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的飞机全电刹车系统,以四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四滚珠丝杠布局的机电作动机架,取代了原来液压刹车的活塞阀门作动机架,电机通过传动装置驱动滚珠丝杠松刹刹车盘实现飞机的刹车。在硬件设计上,刹车控制器的CPU采用TI公司的电机及运动控制专用DSP2407,以满足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4台无刷直流电机的换相信号由可编程逻辑器件完成;对电机的驱动采用了MOSFET与栅极驱动芯片IR2130组成的功率驱动电路,实现了无刷直流电机的高效驱动。  相似文献   

2.
一、DG-65电动机构概况DG-65电动机构用于调整飞机火箭弹射座椅的高度,工作行程60~(+5)mm,机构主要由直流电动机,减速装置、升降机构及控制器等四部分组成。该机构由直流电动机驱动,经减速后带动丝杠旋转,从而使带梯形内螺纹(丝母)的连杆作上下直线移动,达到升降弹射座椅高度的目的。连杆由控制器控制,可停在行程范围内的任何位置上。二、带梯形内螺纹零件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
使用“大范围纳米测量机”进行扫描测量时,要求被测样品的空间姿态相对测量坐标系稳定,因此需要样品姿态小范围内动态可调。本文提供一种姿态可调的一维运动平台解决方案:利用四个压电陶瓷电机驱动空间上均布的四个丝杠,通过柔性连接器共同推动运动平台。压电陶瓷电机的协调运动可以实现运动平台的大范围升降运动及小范围姿态调整,其自保持能力可以减小驱动部件发热对纳米级测量的影响;四点过定位支撑利于简化控制模型,还可提高工作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滚珠丝杠在超精密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滚珠丝杠驱动机构的特点,对目前利用这种驱动方式实现大行程的具有纳米分辨率的定位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了液体静压丝杠驱动的超精密直线运动系统,完成了机械结构、控制系统装配与搭建;通过实验表明液体静压丝杠驱动的运动系统能够达到10nm运动分辨率(反馈分辨率5nm),具有良好的刚度特性、稳态特性以及动态跟踪特性,适合作为超精密加工设备的驱动装置。  相似文献   

6.
用微电子技术改造机械设备,是当前新技术发展的方向。一二二厂根据国家“七五”期间设备改造规划,按照国际B级滚珠丝杠副的标准进行测绘、设计和试验,已于最远研制成功C620机床改造用的纵横滚珠丝杠副。 滚珠丝杠副是微机控制机床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传动构件,由于具有传动效率高、驱动扭矩小、传动精度高、运动平稳、无爬行现象等优点,因此有取代面接触的滑动进给丝杠副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日本NTT电子应用研究所开发了一种超轻负荷触针式表面测量仪(CPM),它与一般此类测量仪相比较,触针尖端半径减小到数十分之一,负荷减轻了3位数,试件由与STM(扫描隧道显微镜)相同的三向压电元件来驱动,试件表面与安装在平行支撑的弹簧片上的触针相接触.支撑弹簧片的挠曲量用光学测头检出,试件位移由压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的航空升降速度标准信号自动产生方法.从控制方面,采用硅压阻模拟、石英数字双传感器,分别作为过程控制传感器和基准压力传感器,保证系统升降速度的准确度.采用双闭环控制方案,模拟闭环采用电路设计实现,数字闭环通过计算机、数字传感器和软件实现.控制执行部件采用一对比例电磁阀门.控制电路设计采用了模拟电路PID和数字PID控制结合的串级控制方案,对实现升降速度和压力信号变化的微分电路进行了设计.实验证明,该装置升降速度的输出准确度优于0.2%F.S,控制范围为0~200 m/s.  相似文献   

9.
Zimmermann公司提供的直线驱动龙门铣床FZ38具有最佳驱动概念,其主旨在于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为实现这个愿望,Zimmermann公司利用数十年的开发经验,对当前的各种驱动技术,例如直线电机、齿轮齿条驱动和滚珠丝杠驱动分别进行了客观的评估,用户能从中获得根据实际需要优化定制的机床--纯线性驱动的FZ38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零件加工中,常常碰到多头螺旋零件。如叶轮、多头蜗杆、多头螺纹等,有时其导程达100毫米以上。要采用移动小刀架的方法进行分头,实际上已不可能。而采用丝杠分头车削法,则可以十分方便地获得与车床丝杠精度等级相当的分头精度。其生产效率也比采用专用夹具分头为高。丝杠分头法的原理实质上是移动小刀架进给分头的引伸。其简单过程是:在车床停止转动时,使开合螺母与丝杠脱开,并将大拖板移动一个工件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型机器人平台在不同位姿情况下的性能测试需求,提出用连杆传动驱动丝杠代替直驱电机的传动方案,设计了一种框架式大负载旋转装置。在简要介绍性能特点和技术指标的基础上,详述了旋转装置机械系统和驱动系统的设计方案,并用ABAQUS软件对框架结构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及优化。  相似文献   

12.
确定管路结构的疲劳极限对避免航空发动机燃油管路系统疲劳失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开展了空管和充压管路(13.5MPa)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采用两路应变方法监测偏心旋转过程中由惯性引起的动态应力,基于Gerber模型对内压导致的非对称循环载荷进行了应力修正,获得了两种工况下管路疲劳失效形式的差异。通过升降法数据配对,确定了空管和充压管路的疲劳极限和标准差。在升降法数据的基础上,补充若干高应力水平下的疲劳试验,采用幂函数模型拟合了管路的S-N曲线。最后,利用概率统计分析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不同置信度和存活率下的疲劳极限。研究结果可为航发燃油管路应力严苛值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位号:W2-A101 XKH800B五轴联动叶片加工中心是我公司在量产的型号为XKH80D的五轴机床基础之上新推出的改进机型,该型号机床Y/Z轴均采用双丝杠驱动,从而带来更高的切削刚性。  相似文献   

14.
核心机驱动风扇级匹配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鑫  刘宝杰 《航空学报》2015,36(9):2850-2858
核心机驱动风扇级(CDFS)是双涵道变循环发动机(DBE)的核心部件之一。为了深入研究CDFS在双涵道模式下的特点,利用CDFS匹配特性图,结合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DBE中CDFS的匹配特性(单涵道模式工作点为设计点,双涵道模式工作点为匹配点)。结果表明,给定双涵道模式的匹配流量和压比时,增加匹配转速使转子负荷降低,静子负荷增加,可以调整匹配转速使CDFS性能最佳;给定双涵道模式的匹配流量和转速时,增加匹配压比使转子和静子的负荷同时增加,匹配压比较高时,工作点效率较高但裕度较低;仅给定匹配流量时,可以调整匹配转速和压比改变CDFS在双涵道模式的工作特性,获得满足某个约束条件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5.
周建  杨智春  贺顺 《航空学报》2013,34(7):1512-1519
提出了一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计算的压力分布对活塞理论气动力进行静压修正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曲壁板的静气动弹性变形及颤振稳定性分析中,并与采用曲率修正活塞理论气动力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活塞理论气动力静压修正方法进行曲壁板的气动弹性分析,在圆柱曲壁板曲率较小的情况下,与采用曲率修正活塞理论气动力方法得到的静气动弹性变形、稳定性边界差别不大;而在曲率较大时,采用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曲壁板静气动弹性变形,其曲壁板靠近前缘部分被压的更低,而曲壁板的颤振稳定性边界更小,且这种差别随着圆柱曲壁板曲率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该方法突破了曲率修正活塞理论的小曲率限制,扩大了活塞理论气动力在曲壁板颤振分析中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剪叉式升降平台广泛应用于科研生产中,作为升降装置使用具有结构简单、举升力大、可靠性高、实用性好等特点。本文分析了剪叉式升降平台的结构特点及驱动方式,建立了剪叉式升降平台的三维模型及力学模型,对剪叉式升降平台的设计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根据项目实际应用,对剪叉式升降平台的液压系统设计提出改进。  相似文献   

17.
朱琳  余音  汪海 《航空学报》2016,37(7):2180-2188
复合材料曲板的屈曲行为对缺陷十分敏感,研究数值模拟及试验中缺陷对屈曲性能的影响对复合材料曲板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常见典型缺陷及缺陷所引起的安装误差对复合材料曲板屈曲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理想曲板模型和考虑安装误差的含缺陷曲板模型,缺陷类型包括复合材料曲板在制造过程中易产生的缺陷,如倾斜、厚度不均、翘曲。计算了模型在轴压载荷下的屈曲载荷及应变分布情况,并将含缺陷模型计算结果与理想模型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倾斜对受载曲板的应变分布改变较大,会使试验件屈曲载荷大幅下降;翘曲对受载曲板的应变分布影响不大但会使试验件屈曲载荷大幅下降;厚度不均的缺陷对曲板屈曲性能影响较小。与含典型缺陷的曲板轴压试验结果对比,试验结果与理论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钱纯  杨嘉陵  席丰 《航空学报》1996,17(Z1):95-98
建立了复合材料圆柱曲板受外压作用的大变形动力学控制方程。在边界夹支可移的条件下借用数值方法求得曲板中面随时间的响应历程。将动力响应与B-R准则相结合,给出了对称正交铺层复合材料曲板受均布突加外压作用的动态失稳“跳跃”特性图。讨论了铺层顺序和结构参数对曲板跳跃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铣床横向导轨大修时都要进行磨削或刮削。装配后横向丝杠轴承孔与螺母座孔中心产生偏移。手摇横向丝杠时产生非常沉重的现象,影响修理质量。过去修理采用垫铜皮或刨螺母座的结合面来调整。由于两孔中心偏移数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设计了由单片机、专用步进电机驱动芯片构成的车载升降系统。该系统主要采用了C8051F500微控制器、TMC5160步进电机驱动芯片。系统具有256细分的高精度步进,并具有电机过载检测、堵转报警等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