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09,18(2):27-27
据新华社报道3月1日下午4时13分,中国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2007年10月24日发射),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预定撞击点,标志着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完美落幕。据悉,此次撞月是为中国第二个月球探测器着陆积累经验。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称,中国探月第二期工程确定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北京时间2009年2月11日零时55分,当东半球大多数地方还在熟睡时,两颗分属美、俄的卫星却在垂直轨道上猛烈相撞,瞬间将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千米处的沉寂打破。两颗在太空已经安全行驶十几年的卫星(其中相撞的一方——美国"铱33"卫星还处于兢兢业业的工作阶段),理应在各自的轨道上安分守己履行使命。可谁知刹那间,它们却变身几百块毫无用处,只能在太空到处飘移的令宇宙研究者们痛恨的太空垃圾。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12,(3):64-65
直径约140米的一颗小行星有可能在2040年与地球相撞。2月份召开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空委员会科技小组委员会会议讨论了这一议题。这颗小行星代号2011AG5,是2011年1月由美国亚利桑那州天文观测者发现的。除掌握了其尺寸之外,其质量和成分目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基于误差随机过程无人飞行器的撞地概率计算公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误差随机过程为平稳正态过程的假设下,研究了无人飞行器撞地概率的计算问题。在已知地形数据的情况下,从理论上推导出无人飞行器只受到垂直干扰时的撞地概率的计算公式;并在仅利用地形特征参数的情况下,得到了较为简洁的计算公式,在进行无人飞行器航迹规划过程中可以实现撞地概率的实时计算。给出了无人飞行器既受到垂直干扰又受到水平干扰时的撞地概率的计算公式,并对它们的计算作了简化,得到了一个近似计算公式。讨论了撞地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问题,分析了误差随机过程的标准差、飞行器机动带宽及地形标准差对撞地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14,(5):54-55
因燃料耗尽,NASA“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4月18日按预定计划高速撞击了月球背面。撞击发生在美东部夏令时18日0时30分至1时22分之间,估计撞击时速为5800公里。NASA将利用其“月球侦察轨道器”来找出撞击地点,并了解更多撞击情况。  相似文献   

6.
谢懿编译 《航天》2009,(8):22-27
近半个世纪之前,天文学家们就开始争论,月球上可能有冰。后来的月球探测器在它的两极附近发现了冰的线索,但是这些远距离的探测始终无法让人信服。不过随着美国航宇局“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与“月球环形山观测和传感卫星”的发射,现在终于有了一锤定音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掠海飞行器主动触水撞水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掠海飞行器飞行高度的不断降低,海浪和海况条件已成为制约其飞行高度的重要因素,严重时可引起飞行器姿态的倾覆。基于小升角楔形体入水模型和解析法,研究了掠海飞行器主动击水时所产生的撞水力变化特点,得到了击水滑板的外形参数和入水姿态角的选取准则,即入水弹道倾角-2°~0°,滑板等效斜升角β1≥10°,俯仰角变化范围0°~5°、滚动角变化范围-30°~30°,保证掠海飞行器在主动击水条件下产生的撞水力小于最大限定值20 gn的要求,实现了飞行器在恶劣海况下的掠海飞行。采用有限元法进行的三维仿真结果表明,此解析法所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8.
蒋宇平  李天云  王若衡 《航天》2009,(12):32-36
北京时间10月9日19时31分,美国航宇局(NASA)的“半人马座”上面级火箭及“牧羊人”月球坑观测与传感卫星先后撞进月球南极附近的一个陨石坑,上演了一出7900万美元成本的太空大戏。  相似文献   

9.
天文学家否定小行星将撞地球的说法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空间观察小组最近称,编号为1997XF11的一颗较大的小行星(直径为1英里级,1英里约合1.6公里)将在2028年10月26日从离地球仅3万英里的地方飞过,有可能撞击地球。但美国航宇局喷推实验室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09,(4):77-77
据人民网2009年6月11日报道,日本“月女神”探测器于北京时间当日凌晨2:25实现撞月。据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网站消息,撞月点位于月球南纬65.5°,东经80.4°。由于撞月点位于月球的日影部分,因此有可能观测到撞月瞬间的亮光,JAXA呼吁各国观测机构能够提供对此次撞月的拍摄图像。“月女神”在成功发射后,经历了约10个月的定期运行和7个半月的后期运行,收集到了大量科学数据,JAXA将从11月1日起通过网站逐步公布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