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对中心裂纹铝合金板进行了单面胶接修复,测试了修复结构的疲劳性能,包括铝合金板的裂纹扩展速率、补片与铝合金板之间的界面脱粘和修复结构的疲劳剩余强度.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胶接修复能有效地降低铝合金板的裂纹扩展速率,提高其疲劳寿命;胶接的补片使铝合金板的疲劳裂纹扩展纹线线型发生变化,且线型变化集中在裂纹扩展初始阶段;疲劳导致修复结构出现界面脱粘,脱粘区域近似椭圆形,且界面脱粘面积随疲劳周次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基于CDM-CZM的复合材料补片补强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合材料开口补强设计参数的确定对于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开口区补片补强结构,采用各向异性材料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模型(CDM)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损伤演化进行描述,采用粘聚区模型(CZM)对补片与母板间界面材料的分层损伤进行模拟,建立了复合材料开口区补片补强结构三维非线性渐进损伤模型,模型可预测补强结构强度和损伤演化过程。应用本文模型分析了补片铺层方式、补片厚度和补片半径3个主要设计参数对补强效果的影响,明确了补片与母板间界面材料分层损伤破坏是导致补强结构最终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树脂砂补离心铸铁管的机械粘砂机理,并通过试验对得出的涂料配方的防渗透,易剥离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复合材料蜂窝夹芯结构作为一种轻质结构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飞机舵面及各类整流罩等部件,而弯曲性能可以综合表征其力学性能.基于此,对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单面贴补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首先对单面贴补试件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得出结构的破坏载荷及强度恢复值,并分析了芯层压溃以及补片脱胶两种破坏模式及其机理.数值分析中,结合Hill准则、Hashin Fabric准则以及粘聚单元技术,以二次应力准则和能量释放率准则作为失效判据,建立了基于梯形本构关系的修补结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蜂窝夹芯板单面贴补结构的弯曲强度及破坏机理进行计算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梯形本构关系的胶层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实际脱胶情况,与试验结果能够较好吻合,验证了分析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补片直径以及补片厚度对修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补片直径与厚度的增加,修补结构承载能力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样条插补技术在CNC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CNC系统中的样条插补技术———解决自由曲面高速加工中存在问题的基本方法。重点描述了面向逆向工程、基于PC的CNC系统所采用的三次样条插补技术。通过对三次样条与五次样条的比较 ,认为五次样条插补技术是CNC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6.
衬层与药柱脱粘严重影响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结构完整性和工作安全性,该缺陷的可靠检测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高能X射线检测技术现状。基于射线照相检测和工业CT检测手段,评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衬层与药柱脱粘的图像分析和缺陷评判技术。针对该类缺陷,提出了综合应用射线照相技术和工业CT技术进行印证检测的方法,评判结果表明能够满足缺陷检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燃烧室壳体/绝热层界面脱粘类型及解决的技术途径王维明(上海新风化工研究所313022)本文介绍了发动机燃烧室壳体/绝热层常见四种脱粘类型。这些类型的界面脱粘时发动机装药结构完整性和安全可靠性有着严重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相应脱粘问题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NURBS曲线插补技术是目前高档数控机床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针对传统插补方法中存在的精度低,速度慢的缺点,本文在分析NURBS曲线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廓误差调整的圆弧曲线插补算法,实时修正插补参数,减小轮廓误差,并进行了仿真实现。通过与传统插补方法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极大提高圆弧曲线的插补精度及插补效率,满足插补运算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某型发动机反推门外蒙皮采用挖补的方法修复裂纹,纯手工制作补片难以达到型面要求。本文介绍了板材滚弯成形技术在反推门外蒙皮修理中的应用,通过机械成形完成反推门的外蒙皮补片型面的加工,可以保证补片型面与蒙皮型面的贴合度,减少了补片的安装应力,提高了修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洪都科技》2005,(1):17
当前,重要零部件或模具表面局部的修补技术较多,按修补层与基体的结合特征,可归纳为:喷涂、镀覆、粘涂、堆焊等技术,各有其特色和不足。1.各种热喷涂技术修复层的性能选择范围广,可以实现零部件表面的一般修复和强化修复,但其缺点是修复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低(结合强度为1~100MPa之间,大多数为1~50MPa),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如无法修复模具的型腔表面损伤。2.粘涂修复技术虽然施工比较简便,粘涂层的性能可选的范围也广,但应用范围的限制条件仍然是粘涂层与基体间结合强度低(一般只有1~100MPa之间)。3.镀覆技术主要有电镀、电刷镀、化学镀等,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推广应用的电刷镀技术,虽然工艺简便、镀后不需要加工,镀层性能选择范围广,并适合机械零部件的现场修复,但镀层与基体间的结合,虽属晶体结构外延生长,其结合强度明显高于热喷涂和粘涂层,但与冶金结合相比,仍然比较低,一般为150~300MPa之间,特别是镀层的“临界厚度”(即每种镀层的一次镀覆厚度的最大值,超过该临界值就会脱落)限制了它的应用,该技术也不适合铸件砂眼、气孔的修复。4.堆焊修复虽然堆焊层与基体间属于冶金结合,具有300~500MPa的(下转第...  相似文献   

11.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技术研究了某些含能材料及相关物的低温焓松弛过程及时温等效,通过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升温速率的关系,导出了WLF方程粘弹系数的计算式,并计算了10个体系的粘弹系数,实验结果表明,用DSC技术可以测定焓松驰和WLF方程的系数。  相似文献   

12.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技术研究了某些含能材料及相关物的低温焓松弛过程及时温等效,通过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升温速率的关系,导出了WLF方程粘弹系数的计算式,并计算了10个体系的粘弹系数,实验结果表明,用DSC技术可以测定焓松弛和WLF方程的系数。  相似文献   

13.
粘接技术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胶粘产品,压敏胶粘带更是功不可没。针对航空产品的生产装配特点,本文简述了压敏胶粘带的性能、表征及测试方法,为航空产品生产装配人员正确、合理地选用压敏胶粘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螺旋桨流场Euler/NS数值解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多块点对点网格生成技术,生成螺旋桨流场空间计算网格。针对不同前进比,分别求解Euler和NS方程对螺旋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无粘和有粘的计算结果均接近于实验结果,因此基于Euler方程的流场数值模拟更适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5.
平形小砂轮及各种磨头(以下称为磨头),磨具制造厂的出厂产品都不带杆。用户在使用之前都必须粘杆才能使用。各种磨头及其粘杆后的形状如下图: 粘杆的工艺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必须牢固、可靠、安全,特别是磨头在磨削时产生一定温度的条件下,粘杆还应保持牢固。以液体酚醛树脂为材料的粘杆法,可以满足上述要求。其工艺方法介绍如下: 一、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及处理方法 1.液体酚醛树脂。技术要求是: 固体含量;>78%游离酚:<15%粘度:涂料-4法(BZ-4  相似文献   

16.
由于粘胶位于两层材料中间,胶粘结构的内部脱粘过程通常难以检测。本文通过制备三种粘胶
的粘胶片体试样以及U 型件试样,对粘胶在拉伸及剪切状态下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计算获得对应的应变
能释放率。采用VCCT 技术,预设断裂及脱粘区域,对粘胶在单拉及剪切受力状态下的开裂及脱粘过程进行数
值仿真。通过对比数值仿真与实验获得的最大应力及最大位移,验证了VCCT 技术能有效获得这三种粘胶的
断裂临界载荷,并表明这种方法能获得脱粘区域的扩展过程,为研究复杂结构的脱粘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表观活化能以及由VFT方程导得WLF方程粘弹系数的两种新计算方法。用该方法分别计算10个体系的粘弹系数,结果表明,用DSC技术可以获得WLF方程,3种计算方法获得的粘弹系数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表同活化能以及由VFT方程导得WLF方程粘弹系数的两种新方法,用该方法分别计算10个体系的粘弹系数,结果表明,用DSC技术可以获得WLF方程,3种计算方法获得的粘弹系数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在设备维修工作中,对机床导轨、工作台的砸、钻、铣、拉、咬伤的修补,过去采用过很多办法,从银焊镶补,到环氧树脂铸铁粉的填补,进而发展到轴承合金(巴氏合金)钎焊及高锡基轴承合金焊补。以上各项的修补技术都存在着下列问题: 1.焊补处结合不牢; 2.焊补材料的硬度不高; 3.焊补工艺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4.焊补材料与本体颜色不一。我们厂对导轨较细的拉毛仍采用高锡基轴承合金焊补,对砸、钻、铣、拉、咬伤等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20.
界面粘接是固体发动机装药结构完整性的重要条件、通过对发动机燃烧室壳体/绝热层界面粘接进行的研究,指出燃烧室在绝热层整体粘贴中常见的四种脱粘类型。对各类脱粘原因通过抽样色谱分析、无损检测或解剖作了验证,提出解决脱粘问题的具体技术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技术措施在发动机装药研制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