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计算机分布控制、IC卡控制、无线遥控等现代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防护门的监控系统,实现计算机远程控制、IC卡控制、无线遥控多种不同方式的智能控制。能确保战时防护工程出入口防护设备迅速、方便、可靠在启闭,提高防护工程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外军建设作战飞机防护工程、特别是建设地面单机掩蔽库的经验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单机掩蔽库建设中有关总体规划、总平面布置、修建数量、抗力要求和防护门启闭方式等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亮  杨慧  徐峰 《机场工程》2006,(4):21-24
针对我国现有飞机洞库普遍存在的渗漏水问题,从表现形式出发,剖析渗漏水的后果危害,挖掘飞机洞库渗漏水的根源,从设计、施工和治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对策研究,以期为飞机洞库防排水设计与渗漏水治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系统梳理海军航空机务人员个体防护装备需求,从通用防护和舰面机务人员专用防护两方面提出了包含:头部防护、眼面防护、听力防护、呼吸防护等构成的海军航空机务人员个人防护装备体系,并研究提出与海军航空机务人员个体防护工作相适应的装备配备建议和工作建议,为海军航空机务人员高质量个体防护装备的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5.
郭文志  黎新民 《机场工程》2000,(3):20-21,36
本文结合工程建设的实践,总结了沿海一线机场修建地面单机掩蔽库在总体布局、主体结构、防护门、库内地勒保障和机库伪装等方面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战争中打击样式和精度的不断提升,单纯依靠提升工程结构强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军事工程在战场中的生存需要.飞机洞库作为重要的军事设施,其战场生存能力好坏直接关系着战时我军战斗力能否正常发挥.因此对该目标进行有效的伪装便成为不可忽视的手段之一.然而我军现有的飞机洞库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满足现代战争反侦察的需要.本文正是针对该设施的主要暴露征候的特点,结合网壳结构的结构优势,将其应用于洞库伪装中来,并对中小型飞机洞库口部实施工程伪装的结构方案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选用异型网壳作为承重结构,应用3DSMAX和AUTOCAD程序建模,并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作了静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航改燃气轮机在海洋环境下的腐蚀形式与机理;借鉴国内外海洋环境下燃气轮机的防腐蚀成功经验,从选材和涂层系统2个层面进行了腐蚀防护设计,建立了航改燃气轮机防腐选材体系。结果表明,该防护体系能够满足航改燃气轮机在海洋环境下的防腐蚀要求。  相似文献   

8.
深空探测用热防护材料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热防护材料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深空探测用烧蚀防热材料体系,并通过Pioneer Venus、
Galileo、Stardust 等探测任务的热防护系统(TPS)选材方案分析,对未来深空探测TPS 材料进行技术需求分析。
  相似文献   

9.
浅谈国内航空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航空材料的特点,简要介绍航空材料服役过程中常见的腐蚀现象,浅析其腐蚀机理,强调航空材料腐蚀防护技术的重要性。结合航空材料腐蚀防护技术的历史和现状特点,提出建立基于型号开发的腐蚀防护综合体系的理念,并对该体系的结构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防腐体系与型号开发的相互促进关系,展望该体系建立对于航空材料腐蚀防护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飞行器用热防护材料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典型非烧蚀热防护材料体系,并根据新型飞行器对于热防护材料的需求,对未来热防护材料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银膜的原子氧剥蚀效应及其防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太阳电池板作为空间飞行器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常工作对飞行器的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互连片的银材料,可能会与空间环境中的原子氧发生反应,生成不导电的氧化物,从而影响空间太阳电池板的有效寿命。本文在原子氧效应地面模拟试验设备中,对银以及镀有不同防护层的银膜进行了原子氧效应地面模拟试验研究,对试验前后试样的外观、质量进行了比较,获得了银在设备中的反应特点,同时对不同防护镀层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为银互连片在空间太阳电池板上的应用及其防护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2.
TC11钛合金微动磨损及疲劳防护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 TC1 1钛合金抗微动磨损及抗微动疲劳的表面强化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渗氮、等离子喷涂 1 2 % Co包 WC及 α-Al2 O3、离子镀 Ti N及 ( Ti+ B) N、离子注入 N+等对TC1 1钛合金的抗微动磨损能力均有所改善。其中,离子镀 Ti N及 ( Ti+ B) N防护效果较好,形成的表面强化层自身强度高且具有一定厚度,与基体结合性好,降低摩擦系数,使材料的抗微动磨损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抗1000km/h高速气流吹袭的保护头盔及氧气面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地论述了为实现1000km/h高速弹射时对头脸部的防护,采用国产现役保护头盔和氧气面罩经过结构改进、水下强度试验以及火箭滑车考核试验获得成功的研制过程。着重论述了结构改进要点;水下试剑地,拖车速度的计算方法和试验结果讨论,以及1000km/h火箭滑车试验中出现的现象分析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LY_(12)CZ铝合金铆接件微动损伤的微观特征以及各种搭接表面处理方法对疲劳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搭接表面采用恰当的处理方法,铆接件的疲劳寿命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胶铆结构的采用是防止铆接件产生微动损伤的有效措施。当轴向交变应力σ_(max)=125MPa以下时,胶铆试件的疲劳寿命比干涉铆接的疲劳寿命提高60%以上。  相似文献   

15.
 GH220/Ti-N/CoCrAlTaY/Al三层复合防护涂层经扩散退火后,各层间结合较好,Ti-N组织稳定,Al全部扩散进入CoCrAlTaY内部,形成β-CoAl相。1000℃时效试验发现,Al内扩散导致CoCrAlTaY分层,形成7个亚层(不包括氧化膜及Ti-N膜),其中包括3个富Ta层、2个高Al及2个正常CoCrAlTaY层。各亚层间界面随时效时间延长而趋于平直、连续、完整。在一些亚层内侧观察到Kirkendal空穴,其形成与元素的外扩散有关。分析了GH220/Ti-N界面扩散区的形成原因,建立了富Ta层形成模型。  相似文献   

16.
LY12CZ铝合金干涉螺接件微动损伤防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研究LY12CZ铝合金干涉螺接件的微动损伤防护技术。讨论了不同干涉量、表面处理技术、孔的加工方法及防护夹层对其微动损伤及疲劳寿命的影响。应用断口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微动损伤区的形貌、裂纹的起始部位及形式。提出了提高LY12CZ干涉螺接件疲劳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钛合金惯性摩擦焊接头的断裂韧性(CTOD)进行了研究,并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裂纹尖端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态接头的断裂韧性较低,这主要与其显微组织细小有关,而焊后普通退火可以明显提高焊接接头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飞机横—航向耦合的形成机理,研究了气动外形参数变化对滚转-螺旋耦合模态的影响。文中提出对横—航向模态特性进行优化的算法,该算法对飞机的改型和初步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对某歼击机的横—航向模态特性进行了优化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机在许多状态下的飞行品质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9.
裂纹对叶片固有频率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给出了一种两条横向裂纹对叶片弯曲固有频率影响效果的分析方法。考虑的两种裂纹为周期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双面裂纹和脉冲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单面裂纹。分析中假设裂纹为沿叶宽等深度扩展的开口裂纹,同时将叶片看成无扭曲的短形等截面悬臂梁。结果表明,单纯选用固有频率识别裂纹参数,会过低估计裂纹严重程度;在可考察的裂纹深度范围内,单面和双面裂纹对固有频率的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影响弹道导弹电气设备可靠性的因素,并具体分析各种因素对可靠性的影响程度,提出优化的弹道导弹周期测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