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航天装备复杂程度高、研制周期长、试验鉴定难度大的现实问题,美军经过多年探索,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航天装备试验鉴定体系.文章以美军天基红外系统的试验鉴定工作为研究案例,对其试验鉴定程序、研制鉴定试验、作战鉴定试验等工作进行梳理,以期为中国航天装备试验鉴定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MSV-ATC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卫星移动通信的最新技术——辅助地面组件(ATC)。ATC技术主要由美国移动卫星风险公司(MSV)研发,它是用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一系列新技术的集合,代表了卫星移动通信的最新发展方向。采用了ATC技术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为密集城市和室内用户提供通信服务,从而实现卫星移动通信真正意义上的无缝覆盖。文章主要从发展历史、系统原理和关键技术三方面对ATC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进步、国家利益的全球拓展和国内外商业卫星移动通信需求的不断增加,L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已成为全球当前研究和发展的热点。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地面4G网络体制的LEO星座系统构架,从体制分析、隧道传输、网络协议接口映射与业务承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将系统划分为接入网、承载网和核心网,并在承载网中采用隧道传输技术,解决了用户终端复杂的IP地址切换和管理问题;通过用户链路星上资源池映射和接口转换协议的设计,解决了系统的业务传输承载中用户终端识别与数据定向问题。新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网络架构设计,有利于降低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复杂度,便于实现与地面主流移动通信网络和Internet的互连互通,可为我国现阶段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文  张育林 《上海航天》2007,24(4):43-47
针对区域覆盖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座,提出了一种改进遗传算法(GA)的优化设计。根据改进的区域覆盖星座模型,采用可变维数优化的整数与实数混合的染色体编码。给出了算法步骤。某区域覆盖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座优化设计算例结果显示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主要论述由微小卫星组成区域性 (纬度有限和经度有限或无限 )移动通信系统总体方案 ;中轨道 ( 1 0 0 0 0km左右 )或低轨道 ( 1 0 0 0km左右 )最佳星座轨道设计及发射组网研究 ;地面终端为手持机的微小卫星移动通信方案。通过对三项内容的综合 ,最终达到以确定区域手持机为终端的、投资最佳的实时移动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6.
齐炳辉 《卫星应用》2005,13(1):16-21
介绍了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现状以及我国卫星移动通信市场的定位和主要应用,预测了我国卫星移动通信市场规模,展望了卫星移动通信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2016年4月7日,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协会宣布成立卫星移动通信应用发展委员会。来自卫星应用产品研发、运营和服务以及行业重点用户的专家、领导100多人出席会议,围绕我国自主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发展、发挥卫星移动通信网络的综合效益、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展开务实、深入的研讨。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李湘宁副局长对卫星移动通信应用发展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近年来我国卫星事业发展迅猛,在轨卫星总数  相似文献   

8.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切换算法直接关系着系统的整体性能。目前区域卫星移动通信中采用的一般是地面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切换算法,虽然这些算法也可以使得区域卫星通信网络得到较好的系统性能,但是区域卫星移动通信网络有着很多自身的特点,直接采用地面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切换算法对整个系统而言不是最优的。文章从地面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切换算法出发,结合区域卫星移动通信自身的一些特点,对其中一种切换算法进行了改进,使之更加适合区域卫星移动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9.
卫星具有覆盖范围广、抗灾害性强等特点,随着卫星研制与发射成本的不断降低,推动卫星与地面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IoT)、云计算中心深度融合,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和应用架构,已成为航天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地面多用户、大数据量的接入,亟须开展卫星在轨数据处理技术相关研究,提升卫星的在轨服务能力和质量。本文提出了对卫星计算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天基边缘计算系统,并提出了天基边缘计算的3种资源管理策略和4种平台部署协同模式。此外,对天基边缘计算的优势和还需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搭建了天基边缘计算原型系统,对不同计算卸载策略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航天测控系统卫星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萍  郭军海  孙刚 《航天控制》2008,26(1):65-69
针对基于卫星的航天测控系统精度鉴定技术开展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卫星鉴定的思路和技术途径。在时序比对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对利用卫星进行系统误差分离的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将比对估计统计方法和"EMBET"自鉴定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可行性分析和工程应用充分验证了利用卫星对航天测控系统进行精度鉴定的可行性、正确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26GHz频段国际移动通信应用与星间业务的兼容性,分析了国际移动通信频率的应用形势,2019年世界无线电大会1.13议题将24.25-27.5GHz等频段作为国际移动通信的候选频段,但该频段存在与中继卫星星间业务频率重合的问题。文章从该频段应用现状等方面阐述了兼容性分析的需求与研究内容。对基于国际电联相关建议书给出的参数条件进行仿真评估,国际移动通信业务与星间业务有共存的可能性,但后续仍需要开展全面的深入仿真分析,并基于实际系统的试验测试开展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针对卫星发射主动段存在遥测盲区问题,开展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数据接收方法的研究,突破发射场通信建立、地面测控天线指向控制、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接收系统搭建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PID的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接收系统,进而高质量实现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数据全时段接收与监测。提出的方法在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发射任务中得到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数据接收完整且有效。  相似文献   

13.
11月25日,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在京组织召开“嫦娥三号总装工艺设计与实施”、“月面巡视器内场试验系统”、“嫦娥三号全任务周期热环境模拟技术”和“月尘综合环境模拟试验系统及方法”4项科技成果鉴定会。邀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唐长红院士作为鉴定委员会主任,叶培建院士、高金吉院士以及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作为鉴定委员会委员。所易忠总工程师主持了此次成果鉴定会,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发部孙国斌总工程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张廷新调研员、孙泽洲总设计师和研发部的领导参加了此次鉴定会。  相似文献   

14.
我国遥感卫星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经 《航天标准化》2012,(3):1-6,13
分析国内外遥感卫星标准现状,研究遥感卫星标准体系框架构建的方法,提出我国遥感卫星系统标准体系框架构建建议,以及下一步标准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建设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总体思路及系统总体方案,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主要性能。  相似文献   

16.
根据美军C^4ISR体系结构框架中对体系结构的定义,提出了侦察卫星军事应用系统体系结构的概念。从美军侦察卫星军事应用系统之间关系这个方面,探讨了侦察卫星军事应用系统体系结构。分析了卫星军事应用系统体系结构基本概念;描述了基于侦察卫星军事应用系统的作战程序;对侦察卫星军事应用系统进行了分类,并依据美军现有侦察卫星军事应用系统,结合作战程序,探讨了侦察卫星军事应用系统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7.
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是兼具导航定位、移动通信和广播功能的卫星系统。其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对地观测卫星遥感系统顶层设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卫星遥感系统的任务和组成;说明了卫星遥感系统顶层设计的基本任务、设计内容和设计原则等;提出了目前卫星遥感系统顶层设计中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如要关注卫星遥感系统输出产品的定义,以及卫星遥感系统输出产品质量与获取的遥感数据质量的关系;对卫星遥感系统顶层设计涉及的相关内容作了归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进一步研究卫星遥感系统基本构成的划分,做好卫星遥感系统的顶层设计和相关关键技术的预先突破等。  相似文献   

19.
美军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并持续优化了武器装备试验鉴定采办体系。在对美军武器装备试验鉴定现行与历史性政策、指令及文献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试验鉴定采办体系中的可靠性工作,分析了武器装备可靠性工作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武器装备试验鉴定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编队飞行干涉SAR卫星系统任务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编队飞行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测高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编队飞行InSAR卫星系统顶层任务分析的基本要素和流程,分解出了测高误差分配、基线设计与测量、轨道构型设计、星间同步等关键技术,对各关键技术的相互关系及其基本解决途径进行了研究,并分析比较了不同InSAR载荷工作模式的性能及其与卫星系统的相互约束关系,可以为型号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