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利用充氢球磨新工艺制备了晶粒尺寸到纳米级的镁基储氢复相粉末材料,并对试样进行了EDS、SEM和XRD分析,同时,还对两种试样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水解放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了纳米镍球磨所得的试样氢化效果明显优于添加普通镍的试样。  相似文献   

2.
TiAl+Sb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b的添加对Ti-32wt-%Al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b的添加量在较大范围内能够使TiAl基合金的室温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提高。使用光学金相显微镜和SEM对其组织进行了分析,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典型合金进行了结构和相组成分析。同时,使用SFM对合金试样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出Ti-22Al-25Nb合金薄壁试样,分析了沉积态和热处理态试样的宏观形貌、相组成和显微组织,以及不同制度热处理态试样的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沉积态试样相组成沿沉积高度方向呈现由B2+O+α2→B2+O→B2的变化趋势;热处理态试样的微观组织和相组成均匀,由B2、O、α23相组成;经930℃保温2h空冷的固溶处理和800℃保温24h空冷的时效处理后,合金室温拉伸性能好,抗拉强度为1017MPa,断后伸长率为6.0%.  相似文献   

4.
Nb+Ni中间层对Ti2AlNb与GH4169扩散连接接头组织与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950~1100℃,20MPa,20~120min的工艺条件下,添加厚度均为10μm的Ni+Nb为中间层,对Ti2AlNb与GH4169真空扩散连接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接头截面和断口的成分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Ni+Nb做中间层能实现Ti2AlNb与GH4169良好的连接.在GH4169与Ti2AlNb之间生成6层反应层,自GH4169侧依次为:Fe-Ni-Cr固溶体,Ni3Nb,Ni6Nb7,残留Nb层、Ti-Nb固溶体、高铌O相.在剪切试验中,接头沿Ni3Nb层与Nb层之间的Ni6Nb7层断裂.在1050℃,20MPa,40min工艺条件下,剪切强度达到最高,为460MPa.  相似文献   

5.
预时效处理对镍基单晶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光学金相、SEM、TEM等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预时效处理对单晶高温合金CMSX-3组织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材料的高皮劳行为,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预时效处理工艺可有效消除组织与成分的不均匀性,获得合适的γ相析出形态及尺寸,并提高材料的高温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6.
对几种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等离子喷涂粉末进行了成分、形貌和结构分析。对比国内研制的与国外生产的同类型粉末,结果表明,国产试制粉末虽然在粉末成分、形貌、粒度及其分布等方面已达到或接近国外水平,但喷涂后涂层组织结构、密度及组成相分布等与国外同类涂层相比差距较大,因此,结合喷涂工艺对粉末和涂层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是航空涂层国产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以热等离子束作为等离子源,以氮气、氢气混合气体作为工作气体,对工业纯铁进行表面渗氮,并利用显微硬度仪、X射线衍射仪、SEM及能谱仪分别对氮化后试样进行显微硬度测定、相结构分析、端面形貌分析及断面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只需利用等离子束对试样进行几分钟的照射,便可获得试样表面的迅速氮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B/Y复合微量添加对高温钛合金凝固过程及显微组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变形温度下高温钛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变过程,测试了高温钛合金在室温和650℃下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B/Y微量复合添加使高温钛合金凝固过程中产生成分过冷,形成了包裹于β晶界的链状TiB增强相和晶界、晶内弥散分布的稀土氧化物颗粒,显著细化了原始β晶粒,抑制了β晶界的移动,使晶内析出的α片层长径比减小。不同温度轴向压缩变形后,高温钛合金饼坯不同位置处显微组织存在不均匀现象,TiB增强相促进了次生α相的球化。力学性能结果分析表明,两相区变形合金具有较好的强塑性匹配,B/Y复合添加后高温钛合金650℃拉伸强度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了Y_2O_3、CeO_2在泡沫陶瓷过滤器烧结过程中的作用,论述了通过添加少量Y_2O_3、CeO_2来实现泡沫陶瓷过滤器的快速烧成。实验表明,快速烧成工艺生产的泡沫陶瓷过滤器的使用效果和传统工艺生产的过滤器的效果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九种不同成分的泡沫陶瓷过滤网的显微组织,岩相构成和形貌以及高低温力学性能进行了观察分析,提出了五种结构模型。分析发现:氧化铝含量约为80%的过滤网烧结和固相反应程度高,主晶相结构理想,高低温性能优越,并经过生产试用,能很好地满足高温合金过滤要求,过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单晶高温合金DD3的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物理化学相分析方法研究第一代单晶高温合金DD3的相特征。通过相萃取分析热处理前后γ′相和碳化物相的组成、含量及其结构式,并对比分析不同状态下DD3合金的强化相粒度、基体相成分及元素分配行为的变化。热处理前后的相特征分析表明,热处理不仅提高DD3合金γ′相含量、减小γ′相粒度,还改变合金元素的分配行为,提高γ′相的强度和稳定性。热处理的过程是γ′相得到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对选择性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形K4536合金试样进行热等静压(hot isostatic pressure,HIP)处理,分析HIP工艺对试样组织及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LM成形K4536合金试样表面存在微裂纹,横向和纵向的金相组织形貌存在差异;试样经HIP处理后,微裂纹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修复,组织形貌发生变化,并且晶粒中析出较多第二相粒子,经TEM衍射分析得知该析出物为M23C6相;HIP处理后的试样近表面出现30μm左右的"白亮层",经EDS能谱分析可知,该"白亮层"区域是由于铬元素浓度降低所导致;SLM成形K4536合金试样的高温力学性能存在较大差异,纵向试样的高温性能优于横向,HIP工艺后,试样纵向和横向试样的性能值相当,且试样的高温强度降低、高温塑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采用KNi9镍基合金中间层TLP连接MGH956合金时焊接接头组织、成分、相组成与连接工艺的关系;概述了焊接缺陷形成机理,并优化了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连接温度T为1 240℃,保温时间t为480min条件下能够形成连续的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14.
快速凝固Al—Cr—RE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真空单辊急冷装置,在相同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备了成分为Al-(4-10wt%)Cr-4wt%RE(RE为富La混合稀土)的四种合金傅带。利用X光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及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快速凝固合金的显微组织及相组成;用显微硬度计及电子拉伸机分别测定了合金的显微硬度和拉伸强度。试验表明,AI-(4-6wt%)Cr-4wt%RE合金是很有前途的高温铝合金。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电泳沉积法在C/C-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均匀的方石英型磷酸铝(C-AlPO4)高温抗氧化涂层。借助XRD和SEM对涂层的晶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C-AlPO4粉体在悬浮介质中的荷电机理,考察了C-AlPO4粉体在有机悬浮液中的分散稳定性;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C-AlPO4涂层的优化制备工艺;研究了此工艺条件下制备涂层的晶相、显微结构及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C-AlPO4由于吸附有机介质分子离解出的H+而荷正电,其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在异丙醇中最好;制备C-AlPO4涂层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沉积电压220V,沉积时间25min,沉积温度100℃;抗氧化性能测试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C-AlPO4涂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抗热震能力,在1500℃的空气气氛下氧化37h后,涂层试样的失重率仅为0.53%。  相似文献   

16.
炭/陶复合材料电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陶瓷基体原料(高岭土)中添加炭系导电原料(石墨、炭黑),经球磨混合、模压成形和烧结工艺制得炭/陶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数字测温仪等分析和测试了所研制试样的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电热性能.结果表明,本实验的烧结条件下,炭系导电原料不会和陶瓷基体发生反应,其导电性不会受到影响.单一石墨和炭黑含量超过30和25wt%或石墨加炭黑混合(m石墨: m炭黑=1: 1)导电原料含量超过30wt%时,可在炭/陶复合材料内部形成良好的连续导电通道,且该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发热性能.  相似文献   

17.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相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对其相组成和品粒尺寸随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定件和定量分析,并考察了相组成对膜层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备的微弧氧化膜层均由镁铝尖晶石和方镁石两相组成,但两相的含量差别很大.当这两相含量的比值在0.6~1.0范围内时,膜层的耐蚀性明显提高.不同时间内制备的膜层中MgAl2O3晶粒尺寸都在40~50nm的范围内,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晶粒尺寸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纳米颗粒增强环氧树脂抗原子氧剥蚀性能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航天器用树脂基材料的抗原子氧剥蚀性能,将不与原子氧反应的无机纳米二氧化硅颗粒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并对所制成的纳米复合材料试样进行原子氧效应地面模拟试验,分析了试验前后试样表面形貌、表面成分和表面化学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入纳米颗粒后,环氧试样的质量损失和剥蚀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抗原子氧剥蚀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试验后的纳米复合材料表面仍然存在一些新的有机结构,它们和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一起,共同阻止原子氧对底层材料的进一步剥蚀。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高温烧结发热体坯体的烧结工艺对热弯的影响,使用SEM观察高温弯曲试样的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通过表面防护的保护措施,防止高温烧结时发热体坯体的渗碳发生。结果表明,保护性高温烧结工艺的发热体可进行热态弯曲成形,表面没有发现裂纹,试样中的气孔已明显球化。  相似文献   

20.
Zn粉和Al粉固相扩散形成共晶类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冷压制、热压制等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出块状的Zn 5Al试样 ,得到了更细密的两相相间排列的准共晶组织。用OM ,SEM ,TEM和X射线衍射并结合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准共晶合金试样在各种实验条件和变形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有关的界面作用。研究发现 ,原子沿晶界 (相界 )和自由表面的扩散过程在准共晶组织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