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际微重力实验室(IML)计划,是美国航宇局利用航天飞机/空间实验室进行微重力实验的计划。 1.IML计划基本方针如下:(1)利用国外开发的实验装置,为美国科学工作者提供实验机会;(2)确保长期的、持续的空间实验环境;(3)实验仪器的综合管理和航天飞机的发射工作由NASA承担,参加国提供实验仪器,实验机会对半分;(4)为了有效地开发、改进实验仪器,建立共用制度。  相似文献   

2.
日本通产省已经同联邦德国研究与技术部达成一项协议,日本将参加联邦德国的空间实验计划,以促进空间工业的应用。联邦德国政府计划在一九九一年前利用“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三次实验,而在一九八八年进行其中的第二次实验时,日本将租用“空间实验室”的部分空间进行自己的实验。实验的详细内容将由半导体界和生物工艺学界的公司确定,一九八八年日本第一名有效载荷专家还将在美国“空间实验室”上  相似文献   

3.
1.有效载荷专家的选拔现在日本以空间开发事业团为中心正执行一项在宇宙空间进行第一次材料实验的计划,该计划准备借用航天飞机上的空间实验室的一半做实验,并开始征集和选拔担任该实验的第一批日本有效载荷专家(PS)。先普遍征集,最终选拔出3~4名在NASA和日本受训。最后根据当时身体状况确定1名。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莫斯科召开的“空间未来座谈会”上,苏联公布了一项新的空间科学活动计划。与此同时,为了1992年的国际空间年,苏联开始召募参加国际空间科学合作的研究者。苏联新计划的内容如下: 1.医学实验室(MediLab)计划:到90年代初,将利用“和平”号空间站进行微重力环境下的动物和人体生理现象的研究。苏联现正制造能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的大型医学实验舱。  相似文献   

5.
1神经实验室计划概要神经实验室计划是在1990年前美国总统布什确定的“脑研究10年计划”的基础上,由美航宇局(NASA)和美国全国卫生研究所(NIH)共同合作的计划。该计划将利用航天飞机/“空间实验室”进行空间环境下的脑、神经科学领域的实验。预计包括“空间实验室”在内的数次飞行实验。该计划要求世界各国在提供实验装置的同时征集实验课题,并通过国际合作予以实施。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提供实验装置,并派研究人员参与实验。NASDA认为,应继续利用日本第一次材料实验(***T)、第二次国际微…  相似文献   

6.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参加了美航宇局所实施的第1次国际微重力实验室(IML-1)计划,于1992年5月20日汇集了日本的空间实验结果(中间报告),其内容如下: 1.概要 IML-1任务是通过1992年1月22日发射1月31日返回地面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加以实施的。该任务是从美国、  相似文献   

7.
肯尼迪空间中心——国家航空和航宇局正在考虑一项在一九八六年进行的科研和商业合作的航天飞机飞行计划。科学有效载荷被命名为太阳实验室(Sunlab)。它是一个装有四个空间实验室2号太阳仪器的可重复飞行器。在三个舱段里主要装载天文物理仪器的空间实验室2号,计划在八六年四月发射。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开发太空资源,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等单位最近联合确定了一项新的微重力材料加工实验计划,该计划得到了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的批准。它包括以下内容: 1.利用MASER进行材料加工实验在1989年瑞典发射的小型火箭MASER上搭载一部实验设备,进行材料加工实验。这一实验计划由日本航空宇宙工业会负责实施。 2.IML(第一次国际微重力实验计划) 这是由美国的NASA、欧洲的ESA和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共同参加的国际合作开发计划。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具体负责这一计划的实施。 3.FMPT(第一次空间材料实验)  相似文献   

9.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就有关预定于1994年7月进行的第2次国际微重力实验室(IML-2)的计划内容以及准备情况概述如下。1.IML-2计划概要IML-2计划是以美航宇局(NASA)为中心,通过国际合作实施的空间实验计划。由参加的各国将各自准备的实验装置,搭载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空间实验室上,利用微重力环境进行各种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实验。(1)推动计划的办事处:NASA生命、材料科学应用局(OLMSA)(2)计划实施综合中心:NASA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MSFC)(3)任务梗概:任务时间 13天(…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二年四月,航天飞机将装载欧洲的综合性“空间实验室1号”飞往宇宙。“空间实验室1号”是美国航宇局和欧洲空间局合作研制的。此外,在实验阶段,日本和印度也将参加。目前正在为一年零几个月后的正式试验稳步而顺利地进行准备工作。装载“空间实验室1号”的航天飞机有六名乘员,将从肯尼迪宇宙中心发射到高度为250公里、倾角为57度的轨道,连续飞行七天。六名乘员中除船长外,有一名驾驶员,两名飞行计划专家、两名实验专家。  相似文献   

11.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拟于1995年发射搭载老鼠、金鱼等生物的生命科学卫星,进行空间生物实验,其目的是为2000年前后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长期驻留做实验准备,探求空间环境给予生物的影响。该计划是将搭载有生物实验装置的重约1吨的密闭舱,用NASDA于1992年开始研制的小型火箭J-1发射至高度为251~450km的低轨道上。在空间飞行约60天后,密闭舱将在海上回收。人在空间长期驻留,由于受到宇宙线的辐射及失重环境影响,存在  相似文献   

12.
美空军的空间试验计划(STP)随美国军事空间活动的增加而扩大。目前美空军正准备进行更加广泛的科学和技术实验,从金爪激光定位技术试验到航天飞机目标测量计划,涉及许多学科,如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学、无线电技术、红外、紫外及X射线天文学,还有空间电子设备技术等。 STP原则上是发射国防部的有效载荷,但也包括航宇局和其他部门的以及联合实验项目。STP的空间实验方式有如下几种: 1.在“专门”的STP卫星上进行,如  相似文献   

13.
1984年(万美元)1985年(万美元)1986年(万美元)一空间站 空间站 系统确定 技术与管理二、空间运输系统 空间运输能力发展 空间实验室 末级火箭 工程技术库 有效载荷操作与辅助设备 预研计划 系绳卫星系统 轨道机动飞行器三、空间科学与应用 空间科学与应用 天文物理学 哈勃空间望远镜发展 伽马射线观测台发展 航天飞机/空间实验室 发展及飞行管理 探险者发展 飞行操作与数据分析 研究与分析 准轨道计划 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飞行试验 生命科学研究与分析 行星探测 伽利略发展 金星雷达绘图仪飞行 尤利西斯(以前称国际太阳极 轨道飞行) 火星观测…  相似文献   

14.
日本对空间开发,特别是空间利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早在1980年,日本就利用 TT-500A 火箭进行了小规模的半导体材料实验,获得了极其满意的成果。到1983年8月为止,日本利用 TT-500A 共进行了6次实验(表1),这6次实验中除第2、3次因火箭回收失败外,其余4次均非常成功。实验是在火箭上的电炉和聚焦炉中进行的,每  相似文献   

15.
1993年4月26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10时50分(格林尼治时间14时50分),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55次飞行及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第14次飞行。飞行任务代号为STS-55。这次飞行是第二次德国专用的“空间实验室”飞行,即Spacelab-D2。(1985年10月30日~11月6日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61-A飞行完成了Spacelab-D1任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在航天飞机货舱中的加压的“空间实验室”内进行88项实验。这些实验分别由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丹麦、比利时、荷兰和美国设计,其中约40%为医学和生命科学实验,为进行这些实验,  相似文献   

16.
苏联原定1994和1996年向火星各发射两个探测器,现改为只各发射1个,这是在法国图卢兹召开的法苏空间合作例会上苏联方面明确表示的。在该会议上,苏联表示1992年计划在和平号空间站上法苏共同进行的“心宿二(Antares)”微重力实验按期进行。 1994年的“火星94”,是向火星发送  相似文献   

17.
欧洲制造的空间实验室于1983年11月28日由美国航天飞机运载到地球轨道上发射并回收。12月8日返回地球,进行了历时10天的飞行,头5天就完成了50余项试验,获得了80%的预想成果。这次飞行完成了预定计划的95%。10天飞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8.
据麦克唐纳·道格拉斯航宇公司为NASA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永久性的载人空间站可能于1990年研制成功并在近地轨道投入使用。设计研究表明,积木式的载人空间平台所需硬件的大部分技术可以从其他空间计划(如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和天空实验室)的基础上修改成适合于未来空间站的技术。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最初接受了一项合同,旨在评价一个无人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三菱集团的3家公司,向从事开发并运用空间环境进行实验的美欧战略企业——空间毂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这个数占空间毂公司资金的42%。空间毂公司将建造2个空间毂实验舱,1993年投入使用。空间毂是一个搭载在航天飞机上的有人空间实验增压舱,其直径为4米,长为3米,能搭载包括2~3人在内的1.4吨有效载荷。过去西德的空间实验室也曾搭载在航天飞机上进行了实验,但其尺寸太大,充满了整个有效载荷舱。空间毂的大小只为空间实验室的1/4,其优点是航天飞机的  相似文献   

20.
天宫-2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国际太空》2016,(12):18-23
2016年9月15日,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2成功发射。天宫-2主要在轨完成两大任务:一是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任务,即在轨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二是载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即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在轨推进剂补加和在轨维修维护等关键技术验证,为未来的载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在该空间实验室上安排了14项体现科技前沿的科学研究与应用任务,包括覆盖基础物理、空间天文、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观测及应用等几大领域的研究项目。现在,有些科学实验已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