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际     
《航天员》2013,(2):8-13
开普勒望远镜因故障暂停搜寻工作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2013年1月18日报道,由于开普勒望远镜的一个反应轮出现了运转不灵的问题。NASA暂停了其搜索宇宙类地行星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单天线波束扫描测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方向图匹配的波束扫描测角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波束扫描方法存在的测角精度低、非理想主瓣侦收条件下难以适用的问题,提出利用全部观测数据与方向图抽样点进行匹配的方法,给出了基于互相关的角度估计方法.考虑到搜索角度初值对互相关法计算量的影响,给出了基于方向图包络特征的搜索范围确定方法;基于方向图的连续性表示和多级搜索方法,在降低计算量的同时,保证较高的估计精度.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测向精度高、计算量低的优点,对侦收角度无要求,提高了波束搜索法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突发通信信号的降维检测方法及带宽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亚  吴嗣亮 《宇航学报》2012,33(9):1295-1300
在突发通信信号检测中,在频率、带宽进行二维搜索的检测方法计算量大,提出了可减少计算量的降维检测方法,该方法在单一检测带宽下进行频率搜索检测突发通信信号。对其带宽参数选择进行了分析。理论计算和仿真表明,降维检测器用于单一速率信号检测时,当检测带宽与信号带宽一致时具有与二维检测器相同的检测性能,当检测带宽与信号带宽相差一倍时,信噪比损失2dB左右;用于混合速率突发信号检测时,最佳带宽与速率的概率分布、信噪比等多种因素有关;对发送功率不变的各速率均匀分布的混合速率突发信号,检测带宽匹配于最大信号带宽可在较高信噪比时获得最高的平均检测概率。这些分析为降维检测器的带宽参数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相控阵雷达的侦察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相控阵雷达的基本原理及其抗干扰优势 ,讨论了截获相控阵雷达信号的可能性。然后在此基础上 ,利用相控阵雷达波束扫描速度快、扫描时波束展宽等特性 ,提出几种能对相控阵雷达处于搜索状态时实施有效侦察、识别的方法 ,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模拟仿真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相探阵雷达的基本原理及其抗干扰优势,讨论了截获相控阵雷达信号的可能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相控阵雷达波束扫描速度快、扫描时波束展宽等特性,提出几种能对相控阵雷达处于搜索状态时实施有效侦察、识别的方法,并在计算机上进行进行了模拟仿真。  相似文献   

6.
APS504(V)5是一部机载搜索雷达,采用了脉冲压缩,频率捷率、行波管放大器、扫描变换、数字处理和光栅扫描显示器等先进技术,附加设计的边搜索边跟踪板系统升级为一部攻击雷达,可同是跟踪20批目标,并且具有较好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7.
在采用脉冲多普勒雷达检测叠加白高斯噪声的非加速目标并估算其径向速度时,傅里叶法提供了随脉冲数线性增加的输出信噪比(SNR)。只要文中描述的加速度在一定意义上足够小,那么即使目标加速时,仍可用傅里叶法来检测该目标并估算其中速。对于一个给定加速度,在傅里叶法失效前,脉冲数增大时,傅里叶方法的输出SNR变化是一个凹函数,增大到最大后减小。这样脉冲数和加速度就必须匹配才能取得最佳性能。本文中给出了加速度一定时最佳SNR和最佳脉冲数之间的经验公式。所得结论与以广义似然比检测(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简称GLRT)为基础设计的检测器有关,这些检测器在一个栅格内实施一次搜索。  相似文献   

8.
复合高斯杂波中距离分布目标的极化自适应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国  赵宜楠  乔晓林 《宇航学报》2012,33(8):1138-1143
极化高分辨力雷达能够获取更丰富的目标特征信息,充分利用极化信息能够有效地提高检测和识别性能.本文基于广义似然比检验,提出了一种复合高斯杂波中距离分布目标的极化自适应检测器,推导了检测器的虚警概率表达式,理论分析表明其相对于杂波的协方差矩阵和纹理分量都具有恒虚警特性.利用仿真数据统计分析了该检测器的检测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当辅助数据较少时该检测器的检测性能优于其它同类检测器.  相似文献   

9.
对星载电扫合成孔径雷达斜视滑动聚束模式,采用传统波束扫描策略中出现的方位向分辨率沿方位向空变大及方位扫描角度过大的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分析采用传统斜视滑动聚束扫描策略情况下,方位向分辨率沿方位向出现空变的原因,探究方位向分辨率与扫描策略、扫描角度的关系。然后,提出基于全局搜索增强鲸鱼优化算法的斜视滑动聚束波束扫描策略,控制不同时刻下的方位向扫描角速度,降低方位向分辨率沿方位向的空变程度,减小天线最大方位向扫描角度,缩短数据录取时间,有效降低系统代价,提升系统性能。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方位向分辨率空变降低至1%以下,数据录取时间与总扫描角度相较于原有方法降低1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第一部分描述和分析了一种检测搜索雷达信号和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应用Hough变换的图象处理技术从多维数据图中提取目标信号和航迹,文中考虑了系统设计理论且给出了说明理论的模拟例子,同更传统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这些优点包括改进的检测,距离游动问题的一种解法,实现方法的灵活性,低扫描率等待时间的利用和不需要重新探测的自动跟踪截获。该理论与使用以前扫描所获初始信息来帮助发现目标的检测跟踪  相似文献   

11.
王明阳  韩乐  周一宇  姜文利 《宇航学报》2007,28(2):380-384,403
利用langevin方程构成的双稳态随机共振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非线性检测器。利用Fokker-Planck方程的稳态概率密度函数,推导了该非线性检测器的检测概率、虚警概率和偏移系数,分析单方波脉冲在该检测器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10dB)的情况下,随机共振检测器优于匹配滤波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线性恒模检测器 (LCCM)和恒模检测器 (CM)对期望用户能量大小、模参数值具有很强敏感性 ,提出一种新的盲目适应多用户检测器 (LCDCM) ,该检测器能够有效抵消多址干扰和克服多径干扰 ,对目标用户能量大小和任意模参数选取都具有非常好的鲁棒性 ,而且其收敛性和稳态性均优越干线性恒模检测器和恒模检测器 ,计算复杂度较低 ,特别适用于多径信道 ,是一种优秀的盲目适应检测器 ,具有一定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弹载引信电控扫描识别目标方位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弹载引信电控扫描识别目标方位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首先研究一种周期电控脉冲起动单刀四掷微波开关,该开关又逐次起动可瞄准定向天线的每一元和它们的公共收发系统。因而该系统既能全向搜索空中目标,又能分区截取回波信号,由此获得引信天线电控扫瞄形式的可瞄准探测系统。  相似文献   

14.
雷达极化检测器性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建立极化雷达杂波和目标回波模型基础上,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对比分析了最佳极化检测器(OPD)、极化白化滤波器(PWF)、最佳张成检测器(OSD)、极化匹配滤波器(PMF)、功率最大综合检测器(PMSD)和单通道检测器(SCD)的理想检测性能,同时,结合各极化检测器的检验统计量,分析了各自的实现难易度.分析结果表明,PWF、OSD和PMSD理想检测性能较好,且较易实现.考虑到工程应用中,PWF、OSD需要杂波协方差先验信息,基于杂波协方差及其关键参数估计,文章进一步对比分析了PWF、OSD和PMSD的自适应检测性能.结果表明,当观测次数大于64时,PWF自适应检测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雷达侦察系统的信号采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良 《上海航天》1999,16(4):47-53
论述了雷达侦察系统在进行信号采集量化时应考虑的因素和脉冲信号采集的基本类型,讨论了采集雷达区信号脉冲系列的跟踪采集、定时采集和自适应分路采集的方法。指出了圆周扫描搜索雷达信号时域上的截获方法及其频域上的频谱特征,同时还指出了对高速运动目标雷达信号的采集-处理过程,以判断其载体的运动动机和威胁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相控阵导引头在中末制导交班时搜索效率,对空域搜索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末制导交班的误差源,根据目标指示误差设计了圆形7波位、矩形9波位和矩形25波位三种空域搜索策略。考虑回波遮挡和目标雷达反射截面(RCS)起伏效应,采用复合制导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对三种空域搜索策略进行了全弹道性能评估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在三种搜索策略中,少波位搜索策略的覆盖范围小于多波位搜索策略,但搜索时间长度小,因中末制导交班的空域搜索时间有限,综合考虑认为少波位搜索策略的搜索效率较多波位更高;圆形7波位策略较矩形9波位能在相同时间内搜索内更多的圈数,故其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气体检测器的电路设计。首先简述了接触燃烧式、热传导式、半导体式、热线半体导式、定电位电解式、伽伐尔电池式、红外线式等气体传感器。整个气体检测器除色含上述传感器之外,还有信号接收、放大、显示和报警等部分。文中示出检测器的实际电路设计要点和驱动电路、定电流电路、与微机的接口电路以及D/A转换电路等。认为气体检测器今后逐渐向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智  简涛  何友 《宇航学报》2018,39(3):332-338
针对特定杂波背景下的最优或次优检测器结构难以适应过渡杂波环境的问题,首先,给出基于变参数广义结构的距离扩展目标检测器,通过调整参数来适应杂波特性。其次,确定检测器最佳参数的经验公式,经验公式符合数值结果。最后,利用仿真试验分析检测器的检测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介于高斯和复合高斯杂波之间的过渡环境中,提出的检测器比现有检测器具有更加优异的目标检测性能,对杂波非高斯程度时空渐变性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字波束合成技术是通信对抗领域里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通过在数字域对信号幅度和相位进行控制,可以形成多个独立可控的波束,形成波束指向精度高、灵活可变,且理论上不受波束形成数量的限制。本文针对大型相控阵需求,利用波束合成原理,并结合大规模阵列信号同步技术与相控阵幅相校准技术,实现一种可同时产生180个偏馈波束的多波位波束搜索系统。该系统可以利用波束群的实时扫描功能,实现大范围的波束搜索,更快定位目标角度。该系统已在工程上进行应用,并成功执行大型测控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未知噪声模型下扩频系统伪码捕获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分数最大熵概率密度函数(PDF)估计和局部最佳检测(LOD)的伪码捕获方法.通过分数最大熵PDF估计来解析表示未知噪声模型的PDF,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LOD的直扩信号最佳二维捕获结构,并给出了其简化结构.通过仿真可以发现:在高斯噪声环境下,基于分数最大熵PDF估计的LOD检测器检测性能较常规平方和(SS)检测器稍有下降;而在非高斯环境下,本文设计的检测器检测性能相对于常规SS检测器有明显的改善,从根本上改变了常规SS检测器在非高斯噪声模型下性能急剧下降甚至无法工作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