功提高预警信息传输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预警信息的成功传输率可到达99.99%以上。所得到的结论对于北斗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中的参数选择及性能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武 《航天》2012,(2):6-7
在地震时立过大功的中国北斗导航系统,从2011年12月27日开始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向东经84度到160度,南纬55度到北纬55度之间的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试运行服务期间,位置精度为平面25米和高度30米。到今年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正式运行服务,服务精度会达到10米左右。  相似文献   

2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顺利完成"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建设任务,正在向2020年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迈进。后续任务更加艰巨,需要紧密结合任务特点和需求,统筹策划和全面推进质量与可靠性过程控制、管理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等工作。在继承前期工作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质量与可靠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建议,供相关方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