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机务人员的绕机检查工作是飞机安全检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针对绕机检查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使用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民航运输类飞机外表面地检的方法。通过将小波变换分析方法融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构建了地检设备的图像处理算法架构,实现了地检设备检测图像的实时处理和智能处理。  相似文献   

2.
飞机上的检查目标种类繁多、要求各异,传统绕机检查中存在检查站位不充足、距离远近不清楚、缺少经验的检查人员不易操作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三维检测仿真方法,运用可视锥对全部检测目标进行可视性分析,建立以绕机检查中站位点和仰视角度为目标的可视效果模型,引入改进粒子群算法,以空间和时间限制为约束,对时间计算结果进行区分,提出目视检查点和扫视检查点,将站位计算结果引入虚拟仿真平台,利用DELMIA软件对图像检测任务仿真。仿真结果展示了虚拟环境下,检查人员良好的可视效果和检查姿态,全部检查图像清晰可视,检查站位明确,绕机路径易于操作。结论表明,利用智能算法与虚拟维修相结合,可以实现绕机可视检测任务的仿真与优化。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蒙皮损伤检测的自动化程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7通道冗余的机器视觉检测方法。首先针对飞机蒙皮损伤数据集背景单一的特点,提出增强型颈部特征融合改进算法,提高了飞机蒙皮损伤的识别精度和检测速度;其次针对主干特征提取网络的卷积通道冗余的问题,引入部分卷积PConv(Partial convolution),提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轻量化,减少模型的参数量,同时提高损伤的识别效率。试验部分首先在飞机蒙皮损伤数据集上探索了不同增强型颈部特征融合改进算法,确定了最优的改进方案;接着在飞机蒙皮损伤数据集上做消融和对比试验,改进算法与原YOLOv7算法比较,m AP(Mean average precision)提升了2.3%,FPS(Frames per second)提升了22.1 f/s,模型参数量降低了34.13%;最后将改进的YOLOv7模型与主流目标检测模型对比,证明了改进算法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表面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损伤。在损伤早期进行表面检测能够有效预防因损伤扩展导致的叶片失效断裂。发动机叶片表面损伤的检测和评估主要由人工操作,严重依赖工作经验,但人工检测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检测结果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了高效、高精度地检测发动机叶片表面损伤,从叶片失效形式出发,综述了发动机叶片在停放和运行2种状态下的损伤机理,并重点阐述了涡流检测、渗透检测等常用于叶片表面损伤检测的方法。总结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技术,分析机器视觉检测面临数据集稀缺和单一性的挑战,认为收集大量数据并进一步完善评估标准是未来发动机叶片表面损伤检测系统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5.
2012年9月14日,ARJ21-700飞机104架机在完成近30个架次相关试飞后,标志着本轮失速特性申请人表明符合性试飞顺利完成。此次失速试飞验证了飞机的失速保护设置并获取了性能参数,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飞机飞行控制装置表面损伤十分常见,但是目视检查只能检测出部分损伤,而且效率通常较低。因此,迫切需要一些高效的飞行控制装置表面检测新技术,以缩短飞机修复时间,提高飞机周转速度。在飞机的日常运营过程中,其飞行控制装置——副翼、方向舵、升降舵、襟翼和缝翼的表面通常会遭受相当大的损伤。例如,来自跑道异物、冰雹、雷击或者在维修过程中使用的维修工具都会对其造成损伤。法荷航维修工程公司(AFI KLM EM)认为大部分飞控装置表面的  相似文献   

7.
董纯柱  任红梅  殷红成  王超 《航空学报》2016,37(4):1272-1280
为了获取基于模板图像的车辆、飞机等复杂目标识别所需的海量高质量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图像,提出了表面粗糙的复杂目标全极化ISAR图像快速仿真方法。该方法预先对车辆和飞机等复杂目标表面粗糙程度进行分级定量描述,并以改进的射线弹跳法和等效边缘流法快速预估来自目标粗糙表面的镜面反射和多次反射贡献以及细分边缘的绕射贡献,经相干叠加获得目标的精确电磁散射数据,最后进行成像处理得到高质量全极化ISAR图像。标准体、飞机和车辆目标的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8月1日,C919大型客机104架机于5时32分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起飞,经过1小时25分钟的飞行,在完成了多个试验点、对飞机各系统进行了初始操纵检查后,于6时57分返航并平稳降落,顺利完成其首次试验飞行任务。104架机是C919大型客机第4架试飞飞机,主要承担航电系统、起飞着陆性能、自动飞行系统和自然结冰等相关科目的试飞任务。  相似文献   

9.
动力进场速度是舰载飞机在进场任务中使用的带动力下滑速度。通过对国外舰载飞机在进场任务中的操纵需求分析,解析和动力进场速度相关的准则,在此基础上针对与准则相关的飞机特性给出相应的飞行试验方法,初步建立舰载飞机动力进场速度试飞方法,可作为舰载飞机动力进场速度试飞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航空发动机叶片作为航空器重要的零件,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航班的运行安全。叶片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很容易产生裂纹、掉块、烧灼等损伤,目前基于孔探技术的叶片损伤检测以人工为主,检测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实现叶片损伤的自动识别及测量对于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检测精度都有实际的应用价值。首先选择PRIDnet图像去噪算法对原始孔探图像进行预处理,按照训练精度和训练速度两个指标对传统目标检测模型进行通道剪枝和微调。数据集采用国内某航空公司获取到CFM56型发动机在实际运营后机务人员所拍摄的孔探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始目标检测YOLOv5算法和未经图像预处理的目标检测模型,本方法对航空发动机孔探图像内损伤的检测精度提高4%~10%,在检测效率上提高6%~20%。  相似文献   

11.
尾旋是飞机的极限飞行状态,此一状态极易造成机毁人亡。由于尾旋试飞有极大的风险性,所以在试飞前要进行足够的安全论证,包括理论分析和风洞试验,一般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介绍了解析法和图像法两类方法来研究飞机的稳定尾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飞机结构腐蚀损伤检测方法及检测的腐蚀类型,对腐蚀损伤检测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腐蚀损伤检测技术可靠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运输类飞机最小离地速度试飞设计与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小离地速度是民用运输类飞机制定起飞特征速度的关键。最小离地速度试飞是民用运输类飞机最大性能起飞的试验机动,是在地面效应影响下的飞机低速大迎角试飞科目,试验难度大、风险高,对试飞技术、试飞组织和试飞驾驶技术要求很高。目前国内仅有新支线飞机按照民用航空规章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了民用运输类飞机最小离地速度试飞的类型和理论,对运输类飞机最小离地速度试飞中的关键技术和风险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供所有类型运输类飞机最小离地速度试飞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可视化检测条件下对内部损伤面积进行计算的原理并编写了实现软件。软件利用计算机图像坐标与实际被检测面的几何对应关系,由函数自动获取测量点(鼠标位置)坐标,通过预先设计的公式进行计算并将结果显示于测量点。  相似文献   

15.
疲劳敏感结构修理损伤容限评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ASR中规定自2010年11月20日起,对民用航空器结构疲劳敏感元件上修理的损伤容限评估必须由航空运营人自己负责,并制定满足飞机持续适航要求的损伤容限检查计划。本文讨论了几种对民用航空器结构疲劳敏感元件进行修理的损伤容限评估及制定补充检查计划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成为飞机结构的主要用材之一.复合材料的损伤破坏机理与金属截然不同,在飞机大量采用复合材料结构后,其维护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本文对复合材料的主要损伤类型进行了介绍,对各种无损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并举例说明飞机复合材料结构损伤的定义与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的修理流程与主要修理方法,并对相关的试验与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围绕某型运输机高寒地区试飞任务,对飞机在高寒环境下的地面除冰关键程序方法进行了预先研究,包括除冰时机的确定、防/除冰液的选配、除冰关键表面的识别、除冰喷洒顺序及路线的确定、除冰作业及防冰保持时间的计算等,并经试飞过程多次验证优化,确保了该程序方法的合理和可操作,保障了飞行安全和任务完成,可规范指导飞机地面除冰工作。  相似文献   

18.
针对飞机舵面损伤故障检测和诊断的气动模型和飞行状态限制,提出了在线故障模式预测方法,并使用某机的故障及正常风洞数据建立了舵面损伤非线性气动模型。最后,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气动模型独立性、飞行状态及操纵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自修复飞控系统中舵面损伤故障检测算法的适用性和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颖  何太  饶秋磊 《飞行力学》2024,(1):83-88+94
运输类飞机完成空中受油类高增益闭环任务的风险性与难度均远远大于轻小类飞机,为此,对运输机软式空中受油的飞行品质试飞技术开展研究。首先,通过设计基础子集任务评估受油机基于空中受油的飞行特性,探索空中受油对接操纵策略;其次,通过研制目标跟踪系统,设计随机指令任务以评估飞行员执行高增益闭环任务时的PIO敏感性;最后,基于目标跟踪系统设计虚拟空中受油试飞任务,探索运输机空中受油试飞方法并研究相关飞行品质试飞技术。通过初步试飞验证,所提方法保障了高风险试飞任务的安全,可为大型运输机软式空中受油飞行品质试飞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师利中 《航空学报》2018,39(11):322433-322443
为提升飞机结构损伤维修分析的智能化水平,实现飞机结构损伤模型的高效重构,提出了基于结构张量特征的动态阈值损伤区域划分方法。首先,引入结构张量理论,特征表示图像局部颜色结构纹理,完备损伤图像特征表示;其次,通过构建共性分布的结构张量特征空间,从而使不同损伤图像具有一致性损伤区域划分流程;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动态阈值划分算子,并通过对动态阈值划分算子参数的计算,实现结构张量特征空间中的动态阈值划分;最后,选用不同飞机结构损伤实例图像对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灰度方法、固定阈值划分和其他动态阈值划分算子,椭圆算子划分得到的损伤边界连贯完整,能够有效分割微小裂纹,噪点较少,质量较优。该方法运算高效、流程统一、特征表示完备,对不同类型结构损伤的适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