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指令接收机载波扫频适应性测试方法。运用Labview软件,控制合成信号源输出频率的变化,模拟地面站扫频信号模式,测试指令接收机载波扫频适应性。经过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满足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2.
程控扫频信号源是无线电自动测试中必不可少的仪器。目前国内的及国外引进的扫频源多数不具备程控功能,利用我单位研制的扫频源控制器,可使无程控功能的扫频源不做任何改动,便可成为程控扫频信号源。扫频源程控器可作为输入扫描电压为0~10伏的进口及国产的、未带程控器的扫频源附阵。配接高压放大器也可作为扫描电压大于10伏的国产扫频附件。配有程控附件的扫频信号源,通过 GP-IB 接口与计算机连接。本程控器体积小,使用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现有的 YIG 和返波管扫频信号源和其他带有外扫描电路的扫频信号源大多数都不带程控接口,为此,自行研制了扫频信号源程控器,来对上述扫频信号源进行频率控制,介绍了该程控接口的工作原理、电路设计及调试方法,给出了电路功能的数学模型。该扫频源程控器的初级接口具有 L 功能和 AH 功能;次级接口可完成16位 D/A 转换,输出0~10V 的程控扫描电压,选频点数可达65536个,输出电压的分辨度为140μV。  相似文献   

4.
程控扫频信号源是无线电自动测试中必不可少的仪器,目前国内的及国外引进的扫频源多数不具备程控功能,利用我单位研制的扫频源控制器,可使无程控功能的扫频源不做任何改动,便可成为程控扫频信号源。扫频源程控器可作为输入扫描电压为0~10伏的进口及国产的,未带程控器的扫频源附件。配接高压放大器也可作为扫描电压大于10伏的国产扫频附件。配有程控附件的扫频信号源,通过GP-IB接口与计算机连接。本程控器体积小,使用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扫频绝压校准装置的设计与实现,该校准装置不仅能产生绝压正弦压力信号,还可以产生绝压扫频压力信号,可以在给定频率点对绝压传感器进行幅值灵敏度和相位的测量,也可直接测出绝压传感器在给定频率段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校准装置的工作频率范围为(1~5000)Hz,工作压力范围为(1~200)kPa。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测量信号源反射系数的新方法—采用大失配功率座和不同长度空气线连用,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在整个同轴传输线频段10 MHz~26.5 GHz扫频测量,与传统的滑动短路器加测量线的方法比较,这种方法十分方便、快捷。由于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出信号源反射系数,克服了功率和空气线损耗测量不准带来的问题,因此测量小量值的信号源反射系数也较准确。  相似文献   

7.
基于FPGA的高准确度数字频率信号源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的实现方法,分析了其优越的技术特性。根据其特性,利用FPGA设计了高准确度的数字频率信号源。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信号源相比,使用该方法实现的信号源,其信号种类多,准确度高,满足测试设备数字化、软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伺服控制系统设计需要,提出了一种利用dSPACE系统对被测对象进行频率特性测试与模型辨识的方法,对该方法所使用的激励信号与响应数据处理进行了研究。利用dSPACE硬件平台产生离散正弦扫频信号,利用软件合成的方法实现相关分析运算,使用Matlab进行数据处理,完成被测对象频率特性曲线绘制,采用Levy方法进行了模型辨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使用方便,对传递函数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可以为控制算法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CORDIC算法的DDS在铷原子频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铷原子频标是各种原子频标中发展最为活跃的,由于其独特的外在及内在的特点,使其在商业通信、空间导航等领域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铷原子频标中,通过DDS和倍频链共同生成Rb87原子跃迁所需的微波信号,其中带有任意尾数频率DDS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目前的DDS多采用查表法来实现,而对于高分辨力的DDS,查表法则需要相当巨大的ROM空间,以至于无法用于较高要求的设计中。简要介绍铷原子频标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并且实现了一种基于CORDIC算法的DDS,本算法通过简单的加、减和移位等基本操作来实现DDS的功能,并给出实现DDS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不适于单片机直接实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波形信号生成的整周期循环法。借助片内嵌有直接存储器存取控制器(DMA)和数模转换器(DAC)等外设的单片机,该方法可以在不引入DDS专用芯片的情况下直接生成预设波形信号,且在生成信号时完全不占用单片机的CPU时间。对生成波形信号的整周期循环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导出了生成信号的频率及最大相对频偏公式,给出了算法实现流程。采用STM32单片机对整周期循环法生成正弦信号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表明生成信号的频率精度高,且波形稳定、质量好。  相似文献   

11.
直接数字式合成技术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接数字式合成(DDS)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频率合成新技术。DDS具有输出相对带宽宽、频率转换时间短、频率分辨力高且输出相位连续、可产生宽带正交信号,易集成等优点。在通信、雷达、遥控遥测、电子对抗、电子扩频以及现代化的仪器仪表工业等许多电子领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直接数字式合成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阐述了DDS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在应用中的一些合成方法做了相互对比。  相似文献   

12.
一种单片DDS构成的新型频率合成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是一种新的频率合成技术。介绍了DDS的工作原理和单片机控制的DDS实用电路,给出了实验结果。经实践证明DDS具有控制简单,频率分辨力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火箭发动机喷管伺服机构的负载模拟问题,采用机械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可对伺服机构的惯性负载、摩擦力矩负载、弹性力矩负载、安装刚度以及发动机喷管柔性特征进行模拟的负载模拟器,并建立了模拟器和伺服机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惯性负载、弹性力矩以及喷管柔性对伺服机构负载多自由度特性的影响。通过对伺服机构扫频实验,负载模拟器中的负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可复现伺服机构实际工作中的动态特性。说明该负载模拟器结构设计合理,从而为具有多自由度特性的火箭伺服机构的负载模拟系统设计提供参考。该系统已经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振源是超宽带变频系统中的核心部件,本文以超宽带上变频系统为例,介绍变频系统中本振信号的产生技术。本文所设计的超宽带变频系统,经过三次上变频,可将(0.8~2.8)GHz 的低频信号变换至(0.5~40)GHz。变频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点频本振和一组宽带本振,基于PLL+DFS 的方法产生点频本振,基于DDS+DFS 的方式产生宽带本振。  相似文献   

15.
磁感应层析成像(MIT)技术在生物医学检查与诊断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实现MIT对生物组织特性信息的获取,设计了具有多激励频率模式的磁感应层析成像系统。系统采用电压激励与测量的工作模式,可选择100 k Hz~4 MHz范围内的单频、扫频和混频3种激励频率模式。系统包括激励源模块、传感器线圈阵列、数据采集和调理模块、数字解调模块,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多路复用器、程控放大器、模拟数字转换器等。经模拟实验测试,多激励频率模式系统所获得的测试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信噪比在46 d B以上,不同激励频率下采集的电压差数据可用于实现被测介质电导率分布的图像重建。  相似文献   

16.
结合Sunderland算法和泰勒多项式原理,给出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中相位至幅度映射表的压缩算法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压缩效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来分析杂散水平,利用matlab计算工具对整个算法进行了建模、优化和验证,仿真表明映射表采用该算法设计的DDS数字载波部分的最大杂散约为-90?dB,且有良好的压缩效率.该算法实现结构简单,没有乘法运算.在Xilinx公司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中进行了实现,已成功地应用于一个实际GPS信号模拟器数字中频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基于DDS技术数字移相器的原理及实现。受输入波形的影响,传统的电阻电容式移相方式存在操作不方便、移相点分散、移相角度随负载和时间影响而飘移等缺点;基于DDS技术的全相位宽波段的数字精密移相器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具有360°全相位移相,频率可连续变化,操作灵活不漂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对ISAR成像中扫频非线性的曲线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性调频法是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扫频非线性对成像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频率较高、扫频带宽很宽及扫频时间较短时,扫频的非线性曲线很难描述出来.从基本的ISAR成像知识出发,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首次对用任意次曲线来模拟扫频非线性曲线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