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代小卫星的微推进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小卫星,发展迅速,不仅要姿态控制,还要轨道控制,甚至要有轨道机动能力。为此,必须开发研究与其相应的微推进系统。文章首先研究现有推进系统的技术性能;提出对微推进系统的要求;给出适应小卫星的微推进系统,有四个种类,近20个微推进器;最后提出选择微推进器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微机电系统的微推进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皮型卫星和卫星编队飞行的发展,对星上推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微型推进系统以此为契机迅速发展起来。基于MEMS技术的微推进除了具有成本低、体积小、质量轻等优点之外,还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它利用MEMS加工技术,能将推进系统的推进剂、贮箱、喷嘴、阀门、推进剂进给系统,以及某些微传感器和执行器,甚至控制电路都集成在一个或几个硅片上,再通过键合等微连接装配技术将这些MEMS器件组装在一起,形成功能完善、稳定性高的集成微推进系统。目前国内外对集成式微推进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都处于设计和试验阶段。随着MEM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集成式微推进技术将日趋成熟,并最终广泛应用于微小卫星领域。  相似文献   

3.
王幸果 《火箭推进》2003,29(6):59-63
本文研究了利用毛细机制被动地控制微推进系统中推进剂流动这一思想.毛细管由半径不同的两段组成,用于被动推进毛细管内流体的流动,且保证推进剂持续供应微推力室.研究人员建立了简单的一维流体模型,用五种不同的流体及大小不同半径的毛细管组合进行了试验验证,从理论流体模型得到了无量纲的相似参数,并利用相似参数将包含四种变量的试验数据转换成适用一维理论模型计算的一种变量的试验数据.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重量场进行修正,从而使试验结果与理论模型更加相符.最终试验验证的计算公式将为微推进系统中被动毛细管推进剂供应装置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柔性卫星模型的控制闭环微振动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微振动分析,给出了一种整星结构运动与姿态控制系统闭环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全柔性卫星模型,通过考虑姿态控制系统的控制律和硬件特性建立集成仿真模型,进而预测卫星在轨微振动的微振动响应和结构传递特性。文章以某遥感卫星为例,分别从开环和闭环角度给出了微振动的微振动响应和结构传递特性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全柔性卫星模型的控制闭环微振动分析,相对于传统的开环仿真更接近在轨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研究依托硅通孔实现信息处理微系统的技术。概述了传统信息处理系统小型化集成实现方式及新需求下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依托"拓展摩尔定律"(More than Moore)战略成为信息处理系统具备高密度、多功能、多工作模式能力的重要实现方式,硅通孔TSV(Through Silicon Vias)为上述需求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手段;着重阐述了信息处理类微系统的优势和设计、实现、测试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并展示了已实现的多种信息处理微系统产品组成形态,最后对信息处理微系统产品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阐述了关键技术对信息处理微系统实现支撑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何高让  汪亮 《上海航天》2000,17(4):52-56
介绍了微射流技术的原理及其初步应用。基于非线性系统的演化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依赖这个事实发展起来的微射流技术,由于与常规持续喷射射流控制方式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因而在流动和换热控制应用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并指出,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该项技术还可望用于高马赫数飞行体表面气体流动控制、火箭发动机推力方向控制等。  相似文献   

7.
首先介绍了微纳卫星混合推进系统的特点与优势,总结了星载混合推进技术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微纳卫星动力系统要求,指出了星载混合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卫星工程应用的角度,重点综述了星载混合推进系统需攻克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先进一体化制造、可靠低功耗多次点火启动、比冲提升、高效燃烧等,并分析了相应关键...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航天器微振动环境模拟的需要,开展了多自由度微振动时域波形复现控制方法研究。首先,介绍了基于时域波形复现的多自由度微振动环境模拟控制理论方法。其次,针对六自由度微振动激励系统,应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基于实测传递函数矩阵的多输入多输出微振动激励仿真系统,针对微振动时域波形复现闭环控制过程进行了算法编程,并给出了仿真的闭环控制流程图。最后,通过算例对多自由度微振动时域波形复现进行了数值仿真,以给定的白噪声为输入,模拟对实际存在的系统非线性、测量误差等影响因素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验证了多自由度微振动时域波形复现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所得结论可以为研究多自由度微振动时域波形复现控制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FMMR微推进系统推力测量装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自由分子流微型电阻加热推力器(FMMR)微推进系统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天平原理的微推力测量装置,装置采用微推力器自重与推力相分离、触点式外接供电和推进系统集成方法,有效消除了供电电缆和推进剂供应管路的影响.结果表明,测量精度可达±8%,能够满足mN级微小推力测量的精度要求;同时,通过对结构进行一定改...  相似文献   

10.
星载微波部件介质微放电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制约卫星有效载荷中大功率微波部件的功率提升及小型化的介质微放电瓶颈问题,对国内外介质微放电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介绍了有关介质窗单表面微放电和介质加载平行平板双表面微放电两种理论模型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主要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未来介质微放电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以期对国内介质微放电研究的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PRECISE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MEMS-based monopropellant micro chemical propulsion system for highly accurate attitude control of satellites. The availability of such propulsion systems forms the basis for defining new mission concepts such as formation flying and rendezvous manoeuvres. These concepts require propulsion systems for precise attitude and orbit control manoeuvrabi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aspects are addressed by two end-users who are planning a formation flying mission for which the propulsion system is crucial. Basic research is conducted aiming at improving crucial MEMS technologies required for the propulsion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lso focuses on the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critical system components. System analysis tools are enhanced to complement the development stages. Finally, the propulsion system will be tested in a simulated space vacuum environment. These experiments will deliver data for the validation of the numerical models.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微纳卫星典型特点,分析了由此带来的试验新需求;对比传统卫星试验标准和即将发布的国外微纳卫星试验标准草案,提出在充分继承传统卫星试验技术成果基础上,针对国内微纳卫星发展现状,兼顾灵活性和COTS(commercial off-the-shelf)产品可靠性保证需求,构建国内微纳卫星快速试验体系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微小卫星的在轨推进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微小卫星对在轨推进(控制)技术提出的新要求,分析和比较了几种不同的在轨推进技术,着重介绍了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黄汉文 《航天电子对抗》2010,26(1):30-32,36
空间信息对抗形势日趋严峻,在提出微纳卫星概念的基础上,阐述空间信息对抗的特点和策略,指出微纳卫星在空间信息对抗体系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概括介绍微纳卫星在空间信息对抗中的典型应用;最后梳理微纳卫星在空间信息对抗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微纳卫星新型动力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纳卫星指采用现代技术、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设计制造的具有高性价比的现代微小卫星。因其具有发射成本低廉、应用灵活等特点,微纳卫星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微纳卫星动力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微纳卫星动力系统的发展现状,针对自中和射频离子推力器、离子液体推力器、碳纳米管阵列推力器、石墨烯材料光驱动等几种新型且有望用于微纳卫星推进的方案,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并分析其核心技术以及性能优势。给出了发展建议:提升总冲、功耗、调节精度等参数是微纳卫星动力系统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研发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结构工艺、离子束流中和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微型固体姿控发动机在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基于MEMS技术的微喷管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计算微喷管中的克努森数,得到了微喷管中的气相流动状态;然后,采用CFD-DSMC方法,模拟了微喷管中的气粒两相流动,并研究了颗粒相质量分数和粒径对气相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来流条件下,微喷管中的连续介质假设是成立的;气相与颗粒相间的动量和能量交换,导致气相马赫数降低、温度升高,同时也导致颗粒相速度增加、温度降低;颗粒相质量分数和粒径均能显著影响气相的马赫数和温度。  相似文献   

17.
国外空间推进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间推进技术通常可分为常规化学推进、电推进、微推进和新型推进4大类。常规化学推进是目前航天器的主要推进方式,性能继续提升。电推进已成功证明其优势和可靠性,在各种卫星和深空探测器上大量应用,且朝更宽泛功率的方向发展。蓬勃发展的微小卫星对微小推力、小质量、低功耗的微推进提出了迫切需求。无毒化学推进、太阳帆推进、核推进等新型推进技术正在加紧研制或进行空间飞行试验。首先综述国外卫星和深空探测器等航天器的各类空间推进技术应用和研究现状,然后分析其发展趋势,最后提出对我国空间推进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美国AEHF军事通信卫星推进系统及其在首发星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先进极高频(AEHF)项目将采用4颗运行于地球同步轨道(GEO)的AE—HF军事通信卫星。AEHF卫星的推进系统由远地点发动机、姿态控制发动机组和双模式霍尔电推进子系统组成。首发星AEHF-1是世界上首个采用霍尔电推进系统执行发射后轨道提升任夯的GEO卫星。AEHF-1卫星星箭分离后,远地点发动机未能正常工作,因此...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有效比冲的小卫星冷气推进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勇  张育林 《宇航学报》2010,31(1):173-178
提出了面向目标任务的小卫星冷气推进系统设计方法。应用有效比冲 作为小卫星推进系统的评价指标,将贮箱质量引入到常用冷气推进剂选择标准中,建立了面 向目标任务的冷气推进方案设计方法;推导了冷气微推力器的一般设计流程;最后,对某目 标任务,设计了推力为20mN的氮气推进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