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遥测技术已应用于地震工程方面。《北京地区强地震无线遥测台网》是1979~1983年联合国援华工程项目之一。从1982年正式运转以来,已获得一批地震记录。全套设备都是从美国肯尼公司引进的,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本文结合台网的设备,对一些主要的技术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随着空袭能力的快速提高,防空防天装备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首先分析了空天威胁环境,从预警探测、指挥控制、防御拦截3个方面阐述了国外防空防天装备的发展现状。最后指出了防空防天装备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认为更精确的预警探测能力、更高自动化的指挥控制系统、一体化的拦截系统是今后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合成孔径雷达的特点及其军用探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全天候工作的高分辨率微波遥感成像雷达。经过 40年的发展 ,它在军用和民用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军事上 ,它主要应用于侦察、测量、海洋监视、动目标指示及动、静目标截获和识别、干涉测量和伪装识别以及检测等。主要对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最新发展、军用实例以及对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微型机发展概况 微型计算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角。 微型计算机日益占据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它在硬件上功能的增强,更主要的是由微型计算机的软件日趋完善,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近几年来,微型计算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下面就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半导体器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运载火箭测发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但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要求的提高,使得测发控系统又显现出诸多不足.本文通过梳理当前测发控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智能、全面、便捷应是未来测试发射控制技术努力的方向,以达到减少发射专业保障队伍、提高测试覆盖性和真实性、简化发射场操作的目的.文中提出的相关技术,部分已在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得到应用.随着这些技术成熟度的提高,将极大地提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一、液体推进在八十年代,美国将对航天飞机进行一系列改进,这些改进会影响到液体推进技术的发展。此外,,空间运输系统的应用还决定了液体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八十年代液体推进可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进展: 1.航天飞机推进系统对于航天飞机主发动机,改进的主要目标是延长发动机工作寿命和提高推力,重点在轴承、传热、制造技术及材料研制方面。通过改进,预计到1985年主发动机推力将提  相似文献   

7.
回顾与展望     
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32年来航天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已成为世界空间强国之一,在航天技术的某些重要领域,如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测控技术、高能燃料火箭技术、地球静止卫星发射技术等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发射的应用卫星,已开始服务于四化建设,我国的运载火箭也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为外国提供卫星发射服务。 本文的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坚持了自力更生,独立研制,有限目标,重点发展应用卫星和实行运载火箭系列化等一系列正确方针。同时,在管理上,我们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实行系统工程的科学管理,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配套协作网,有一支思想好、技术精、能打硬仗的科研生产队伍。 本文的第三部分叙述了对未来的展望,着重说明了在本世纪末以前,我国航天事业将重点发展各类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系统,并跟踪研究世界载人航天技术。  相似文献   

8.
利用卫星传输技术发展电视教育,在中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已经成了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我国的卫星电视教育收转网已初具规模。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卫星电视教育在培训师资、发展广播电视院校以及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9.
国家科委6月15日下文(国科函[1994]117号)批复同意了《固体火箭技术》期刊公开发行的申请。这是《固体火箭技术》发展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固体火箭技术》迈开了走向世界的步伐。 《固体火箭技术》是四院主办的唯一的一份国家正式科技期刊,过去一直是内部发行(即限国内发行)。经过创刊以来17年的发展,《固体火箭技术》逐渐成熟起来,文章内容已由早期的报道国外先进技术为主发展到主要介绍、反映我国自行研制固体火箭技术的成就方面来;编委组成也从早期的单纯四院所属各研制、生产、试验单位的编委发展到由国  相似文献   

10.
空间核动力技术概览与发展脉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略介绍现有技术方案基础上,初步探讨空间核动力技术的发展脉络,并分析其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固体核反应堆的空间核电源、核电推进及核热推进,是经过试验验证可行、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并可预期实现空间应用的空间核动力技术.更先进的概念方案包括:基于气体核反应堆的核电源/核热推进、脉冲核爆推进、核裂变碎片推进等,它们的性能逐代跨越直至逼近理论极限.要充分利用核能的潜力,一方面需要提高单位质量核燃料的核能释放率,另一方面也需要减少核反应产物动能转换为无轨热运动的比率.核能潜力的充分利用需要以增加系统质量为代价.为满足未来宽广的空间任务需求,多物理机制驱动的大深度变工况一体化核能空间动力系统是未来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全球定位系统 ( GPS)已成为美军导航、武器瞄准和救援等军事行动的关键工具 ,几乎每一个重要装备和武器都使用了 GPS接收机。因此五角大楼对潜在敌人设法干扰 GPS信号并使之无法使用的忧虑日增。最近 ,美国防部联合需求审查委员会 ( JROC)批准了 GPS现代化计划 ,其基本思路是增强抗干扰能力 ,改进安全性能 ,使敌方无法干扰 GPS。该计划包括使用功能更强的 M-码军用信号 ,信号功率增加约 2 0 d B,以加强抗干扰性 ,减少民用系统的影响。新技术的发展由空军牵头。为实现上述目标 ,有几种可能的技术途径 ,主要是提高功率 ,保护密码和在…  相似文献   

12.
红外技术在航天领域的重要作用正与日俱增。80年代以来的美国SDI计划,新一代精确制导武器,空间活动的大量遥感仪器,都将红外技术放在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新装备性能的不断提高,要求新一代红外系统必须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更快的反应速度、更精确的引导精度、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的成本等。为了满足这些要求,红外技术在近10年来又有了明显的进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红外成像技术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的红外成像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快速电镀技术是国外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电镀技术。国内从一九七九年开始研究镀液配方和进行工艺试验,当年试验成功,并进行了鉴定。经过四年多的试验和全国二十六个省市的应用,该项技术已被国家经委列为“六五”计划期间新技术的重点推广项目。 快速电镀技术具有镀层形成快、质量可靠、经济效果显著、应用方便等特点,因此,它在民用技术方面和军工产品领域都比较快的得到了广泛应用。我部也开始注意到这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今天已发展成为一种高性能新型结构材料,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应用于它的无损检测技术,也同样获得迅速发展. 本书第一卷介绍了今天已应用于复合材料的几种主要的无损检测技术,如X射线照相,声发射,以及热、光、振荡等方法. 本书第二卷进一步综述了应用于纤维增强塑料全部范围的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主要论述了超声方法,这是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目前实际使用的一种普遍技术.此外,还论述了包括计算机层析X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太空探索的频率、复杂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航天工效学的研究和发展对任务成功的影响越来越大。隔绝、幽闭、枯燥的工作环境以及对航天员高效能的工作要求,使得航天员在太空的压力更大,同时风险也更大。随着任务时间的延长,对乘员技术援助和故障诊断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种工作条件也要求人机协同工作更安全高效。减少压力即减少风险,减少风险即提高安全性,采用这种方法加强任务策划无疑能够进一步提高航天员的效率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隐身技术是一门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先进技术,采用隐身材料是隐身技术的根本实施途径.吸波材料同隐身气动外形相结合,能更明显地减少飞行器的雷达波散射截面.微波吸波材料主要有塑料、橡胶、铁氧体和陶瓷.采用反红外隐身材料是飞行器对付红外武器的重要手段.在可见光和红外范围内,反红外隐身材料主要有:反红外伪装电涂层;迷彩的泡沫塑料;无机涂料.在民用方面,隐身材料对消除电视重影、消除船舶雷达的假像等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前言     
《上海航天》2005,22(Z1)
风云二号04星(C星)于2004年10月1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于10月29日上午11时成功摄取了第一张可见光云图,11月20日11时又成功摄取了第一幅3个红外和1个水汽图像,至今已稳定运行一周年。尤其是在2005年汛期采用可每天摄取48幅图的运行模式,为汛期的准确预报、监视灾害性天气,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风云二号C静止气象卫星是一颗完全由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应用卫星。经过对01批两颗试验试用星经验教训的总结,02批卫星在探测性能指标、技术状态、可靠性设计试验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18.
林蔚然  何继伟  潘坚 《中国航天》2000,(6):26-26,39
一、运载火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我国发展运载火箭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对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方面。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有能力用自制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对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之林,提高在世界上的威望和国际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社会效益巨大。而运载火箭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其取得的经济效益也是十分显著的。运载火箭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节省发射费用、对外发射服务和向国内、外销售技术和产品方面。1.节省发射费用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中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60年来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包括在中国航天重大科研任务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自主掌握了核心技术,构建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文章还根据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形势对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进行了展望,主要包括高超声速充气式再入减速技术、精确定点回收着陆技术等核心技术的发展,以及构建中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创新平台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科技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一是从对现象(事物)的描述过渡到对现象(事物)的控制调节;另一趋势是综合各领域学科知识来解决当代复杂问题。在线检测将计量学与工艺学相结合,将单纯的检验工作发展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传统的通过检验和分选废品保证产品质量的方法已被认为是‘悲剧性失策’的后果,这在工业发展初期是唯一可能也是不得已而采用的。新的技术政策在产品质量保证方面采取积极主动控制,将废品减少以至消灭在制造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