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根据我国1951—1985年间245次与气象有关的严重飞行事故的统计结果,低能见度造成的飞行事故占12.9%。平流雾由于其强度大、出现突然的特点,产生的低能见度天气特别恶劣,所以提高对平流雾预报的准确率对保障飞行安全、提高飞行效率、保证航班正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2013年11月3日发生在太原机场的一次罕见的平流雾的生成和消散做一次天气分析和总结,得到一些关于平流雾的预报和保障经验。  相似文献   

2.
孙羡 《民航学报》2023,(1):81-83
利用2018~2020年12~2月自贡机场地面自动观测系统数据及人工整点观测能见度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低能见度的年、月日数,时次频率及持续时间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低能见度日数年变化总体呈现先增后减特征,月变化基本为递减趋势;各时次低能见度出现频率中,08~16时出现频率持续减小,16时~次日08时持续增大,在08~19时的日常飞行时段内,低能见度出现频率约为33.2%~37.3%;低能见度与持续时间呈现线性关系,表现为能见度越低其持续时间越长,平均持续时间在2~5 h,低能见度在不同时间段的持续时间均相对集中在1~2 h和2~4 h。  相似文献   

3.
本文普查了咸阳机场1992年-2003年的天气资料,分析了气温、湿度、降水、能见度、沙尘暴等主要要素的年分布特征和月分布特征,对成阳机场出现的极端气候事件进行了讨论,并提出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咸阳机场近十年的天气资料,引进客观分析诊断系统,对咸阳机场在东北风形势下出现的能见度突变现象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发现:这种能见度突变多由平流雾引发所致,一般发生在河套北部高压东移南压之际、冷空气影响近地层之初,仅与低层的水汽场、垂直气流场,地面的风场、温度场及上游方向的地形结构有密切的联系,与中高层形势无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17~2021年华中地区主要枢纽机场(长沙机场、郑州机场、武汉机场)的逐小时自动观测资料、例行和特殊天气报告,采用基于持续时长的强度分级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近5年3个主要机场低能见度天气特征、前期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分析了3个主要机场低能见度天气的极端性和两两机场同日低能见度过程情况,给出了RVR低于运行标准的逐小时概率,并为流量方案制订提供科学建议;发现了前期气象要素在不同持续时长低能见度个例中的差异,根据持续时间的低能见度强度分级可应用于机场前期气象要素精细化阈值分析。  相似文献   

6.
民用飞机在低能见度的机场跑道滑行时,存在发生跑道入侵的风险。国内外民航史记载了数次因跑道入侵事件导致的飞机在机场地面相撞而机毁人亡的严重事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飞机作为长途出行的交通工具,使得全球大型国际机场的年吞吐量剧增,导致跑道入侵事件时有发生。各国民用航空管理组织对跑道入侵事件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航空公司需要在机上安装一套地面避撞系统,来避免跑道入侵事件的发生。本验证项目基于某大型机场的动态地图建立了一个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原型,建立了飞机在机场滑行的平面四向运动模型,设定了不同安全等级的跑道入侵预警算法,定义了多种飞机跑道入侵场景,最终在MATLAB/Simulink和FlightGear中进行二维平面仿真和三维立体仿真,验证了系统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许彤  田丰 《民航科技》2008,(1):39-41
本文通过分析桃仙机场1990-2006年低能见度的资料得到以下结论:(1)机场及周围城市的工农业生产对机场的能见度有一定影响。(2)人类活动产生的烟对机场能见度的影响有明显季节性变化。(3)民风民俗对机场能见度有短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统计学原理,利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1996年至199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机场低能见度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作出详细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2010年11月18日,成都双流机场被一场大雾笼罩,能见度一度不足50米,造成大量起飞离港航班和进港落地航班延误或备降。机场关闭长达6个小时,上万旅客滞留机场,给各大航空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秋冬季对于中国大部分机场来说,都非常容易出现这种明显影响飞行运行的低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利用机场观测报告(METAR)、常规探测资料、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资料,从大气环流,温湿层结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13年1月3日发生在昆明长水机场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中尺度模式WRF对本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得出相应结论。大雾引起的低能见度,对航空器的起飞和着陆有很大的影响,是引起航班延误的罪魁祸首之一。在国内外的多起飞行事故中,低能见度为首要原因。因此,加强雾的发生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完善雾的监测、预报和预警是航空气象服务的  相似文献   

11.
低能见度是我国南方影响机场春季飞行安全的一个重要气象要素,因而,能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低能见度的生成、变化及消失的预报,已成为保证飞行安全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78年~82年五年2、3、4三个月的气象资料,对白云机场的低能见度日变化及生消做了具体的分析,找出了变化的规律。同时利用天气型、低空天气系统的分布特征,以及风场、湿度场的变化,找出了具体预报白云机场低能见度产生、变化及消失的依据,为预报白云机场低能见度首创了一种新的方法。也可作为我国南方机场春季飞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 15 m(50 ft)至接地距离远”是民航客机在着陆阶段常发生的超限事件。研究机场地理环境因子对该超限事件的影响,能够为机场选址和飞行品质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使用飞机快速存储记录器(QAR)数据、机场的地形和气象数据,通过全局和局部相关性分析,确定“接地距离远”事件的主要地理环境影响因子;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建立“接地距离远”事件频率与高程、起伏度以及气温之间的回归模型;根据回归系数,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将因子的影响模式分为五类,探究地理环境因子对“接地距离远”事件影响的空间格局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接地距离远”事件频率与高程、起伏度、气压和气温有显著的相关性,各因子对“接地距离远”事件的影响强度和方向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同一影响模式下的机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聚集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民用航空业的崛起,航空公司对机场的运行等级要求越来越高,近阶段国内各大机场也纷纷开通低能见度运行。在机场开放低能见度运行时,助航灯光较I类运行除了在灯具种类和灯具间隔有更高要求外,其中部分助航灯光电源系统允许的最长切换时间也从原先的15s缩短为不超过1s。[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王烁 《民航学报》2023,(5):56-60
非全跑道运行模式是解决机场起飞航空器对五边进近落地航空器ILS盲降系统下滑信号遮挡问题的重要手段,在繁忙机场使用非全跑道起飞的做法也已经成为惯例。对仪表着陆系统下滑信号不稳定因素与低能见度时非全跑道运行模式优化研究,意在提高机场跑道利用率和机场整体运行效率,促进机场和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建设区域航空枢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机场运行现状分析、查摆仪表着陆系统下滑信号不稳定因素及具体解决方案、设计新建垂直联络道工程、提高低能见度时非全跑道运行程序安全裕度等方面做出具体分析,最终实现机场常态化非全跑道运行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5.
钟宏波 《机场建设》2009,(2):32-40,48
一、介绍 在机场受天气和能见度的影响,跑道起降飞机的容量会产生改变,使得航班延误经常发生,在枢纽机场,这种延误直接导致旅客错过了转机或影响到其他航班的飞行。  相似文献   

16.
朱潇 《民航学报》2023,(1):43-47
近年来,支线机场航班运行数量逐步增加,伴随而来的是支线机场航班运行出现了一系列的危险天气下的安全运行风险。本文通过对机场历史数据的挖掘,研究了支线机场常见的大雾导致低能见以及大风等危险天气,运用统计学方法,通过中心极限定理计算大雾天气下的数据分布情况,找到其内在规律,将机场能见度的范围划分到不同的置信区间,通过对各个置信区间的假设检验计算,从而得到不同能见度范围下后续能见度的发展,对后续能见度进行预测。同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计算相邻支线机场之间大风天气下的相关系数,通过计算机场序列的相关性,进而得到风场传播的趋势方向,从而有效提高支线机场的大风天气预估的准确性,达到避开危险天气,提高航班运行安全性的目的。通过预估这两类危险天气,增加对危险天气预警的准确性,提升支线机场航班运行的安全裕度,对今后支线机场的安全运行工作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咸阳机场气象中心承担着机场及陕西飞行区域各类飞行的气象预报与服务保障工作,2001年12月6日早晨,一次罕见的大雾天气,使机场能见度发生突变,造成了12架次飞机返航或备降,严重影响了飞行的正常。本文就这一典型个例进行分析,探讨天气发生突变的原因,总结预报与保障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广州白云机场1970—2000年,三十一年的逐时能见度观测资料,对白云机场低能见度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能见度≤l公里,有明显以8年的周期变化,低能见度≤0.8公里、≤0.55公里,主要振荡周期是6-10年;自70年代起出现能见度≤l公里的日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90年代出现的日数明显偏多,80年代相对偏少;低能见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低能见度平均出现次数与持续时间明显成反比;造成低能见度障碍的天气现象仅有雾和雨。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为民航运输机装备低能见度着陆设备的工作可能会限制机场的容量,这是因为现行防止跑道入侵的表面交通管制步骤会减少低能见度下的机场容量。为去除这个瓶颈,正在发展一些新技术,而星基全球定位系统(GPS)将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民航公司机队中具有Ⅲ类着陆能力的现代飞机数量的增加已对机场表面的交通产生影响。去年年初,英国史密斯系统工程咨询公司发表了一篇报告,指出在伦敦希思罗和盖特威克机场,“即使交通量不增加,预计1995年以前地面运动管制也会限制低能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用航空》2007,(12):57-57
11月27日,空客A320系列飞机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批准采用微波着陆系统(MLS)进行三类b盲降.从而使机场可以允许飞机在能见度很低的条件下,进行精确着陆,决策高度低于15米。这是商用飞机首次获得此类批准。微波着陆系统是一种新型精确进近和着陆系统。采用微波着陆系统可以增加机场起降密度,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