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人类仰望星空和观测太阳系天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直到20世纪中期,人类才真正开始系统探索太阳系和太阳系以外的太空。身向寰宇,催生行星科学1961年4月12日,苏联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将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这一事件也促使美国向全世界宣布实施宏伟的载人登月计划,阿波罗计划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宇宙?宇宙是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和,它包括地球和其他一切天体。所以,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先从地球开始的,然后从地球扩展到太阳系,从太阳系扩展到银河系,从银河系扩展到星系,从星系扩展到星系团……等等。宇宙是如此之大,包括上千亿个星系,但人类可以观察到的  相似文献   

3.
诸葛 《国际太空》2016,(10):26-34
深空探测能够帮助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起源、演变和现状,认识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为人类今后开拓更为广阔的疆域打下基础,是了解地球、太阳系和宇宙,进而考察、勘探和驻留在太阳系内其他天体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近年不断有消息从美国传来,说太阳系中又发现一处有生命的地方。我们已经知道,在太阳系,人类是孤独的。16世纪意大利哲学家乔丹·布鲁诺曾提出一种思想,认为宇宙中有大量居住着人的世界。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寻找“有智慧的弟兄”。然而,到了20世纪中叶,我们不仅没有在太阳系找到同类,甚至连发现最简单生命的希望都告破灭。当时,曾估计在一些天体上有可能存在生命,但是,获得其物理环境信息后却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原来,金星表面的温度接近500℃;火星大气则是由窒息生命的二氧化碳组成,而且密度仅为地球大气的1%,不能…  相似文献   

5.
载人航天是人类在20世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成就之一。但是这一时期的载人航天活动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因为除了美国进行了几次“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行以外,其他载人航天活动主要是在近地空间。21世纪人类将深入到太阳系,对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和天体进行探测、开发和利用,使空间造福于人类。载人航天活动也将从初级阶段进入成熟阶段。21世纪的载人航天活动将会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其中5项内容最有意义,这就是用无人探测器对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和天体进行先驱探测,为以后的载人探测奠定基础;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在轨组装,然后正式使用;对月球、…  相似文献   

6.
发刊词     
<正>拓展生存空间、寻找地外生命,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人类发展的长远目标之一,而开展深空探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途径,也是体现一个国家航天技术能力和空间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50多年的探索,人类开展的深空探测活动已基本覆盖了月球、太阳、七大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太阳系各类天体,在航天工程技术和科学发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对浩瀚宇宙,  相似文献   

7.
正火星的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似,是太阳系中唯一经改造后适合人类长期居住的天体。20世纪,我们实现了载人登陆月球,人类第一次有能力登陆除地球外的另一个天体;21世纪的上半叶,人类很可能将实现载人登陆火星的梦想。虽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人类面临的命运却十分脆弱,我们面临的重大自然灾难除了地震、火山、海啸外,还包括小天体撞击、地球磁极倒转、  相似文献   

8.
正火星的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似,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经改造后适合人类长期居住的天体。20世纪,我们实现了载人登陆月球,人类第一次有能力登陆另一个天体。21世纪的上半叶,我们将实现载人登陆火星的梦想,这是人类航天史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太空计划,将对人类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由马特·达蒙主演的年度太空大片《火星救援》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坚实的技术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载人登陆前的火星生存手册。  相似文献   

9.
日月 《太空探索》2004,(8):38-39
宇宙中比星团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是庞大无比的星系。我们太阳系所在的那个星系则是“银河系”,在银河系外统称“河外星系,它常被简称为星系。  相似文献   

10.
张元国 《飞碟探索》2012,(12):32-34
时至今日,人类虽已将探索宇宙的触角伸向太阳系之外的行星系统,但对太阳系家园里的一些奥秘都仍然知之甚少。不过,凭借各路探测器在太空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太阳系小心翼翼守护着的那些秘密也许就要被我们一一揭开了!  相似文献   

11.
正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第一个目标,是研究地球和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重要对象,也将是人类迈出地球在地外生存的第一实践场所。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探索月球、建立月球基地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探索精神的表现。上世纪五十年代到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为大家都能接受的一个信念是:地球与其他天体大不相同,它有着许多形形色色的生命.直到目前,还有很多科学家认为,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碳、氧和氮在其他行星上是下多的.天体物理学领域中最新的发现告诉我们,这些元素过去被称为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在宇宙中并不缺乏.事实上,最近在星际空间就发现了它们.今天要提出的问题,不是除我们之外是否还有生命,而是在其他太阳系中生命多不多,进化到厂什么程度,以及我们又怎样才能与之取得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深空探测领域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深空探测一般指对月球及以远的地外天体进行空间探测的活动。20世纪50年代末,人类开启了深空探测的序幕。迄今为止,已发射深空探测任务超过240次,对太阳系内包括月球、行星、彗星、太阳等天体进行了探测,飞行最远的探测器距离地球超过200亿千米。通过深空探测,取得了大量科学探测和技术成果,拓展了人类对太阳系和宇宙的认识,推动了空间技术的进步。中国的深空探测起步于月球探测,按照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任务规划,自2003年启动探月工程一期研制以来,已成功实施了4次探测任务;并正在按计划进行月球和火星探测任务的研制工作,即将在今后3年内发射实施。与此同时,正在论证后续月球、小天体、  相似文献   

14.
白木 《飞碟探索》2003,(4):30-31
冥王星的奥秘1992年,天文学家在美国夏威夷的莫纳克亚死火山天文台第一次清楚地观测到,围绕冥王星运行构成其外晕的柯伊伯带天体。此后,天文学家们陆续观测确定了600多颗柯伊伯带天体,它们的直径从50千米到1200千米不等(冥王星的直径为2400千米)。其实关于冥王星的奥秘很多,亟待人类去探索。第一,已知柯伊伯带天体是远古行星构造过程的产物,它可能为人类探索太阳系外层的形成过程提供重要的线索。很多天文学家都曾利用计算机模拟冥王星柯伊伯带的形成过程,结果发现这些形成于50亿年前的天体最初的质量应该是现在的100倍。也就是说,当初的冥…  相似文献   

15.
宇宙航行是当今人类最远大、最美好的理想。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 ,宇宙航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航天 ,即冲出地球大气层 ,在太阳系的广阔空间内活动 ;第二阶段为宇航 ,即冲出太阳系 ,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活动。人类的航天时代 ,如果以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 ,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 ,人类挣脱了地球的引力 ,飞出了地球村 ,登上了月球。可人类总嫌飞天的步伐太慢 ,总以焦急的心情盼望着———何时才能飞出太阳系 ,进入宇航时代 !20世纪70年代人类放飞的太空天使“先驱者”和“旅行者”探…  相似文献   

16.
天文学家通过对天体发出的光线来研究它们的性质,探索宇宙的奥秘。极大多数天体发光度都是非常巨大的,无奈它们离我们都非常远,所以光线到达我们地球时就非常微弱了。我们为了能探测更遥远的天体,就要求有更大口径的望远镜,使它能接收到来自遥远天体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人类的载人航天活动主要是在近地轨道上进行,只有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在实施"阿波罗"计划时进行过几次载人登月.21世纪人类的载人航天活动除了继续在近地轨道上活动之外,还将登上月球、火星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  相似文献   

18.
经过9.5年、4.8×1 09k m的长途跋涉,美国"新视野"(New Horizons)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5年7月14日19:49飞越太阳系最远的天体—冥王星(Pluto),最近距离约12472km,拍摄了太阳系原九大行星最后一块未开垦处女地的清晰照片,打开了人类的新视野,攀登上了太阳系天体探索的珠峰。"新视野"的这一瞥,不仅让人类终于看全了太阳系原九大行星的面目,更代表人类完成了太阳系观测"第一阶段"的任务。探测完冥王星及其卫星后,"新视野"将飞向太阳系外层的柯伊伯带(Kuiper Belt),那里可能隐藏着数以千计的冰冻岩石小天体,深藏着太阳系形成的秘密。"新视野"已成为探索太阳系的里程碑事件,其成果将使天文学家重新开始编写一本全新的教科书。藉此之际,本刊特推出"新视野"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陈丹 《太空探索》2006,(4):56-61
从太阳系到深远的太空,尖端天文学究竟以探索什么为目标呢?在天文学领域里,过去对地外生命的探讨并不是很积极,但目前尖端天文学则开始努力搜索“第二个地球”。虽然我们已经发现了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系统,但是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与地球差不多大小的行星,甚至我们连直接观测巨行星都尚未成功。如同我们尽管认为太阳系外有“第二地球”却未发现一样,这些“应该有,但是无法全面观测和解释的天体现象”是否真的存在?我们并不清楚,天文学上尚未解决的问题仍为数众多。例如我们观测到“宇宙膨胀的速度比以前快”,为了解释这个现象,宇宙必须有“使膨胀速度加快的能量”,但是能量的原形是什么?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在这篇系列连载中我们特别列出几个有趣的题目,介绍它们的现状,以及那些向解开这些谜团挑战的计划。  相似文献   

20.
乔尔丹诺·布鲁诺在1584年写下这样一段话:"宇宙中有无数的恒星和无数的行星,这些行星都围绕着它们的恒星旋转,旋转方式与我们太阳系的七大行星完全一样.我们只能看到恒星,这是因为它们是最大的天体而且发光;但是我们却看不见它们的行星,这是因为这些行星很小且不发光.宇宙中有无数个星球并不比我们的地球更糟糕,而且可能比地球更适合居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