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体系统振动的传递矩阵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是文献工作的继续。导得了空间运动的任意刚体的场传递矩阵,建立了多体系统振动的传递矩阵法,为多体系统振动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有效地简化多体系统振动特性的研究,大大减小了计算工作量,并且便于解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王巧  洪嘉振  尤超蓝 《宇航学报》2004,25(4):389-392,407
当前卫星通常都由一个中心刚体和其他挠性附件构成,每个挠性附件都与中心刚体直接相连,组成了一个簇状的刚柔耦合的多体系统。随着挠性附件的数目的不同,卫星系统的拓扑构型也将有所不同。即使对于同一颗卫星而言,在展开过程的不同阶段,卫星系统具有不同的拓扑构型。本文利用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单向递推组集方法,提出了一套通用的解决方案,以推导具有不同拓扑构型的簇状卫星的姿态控制方程,得出了姿态控制方程的系数矩阵。  相似文献   

3.
基于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的伞-弹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建立了伞-弹系统减速稳定段的动力学模型,回避了多体动力学传统的研究方法在伞-弹系统建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详细给出了应用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建立铅垂平面内伞-弹系统模型的建模过程,推导了伞-弹系统的传递矩阵和传递方程。通过算例将建立的伞-弹系统模型和采用牛顿-欧拉法建立的伞-弹系统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吻合度好,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以及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应用在减速伞-子导弹系统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响应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弹性体与刚体之间的动力耦合,使得耦合多体系统的特征值问题非自共轭,难以用经典的模态分析方法解决含有刚、弹耦合多体系统的动力响应问题。本文以某多体系统为例,建立了耦合多体系统的特征值和边值问题的增广公式,进而求得了用正交的增广特征矢量级数表示的系统对任意激励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多体阻尼系统振动的传递矩阵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文献「1,2」建立的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进一步阐述了处理含有各种阻尼的多体系统固有振动的传递矩阵法,讨论了系统对任意激励响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文献[1,2]建立的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进一步阐述了处理含有各种阻尼的多体系统固有振动的传递矩阵法,讨论了系统对任意激励响应  相似文献   

7.
双连杆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军  李传辉  代桂成 《宇航学报》2006,27(5):1044-1049
基于柔性杆件的有限段模型,利用Lagrange方程建市了包含刚性支座的双连杆柔性机械臂的刚、柔混合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完成了系统的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有限段方法用于处理含柔性杆件的多柔体系统动力学问题是行之有效的,既可在宏观层次上模拟各柔性臂的大范围刚体运动,又可在微观层次上模拟各柔性臂的弹性振动,能够准确地反映此类系统刚柔耦合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8.
中心刚体-柔性悬臂梁系统的位置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蔡国平  洪嘉振 《宇航学报》2004,25(6):616-620
以往对中心刚体-柔性悬臂梁系统的主动控制研究多是基于零次近似模型和线性化模型进行的,而且认为零次近似模型为足够精确动力模型,但是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出,零次近似模型在对系统动力学行为进行描述时存在某些局限性。本文采用一次近似模型对中心刚体-柔性悬臂梁系统的位置主动控制进行研究,其中控制律采用最优跟踪控制理论进行设计。仿真结果显示,传统的零次近似模型存在着失效的可能,最优跟踪控制方法能使中心刚体-柔性悬臂梁系统到达期望的指定位置,并可使系统的残余振动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姿态跟踪系统的非线性鲁棒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斌  卜劭华  颜根廷 《上海航天》2009,26(5):1-5,45
研究有未知惯量矩阵和干扰力矩的刚体航天器姿态跟踪。对此类多输入多输出、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非线性鲁棒自适应控制策略,用Lyapunov直接法分析了闭环系统稳定性。理论分析表明,该控制器不仅保证闭环系统一致最终有界稳定,航天器姿态跟踪误差收敛至系统平衡点的一个较小领域,而且使闭环系统对航天器惯量参数有自适应能力,对有界干扰力矩具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非线性鲁棒自适应控制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了航天器动力学学科多层次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给出一个层次结构图。刚体、挠性体及液体是构成航天器的三类介质基元,分别涉及到不同特征的大量动力学问题。当多体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不同类型航天器或航天器子系统时,连接结构不仅是其物质基础,同时还影响到多体系统的整体动力学特性。这些研究对象都是航天器动力学行为的内因;环境作用、控制作用是航天器动力学行为的外因;给出系统的稳定性判断则是航天器动力学研究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李东  杨云飞  胡鹏翔  张欢  程兴 《宇航学报》2021,42(2):141-149
针对新一代运载火箭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系统耦合强烈、严重影响火箭的飞行稳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体动力学虚拟样机建模与仿真的方法,有效解决运载火箭姿态动力学模型地面难以验证的困难.首先阐述了在运载火箭姿态动力学分析中应用多体虚拟样机的基本思路;然后对多体动力学模型与传统火箭姿态动力学模型在建模原理上的差异进行分析,指出引入多...  相似文献   

12.
王毅  吴德隆 《宇航学报》1997,18(4):79-83
本文采用Kane方法建立了空间站大型伸展机构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系统的轨道运动、姿态运动、构件伸展运动和构件弹性运动,通过约束矩阵建立系统的约束关系,所得方程具有程式化特点,便于计算机编程。该模型还可适用于空间飞行器、地面车辆、复杂机械等多体系统。  相似文献   

13.
Precise attitude determination of the members of a free-flying multibody system is a not so immediate task, due essentially to the large motion of its appendages coupled with their relevant flexibility effects. In fact, sensors used to this aim in current projects, such as optical encoders usually positioned near the joints of each arm, are almost blind to these effects, and clusters of specific redundant sensors should, therefore, be required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both elastic deformations and rigid motion.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s (GNSS) offer a suitable and reliabl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To exploit the phase of the signal,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pseudo random code, ensures a very high accuracy of the order of magnitude of centimeter. Such a process requires the solution of an initial ambiguity problem,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integer wavelength included in the length of the member.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capability of this GNSS based technique to reconstruct the kinematics of a flexible multibody system orbiting around the Earth. This analysis requires a simulation including both the multibody dynamics and the navigation system constellation to define the satellites lines-of-sight at each time step.Concerning multibody equations of motion, a Newtonian formulation is adopted in this work. A special attention is required about the choice of the state variables. As the internal forces are associated to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s between the bodies, which are small fractions of the distance of the multibody spacecraft from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the task of obtaining these forces from inertial coordinates could be impossible from a numerical point of view. So, the problem is reformulated in such a way that the equation of motion of the system contains global equations, with no internal forces, and local equations, with internal forces. In the latter, only quantities of the same order of the spacecraft dimensions are present.Accuracies achievable in LEO orbit with current GPS and upcoming Galileo systems are evaluated to show the interest of the proposed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类柔性宏刚性微空间机器人广义高效递推动力学建模算法。介绍了利用空间 算子代数进行对刚柔混合欠驱动系统的描述方法。根据系统中铰链的驱动情况分别对铰链定 义 为主动铰和被动铰,通过铰链的类型以及判断是刚性体或者柔性体,分别按照两次从系统的 顶端到基座的顺序、一次从基座到顶端的顺序进行了系统铰接体惯量的递推、系统冗余力的 递推、广义加速度和广义主动力的递推。通过上述三种方式的递推过程建立了柔性宏刚性微 空间机器人广义递推动力学模型,实现了高效率O(n)次的计算效率。最后通过软 件仿真验证了本研究内容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基于LZB碰撞模型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低冲分离装置引导阶段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分离螺栓沿分离管道运动的引导阶段原理性实验平台,实验测量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本研究为涉及复杂碰撞的低冲分离全过程动力学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可变构型复合柔性结构航天器动力学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纪鑫  曲广吉 《宇航学报》2007,28(1):130-135
针对中心刚体加复合柔性结构类航天器采用混合坐标法和子结构模态综合法,建立了可变构型复合柔性结构航天器低阶动力学模型。获得的柔性动力学方程及其各类耦合系数矩阵,适用于全星级可变构型系统和部件级复合柔性附件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该模型具有阶数低和工程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系绳力对降落伞拉直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多刚体模型研究了伞绳的系力对降落伞拉直过程的影响。在物伞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中将引导伞、伞包、伞绳及回收物处理为开链式多刚体,提出了n阶的递推算法来求解绳段间的约束力。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伞绳的系力对物伞系统运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伞绳的系力是影响伞包角加速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