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每月小抄     
【2009年2月18日】 华盛顿卡内基学会的艾伦·博斯博士说:“我认为,类似地球的行星必然存在,我们在夜空中看到的每颗恒星都有类似地球的行星在围绕它运动。我们已经发现了质量是地球几倍的行星在围绕质量较低的恒星运转,尽管它们还不能算是类地行星,但却越来越接近地球。”  相似文献   

2.
纪舟 《飞碟探索》2011,(11):36-38
在这一场长达数十亿年的孕育生命的竞赛中,火星显然是个失败者。 火星是除金星之外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与地球的距离为5570万千米~12000万千米。尽管火星与地球之间相隔数千万千米的空旷空间,却与地球有着很多神秘的共同之处:它也是一颗固态的岩质行星,半径大约是地球的1,2,但体积只有地球的约1H;火星也有二个白色的极冠,  相似文献   

3.
UFO信箱     
山东刘阳:读完贵刊2001年第4期王中纲先生的《UFO可能是地球人所为》一文之后,我觉得文中有几个观点不妥,下面就这篇文章提一些个人的意见:第一,作者认为只有熟知地理环境的地球人才能驾驶飞碟自由飞翔而不出事故。对此,我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蝙蝠视力很弱,当然对地理环境不可能熟知,但它为什么能在傍晚觅食时自由飞翔而不出事故?这是因为蝙蝠能够发出一种超声波,遇到障碍而传回自身,从而躲开障碍。由此我们可以设想:飞碟中安装了一种能够收发超声波的仪器,从而使不熟悉地球环境的外星人能够自由飞翔而不出事故。…  相似文献   

4.
王文轩 《飞碟探索》2013,(11):54-55
在100余年前,地质学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海的深度是永恒的吗?从那时起,特提斯海就成为世界地质学界孜孜以求的热门研究课题。那么,它的持久魅力何在……希腊神话所叙述的故事,离我们足够遥远的了,但精彩动人的故事一直吸引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地质学研究的是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至少有45亿年的历史,人类只在最近大约300万年前才开始出现。与人类相比,地球有着远古的历史。神话故事、地球历史都能令人深思,产生遐想,它们之间也就会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5.
远古核遗迹之谜关于地球生命的起源,现在也有了新说法。欧美的一些科学家提出,地球生命源于火星,其理由是:比地球小且离太阳更远的火星,早在地球冷却前,就已经适合生命的存在。此后由于火星陨石跌落地面,从而将生命的种子传到了地球上。这种说法虽然还需进一步的科学数据来支持,但是,下面的事实却不能忽视。1972年,科学家在加蓬共和国境内发现了一个古老的核反应堆。经考证,该反应堆功率很小,仅有10千瓦~100千瓦,它由6个区域组成,结构合理、完善,是于20亿年前建成的,并投入运行约50万年。此发现令科学家瞠目…  相似文献   

6.
天外有天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行星的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宣示:天外有天。同时也表明,我们人类对自己所在的太阳系乃至银河系,还知之甚少。最近,天文学家又发现了一颗围绕名叫格利斯876恒星旋转的行星,它的质量约有500个地球大小。由于这颗行星在一个很扁的椭圆形轨道上运行,并且旋转速率也异乎寻常,所以1年(公转1周)仅仅需要61天。它与它所围绕的、暗淡无光的红矮星之间的距离,比太阳系最里层的行星———被太阳烤焦的水星离太阳的距离还要近。但是,它的表面很可能有气体存在,气温或许在-75℃,按地球表面的温度…  相似文献   

7.
火星:充满奥秘与神奇的净土(上)傅民杰火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外行星,它看上去是一颗火红色星球,故此得名“火星”或“红色行星”。天文学家又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姊妹星”,因为它许多地方跟地球十分相似。火星直径6800千米,这约是地球直径的1/2,它的质量是...  相似文献   

8.
X射线是1895年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他也因这一伟大的发现于1901年荣获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X射线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即它的穿透力极强,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有亲身体验,医院里甚至把拍X光片也叫照透视。然而,X光却不能穿透地球大气层。天体发出的X射线辐射因为被地球大气严重吸收而几乎完全不能到达地球表面,  相似文献   

9.
纪舟 《飞碟探索》2011,(10):26-26
在2012年6月,全世界的领袖将齐聚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参加2012年的地球高峰会,讨论如何再一次力挽狂澜,让地球转向一个比较持续发展的未来。这将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高峰会的20周年纪念。当年,各国领袖一致同意设定一套指导全球经济发展的持续经营原则,其中有一条原则就告诫以,环境保护应当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0.
二是从地球远古时代与现代的气候变化、自转速度变化来验证。 我们知道,根据考古发掘证明.地球上的某些地区远古时代和现代的生物物种分布及气候差异是相当大的。天津地质及矿物资源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蓝藻证明,13亿年前地球上一年有540天,一年有13~14个月,而每个月有42天.一天有15个小时。我认为,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就是地球遭受的多次撞击。  相似文献   

11.
不少人提出,既然飞碟可能来自外星,那么为什么它们不与人类接触?据专家们分析,大体有如下原因:1.地球人把飞碟的到访视为入侵,往往以袭击与进攻来接待他们。2.根据互不干涉的宇宙准则行事。3.他们的使命仅限于监视与考察地球。4.与人类的生理结构不同,不能...  相似文献   

12.
UFO信箱     
湖南唐勇军:看到《飞碟探索》2002年第3期的《UFO不侵入地球的八种猜测》,觉得还有些没说到的地方,提出一点我的补充。第一,大家普遍认为,UFO的制造者拥有比人类更高的思想境界,认为它们不会侵入地球,它们的思想已经进化到没有战争的概念。同时,为了保持地球各国发展的平衡,它们也不与地球保持联系。第二,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文明,地球文明的历史、社会结构及科学等方面有相当的研究价值,有借鉴和刺激作用。UFO对于地球文明的创造、地球生物的生理结构特别是人类的生理结构有极大的兴趣,这种生理上的特殊性有利于它们…  相似文献   

13.
田野 《飞碟探索》2012,(10):50-51
地球,一个特别的星球。地球上有液态水、板块构造以及保护它不受太阳光线侵害的大气层。但是,许多科学家认为,地球最具特色之处就是人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季黎 《飞碟探索》2001,(4):24-24
北极星现在在很靠近地球北极指向的天空。因此,看起来它总在北方天空。正是因为它所处 的位置重要,才大名鼎鼎。其实,按亮度它只是一颗普通的二等星,属于“小字辈”,它离 我们 300多光年。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恒星,也叫小熊座α星,中国古代称它为“ 勾陈一”或“北辰”。在星座图形上,它正处于小熊的尾巴尖端。   说到这里,或许你要问:小熊星座α星会永远享受北极星的尊称吗?或者说,地球自转 轴的北极会永远指向这颗星吗?首先应该指出,地球自转轴也是在周期性的缓慢摆动。因此 ,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位置自然也…  相似文献   

15.
飞向土星     
徐克 《飞碟探索》2001,(1):44-45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l”号宇宙飞船1980年访问了土星系统,这是其行星际大旅行的最后一站。“旅行者1”号是1977年9月5日离开地球的,它于1979年与木星神奇地相会。对土星系统的观测始于1980年8月22日,其时这艘飞船与土星尚相距1亿多千米。11月12日,“旅行者1”号在与土星相距126000千米以内的地方经过,在此期间,它与土星的联系大大加强,前后持续约一个月之久。  土星系统到太阳的距离差不多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倍:它与我们这颗覆盖着水的行星及其惟一的卫星(即月亮)迥然不同,它与太阳系内圈的其他行星——水星、金星或火星…  相似文献   

16.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一号,简称“资源一号”。它是1988年经中国和巴西两国政府批准,联合研制的地球资源遥感卫星。根据1996年11月中巴双方政府的联合声明,这颗卫星将于1997年底完成总装和测试,预计1998年发射。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美国天文学家意外发现一种极具攻击性的神秘天体。它正以光速运动着,所到之处贪婪地“吞食”着恒星和行星,甚至部分星系。天文学家的最新观测结果表明.目前这个“宇宙怪物”距地球只有几万光年远,并正朝我们的太阳系方向运动。预计再过几年时间,它便会莅临我们地球,大有吞没整个太阳系之势。  相似文献   

18.
1998年3月,天文学家们频频告急,有一颗直径为16千米的小行星正向太阳系中心逼近。它每21个月绕行太阳1周,有可能在2028年10月26日撞击地球,给地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正当人们面对这一不幸的预言不知所措的时候,第二天,天文学界又传来消息,说人...  相似文献   

19.
北辰 《飞碟探索》2002,(4):47-47
火星是太阳的第四颗行星,它的公转和自转姿态与地球差不多,它的公转轨道周期为687天,1年约合地球上的2年。它在天空中时而顺行,时而逆行。这颗被我们的祖先称为“萤惑”的红色星球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疑惑。  相似文献   

20.
方舟子 《飞碟探索》2010,(12):48-49
今天,科学界测定的地球年龄是:45.4亿年,误差1%。这个年龄漫长得超出人们的想象能力。“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几千年的岁月已是人类能够想象的最漫长的历史时间。难怪直到今天,仍有许多所谓“年轻地球论者”无视科学证据,坚信地球的年龄只有几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