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RD-170,一种不同的运载火箭推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在发展运载火箭推进技术方面各自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美国集中发展低性能的燃气发生器循环火箭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技术问题少,易于研制;而前苏联则采用富氧涡轮驱动气体的高性能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RD-170吸取了前苏联三十多年进行分级燃烧循环的研制经验。本文将简要介绍从 RD-253(1965年首次使用的高压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到 RD-170高压涡轮泵燃烧室设计方面的发展。文中还将介绍 RD-170的工作特性,可操作性及在制造,试验和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此外,还要介绍健康诊断监控和寿命预测系统。  相似文献   

2.
正俄罗斯"联盟"FG型运载火箭2018年10月11日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联盟"MS10载人飞船时失败。船上2名宇航员在启动应急逃逸系统后返回陆地,降落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总经理罗戈津称,他已下令成立国家委员会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联盟"FG火箭由作为第一级的4台捆绑助推器(采用RD-107A发动机)、第二级(采用RD-108A发动机)和第三级(采用RD-0110发动机)  相似文献   

3.
俄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体已开始为赫鲁尼切夫公司研制一种真空推力为2087千牛的新型液氧/煤油发动机。这种四推力室发动机代号RD-191M,是由用在能源号和天顶号火箭上的RD-170和RD-171发动机改型而来的,工作时间为300秒,将供俄安加拉系列新一代运载火箭使用。它将使用一种由单台燃气发生器驱动的新型涡轮泵。 安加拉系列采用模块化设计,最初将由两个只使用一台通用助推芯级的型号(A-1.1和A1.2)和一个使用5台通用助推芯级的型号(A-5)组成。A-1.1和A-1.2上面级分别为和风M和KVRB,低轨运载能力分别为2.2和3.6吨,A5使用和风M…  相似文献   

4.
据苏联有关人士透露,到1994年为止,苏联的大型能源号火箭只准备进行两次飞行,缩短的能源号-M要进行首次发射。 两次能源号火箭发射的具体安排是:一次在1992年发射第二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另一次在1994年发射苏联第一颗大型通信卫星(重18吨)。 能源号-M仅重1050吨。这种小型能源号火箭包括一个缩短了的箭体、一台RD-0120低温发动机和两个装有RD-170发动机的煤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由赛奥科公司的瓦沙其分公司负责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方案论证工作在1972~1974年进行,整机研制工作在七十年代后期展开,至一九七九年做了4次全尺寸静止试车,全部获得成功,确定了技术状态。航天飞机的动力装置有三台高燃烧室压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和两台固体助推器组成。固体助推器与液体发动机同时开始工作,固体助推器先工作结束,分离脱落,减速回收。固体助推器设计时考虑了:(1)航天飞机是载人飞行器,对推力一时间曲线形状有较严格的要求(见图1);要求初始推重比为1.5,工作后期加速度不超过3g。(2)充分利  相似文献   

6.
联合技术航天设备公司提出了一种无人载荷运载器(UPC)方案,它用航天飞机的三台主发动机、两个固体火箭助推器推进。运载器和助推器都装在航天飞机外贮箱上,主发动机和电子设备装在运载器尾部。  相似文献   

7.
序言航天飞机由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轨道级、推进剂氢/氧外贮箱和两个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组成。它有三台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轨道机动系统和一个货舱。该舱长18.3米米,直径4.6米,可负载29.5吨。航天飞机发射时,两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和轨道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同时燃烧。当飞行高度到达约50公里时,固体火箭助推器与飞行器分离,以后从海洋中回收。在轨道级进入轨道以前拋下外贮箱,然后利用轨道机动系统达到所要求的轨道。轨道级及其乘员和载荷将留在轨道上执行任务,一般在轨道上停留约七天,需要时,可以延至30天。当任务完成后,轨道级  相似文献   

8.
波音公司研究航天飞机用液体助推器美波音公司正在研究一种供航天飞机使用的液体推进剂回收式助推器设计方案。这种助推器有可能取代目前航天飞机系统所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从而为航天飞机计划节省大量的费用。这项工作是根据美国航宇局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一项100万美...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美空军为SDI计划发射大推力火箭(HLV)的要求,洛克威尔公司打算将现有航天飞机改造成无人的改进型,即将目前航天飞机的外挂燃料箱和助推器原封不动地使用,而将轨道器代之以无人三角翼机(滑翔器).滑翔器同轨道器一样有三台主发动机,背部有较大的有效载荷空间,长为24.4 m.有效载荷为63094kg(轨道而度 278km,  相似文献   

10.
张涛 《火箭推进》2001,(1):61-64
讨论了单级入轨火箭推进飞行器,尤其是使用航天飞机外置贮箱和六个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的一次性使用飞行器的可靠性和发射费用。减小发动机质量将是方案改进的主要方面。如果低成本、小质量的主发动机研制成功,那么一次性使用 SSTO(单级入轨)飞行器将拥有商用发射前景,而且有利于可重复使用 SSTO 飞行器的研制。  相似文献   

11.
虽然美航宇局的航天飞机一再推迟发射日期,而赛奥科尔公司研制的固体火箭助推器(SRB)仍取得了明显的进展。1980年2月第三台即最后一台鉴定发动机进行了静态试车。航天飞机初次飞行用的第一段发动机在9月26日运到肯尼迪空间中心。赛奥科尔公司已完成了第二次飞行用的发动机和喷管出口锥的生产工作,第三次飞行用的发动机将于80年底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12.
序言固体火箭发动机(SRM)是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的一个部件。SRM的结构包括四个发动机段和一个单独的后出口锥组件。点火系统安装在前段内,可动喷管和后段相连。航天飞机每次飞行需用两台固体助推器,所以固体发动机应配对生产,然后由铁路运到发射阵地进行垂直装配。喷管有一柔性接头,用钢和橡胶薄板交替粘结而成,可提供达8°摆角的全轴向量控制。其控制靠每个助推器后裙处的两个液压动力装置驱动两个液压作动筒。 SRM是由Morton Thiokol(莫顿—锡奥科尔)公司在犹它州的Wasatch分部按照NASA马歇尔飞行中心的合同设计、研制和生产的。STS—7及其以前的各次飞行所用  相似文献   

13.
郑忠 《中国航天》1992,(8):19-21
一、奋进号航天飞机的研制 奋进号航天飞机是根据美国总统里根的决定制造的,它是美国所制造的第6架航天飞机,用于替代1986年初升空爆炸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奋进号的承造单位为美国洛克韦尔公司,飞机造价20亿美元。从1987年8月签定合同到1991年4月轨道器出厂共用3年零8个月的时间。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轨道器运抵肯尼迪航天中心39B发射台后,美国航宇局(NASA)按传统作法于当年6月对轨道器发动机进行试车。经对3台主发动机22秒点火试车发现,1、2号发动机氧气泵震动和声音异常。为此,NASA决定将3台主发动机全部换掉,装上为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下次发射准备的3台主发  相似文献   

14.
1979年美国在固体火箭领域中取得了下列成就:一、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相继研制成功1.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助推器它是用于载人空间飞行的最大固体火箭发动机,全长37.5米(125英尺),直径3.7米  相似文献   

15.
谢晓亮 《中国航天》1991,(10):38-39
苏联专家在布尔歇航空博览会上详细介绍了天顶号和大型能源号火箭的最新式液体燃料发动机,即低温发动机RD-0120,液氧和煤油发动机RD-170和RD-120。目前苏联已准备向国外出售这些发动机及其技术。 RD-170是在1976~1985年间研制的。据介绍,这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液体多燃烧室火箭  相似文献   

16.
苏联近期展出了其新型能源号-M火箭。该火箭比标准能源号火箭小,它捆绑两个助推器(图1),火箭的芯级主发动机也小,且只有一台液氢液氧主发动机(图2)。能源号-M火箭的运载能力为40吨。标准能源号火箭可捆绑2~8个助推器,其芯级有4台主发动机(图3)。运载能力为65~200吨。  相似文献   

17.
H-2火箭固体助推器推力向量控制系统的研制H-2是日本新研制的一种使用液体氢氧推进系统的两级运载火箭,捆绑了两台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器。助推器在火箭的上升飞行阶段用于提供大部分推力,并产生火箭操纵所需的控制力。它主要由四个发动机壳段和一些结构组件(后裙、...  相似文献   

18.
Nemo 《航天》2014,(1):40-43
与主流航天强国相比,印度的运载火箭发展要落后得多。印度的航天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运载火箭的发展也受到外援的很大影响。目前印度火箭使用的液体主发动机Vikas,实际上是得到阿里安火箭上Viking发动机的授权,印度的固体发动机技术也得到了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支持;印度目前使用的低温上面级发动机RD-56M是直接进口俄罗斯的存货,即使自行研制的7.5吨推力的低温上面级发动机,也不过是RD-56M发动机的仿制型号。  相似文献   

19.
李涛 《中国航天》2012,(5):46-49
航天工业的实力彰显一个国家的军事、国防和经济实力。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航天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2011年9月1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研发大推力火箭的新计划,新火箭将借鉴航天飞机使用的液氢液氧发动机、燃料箱以及升级后的航天飞机固体燃料助推器。  相似文献   

20.
60年代以来,美国研制了10余种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在70年代末航天飞机发射成功后,美国曾忽视一次性使用火箭的发展.但航天飞机有其固有缺点,不能完全满足未来空间开发的需求.特别在“挑战者”号失事后,美国调整了其航天政策,重新起用和改进现有运载火箭,并着手研制下一代更大型的火箭.大型化和提高经济效益是今后运载火箭发展的重要趋势.一直到下一世纪,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都将和航天飞机并行发展.运载火箭的另一发展动向是降低使用成本,这包括客货分开运输、采用烃类发动机和减少级数、增大火箭直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