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5月29日,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和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在北京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来自国内外航天企业、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外国驻华机构、商协会"、一带一路"核心区、重要支点城市及泛区域的代表,国内外卫星用户、服务商、新闻媒体等2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以"共建天基丝绸之路,中国卫星全球服务"为主题,紧密围绕  相似文献   

2.
正5月30日,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和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在北京共同举办"第三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暨微小卫星商业化论坛"。来自国内外航天企业、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外国驻华机构、商协会"、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及泛区域的代表等300余人出席会议。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大会以"共享天基丝绸之路,中国卫星全球服务"为主题,围绕商业航天与国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6月23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升空,系统组网完成。完全建成全球系统不是终点,而是发展的新起点。未来的"北斗",还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无比美好的前景。未来的"北斗"将实现多元合作,与美国GPS、欧洲"伽利略"、俄罗斯"格洛纳斯"携手并进,实现泛在的智能时空信息服务和无所不在的位置服务,服务中国,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全世界,以更精准、更优质、更可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独立建设并运行的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其服务必将经由区域拓展到全球,目前正处在区域性推广的重要阶段。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北斗"系统通过定位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和气象卫星等共同构筑"天基丝路"。因此,构建"北斗"系统在一带一路应用的损害赔偿法律机制,能为"天基丝路"建设保驾护航。1"北斗"系统在一带一路应用的主要形式及致损类型主要形式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北斗"系统主要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4月1日,第二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在突尼斯共和国突尼斯市召开。这是北斗系统开通全球服务后,首次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举办的重要活动,标志着北斗系统"走出去"又迈出重要一步。本届论坛以"合作、应用、服务"为主题,由中阿合作论坛中方秘书处、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阿拉伯信息通信技术组织联合主办,突尼斯高教与  相似文献   

6.
正商业航天时代,卫星应用和服务贸易将引领航天经济创新发展,形成新的资源、新的市场、新的业态、新的生活方式。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和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利用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召开的机会,于5月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第三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诚挚地邀请您出席本届会议,共同推动商业航天国际合作。本届会议主题为"共享天基丝绸之路,中国卫星全球服务",  相似文献   

7.
周武 《太空探索》2014,(7):38-38
<正>5月29日,首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暨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主题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议提出"构建天基新丝绸之路"的概念,倡导构建卫星全球服务的联盟,以推动中国航天技术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不仅成为京交会一大亮点,也预示着我国高科技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首届卫星服务商洽会由商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筹)等单位共同主办,中国华  相似文献   

8.
<正>11月4日,第二届航天国际化发司长欧晓理等20位专家与智库学者受展论坛在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总部北京邀做了主旨演讲,300多位嘉宾共商大观国际举行,论坛以"一带一路,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天基航天国际化新思维"为主题,在全面丝路"的战略构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全球互联绸之路背景下,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副互通战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  相似文献   

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菁 《国际太空》2013,(4):26-3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步骤:第一步,"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第二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服务;第三步,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服务能力。目前,"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星座拥有14颗卫星在轨运行,包括5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  相似文献   

10.
2014年5月29日,在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首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暨ITC主题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际太空》作为支持媒体参加了本次盛会。
  此次卫星服务商洽会以“架设天基新丝绸之路,中国卫星全球服务”为主题,围绕介绍我国通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减灾卫星、遥感卫星及航天国际商业服务现状,重点阐述中国卫星全球服务的相关政策、服务内容、合作方式及合作愿景。结合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等多位国际嘉宾表达的合作意愿,会议以主题发言、服务推介、合作商洽等形式,广泛与全球市场需求对接,展示了中国卫星直接服务于国际用户的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灾害预报、导航救援、以及工农业生产、经济文化发展等社会生活领域的能力与前景。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1月21日0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本次发射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卫星发射的圆满成功标志着老挝卫星项目全面实施,不仅实现了中国航天向东盟国家整星出口"零"的突破,更代表着中国航天率先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领域,卫星导航的核心推动力、基础支撑力和融合穿透力,对于打造中国智能信息产业的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将发挥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目前,国内外卫星导航产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必须抓住时机,构建国家级新时空服务体系,以室内外定位导航技术的组合、整合和融合为主体,强调泛在感知、普适传输和智能服务的金三角构建理论,在开拓泛在导航与位置服务的基础性、共享性和关键性过程中,开创智能信息产业的服务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正>新闻:2018年11月19日2时07分,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执行"一箭双星"发射任务,将两颗北斗全球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迈出中国北斗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     
正航天外交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1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三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此次访问行程中,中国航天外交取得丰硕成果,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强支撑。1月19日,中沙两国签署了《中沙卫星导航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该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为加快推进北斗系统落地阿拉伯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1月20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和阿拉伯信息通信技术组织在埃及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9月11-12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以下简称"国防科工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联合主办的深化"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应用与产业国际化发展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有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和区域卫星用户专家、学者近1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举行了广西高分中心成立暨卫星数据共享与区域应用推广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  相似文献   

16.
短消息     
<正>2018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据计划,今后两年,我国还将发射11颗北斗三号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卫星,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年底,"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这将有力促进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快速发展。2013年5月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将在武汉召开,为了配合这届年会的召开,特别策划出版了本期卫星导航专刊,介绍、分析和论述国内外卫星导航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飨读者,希望能对"北斗"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22日,正在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参观了国际移动卫星总部,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在此之前,随着第三颗"国际移动卫星"-5于8月29日入轨,从而了建成第五代"国际移动卫星"星座。它是世界首个由单一供应商提供全球覆盖高速移动宽带网络业务——"全球快讯"业务的系统,于今年底投入全面运营。该星座能提供全球首个高速移动宽带业务,以及高质量的视频、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0月26日,第19届"2017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卫星通信委员会协办,主题是:"新卫星,新应用"。大会邀请了来自主管部委、运营商、解决方案商、研究机构、专家和媒体的朋友,就卫星产业政策、市场、技术、服务等各方面做了深入探讨。大会主席杨千里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卫星应用大会是我国卫星应用领域备受国内外业界关注的国际会议,是信息量饱满及规模盛大的年度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航天人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世界。多年来,中国已先后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47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发射54颗国际商业卫星;向国际客户提供17次搭载发射服务,发射23个国外小卫星/载荷。"中国航天"已成为一张闪耀世界的"国家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