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讨论了测向定位中双站交会定位及定位误差分析、三站交会定位、多站交会定位若干问题,首次尝试将最小二乘法和递推最小二乘法用于多站测向定位,减少了大量的矩阵求逆,数据利用效率高,可以提高测向定位的精度和简化运算。特别是在存在多径效应的情况下,有利于发现和去除野值。在测向站组网数据的处理和应用上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种改进的测向交叉定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两站交叉定位算法在多辐射源环境下存在虚假定位点无法准确消除、多目标处理能力差、算法自身的缺陷导致的定位盲区无法消除等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利用多站测向信息的改进算法,该算法根据各交叉定位点的误差分布设置准则进行测向信息配对并获得真实定位点的初始坐标,再利用线性加权最小二乘估计结合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处理获得辐射源的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显著改善了多目标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测向信息配对,有效消除虚假定位点和定位盲区,并能得到不错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3.
对运动辐射源的单站无源伪线性定位跟踪算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针对只测向单站无源定位中推广卡尔曼滤波(EKF)算法具有不稳定性等缺点,在只测向(BO)定位算法的基础上增加方位角速率观测信息,提出了一种对运动辐射源的单站伪线性卡尔曼滤波定位方法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它相对于只测向方法提高了定位误差的收敛速度。它可用于无源侦察监视或导弹制导等要求快速收敛的场合。  相似文献   

4.
干涉仪测向定位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空间无源定位技术。由于电磁空间环境脉冲密度较大,通过脉冲分选、相位差校正及相位解模糊等处理流程得到辐射源参数和位置信息,时延较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线程并行的干涉仪测向定位快速处理方法。通过QRunnable类定义干涉仪测向定位的多线程算法,将单个节拍数据的串行处理流程,利用多线程并行计算的方式实现高效计算。通过仿真测试,验证了快速处理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干涉仪传统测向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极限条件下双站时差测量与单基线干涉仪测向在数学模型上的等价性。利用调制信号的频域相位提取时差而得到来波方向信息,阐述干涉仪测向的时差分析理论,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该理论的有效性,从而为干涉仪测向更加广泛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电子篱笆"型空间临视雷达利用多测站测向数据交叉定位获取空间目标的点迹测量,多目标同时观测时会产生虚假定位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目标轨道运动特征的测向数据关联算法.该方法利用目标多普勒测量值,结合不同测向数据关联方式下得到的目标空间位置,独立计算出各测站下目标的轨道倾角(称为多普勒倾角).基于各测站计算的轨道倾角差异度,考虑虚警与漏警后构建代价函数,筛选出代价最小者完成测向数据的关联.仿真实验表明,对于绝大多数空间目标,多普勒倾角的计算精度高,数据正确关联概率高,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测向交叉定位系统中的交会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测向交叉定位系统中的交会角问题,以往许多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是在运动目标到基线的距离等于常数的前提下给出的,现不受这个条件约束推导出了定位精度达到最高的测向线交会角大小,得出了满足一定定位精度要求的交会角范围,并给出了整个探测区域内圆概率误差与两个无源观测站方位角以及与交会角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同时给出了整个探测区域内的GDOP分布图。该问题的研究对于实现多站测向交叉定位系统中无源传感器的优化选择和合理布置,提高定位精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空间谱估计测向模型中没有考虑来波极化这一维度的信息,将其用于极化敏感阵列进行测向时会导致测向的灵敏度和精度下降。为此,对传统的空间谱估计测向模型进行了修正,加入对来波极化信息的考虑,提出一种极化敏感阵列的空间谱估计测向技术,并对该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给出极化敏感阵列的空间谱估计测向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M USIC算法进行测向,并对影响测向精度的因素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极化敏感阵列空间谱估计测向技术可以实现极化敏感阵列的测向,所得结果对极化敏感阵列的测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MUSIC算法对抗多源的目标选择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对抗多源干扰情况,可采用MUSIC空间谱测向技术来提高装备对多源的测向能力,但如何从多个信号源中正确选择出目标,仍是一个难题。为此,提出了一种通过获取多个信号源的能量来选择目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反辐射导引头二维超分辨测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反辐射雷达导引头,较宽的波束导致多个目标辐射信号进入导引头接收系统,所以必须提高其多源测向和多目标分辨能力.为此,提出采用超分辨测向技术来估计多个辐射源的到达角,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首先,给出反辐射导引头超分辨测向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MUSIC算法进行到达角估计,并对影响MUSIC算法估计精度的因素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reports a first application of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to measure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generated by earth science data from an environmental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payload called Geostationar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atellite. The purpose of the space project i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air pollution information by enhancing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system coupled with conventional ground level monitoring stations located throughout South Korea.  相似文献   

12.
卫星和地面之间的交流通过它们之间的数据通讯来实现。为了实现星地通讯,必须选定双方都要遵守的协议。考虑到星地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在选择通讯协议时需遵循实用且最简单的原则。参考CCSDS的相关建议和Ax.25协议,开发了一种星地链路层通信协议。纳星一号飞行试验的运行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较高的数据传榆效率和良好的可靠性,可以满足微小卫星的实际通信要求。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international requirement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mmercial remote sensing data,an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for receiving and processing multi source remote sensing data was developed and introduced.The system consists of an Oversea Fixed Ground Service Station(OFGS),a Transportable Vessel-Borne Service Station(TVBS) and a Data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enter(DOMC).Fixed and transportable service stations were developed in Venezuela,Latin America and for the China's Xuelong polar research vessel respectively,and serve the func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receiving,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The DOMC connects the OFGS and TVBS,so that they constitute a network to provide receiving,distribution,retrieval,browsing,ordering,and downloading functions for multi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data and products.It validates the competence in providing 40 kinds of typical application products.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ystem provides a reliable and comprehensive service for commercial remote sensing data applications for users both in domestic and oversea markets.  相似文献   

14.
随着航天发射和在轨航天器管理任务的不断增加,为支撑各类测控需求,遥测站数量越来越多,测控系统越来越复杂。为了从整体降低对遥测任务及遥测装备的运维管理成本,提升运维信息的应用能力,为各类角色用户提供有效全面的信息支撑,需要建立体系化的遥测装备智能运维系统。构建多级智能化运维体系,通过现代化信息感知和传输技术实现装备信息的多维度快速获取、感知和汇聚,全局性掌控战斗资源,建设运维中心及信息处理平台完成数据的智能融合处理,通过对各装备、各时段数据的比较,关联挖掘信息,深层次利用运维数据,实现资源全景展示、装备状态监视与智能维护、运行效能评估、态势分析与预测等能力,为遥测资源和战斗力部署调度提供直接全面的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同轨多星定位系统以及高低轨联合定位系统需要卫星数量多的特点,设想地面站和卫星联合定位体制。考虑到时差定位体制对卫星运动不敏感的特征,提出一星三地和两星一地2种定位体制,从定位场景、定位原理、理论定位误差和误差分布4个方面对定位效能分析。重点论述了两星一地时差定位误差的地理分布、时间分布以及受高度的影响,对将来的工程化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欧美激光通信地面站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适应光学技术是提高激光通信地面站单模光纤耦合效率、增加接收信号信噪比、提升激光通信可靠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欧美将自适应光学技术应用于激光通信地面站的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分析,主要内容包括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组成、参数和部分实验结果,为激光通信地面站及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由于空间信息网中结点的移动性,在空间信息网中实现传统的群组密钥管理面临许多困难.根据空间信息网的特点,分析了空间信息网中群组密钥管理方案的需求,设计了一个适用于LEO/MEO双层空间信息网络的群组密钥管理方案,采用基于身份的思想,消除了对证书系统的依赖,能在空间信息网中灵活高效地实现.将空间信息网中的结点根据其逻辑位置划分为簇,其中簇头为MEO卫星,在密钥交换阶段中共享密钥仅由所有簇头结点决定,这种机制大大减少了通信量.方案能有效抵抗外部攻击者,并且具有前向保密性和后向保密性.仿真实验表明,方案具有很高的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空间站常用元器件的霉菌敏感性,选取空间站常用11大类元器件,针对霉菌对元器件的可能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基于空间站特定霉菌环境设计了加速试验方案,研究建立了基于元器件损伤程度的敏感等级分类方法,获取了不同元器件对霉菌的敏感性结果以及对应的敏感部位,为后续空间站用元器件质保工作的完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天基综合信息网构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阐述了天基综合信息网的定义、组成和特征;介绍了美国和欧洲天基综合信息网的研究情况;提出了我国天基综合信息网的体系架构,其中包含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载人飞船等航天器和临近空间各种飞行器,以及地面系统。分析了该网络的特点和可用的网络协议结构;探讨了该网络的组网结构、网络协议、服务质量(QoS)路由、网络管理、网络安全防护、激光通信和星载处理交换等多项关键技术。依据国情,提出了我国天基综合信息网构想。此构想采用双层(地球静止轨道和低地球轨道)通信卫星星座和导航卫星星座,实现全球全时覆盖空间层航天器、临近空间层飞行器和地面层各种用户终端,通过星间链路、星地链路和地面线路组成一个空天地一体化的全球信息网络。在国外不设地球站的情况下,该网络可实现:国内测控站测控我国全球运行的卫星;国内遥感站实时接收我国全球遥感卫星发送的信息;国内关口站管理我国授权的全球用户站之间的互通信息。最后,提出了开展我国天基综合信息网的可行性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0.
Processing of the data from onboard sensors collected during multi-year experiments on Salyut and Mir orbital stations, resulting in new information on the integral spatial density of meteoroid and technogenic bodies (MTBs), helped us to reveal certain peculiarities in the 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 of impacts of such bodies on spacecraft and to identify some of their physico-dynamic parameters. Experimental data give grounds for questioning the Poisson natur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MTBs impacting on spacecraf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