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在飞行器结构强度试验中,电液协调加载系统能否准确模拟实际结构上的载荷历程对于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及飞行器结构的安全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电液协调加载系统各通道间具有强耦合、非线性、时变等特点,应用神经网络解耦控制技术实现载荷解耦,并进行了两通道的协调加载试验。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法动态控制效果良好,能够准确地实现各通道间的协调加载控制。  相似文献   

2.
将ABB ACS800变频器应用于自动扶梯驱动主机加载试验台的研制中,实现了电功率闭环加载试验。试验台采用ABB先进的直接转矩控制技术进行加载试验。在介绍了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ACS800变频器的电气性能特点的基础上,详述了在该试验台上进行自动扶梯驱动主机主要性能试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机翼大变形情况上两种加载方法的加载原理、通道与载荷谱的输入。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试验验证选出一种比较合理的加载方式。  相似文献   

4.
李健  张强 《航空学报》2007,28(3):586-589
 介绍了某型飞机随机载荷谱疲劳试验所采用的载荷值计算模型与算法、随机载荷状态序列与飞行顺序的生成方法、按照关键通道载荷变化量配置加载时间的方法,通过编程实现了复杂随机加载谱的自动生成以及加载时间的合理配置,提高了随机载荷谱计算的自动化程度,也提高了试验的稳定度与加载速度,为改进随机谱疲劳试验的应用技术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C919飞机全机静力试验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郑建军  唐吉运  王彬文 《航空学报》2019,40(1):522364-522364
介绍了C919大型客机全机静力试验的目的及任务需求,分析了试验特点和难点。从试验飞机支持、试验加载及控制、试验测量及监控、损伤检测及状态监测等方面制定了总体技术实现方案,验证结果表明试验系统可靠,技术实现方案满足任务要求。试验中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试验综合加载平台设计技术优化了多系统集成,加快了试验准备速度,降低了试验准备风险;约束点误差转移控制技术将约束部位误差转移至非重点考核部位,提高了关键考核区域试验精度;机身双层地板双向加载技术优化了机身加载及扣重设计,改善了局部载荷的加载精度。技术成果为后续型号试验提供了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全机静力试验控制软件的协调自动控制加载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全机静力试验利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进行协调加载时,控制软件如何控制飞机姿态;试验加载载荷分配的方法;在各个试验阶段加载分别采取什么样控制方法及在试验过程中人工干予措施等。  相似文献   

7.
位移-载荷随机复合控制技术通过控制飞机的整体移动以达到消除因试验件变形而产生的加载误差,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试验精度,解决了试验中的一大难题。双点载荷差动监控技术通过对两个被动约束点的载荷差进行监控,解决了疲劳试验中全机悬空软约束状态下被动加载点的加载精度控制问题,保证了试件的安全,提高了被动加载点的加载精度。  相似文献   

8.
陈钊 《航空动力学报》2017,44(7):80-85, 107
以逆变器驱动加载电机串轴耦合变速齿轮箱和陪试电机为基本结构,运用运筹学最短路径问题的Floyd算法,优化配置加载电机极数及其与变速齿轮箱变速比。利用双三相电机的双功率和过载能力,扩展试验能力,减少陪试电机数量。应用直接转矩主从控制技术,实现双三相异步电机转矩和转速控制,满足试验加载需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四个典型意义的疲劳和静力试验在AERO-90控制和集成数据采集系统上的协调加载,成功开展了多任务强度试验协调加载技术的预先研究,并给出重要总结,为重点型号研制的试验保障做好了经验积累和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0.
航空发动机离合器试验台扭矩测控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由异步电动机实现扭矩加载和控制的新方法,不需扭矩传感器和专门的加载装置实现了扭矩的测量和控制。采用Fuzzy-PID控制算法代替常规PID算法,能较好地模拟离合器的磨合、接合和超越等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11.
微动疲劳损伤试验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微动桥式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高低周复合加载由改装过的PW3-10型疲劳试验机来实现。使用应变片弓形元件测量微位移幅值。用弹性环实现微动桥和板状试件上法向接触压力的加载,利用本文中的方法及装置,已成功地完成了钛合金TC-11对高温合金GX8的微动疲劳损伤试验。  相似文献   

12.
陈江宁  王正平 《航空计算技术》2006,36(3):102-104,107
针对结构试验设计中配重问题,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研究了如何描述试验加载系统以及系统配重方案设计的实现方法.采用二叉树森林数据结构来描述结构试验的杠杆加载系统,使得杠杆加载系统的配重方案自动化设计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之上对加载系统配重方案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本文的工作,设计人员可准确而有效地完成整套杠杆系统配重方案的设计,杠杆加载系统配重方案设计变得非常快速、方便,设计效率与精度较传统设计有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板结构的机身双层双向加载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玮  滕青  刘冰 《航空学报》2018,39(5):221712-221712
以民机结构试验机身垂向加载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了3种加载方案(蒙皮胶布带加载、客舱地板单层加载、客舱和货舱双层地板结构加载)。结果表明双层地板结构加载方案能够更真实地模拟机身框结构内力分布,更适合作为全机结构试验机身加载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板结构的机身双层双向加载技术。通过开发一种机身载荷施加策略及配套的加载装置设计技术,解决了固定杠杆比加载系统实现不同工况机身有效加载的问题,并通过全尺寸模拟试验,证明加载装置末端节点载荷分配误差小于1%,加载装置设计满足试验使用要求。该技术被成功应用于某型在研飞机全机静强度适航验证试验,提高了试验质量与效率,并可为同类试验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飞机结构试验中,通常会遇到试验加载点随试验件变形而移动变化的问题,尤其是机翼大变形会导致加载点与翼面不垂直的问题。开发一种适用于全复合材料机翼试验的随动加载系统,该系统引入有限元分析方法将机翼变形划分成N个特征飞行点,采用飞行点随动加载来保证各级加载点与翼面的垂直度,实现垂直跟随加载;应用该加载系统进行大展弦比的机翼静力试验。结果表明:运用该加载系统可顺利实现该无人机机翼试验,且加载过程平稳,试验件无抖动,变形均匀,应变数据符合试验要求,可以为类似加载系统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飞机研制试验中,对试验周期的要求,开发了提高试验效率的两种技术方法:电液伺服控制的液体充压技术和疲劳试验加载速率优化技术,介绍了这两种技术方法的原理,给出了其实现的过程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直升机尾桨轴疲劳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尾桨轴为直升机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疲劳破坏为其主要的失效模式。本文结合某直升机尾桨轴的疲劳试验,介绍了疲劳试验设计、试验实施方案设计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考虑试验的考核要求,对锥齿面啮合处约束边界进行工程简化,设计了防扭结构。将试验载荷分解到作动器上进行协调加载,实现旋转弯矩和剪力绕尾桨轴轴线的旋转,模拟了真实载荷的传递和分布。根据飞行谱和使用载荷确定低周疲劳载荷谱,并给出了既满足加载要求,又易于实现的加载方法。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气液加载方式的航空发动机机匣热内压试验方法,用于模拟机匣件在典型工况下的温度和内压联合加载考核。采用气液加压装置实现温度和压力加载介质的解耦,以高温耐压油作为温度加载介质,利用仿形电加热器实现热载荷施加,以高压稳定气源作为压力载荷源对气液压控制腔体加压,通过对加压模型的理论分析指导压力载荷的定量控制。验证表明试验方法能够有效实现温度和压力载荷的精确控制,解决了液压系统难以实现高温控制和气压系统温度控制均匀性差的问题,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气压加载方式开展破坏试验时的爆破现象。基于气液加压方式的试验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机匣件的热内压考核,实现温度控制精度优于±3 K和压力加载过程定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DASYLab的T形管复合胀形试验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压、轴压和径向反压三者之间的合理匹配是T形管复合胀形成败的关键。基于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DASYLab,开发了T形管复合胀形试验系统,实现了基于内压的线性轴压和线性径向反压的加载控制,为进一步实现T形管复合胀形的非线性加载控制奠定了基础。该试验系统的建立,为摸索T形管复合胀形工艺设计经验、验证T形管复合胀形加载方案的合理性以及深入分析内高压胀形的成形机理提供了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9.
电磁轴承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自行设计的轴承内径为50mm的电磁轴承试验装置上成功地实现了五自由度稳定磁悬浮,并在该装置上完成了静、动态试验及静、动态加载试验,为以后进行航空发动机用电磁轴承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层流流动主/被动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自强  鞠胜军  吴宗成 《航空学报》2016,37(7):2065-2090
摩擦阻力在民机总阻力中占很大比重,减少摩擦阻力对改善民机性能和实现绿色航空具有重要意义。层流摩擦阻力远小于湍流摩擦阻力,因此扩大层流区,甚至实现全层流流动,是减阻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形成了自然层流流动、全层流流动和混合层流流动控制(HLFC)3种层流流动主动控制技术。本文基于减阻和流动不稳定分析,对3种控制技术的概念、方法、优缺点、可带来的效益和应用层流流动控制技术的飞机的设计方法及维护(包括预防昆虫和冰粒等污染的措施)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概要地介绍了X21A、Jetstar、Boeing 757等飞机的HLFC飞行试验验证项目,结果表明了层流流动主动控制技术的有效性和困难性。本文也从原理到飞行试验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一种层流流动被动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