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针对地月空间发展的关键工程与技术问题,从地月空间运输、月球和小天体资源、月面机器人、地月空间经济圈等角度开展了研究。地月空间运输分为天地往返、地月转移和月面升降等阶段,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环境特征发展不同的飞行器、运输方式和重复使用方案,并考虑地球空间站与载人月球探测的一体化设计。地球静止轨道是理想的地月空间工业园区,月球空间的真空、低重力、低温以及充足太阳能等条件为发展磁悬浮、太空电梯、天钩等电气化运输提供了便利;面对严酷的月面环境和稀缺的人力资源,月面机器人将发挥先导性和主力军作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航天员陪伴与辅助、人机协作等。地月空间发展不仅仅是载人登月,而是以建立地月空间经济圈为目标,促使国家利益从地面、海洋延伸至地月空间,推动太空产业从围绕地球向围绕地月空间发展,加速人类社会由地球文明向太阳系文明迈进。  相似文献   

2.
地月空间飞行轨道分层搜索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高玉东  郗晓宁  王威 《宇航学报》2006,27(6):1157-1161
通过对地月间飞行轨道特征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终端约束条件,提出了分层搜索的轨道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首先是将月球视为质点,解决空间两质点的相遇问题,其次进一步视月球为球体,完成二体假设下的B平面瞄准,最后在前两步基础之上,根据具体目标条件约束得到精确的轨道。本文详细清晰地给出该方法的设计过程,很好地解决了地月空间轨道搜索的快速收敛性问题,对深空探测器轨道设计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红外地球敏感器作为卫星平台重要设备,在对地指向、姿态测量和天文自主导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精度的地球敏感器量对于提高卫星姿态控制和天文自主导航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地敏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提出随季节变化的地球CO2辐射特性是影响地敏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地球辐射模型构建了地敏测量修正方法,结合在轨实测数据分析验证,证明可以大大降低由地球辐射不均匀引发的误差,有效压缩地敏在轨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4.
周韬  郭奇峰  周慧钟 《宇航学报》2001,22(4):100-104
研究了巡航导弹低空地形跟踪飞行的撞地概率问题,针对地形随机输入和低空风随机干扰共同作用的情况,研究了撞地概率的仿真计算方法,在给定条件下求出了它们与撞地概率的关系曲线,分析了它们对撞地概率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协调参数,能有效降低撞地概率,提高巡航导弹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5.
为避免传统惯性系自主定轨算法中的多次坐标转换,针对地固系分布式自主定轨算法原理及其中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给出在地固系中进行自主星历生成的总体框图,推导了地固系自主定轨算法的基本方程,提出一种新的以地固系位置速度为状态量的状态转移矩阵解析计算方法并分析其计算量,证明了地固系自主定轨算法可以进一步降低定轨算法复杂度,且无需上注地球定向参数进行坐标转换。使用仿真数据和真实在轨测量数据的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地固系分布式自主定轨算法与传统算法定轨精度相当,说明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验证了星载自主定轨原型软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发展中的时代,高等院校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担负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也同样地折射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郑越  泮斌峰  唐硕 《宇航学报》2018,39(7):751-759
针对航天器在混沌区域的滑行时间过长,提出一种低能地月轨道转移的混沌控制方法。首先通过地月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CRTBP)的庞加莱截面图,将混沌区域进行分层并分析其规律,再利用混沌轨道对初始状态高度敏感的特性,在尽可能减少运送时间的前提下实现地月低能轨道转移。该方法的优点是利用混沌区域的固有规律,不需要依靠周期轨道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方法仅需施加2~4次脉冲,明显缩短混沌区域的滑行时间,从而实现地月低能转移。  相似文献   

9.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测地卫星它是专门用于大地测量的人造地球卫星。测地卫星用于测定地面点位坐标、地球形体和地球引力场参数,属卫星测地系统的空间部分,可作为地面观测设备的观测目标或定位基准。其它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也可用于测地研究,但是精确地测地需要使用专门的测地卫...  相似文献   

10.
某常规地地弹道弹地主动段主机点附近,发动机推力下处于下坡段,推力变化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的主动段关机控制方案,可准确地发出主动段关机指令,使主动段主机引起的射程偏差在末修正能力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60年前,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把执政喻为进京“赶考”,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时至今日,这两个“务必”,已成为发人深省、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12.
从作战平台攻击机动目标流程和地地战役战术导弹作战流程两个方面探讨了地地战役战术导弹战场生存问题,提出了提高地地战役战术导弹战场生存能力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卫星应用》2004,12(4):38-38
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第18届全会16~18日在北京举行。世界各国负责对地观测的相关机构和国际科技组织官员以及专家学者600多人参加会议,交流全球对地观测技术及应用的最新进展,探讨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前景。本届全会主席、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开幕式上说,世界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综合协调的对地观测系统,以共同提高对地观测能力和效率,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这是对地观测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张智慧 《航天》2012,(6):30-32
国际空间站作为近地轨道空间唯一在轨运行的大型综合实验平台,部署了许多先进的对地观测和遥感设备。使用手持或自动装置,航天员可以灵活开展对地观测活动,尤其是在监测突发自然灾害时,较无人飞行器而言,更具灵活性。作为一个“全球观测与监测站”,国际空间站在收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及自然灾害信息,推动探究和解决地球环境问题以及推动全球对地观测活动的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监测仪在黑暗的屋子里怪诞地闪烁,发出暖暧的红光,像是在轻轻地述说着什么。控制仪表后面,一群孩子全神贯注地挤作一团。他们是地面航天指挥中心的人,正在准备发射一架航天飞机,任务是要俘获受损的气象卫星并修复它,还要与美国空间站对接。  相似文献   

16.
作为航天高科技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航天两大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自行研制成功的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加速了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进程。40多年来,中国航天部门依靠精湛的技术、精良的设备和精密的组织,研制成功了多种类型的战略导弹、地地战术导弹、防空导弹及飞航导弹,形成了完整的地地、地空、海防导弹系统,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第三届珠海航展上亮相的各种导弹武器,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下面我们对这些导弹做一简单介绍。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依然是这次航展上的主角,展…  相似文献   

17.
国外地地弹道导弹现状及新特点郑治仁世界地地弹道导弹的战略格局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主要表现是以美国、俄罗斯一方将大量削减战略武器,并把战略重点转向对付第三世界国家;而第三世界国家却大量、迅速扩散地地弹道导弹,并不断加以改进、完善、提高,从而形成“冷战”后...  相似文献   

18.
包为民  汪小卫 《宇航学报》2022,43(6):705-712
提出了地月空间探索与开发的概念,对全球发展态势进行了总结,从人类文明、太空格局、战略安全、科技经济全方位发展等维度阐述了我国开展地月空间探索与开发的发展需求;并提出了地月空间探索与开发的体系组成、能力需求和技术难点,从科学、经济和工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效益,最后给出了发展路线;研究成果可为未来大规模开展地月空间探索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月系平动点及Halo轨道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徐明  徐世杰 《宇航学报》2006,27(4):695-699
地-月系统的平动点L1点及L2点的Halo轨道在探月工程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分别用于地月连续通信覆盖和月球背面的探测。由于在地-月系统中太阳的引力不可忽略,特别是在长时间作用以后,其动力学行为与摄动力较小的日-地系统有明显的不同。本文分析了如何利用太阳引力进入地-月系统的L1点及L2点的Halo轨道、以及由Halo轨道进入近月轨道的问题,两者综合起来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地月低能转移轨道。研究结果对探月轨道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印度的导弹武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了多种精确制导武器。目前,印度的地地战术导弹已经正式部署,地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已投入生产,近期即将装备部队;同时,印度正在加紧试验射程2500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印度在连续进行核试验后加紧发展导弹武器的动向,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地球地地战术导弹 地球导弹是印度最先制成的战术弹道导弹,1988-1993年进行了13次飞行试验。在 1994年进行的发射试验中,准确地命中了目标。实际上,该弹于1993年就在印巴边境的旁遮普邦部署。它有两种型号:38一150型采用双宝液体火箭发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