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用拉伸实验研究了低温预变形对碳化硅颗粒增强MR64复合材料超塑性的影响。材料在500℃,应变速率为8.33×10~(-3)s~(-1)的条件下拉伸,超塑变形延伸率达到210%,材料经过300℃低温预拉伸至35%的变形量以后,在超塑条件下拉伸延伸率达305%。通过对显微组织、孔洞的观察发现,低温预变形产生的形变组织在超塑变形初期发生了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得到进一步细化,孔洞面积率明显减少。低温预应变提高超塑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减少了变形过程中孔洞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高刚度、零膨胀系数碳-环氧管的设计、制造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刚度、零膨胀系数的碳环氧管子的设计、制造和试验。管子的铺层为90_1~o/0_5/90_1~o。所用纤维0°层为M_(40)纤维,90°层为T300纤维。基体为648酚醛环氧树脂-三氟化硼单乙胺。成型采用尼龙带缠绕加压法。管子的最终性能:拉伸模量为2.03×10~6公斤/厘米~2。轴向线膨胀系数为0.07×10~(-6)。  相似文献   

3.
武智慧  牛公杰  钱建平  刘荣忠 《航空学报》2021,42(3):223855-223855
为研究HTPB/AP复合底排药(CBBG)单轴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准静态(233~301 K,8.3×10-5~8.3×10-1 s-1)和冲击(233~323 K,1 200~8 000 s-1)加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各工况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均有明显的屈服点,初始模量、屈服应力及后屈服阶段形态均呈现显著的温度和应变率相关性。在不可逆热力学框架内,推导了热力学力表达式和内变量演化法则,结合初始模量和屈服应力模型,建立了黏弹-黏塑-损伤本构模型。根据HTPB/AP CBBG宽泛温度和应变率实验数据,利用一维形式的本构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描述黏弹性阶段和后屈服阶段。不同工况下的损伤演化律表明,冲击加载和低温均有利于损伤扩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预拉伸应力过载对TC-11钛合金及GH33A高温合金的低周疲劳及da/dN的影响。证明在5×10~3~5×10~4低周疲劳寿命范围内,单边缺口试样的疲劳裂纹起始寿命Ni有明显提高,并可用经验表达式S~m(N_f/r)=C来估算,但对其裂纹扩展寿命Np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浸渍法制备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预浸带,对其成型温度、行进线速度进行研究,并测试了CF/PEEK预浸带的热胀系数、拉伸性能,利用SEM扫描电镜观察CF/PEEK预浸带内部界面结合状态。结果显示,预热区、熔融热压区温度分别控制在110~130℃和220~370℃,预浸带行进线速度控制在2 m/min时,制备的预浸带性能较好;在-150~+150℃范围内,CF/PEEK预浸带线胀系数为0.5×10-6/K,并随着纤维体积分数增大而减小;CF/PEEK预浸带最大拉伸强度达到1.81 GPa;SEM扫描电镜显示碳纤维与PEEK界面结合良好。研究显示,CF/PEEK预浸带制备工艺参数可行,CF/PEEK预浸带性能较好,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含量玻璃纤维/聚醚酰亚胺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对其超低温(-253℃)线胀系数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常温下的热导率、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玻璃纤雏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异,其典型性能如下:低温线胀系数纵向为2.16×10~(-5)/K,横向为3.03×10~(-5)/K,热导率为0.31W/(m·K),拉伸强度为158 Mpa,弯曲强度为264 Mpa,无缺口冲击强度为4.24 J/cm~2.  相似文献   

7.
SiC纤维增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SiCf/SiC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本文以第二代碳化硅纤维为增强材料,采用熔融渗硅工艺制备出SiCf/SiC复合材料,测试复合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及常规力学性能,并利用Micro-CT、SEM对试样的微观结构和断面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SiCf/SiC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为2.78 g/cm3,开气孔率小于2.0%,基体较为致密,1 200 ℃时热导率(厚度方向)为14.30 W/(m?K),室温~1 200 ℃厚度方向和面内方向的线胀率分别为0.59%、0.56%,平均热胀系数分别为5.02×10-6、4.73×10-6/K;室温面内拉伸强度典型值为317 MPa,SEM显示试样断面具有明显的纤维拔出效应,弯曲强度和层间拉伸强度典型值分别达794和49 MPa。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通过中型实验直抪卫星(BSE)进行时频抪送的初步实验结果,以及通过导航技术卫星(NTS—1)进行国际时间传递的结果。利用实验直抪卫星BSE作了时/频抪送的初步实验。该卫星的下行线路为12千兆赫,上行线路为14千兆赫。对接收到的电视付载波频率进行了测(旦力),其(矢卜)期(禾文)定度与地西广抪电视系统中的一样好,即σ_y,(10秒)=3×10_(-11)。为了确定一种多卜勒频移抵消技术,试验了以下几种方法,即包括卫星线路在内的相位控制伺服、利用测(旦力)值控制的频率预补偿以及利用卫星轨道数据的频率预补偿技术。利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控制站上残畄多卜勒频移(旦力)低于1×10~(-12)。利用轨道数据的方法估计能控制到几×10(-11)。所以,如不加任何修正,在日本最远点上的最大多卜勒残值估计为±2×10(-10)。至于时间比对,目前正在进行。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哥达德中心和海军研究所的支助下,自1978年10月以来,利用NTS—1卫星进行了大约一年的国际时间比对实验。UTC_((USNO))和UTC_((RRL))(美国海军天文台和日本无线电研究所的标准时间之间的时差数据与美国海军天文台搬运钟的数据十分相符。利用Bent研究的模型修正电离层延时后,该数据的标准偏差可减小一半。  相似文献   

9.
李乾  董超  齐中阳  王延奎 《航空学报》2019,40(4):122448-122448
针对尖侧缘机身布局在大迎角下存在的正俯仰力矩(抬头力矩)问题,通过风洞试验,首先研究了俯仰力矩的迎角分区特性及流动演化规律:线性增长区(迎角为0°~15°),俯仰力矩线性增加,全机从附着流到形成进气道前缘涡和机翼涡;非线性增长区(迎角为17.5°~32.5°),俯仰力矩非线性增加,机头涡出现,机头涡和进气道前缘涡逐渐增强,机翼涡增强后破裂;衰减区(迎角为35°~65°),俯仰力矩逐渐减小,机头涡增强后破裂,进气道前缘涡破裂发展,机翼涡完全破裂。其次,发现了机身前体是产生正俯仰力矩的主要来源,机头涡是导致大迎角下正俯仰力矩的主控流动。当迎角为40°时,前体各截面正俯仰力矩在进气道前缘处达到最大,主要是由于该处机头涡诱导产生了较强的法向力。最后,提出了大迎角机身扰流板控制技术,产生了较好的控制效果。当迎角为40°时,扰流板可使正俯仰力矩减少62%,其原因是扰流板降低了机头涡涡量及其诱导产生的法向力,减少了机身前体对正俯仰力矩的贡献。该控制技术的缺点是扰流板会带来一些升力损失和附加阻力。基于尖侧缘机身参考宽度的雷诺数为2.59×105。  相似文献   

10.
文摘采用连续激光焊工艺焊接TC4/TA15激光T型接头,运用体式显微镜及拉伸试验机对接头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工艺参数对激光T型接头焊缝成形及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激光功率在一定范围内的提高,焊接速度在一定范围内的降低,骨架熔宽及骨架熔深增加;骨架熔宽是影响激光T型接头剪切性能的决定性参数,匹配激光功率超过4.1 kW、焊接速度低于80 mm/s、离焦量为-5~+10 mm,可使骨架熔宽超过0.51 mm,接头剪切力达到14 kN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利于大型构件的制备,采用浆料浸渍工艺,以Nextel 720连续氧化铝纤维增韧,通过一次烧结过程制备了Al2O3/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并采用光学显微镜、SEM对试样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为2.64 g/cm3,显气孔率为26%,材料基体呈现典型的多孔结构特征;室温及1 200 ℃,复合材料厚度方向的热导率分别为3.49及2.04 W/(m·K);200~1 200 ℃,复合材料面内方向的热膨胀系数为(4.7~7.1)×10-6/K;复合材料室温、1 100及1 200 ℃拉伸强度分别为202.4、222.4及228.4 MPa,试样断面纤维拔出明显;室温弯曲强度为200.5 MPa,试样发生韧性断裂;层剪强度为21.0 MPa。制备的材料主要性能与美国ATK-COI陶瓷公司的同类型材料相当,部分力学性能更优异。  相似文献   

12.
徐飞  潘蕾  白云瑞  曹佳梦  陶杰  陶海军  蔡雷 《航空学报》2014,35(6):1724-1732
为了改善TA2/Cf/PEEK纤维金属混杂层板中TA2/PEEK的界面粘结性能,利用NaTESi恒压阳极氧化法对TA2板进行表面改性。首先通过正交试验对阳极氧化工艺进行优化,对不同处理工艺的TA2板表面进行了XRD、SEM分析以及粗糙度的表征;其次,研究了钛板表面改性对TA2/PEEK界面结合强度及断裂韧性的影响。结合扫描电镜图进行表面粗糙度及剪切强度的极差分析,发现随着阳极氧化时间的增长,表面粗糙度减小,TA2/PEEK接头的单搭剪切强度下降。对不同工艺下单搭接头的拉伸剪切强度进行比较后,确定了利于提高TA2/PEEK界面结合强度的最优工艺为恒压10 V、在35℃下阳极氧化10 min;该种工艺处理后的钛板表面粗糙度为1.34 μm,其表面形貌为纳米颗粒,粒径尺寸为100~200 nm,在阳极氧化时间为10 min、电压为10 V时,其表面纳米颗粒分布最为均匀,该种形貌下制备的TA2/PEEK界面剪切强度达到19 MPa,失效模式为混合破坏;通过载荷-位移曲线、R曲线,对此工艺下TA2/PEEK界面I型层间断裂韧性进行了表征,发现其平均能量释放率为188.1 J/m2,相比于未经表面处理的试样增加了103.1%,阳极氧化工艺处理后的TA2/PEEK界面抗分层能力更好。  相似文献   

13.
工艺动态     
喷射成形大型航宇合金零件   喷射成形技术正在很快成为制造飞机发动机镍铝超级合金零件的一种最具成本-效益的可靠方法。这种技术采用很细的金属合金雾滴制造零件,在许多情况下用这种方法制造的零件比传统方法制造的零件更坚固,更有韧性。   在加工时采用氩气或氮气使金属呈雾状,形成液滴(10~500?μm),然后通过锥形喷流沉积在预成形件的表面。添加陶瓷颗粒(5~15?μm碳化硅)转换合金涂层以形成金属基复合材料。该工艺特别适于制造发动机环和外壳等零件,在某些情况下比传统制造方法降低生产成本30%。   随着飞机发动机体积增大,通过传统方法制造令人满意的、有严格安全标准的部件显得日益困难。喷射成形技术制造的零件与传统方法制造的零件的强度和疲劳特性相同,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以前不适用于航宇零件的合金。由于这种工艺可以制造出大型零件,因此可用于制造更大的发动机和飞机。   采用高速加工单元 减少循环时间和装配时间   最近波音民机集团的Wichita公司开始采用高速加工单元更快更有效地制造飞机窗户连接隔框。铝钛锻件加工的窗户连接隔框包裹在飞机座舱的周围,制造起来很复杂。每个窗户连接隔框由带有100多个孔的复合角材组成。每个孔都必须很精确,公差为千分之几英寸,用传统方法很难加工,需要多次设定。这种情况不但影响循环时间,而且多次加工产生的热量可能使零件翘曲,损坏零件的整体性和精度。Wichita公司选择了3台高速加工单元,提高了零件的质量和产量,减少了循环时间。   新的加工单元包括9台Makino MC1816-5X高速加工中心,不但省去了专用机械设备,而且还合并了零件的精加工和钻孔工序。比以前的设备速度快30%,能制造更多高质量零件。高科技支撑系统可缩短每次循环时间,增加主轴的利用率,减少操作者出现误差的机会。MC1816-5X高速加工中心由A2单元控制器支撑并且是标准化工装,能为新一代737以及767和777飞机制造24种不同的窗户连接隔框。   高速钻削是新系统的主要应用。由于在MC1816-5X上进行钻孔工序,孔的精度从几百分之一英寸变为几千分之一英寸。嵌入式钻削刀具和端面铣用10?000?r/min的速度铣孔。切屑带走因切削产生的热量,减少了在工件上切割时的热影响。   零件的质量也影响窗户连接隔框组件的加工循环时间和成本。用于装配时消除由于零件不精确引起飞机铝蒙皮和窗户框之间的小间隙的衬垫已经减到最少。   传统装配这些零件需要几百个定做的垫片,制造和安装垫片负面影响了装配时间、成本和窗户组件的质量。现在只需一块垫片,而且已经特别设计到组件中。MC1816-5X加工中心的探测仪在加工过程中跟踪检测零件精度,保证没有人为误差。 激光成形技术——用粉末制造飞机零件   航空航天工业中采用一种激光成形技术,用粉末状钛制造高科技钛件。这是一种新的工艺,可以降低样机零件的生产成本。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这种激光成形工艺,可把钛合金粉末沉积到基材上,形成可加工到低表面粗糙度值的“预成形”形状。这种工艺可比传统的铸造法或其他加工方法减少生产废品80%,并把生产周期从几个月减少到几周。   激光成形工艺是在惰性气体(通常是氩气)室中采用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熔化基材和正在沉积的钛粉。采用这种工艺制造零件,激光保持不变,而零件本身通过计算机数控(CNC)装置移动。CNC机床随刀具轨迹移动。设计者采用标准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的实体模型直接形成刀具轨迹。该技术对于制造样机零件和小规模生产运行是理想的,还有可能广泛应用于钛合金加工。 降低飞机噪声的新工艺   通过采用Sulzer Metco公司的新型等离子喷涂内径技术,可制造更安静、效率更高的飞机发动机。   在2~4座的小型飞机中,发动机占了飞机总重量的很大比例。因此,如果采用较轻的材料制造发动机,飞机会更轻,污染会更小。这种既轻又有强度的材料是铝硅合金。但是在汽缸内径和活塞环之间还有摩擦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在铝块和活塞环之间插入铸铁环,这样就增加了重量和成本。另外还试验了其他方法,不是成本较高,就是产生了环境问题。   Sulzer Metco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法是用耐磨损和摩擦的等离子涂层喷涂铝孔的内径。在喷枪头的旋转速度达到200次/min的Rota-Plasma-500设备上进行。35?mm内径可获得稳定的表面,可自动重复连续生产。   目前瑞士Langenthal的MDB Flugtechnik公司已成功应用这项技术制造了四缸铝发动机,采用液体冷却,使用无铝燃料,降低了常用的汽缸内衬的重量,发动机更轻了。 CNC改进了航空航天工厂的多轴向加工   制造数据系统公司(MDSI)的Open CNC软件是一种全软件化的CNC软件包,不但能满足航空航天用复杂的五坐标机床的需要,而且能帮助减少循环时间,增加可利用时间。采用MDSI的软件,机床总体性能大大提高。在双主轴Rigid五坐标铣床和Sundstrand五坐标Omnimil机床上安装了MDSI的Open CNC软件以后,明显提高了生产率,并能把网络上的一串机床连接起来,进行遥控诊断、直接数字控制和数据收集。此外,还可按照所需要的方式进行管理。 复合材料设计软件减少了 欧洲战斗机零件的加工时间   复合材料设计软件正在帮助英国航宇公司的工程师们大大减少欧洲战斗机2000中的复合材料的加工时间。美国马萨诸塞州复合材料设计技术公司(CDT)的制造工程师们在计算机上确定复合材料铺层,取消了过去在复杂表面上进行复合材料铺层的试车,消灭了误差。新技术保证制造能反映设计意图。通过取消不必要的补片可减轻重量,英国航宇公司也希望通过采用这个软件节省生产时间。 (盛蔼伦 供稿) 摩擦搅拌焊接技术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Eclipse航空公司打算把摩擦搅拌焊接技术应用于航空产品上。首先在薄的材料上应用。这是公司为制造强大、安全和经济性飞机计划的一部分,将在价格和性能上有新的突破。   摩擦搅拌焊接被用于波音火箭Delta家族的主要结构生产,并被批准用于航天飞机的外部燃料箱。此外,它还用于造船和海运业。摩擦搅拌焊接技术的优点很多,它取消了几千个铆钉,从而节省了装配成本,并且使连接件强度更高、重量更轻、结构效率更高。   摩擦搅拌焊接使用一种特殊的工具,该工具上带有突出的销棒,把销棒插入两片要焊接的材料之间,并且沿焊接区域移动,同时高速转动。这样在工具与铝合金之间产生摩擦热,使铝合金软化,但不熔化,材料变为塑性状态与基体成为一体。   Eclipse航空公司致力于设计和生产一种现代、经济的喷气飞机,以此改变运输机市场。公司正在应用产生巨大变革的推进装置、制造及电子系统来生产比今天更安全、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的小型喷气飞机。 在B-2飞机上应用的新材料   美国空军正在试验一种新型磁性雷达吸波材料,目的是极大地减少对B-2轰炸机隐身表面进行维护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该材料满足预期的要求,将在今后7年计划要维修的20架飞机上应用。喷涂在雷达上的新型吸波材料试验是在加利福尼亚的爱德华空军基地进行的,这项试验将使维修时间从以小时计算缩减到以分钟计算。   新型材料名称为交变高频材料(Alternate High_Frequency Material,AHFM),是一种永久涂层。这种涂层被喷涂在轰炸机外围有口盖的壁板处,大约90%可移动蒙皮壁板使用这种材料,从而减小缝隙尺寸,避免反射雷达信号。使用这种材料的大部分壁板是在B-2机身的下侧及靠近前缘及后缘部分。此外,用紧固件固定的壁板也要喷涂这种材料。使用该技术主要是提高飞机的低可探性,并且可使非隐身的军用飞机具有一定的隐身性。 (任晓华 供稿) 高速高精密龙门式加工中心   目前正在英国Marwin Production Systems公司的Wolver hampton工厂制造的高速高精密三轴联动CNC龙门式加工中心的床身有45?m长,7?m宽,比目前世界上航空航天工业领域中所使用的其他机床要大得多。该机床已由英国宇航系统的空中客车公司订购,用于加工空中客车A340-600的铝合金机翼蒙皮板。   该机床是Marwin Production Systems公司的Alumax系列产品,它有两个平行的41?m×3.6?m×0.55?m的加工区,可同时进行加工。龙门移动,立式双主轴,每一主轴具有85?kW功率,最高转速20?000?r/min,工进20?m/min,±1?m/s2加减速度。为了确保X轴定位的高精度,Marwin Production Systems公司采用了激光位移检测装置来代替常用的磁尺或光棚位移检测装置。该机床还装置了非接触式自动测量加工板材厚度的超声波检测系统、两个独立的ATC及刀具识别和使用寿命监测装置等,特别适用于航空航天工业铝合金板材和左右对称件的高效高质加工。Alumax系列的一台单龙门、五轴联动、30?m长床身的CNC高速高精密加工中心已在韩国航空工厂的新车间中运行,A、B轴的使用范围为±30°,该机床主要用于加工欧洲和美国的飞机零件,使用效果令人满意。   Marwin Production Systems公司已生产的Alumax系列产品中最大的机床是床身长87?m、三龙门、五轴联动的高速高精密CNC龙门式加工中心。该机床可容纳6个21?m长的机翼板材同时加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龙门式加工中心。 (是有钧) (栏目责编 宇 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