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航空港》2011,(4):16-18
上海机场德高动量广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作广告公司)成立6年来,依托上海机场优质的广告媒体平台和法国德高集团的专业品牌,在公司各方股东共同努力下,业务不断发展,单位旅客广告收入在德高集团全球拥有媒体经营权的184个机场中排名第一。2010年利用世博会商机,公司广告收入超过8亿元人民币,为上海机场非航类业务收入的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机场广告可以大大增加机场的收入,新的广告材料和技术将使机杨风外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3.
《航空港》2017,(5)
9月21日,上海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系列公益宣传片在虹桥机场首发。宣传片制作方上海市民用机场净空保护联席会议办公室在首发仪式上呼吁社会各界共同维护机场净空,保障民航飞行安全。市交通委、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民航华东空管局、民航上海监管局、机场集团等市民用机场净空保护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代表共同出席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4.
机场发展临空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机场发展临空产业的意义1.延展航空运输的产业链机场发展临空产业的重要意义在于:延展航空运输的使得延展的航空运输产业链环节产生倍增效应,机场效益获得最大增值。在传统管理理念中,机场的非航产业空间范围主要在机场候机楼内,例如候机楼的商贸、餐饮、VIP、广告等。在这种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5.
<正>机场的业务包括航空性业务和非航空性业务。在机场的传统概念中,航空性业务一直是机场的主营业务,而包括机场商业、特许经营、广告等在内的非航空性业务,往往被机场认为是可以创造部分收入的辅业。纵观全球的大型机场,非航空性收入的比重逐渐升高,将主要的收入来源转向非航空收入,例如香港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等机场的商业发展态势良好,各具特色。国际上成功的机场在收入结构上,非航空性收入可占到总收入的60%左右,甚至有些机场已经超过70%,机场非航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民用机场的企业化改革,经营管理权下放,各机场处于新的起跑线上。机场的企业化决定了我们必须立足于机场的企业定位、机场竞争的现实去寻求发展,而竞争的存在决定了机场营销的必要性。目前,机场营销尚未得到业界内外的普遍重视,机场的营销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航空需求的增长、机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机场发展内在动力的提高,机场营销将越来越为机场的经营管理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7.
机场属地化后.专业化经营管理成为未来机场管理发展的趋势.班组作为机场企业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工作优劣直接影响着机场企业的整体状况。本文分析了属地化后班组建设和管理的现状与地位以及目前机场企业班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改进和加强机场班组管理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机场属地化改革的完成,机场企业也逐步改变原来陈旧的人事管理体制,开始重视机场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开发,以期增强机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变革中,机场企业原有相对稳定和固化的人才队伍也开始流动起来。对于其而言,合理的人才流动能够帮助淘汰不适合岗位要求的员工以及不能适应改革、发展、变化的员工,避免企业经营与管理僵化,  相似文献   

9.
东亚枢纽地位,首都机场面临激烈竞争“中国到日本、北美、欧洲最便捷的中转机场”,这是韩国仁川机场投放在新浪网的广告,针对中国国际中转旅客进行的宣传。面对打到家门口的广告,同样将自己定位于“东亚门户”的首都机场已经着实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民航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全国机场也正在进行属地化改革。厦门机场作为全国较早实现属地化改革的干线机场,到2003年10月,已经通航20周年,属地化改革已经15周年。厦门机场不仅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还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5年1月,厦门机场组建集团公司后就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观念和价值形态、道德规范及行为方式,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持久力和竞争力的总和。围绕航空港的人、机、管理和环…  相似文献   

11.
<正>尽管机场的忠诚旅客计划建设对我国的机场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很多内容尚处于探索阶段,但IT新技术的应用必将成为这类计划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一直以来,机场的贵宾厅都是向移动、联通等通信企业,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企业和各大航空公司的VIP客户提供服务。近年来,许多机场的管理者认识到,为什么机场不  相似文献   

12.
<正>企业界常流传一句话,"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文化",此言非虚。现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付诸于实施和推广,可见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都机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作为一家以机场管理、机场服务保障和机场建设为主业,以临空产业为辅助,管理着国内30余个干支机场、20余家成员单位、近50000名员工的跨地域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成立十余年间,先后经历了文  相似文献   

13.
<正>5月8—9日,由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机场论坛”在青岛召开。论坛以“市场经济下的机场改革与发展”为主题,聚焦机场业关注度高的应急管理与平安机场建设、航空城规划与建设等问题,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广泛讨论。在机场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论坛旨在通过行业内的广泛交流,为机场企业提供最新的观点、管理模式与资讯信息,同时提供更科学与完善的实践借鉴,促进机场与相关产业的有效互动,进一步提升机场企业的管理运营能力,使之适应我国机场产业的决速发展。来自协会会员单位、机场所在地政府、通用航空企业等单位近400名代表参  相似文献   

14.
《航空港》2004,(5)
受国内企业瞩目的2004 9月28日在北京揭晓,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与其他7家企业荣膺此项国内质量管理类最高级别的奖项,同时上海机场股份公司也成为我国民航业内首家获得此项殊荣的企业。在颁奖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为上海机场股份公司颁奖。9月30日,上海机场股份公司在浦东机场举办了欢迎领奖归来的仪式和新闻发布会,上海机场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吴念祖,集团公司副总裁、股份公司董事长俞吾炎,股份公司总经理曹慧芳、副总经理王芳俊、张平、王吉杰出席了欢迎仪式和新闻发布会。股份公司自1998年率先在民航业内引进ISO9000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机场属地管理后的企业化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以追求效益为目标的,机场作为特殊的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应按市场规律走企业化经营之路,这样才能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机场属地化管理对提高机场运营效率、改善亏损局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机场属地化管理后,能否真正提高效率?能否使东西部地区机场得到均衡发展?还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推动。  相似文献   

16.
<正>民用机场是重要公共基础设施,近年来,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解决机场的航油供应问题是机场建设的重要步骤和环节。新建机场一般需要建设机场供油设施。根据《民用航空油料适航管理规定》(CCAR-55)的要求,新建机场供油企业需要取得民用航空油料供应企业批准书。近年来,在新建机场的航油适航评审中,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措施,希望对提高航油适航管理水平有所帮助,为今后新机场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机场旅客吞吐量是机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指标,目前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对其进行预测。灰色模型由于需要的原始数据较少,精度较高等优点,能满足预测的要求。探索灰色模型在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中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机场企业的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本文讨论了灰色模型GM(1,1)及其改进模型在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中的应用,提出了适合普通周及特殊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数据处理方法,提高了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TheStructureoftheAirportITDepartment在机场还没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而存在时,随着机场的高速前进,机场的信息部门应该怎样进行建设和管理呢?经营战略经营战略是根据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制约因素、有利条件等方面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一个较长时期内企业发展所要的目标或任务,以及实现这一目标或任务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的总体部署。作为机场的计算中心,考虑其经营战略,自然要依据机场的方针政策,要从机场的根本利益出发,其经营战略应该和机场的科技战略相一致。机场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航空公司、货主和旅客。因此,计算中…  相似文献   

19.
随着属地化改革的完成,我国各地机场依照民航总局和地方政府的,要求,纷纷组建机场公司或机场集团公司,实施企业化运营,我国机场行业将逐步进入群雄逐鹿的时代,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地谋求发展、赢得竞争,各机场公司或机场集团纷纷加强了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的研究。但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不少机场公司或机场集团都感到对环境分析没有把握,制定的战略针对性不强,因此采用什么方法对企业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成为大家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三年疫情不仅使机场企业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也使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国际政治环境动荡、外部市场不断演变的后疫情时代,机场企业仍将持续面临生产经营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这既对企业的预算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也使预算管理成为应对变化的重要工具和管理手段。鉴于此,机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中适应性调整和持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预算的战略支撑、资源配置、目标管控等职能,成为机场企业需要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