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雪松 《航天员》2014,(6):36-39
2014年10月19日,天文学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火星,这一天来自遥远的奥尔特云的C/2013 A1赛丁泉彗星与火星上演了百万年一遇的擦身。随着航天技术尤其是深空探索能力的增长,那一刻人类居然拥有多达7个探测器在火星待命,从而使我们可以首次近距离探测研究来自奥尔特云的天体。这颗赛丁泉彗星以129度倾角的逆行轨道,和高达56千米/秒的相对速度在很近的距离上和火星擦肩而过,而这也让我们对天外来客更多了一层担忧!  相似文献   

2.
谈缨 《航天》2014,(11):38-39
10月19日下午2点27分,彗星C/2013A1(也叫“赛丁泉”彗星)以56千米/秒的速度在距离火星13.5万千米以内掠过火星,这个距离比地球和月亮之间距离的一半还要小,不到从地球旁边掠过的彗星最近距离的十分之一。由于此次彗星极其靠近火星,是不可多得的可以动用多个探测器对其进行详细调查的机会,也是一次天地联合观察彗星对火星大气层影响的良机,美国、欧洲空间局和印度的火星探测器对其进行了围观。  相似文献   

3.
2013年11月5日,印度成功发射了首枚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12月1日“曼加里安”脱离地球轨道,飞向火星,预计10个月后,即2014年9月进入火星轨道。  相似文献   

4.
对基于普适变量的火星探测器轨道初步设计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地火转移轨道段、地球逃逸轨道段,以及基于B平面法的中途修正方法。绘制了2013年火星探测发射和到达能量等高图,将得到地火转移轨道的初始参数输入STK软件获得了空间真实摄动环境中的火星探测轨道。  相似文献   

5.
美国“火星奥德赛”轨道探测器已获准再工作两年.即到2010年9月。2001年飞抵火星的该探测器是目前在火星轨道上运行的6个探测器中服役时间最长的一个。这是它第三次进行为期两年的延寿。  相似文献   

6.
胡杨 《航天》2013,(12):1-1
北京时间11月5日17时08分,印度首枚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20天至25天,进行技术调整后,“曼加里安”将跋涉7.8亿千米,预计明年9月抵达火星轨道,寻找甲烷和矿物迹象。  相似文献   

7.
易林 《航天》2014,(9):22-27
8月6日,飞行了10年的欧洲空间局"罗塞塔"探测器与"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67P)彗星相遇,进入彗星研究方面最为激动人心的阶段,期待"罗塞塔"这位率先与彗星"亲密接触"的使者为我们带来的惊喜。另外,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和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变"探测器即将进入火星轨道,日本将发射"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当这些人类的使者与星星相遇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相似文献   

8.
沈怡 《中国航天》1997,(11):28-29
火星全球勘测者进入火星轨道美国航宇局的火星全球勘测者(MGS)探测器已在9月11日减速进入火星轨道,现已开始利用火星大气进一步减速,以进入最终测绘轨道。这是1989年1月前苏联的火卫一2进入火星轨道后,人类送到火星的第一个轨道器。火卫一2在入轨2个月...  相似文献   

9.
2013年10月11日,联合发射同盟(ULA)开始着手起竖吊装用于执行NASA的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MAVEN)探测器发射任务的“宇宙神”-5运载火箭。该火箭将于2013年11月执行发射任务,发射后,MAVEN火星探测器将历经10个月的飞行时间进入绕火星轨道,以破译火星这个红色星球空气越来越稀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闻斋 《航天》2014,(9):32-32
2014年拟有2个火星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2013年11月5日发射的印度第一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计划于今年9月进入近火点372千米、远火点80000千米的椭圆形火星轨道。2013年11月18日发射的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变"探测器也计划于今年9月进入近火点150千米、远火点6200千米的火星轨道。  相似文献   

11.
张雪松 《航天》2014,(11):24-27
2014年9月24日,经过10个月的旅程,印度“曼加里安”火星探测轨道器(MOM)抵达火星轨道并成功进入近地点421.7千米、远地点76993.6千米和轨道倾角150度的环火星轨道,上面的彩色相机(MCC)很快将拍摄的第一幅火星照片传回地球。印度一举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实施火星探测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易林 《航天》2014,(10):F0002-F0002
美国东部时间9月21日晚7点24分,美国国家航宇局(NASA)“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探测器”(MAVEN)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将研究火星高层大气。另外,MAVEN进入轨道后两天,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也进入了火星轨道并发回火星照片。  相似文献   

13.
李琳 《航天员》2014,(3):32-33
很早之前,NAsA便开始利用无人飞船和火星车进行火星探索,从而加深了人们对火星的理解,同时为未来的载人火星探索奠定了基础,而2020年火星探测器项目也将加入NASA的全面火星探测计划。该计划包括当前在火星轨道运行的“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卫星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机遇”号和“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以及近期被发射到火星上层轨道考察的MAVEN火星探测器等。而此次火星峰会的召开,也表明了人类正慢慢的着手将登陆火星的愿望转化为不再虚无缥缈的计划。  相似文献   

14.
赵晶  谢奇勇 《航天》2014,(12):22-25
时下,“探火”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前不久,印度PSLV-XL火箭发射的“曼加里安”火星轨道探测器顺利进入火星椭圆轨道一事,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根据深空探测发展路线图,我国在加紧实施月球探测任务的同时,即将踏上全面探索深空奥秘的历史征程,包括火星在内的多个深空探测任务将逐步推进。随着我国探月工程的圆满实施,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研制的运载火箭已经具备了深空探测能力,能够执行火星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15.
朱新波  李海洋  郑惠欣  徐亮 《宇航学报》2022,43(8):1019-1028
“天问一号”环绕器在环火中继轨道为“祝融”火星车提供中继服务时,星下点出现了过着陆点纬度时的经度先增大再减小的特殊漂移现象,需要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基于摄动理论设计了一系列数值实验,提出了一种星下点过指定纬度时经度的简化计算方法;并结合对田谐项引力场位函数的解析推导发现,由于中继轨道周期与火星自转周期比接近1:3,导致3阶3次田谐项产生了轨道共振,从而使得半长轴长周期运动有着较为显著的振荡,进而与带谐项摄动联合导致了该特殊现象。研究揭示了“天问一号”环绕器的轨道共振现象,发现了高阶田谐项对非同步轨道上的环火卫星仍能产生较为明显的轨道共振现象。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火星环绕探测任务轨道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伊莉莎 《航天员》2014,(5):38-41
“经过十年五个月又四天,绕太阳五圈、航行64亿千米的长途旅行,我们终于非常高兴地宣布‘我们到了’。”欧空局(ESA)局长让·雅克·多尔丹(Jean Jacques Dordain)在2014年8月6日宣布,“‘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已经成功抵达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目标彗星,这标志着欧空局耗资13亿欧元的彗星探测计划进入了关键时期——准备着陆。”十年磨一剑!罗塞塔终于抵达目标彗星轨道,可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入轨难,着陆更难!  相似文献   

17.
张雪松 《航天员》2014,(6):19-22
2014年9月2l和9月24日,美国和印度的火星探测器先后抵达火星轨道并入轨成功,掀起了人类火星探测的又一次小高潮。美国是火星探测方面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印度则是火星探测的新手,而晒国的探测器却几乎同时成功进入火星轨道进行探测,那么其在任务尤其是飞往火星的轨道设计上又有哪些不同呢?  相似文献   

18.
《航天员》2010,(4):7-8
7月10日.耗资10亿欧元的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近距离飞掠“司琴星”小行星,随后该探测器前往最终目的地——“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04,(3):45-45
欧空局1月23日称,其“火星快车”轨道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存在水冰。这是人类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上发现水。该探测器上的红外相机对火星南极地区上空水气中的分子进行了分析,确认了火星南极地区存在水。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火星快车”项目负责人说:“我们已确认在火星南极有水,不过不是液态的,而是冰冻水。这些水冰部分地裸露在火星表面上,并没有被由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全部覆盖。”根据科学家以前掌握的资料,火星两极存在巨大的白色冰冠。过去一直认为这些冰冠全是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美国“奥德赛”火星探测器以前提供的数据只是…  相似文献   

20.
阳光 《航天》2011,(12):37-37
由俄罗斯和乌克兰合造的天顶2SB火箭11月9日凌晨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俄“火卫一-土壤”取样回送探测器及其搭载的中国“萤火”1火星轨道探测器。这项任务旨在从火卫一卫星的表面采集少量样品,并在2014年送回地球。探测器同天顶号火箭的分离正常,但其自身推进系统未能点火工作,使之未能通过两次变轨踏上飞往火星的飞行路线,而是被困在了地球轨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