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Mentor PCB专用设计软件所生成的不同性质的数据文件作了详细的分析,描述了PCB文件自动识别与换系统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通用的中间数据格式。  相似文献   

2.
麦久翔  许贵银 《上海航天》1994,(6):41-44,54
简要分析了印刷电路板(PCB)的销售市场和发展趋势。着重介绍美、日、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PCB生产、需求情况;给出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销售额、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最后简要剖析了全球PCB的经营环境。  相似文献   

3.
提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个人通信业务(PCS)组合是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了GPS/PCS组合的性能,讨论了它的通信方式。使用这种组合不仅提高了GPS的定位精度和完好性,而且可及时向监控中心自动报告用户的精确位置  相似文献   

4.
介绍用IBM-PC微机,外配一块KL-ADC4高速数据采集板,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瞬时多普勒信号的采集、写盘、显示、检测等功能。同时具有判断所采集信号的质量是否合乎要求、决定是否存盘,检测处理故障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先进的PC-BasedMotionControl产品。采用该产品能够方便地开发出各种各样通用及非标设备CNC系统,其针式结构的总线连接的大大提高了系统在工业现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TDRSS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介国际“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的概况,强调中国的特殊性,提出尽快建立军民两用、综合应用、中等性能的TDRSS,以尽早获得最基本的近全球的跟踪、通信与自主导航的能力,从而填补天基支撑的空白。主张综合功能一步到位,超过日本;性能上接近日本,逐步提高。在技术思路上,建议采用PCM-OQPSK 及PCM-CDMA-BPSK数据传输体制;星本体测控与用户的跟踪导航统一采用单通道单脉冲测角、伪码测距的单站定轨体制,并利用星本体测控数据提高用户的跟踪导航精度;主张在TDRSS的设计中全面贯彻CCSDS协议标准,尽早参与区域以至全球的高速信息网。最后,对下世纪初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TDRSS的技术关键与可能性,提出了看法。指出,中国的TDRSS将超越航天测控网的范畴,而成为全球战略技术信息的天基传递网,并终将成为全球高速信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张勇 《空载雷达》1996,(1):51-57
本文分析了SLAR中杂波抑制距离模糊DPCA技术与自适应时空处理技术之间的关系。对自适应时空处理杂波协方差矩阵的结构分析,揭示了产生DPCA型解的充分条件。首先论证了有N个空间通道,且每个通道有M个时间抽头的处理器工作于理想条件下,其杂波协方差矩阵特征值的数目不可能超过N+M-1。而这N+M-1个主特征值的存在表明足以生成DPCA解。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的活动图像编码算法。这种新的编码算法称为运动估计的亚采样方块编码。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新算法压缩比为25~30,信嗓比为29dB。对每帧128×128个象素的数字化图像在PC/486—33计算机上经过实时处理,图像质量良好。文中给出了编码算法和计算机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9.
新型全数字化 PCM 同步解调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一种新型PCM解调器。它采用PC机插板结构,全数字化设计。该PCM信号解调卡包括可编程位同步器、可编程帧同步器,可解调8种标准PCM信号。设计中利用EPLD器件处理数字逻辑。位同步器可达2Mbps(NRZ码),帧同步器可达10Mbps。  相似文献   

10.
针对隐式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在被控系统复杂性增加时有效性降低、实时性变差的问题,本文将神经元网络作为该算法的补偿,提出了一种具有神经元网络补偿的隐式广义预测控制方法,并着重讨论了神经元网络的硬件设计和NIGPC的实现。仿真结果表明:NIGPC不仅保留了IGPC鲁棒性强等特点,更主要的是它提高了IGPC的的实时性,并使之具有良好的跟踪特性。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单机内PCB焊点低气压放电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轨航天器单机内部存在低气压放电风险,因此对于工作电压等级较高的PCB,需要采用放电防护工艺和措施。文章针对几种现有的放电防护工艺,试验测量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焊点起晕电压。试验结果表明,球形焊点的起晕电压高于正常焊点;焊点之间是否开槽对起晕电压无明显影响;涂三防漆的焊点起晕电压显著高于未涂漆焊电极。试验结果能够为航天器用PCB焊点放电防护工艺评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航天电子线路产品的不断发展,电磁兼容性设计已成为电子线路产品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文章主要针对印制线路板布线的电磁兼容性设计,给出了双面板、多层板布线的设计方案以及地线设计方案,指出了设计中需遵循的原则,对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航空发动机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的发展,电子控制器中PCB板电磁兼容性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以某控制器PCB板为对象,在10MHz至1GHz频率范围内,对其电磁干扰使用Ansys公司的SIwave进行近场远场仿真研究,并使用容向公司EMSCAN电磁干扰扫描仅进行测试.通过测试与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仿真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真预测PCB板电磁干扰的实现途径,对于电子控制器PCB板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在氧化铝基板上的厚膜应用领域中采取直接电镀的方法。研究了建立在钯涂层、碳涂层和导电聚合物基础上的三种直接电镀的方法,测定和比较了它们与传统电镀/ 化学镀技术的操作步序、电镀速度和膜层结合力等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5.
电磁干扰的产生及PCB设计中的抑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兼容性(EMC)常是制约设备间匹配性和正常性能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电磁兼容性设计也是航天器设计中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文章主要介绍了电磁干扰的产生原因,并从合理布局与布线、电容的设计、逻辑电路的使用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过程中减少电磁干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射频产品的小型化,特别是射频SIP(systems in package)产品的逐渐应用,基于多层PCB的基板射频组件等射频集成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多,基板内射频信号传输性能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基于多层PCB的基板射频传输性能进行仿真测试,验证了DC-40GHz范围内射频基板传输性能,针对射频传输中极为关注的传输损耗问题,通过改进介质厚度或者铜箔材料实现基板射频传输损耗的优化,单位长度传输线射频传输损耗减小20%以上。同时针对星载等应用环境,通过深层充放电、总剂量试验,表明多层PCB的基板满足星载等航天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概述了印刷电路板缺陷焊点的几种检测手段。并着重介绍了作者与其同事们正在研制的激光全息印刷电路板焊点缺陷自动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8.
从有铅向无铅焊接过渡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正处于从有铅向无铅焊接过渡的特殊阶段,无铅材料、印制板、元器件、检测、可靠性等方面都没有标准,无铅工艺方面在国内处于比较混乱的阶段。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无铅焊接的现状、无铅焊接的特点和对策、无铅焊接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过渡阶段有铅、无铅混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The scramjet and maglev enginee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rend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firstly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 new launch mode of 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proposed based on scramjet and magnetic suspension technologies, and its key technologies required are given. This paper also makes analysis on using scramjet and magnetic suspension technologies to launch a reusable rocke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normal temperature conductor maglev launch system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20.
马卫华 《宇航学报》2020,41(7):860-867
本文对导弹/火箭制导、导航与控制(GNC)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综述。总结归纳了不同阶段GNC关键技术的突破与跨越,重点对惯性导航、组合导航、摄动制导、闭路制导、迭代制导、频域设计、全数字设计、冗余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多项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应用成果论述。〖JP2〗对未来GNC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与展望,并提出了七项关键技术。针对更聪明、更自主的弹/箭控制技术发展需求,提出并分析了“会学习”弹/箭的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