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某型号离心机吊篮拓扑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型号离心机吊篮设计中,采用了拓扑优化设计。根据离心机吊篮的最大外形尺寸、连接边界、承载质量、离心机最大加速度值等参数,确定了拓扑优化的设计区域、载荷条件、边界条件,并用ANSYS建立了其有限元模型。以整体刚度最大为目标,根据吊篮质量要求施加拓扑优化约束条件,建立了吊篮拓扑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TOSCA软件进行优化求解。拓扑优化后结构质量满足约束条件,刚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相对变形约束下某离心机吊篮拓扑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吊篮是离心机的承载结构,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离心机的承载能力。基于HyperWorks/OptiStruct平台,以吊篮质量为目标函数,以吊篮平台最大变形为约束条件,采用变密度法对某离心机吊篮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拓扑优化后吊篮结构能够满足预设的最大变形约束条件,而且质量大为减小,很好地实现了轻量化目标。  相似文献   

3.
LJ-2型离心机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LJ-2离心机电气拖动系统老化、故障率高的问题,对系统进行了改造:电气拖动系统由PLC和DCS800数字直流调速器构成,工控机或HMI作为上位监控,更新了机械辅助传动系统,实现了离心机转臂上仪器与地面计算机光纤通讯,并增加了地面油站向转臂上设备提供液压油的能力。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拖动系统性能更佳,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心机设计(1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3篇10章详细介绍了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离心机的设计.上篇对稳态加速度环境及其效应、试验方法和相关标准作了阐述;中篇(上)系统介绍国内外该类离心机发展的基本历程、概貌及典型离心机结构细节,并对其适当予以小结与点评;中篇(下)对离心机运动学进行基本理论分析,研究总体设计和部件设计问题,提出离心机设计原则及相应...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3篇10章详细介绍了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离心机的设计。 上篇对稳态加速度环境及其效应、试验方法和相关标准作了阐述;中篇(上)系统介绍国内外该类离心机发展的基本历程、概貌及典型离心机结构细节,并对其适当予以小结与点评;中篇(下)对离心机运动学进行基本理论分析,研究总体设计和部件设计问题,提出离心机设计原则及相应计算方法;下篇通过一个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制报告作为实例,提供读者进行具体设计时参考。 文中,作者对多年累积的技术资料与实践心得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归纳,力求梳理出一条研制稳态加速度模拟用离心机的设计思路与实用程序,使其兼具资料性、技术性与实用性。该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技术人员将有一定启发与助益,对其他类同设备设计也有某些触类旁通作用,对该专业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作为参考读物。 文章主要探讨的对象是中型、大型、特大型航空航天离心机,土工离心机和载人离心机。 在第7章中介绍了离心机半径、功率、结构布置、实验室建设等总体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6.
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 离心机设计(15)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3篇10章详细介绍了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离心机的设计。 上篇对稳态加速度环境及其效应、试验方法和相关标准作了阐述;中篇(上)系统介绍国内外该类离心机发展的基本历程、概貌及典型离心机结构细节,并对其适当予以小结与点评;中篇(下)对离心机运动学进行基本理论分析,研究总体设计和部件设计问题,提出离心机设计原则及相应计算方法;下篇通过一个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制报告作为实例,提供读者进行具体设计时参考。 文中,作者对多年累积的技术资料与实践心得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归纳,力求梳理出一条研制稳态加速度模拟用离心机的设计思路与实用程序,使其兼具资料性、技术性与实用性。该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技术人员将有一定启发与助益,对其他类同设备设计也有某些触类旁通作用,对该专业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作为参考读物。 文章主要探讨的对象是中型、大型、特大型航空航天离心机,土工离心机和载人离心机。 在第7章中介绍了离心机半径、功率、结构布置、实验室建设等总体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7.
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 离心机设计(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3篇10章详细介绍了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离心机的设计。 上篇对稳态加速度环境及其效应、试验方法和相关标准作了阐述;中篇(上)系统介绍国内外该类离心机发展的基本历程、概貌及典型离心机结构细节,并对其适当予以小结与点评;中篇(下)对离心机运动学进行基本理论分析,研究总体设计和部件设计问题,提出离心机设计原则及相应计算方法;下篇通过一个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制报告作为实例,提供读者进行具体设计时参考。 文中,作者对多年累积的技术资料与实践心得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归纳,力求梳理出一条研制稳态加速度模拟用离心机的设计思路与实用程序,使其兼具资料性、技术性与实用性。该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技术人员将有一定启发与助益,对其他类同设备设计也有某些触类旁通作用,对该专业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作为参考读物。 文章主要探讨的对象是中型、大型、特大型航空航天离心机,土工离心机和载人离心机。 在第7章中介绍了离心机半径、功率、结构布置、实验室建设等总体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3篇10章详细介绍了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离心机的设计。 上篇对稳态加速度环境及其效应、试验方法和相关标准作了阐述;中篇(上)系统介绍国内外该类离心机发展的基本历程、概貌及典型离心机结构细节,并对其适当予以小结与点评;中篇(下)对离心机运动学进行基本理论分析,研究总体设计和部件设计问题,提出离心机设计原则及相应计算方法;下篇通过一个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制报告作为实例,提供读者进行具体设计时参考。 文中,作者对多年累积的技术资料与实践心得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归纳,力求梳理出一条研制稳态加速度模拟用离心机的设计思路与实用程序,使其兼具资料性、技术性与实用性。该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技术人员将有一定启发与助益,对其他类同设备设计也有某些触类旁通作用,对该专业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作为参考读物。 文章主要探讨的对象是中型、大型、特大型航空航天离心机,土工离心机和载人离心机。 在第6章中分别就单轴、双轴及三轴离心机进行力学分析,然后对所有离心机的普遍特征予以介绍。 关键词:环境模拟;加速度;离心机;设计  相似文献   

9.
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离心机设计(1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3篇10章详细介绍了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离心机的设计。上篇对稳态加速度环境及其效应、试验方法和相关标准作了阐述;中篇(上)系统介绍国内外该类离心机发展的基本历程、概貌及典型离心机结构细节,并对其适当予以小结与点评;中篇(下)对离心机运动学进行基本理论分析,研究总体设计和部件设计问题,提出离心机设计原则及相应计算方法;下篇通过一个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制报告作为实例,提供读者进行具体设计时参考。文中,作者对多年累积的技术资料与实践心得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归纳,力求梳理出一条研制稳态加速度模拟用离心机的设计思路与实用程序,使其兼具资料性、技术性与实用性。该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技术人员将有一定启发与助益,对其他类同设备设计也有某些触类旁通作用,对该专业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作为参考读物。文章主要探讨的对象是中型、大型、特大型航空航天离心机,土工离心机和载人离心机。在第8章中介绍了离心机主要部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3篇10章详细介绍了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离心机的设计。 上篇对稳态加速度环境及其效应、试验方法和相关标准作了阐述;中篇(上)系统介绍国内外该类离心机发展的基本历程、概貌及典型离心机结构细节,并对其适当予以小结与点评;中篇(下)对离心机运动学进行基本理论分析,研究总体设计和部件设计问题,提出离心机设计原则及相应计算方法;下篇通过一个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制报告作为实例,提供读者进行具体设计时参考。 文中,作者对多年累积的技术资料与实践心得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归纳,力求梳理出一条研制稳态加速度模拟用离心机的设计思路与实用程序,使其兼具资料性、技术性与实用性。该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技术人员将有一定启发与助益,对其他类同设备设计也有某些触类旁通作用,对该专业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作为参考读物。 文章主要探讨的对象是中型、大型、特大型航空航天离心机,土工离心机和载人离心机。 在第6章中分别就单轴、双轴及三轴离心机进行力学分析,然后对所有离心机的普遍特征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吴德隆  彭伟斌 《宇航学报》2004,25(2):123-126,146
从一个天地往返飞行器的上升轨道和再入返回轨道的优化,以及适用不同飞行任务的变轨要求的气动外形问题,提出一项基于气动力辅助变轨的变气动外形飞行器的新概念研究。对于一个固定气动外形飞行器要同时满足上升轨道有效载荷最大和再入轨道热流峰值、过载峰值及机动性能约束下的成本最低往往是困难的。若同时满足不同飞行任务:飞往太空站的运输任务,空间拦截和交会机动巡航任务及星际探测任务,则更为困难,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文章研究基于气动力辅助变轨,在热流约束下,气动外形参数变化对最优控制的影响。其结论为:热流约束下的最优控制解,包括考虑推力协同变轨,除了在非约束弧的滚转角不直接受气动外形影响外,其余的控制律,升力系数和滚转角都是气动外形参数和攻角的函数。因而变气动外形可作为一项新技术,即通过气动外形参数变化和相应的变轨策略而获得性能和成本都最佳的用途很广的一种新型飞行器。  相似文献   

12.
力限控制方法试验验证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文章以某型号承力筒纵向振动力限控制试验为例,对力限控制试验平台进行了介绍,包括力限试验夹具及力测量设备(FMD)、力信号采集和处理技术、力传感器校准技术等.对承力筒力限控制试验结果和加速度控制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指出力限控制方法对控制精度和试验结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在我国航天器振动试验中应用力限控制方法需要面对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为力限试验验证技术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方向不变的惯性坐标系建立和求解弹道式火箭的动力学方程,可以不考虑牵连惯性力和科氏惯性力,把惯性制导建立在更简捷明了的基础上。不同于过去书刊常常在随地球一起转动的坐标系中研究飞行力学的各种问题。阐明了火箭离开地球表面起飞的初始条件,详细分析了被地球引力吸住一起转动的空气或大气作用在惯性空间运动着的火箭上的空气动力的处理方法。推导了用惯性坐标系中火箭的运动参数计算地理位置的公式和动坐标系运动参数的公式。  相似文献   

14.
木星探测是未来行星探测的重要发展方向,而降落伞是进入木星大气探测必不可少的气动减速装置。文章基于“伽利略号”探测任务,设计了满足未来木星探测需求的降落伞系统简化模型,并针对该降落伞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木星大气和地球风洞实验环境中不同来流马赫数下降落伞系统的复杂流动现象及气动力变化规律。在木星大气环境中,降落伞的阻力系数和横向力系数大小以及横向力系数波动幅度均高于风洞试验环境,阻力系数波动幅度均低于风洞实验环境。此外,还研究了木星大气环境中不同来流攻角下降落伞系统的气动特性。研究表明,木星大气环境中降落伞系统气动特性与风洞实验结果有差异,因此未来在设计用于木星探测的降落伞系统时,应考虑由于木星大气环境对降落伞系统气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Hypersonic glide vehicle, HGV)机动性强、轨迹预测困难的问题,选取气动加速度作为预测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注意力长短时记忆网络的HGV轨迹智能预测方法。首先,以HGV六自由度运动方程为基础,分析了其机动特性和气动力变化规律,建立了动力学跟踪模型,对气动加速度进行实时估计;其次,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对估计的气动加速度进行分解和重构,减弱噪声影响,避免对预测模型的干扰;最后,利用去噪后的气动加速度数据对注意力长短时记忆网络进行训练,进而预测未来气动加速度数据并重构HGV未来轨迹,实现轨迹的在线预测。实验仿真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预测HGV机动轨迹,预测精度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郭敏文  王大轶 《宇航学报》2013,34(12):1569-1577
针对小升阻比探月返回器大航程、跳跃式再入的特点,采用了新的过载约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过载抑制问题进行了描述。然后对跳跃式再入过程中影响开普勒段航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将气动升力在地球矢径方向的分量等效为万有引力的小扰动力,推导得出了与预测校正制导律相结合的过载抑制算法。最后通过仿真校验了该算法在不影响返回器着陆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实现了过载抑制,各种偏差情况下的蒙特卡洛仿真也体现了该算法的实用性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导弹直接侧向力机动突防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进  杨明  郭庆 《固体火箭技术》2008,31(2):111-116
针对敌方不同来袭方位的拦截弹,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导弹末段侧向力机动的突防方案。在建立拦截弹和导弹的相对运动模型基础上给出了脱靶量与视线转率、相对距离和机动加速度的解析表达式。以拦截弹在视线系Z向上的脱靶量达到最大值作为性能指标,对机动发动机开启时刻进行优化确定。同时通过分析机动发动机与Y向舵偏的不同组合方式对导弹的速度增量及交会角的影响,确定机动发动机的推力方向应与气动力方向一致,并使交会角明显减小。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案能使导弹最终落入拦截弹杀伤半径10 m之外,成功实现突防。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解析离心机气动产热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理论推导建立产热模型,并通过与文献中离心机的气动产热实验和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对实际的离心机产热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发现: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机室内空气的随流比随转子转速ωr的增加而增加;产热总功率与转子转速呈指数上升关系,与机室压力呈正比例关系;机室侧壁的摩擦产热功率在离心机气动产热热源中的占比最大,且随着ωr的增加而增加。建议将离心机的换热器布置在机室侧壁内表面并人为提高机室内空气的随流比,以利离心机散热控温。  相似文献   

19.
涡轮盘结构模态特性及振动安全性是对其进行动力学设计的基础。首先,在模态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准确的涡轮盘结构动力学模型;其次,开展多物理场作用下涡轮盘结构模态分析,研究轮盘工作时温度场、应力场及其耦合效应对模态特性的影响规律;最后,对轮盘振动安全性进行评价,给出其振动安全裕度。研究表明,离心力的旋转“刚化”作用使得模态频率升高,温度效应引起结构刚度减小使得频率降低,气动力引起结构“软化”使得频率下降;在力热综合作用下,对前6阶模态频率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依次是转速、与温度相关的弹性模量、热应力及气动力,且气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力热载荷影响模态频率,但不影响模态振型;涡轮燃气激励起轮盘结构低阶节径模态行波耦合共振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