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冰上之王 当你在北冰洋的冰盖上艰难跋涉时,几乎看不到任何有生命的东西,天上没有鸟,冰上一片死寂。所以,从表面看来,北冰洋也是地球上生物最少的大洋。  相似文献   

2.
1977年,在太平洋加拉伯戈斯群岛海底火山附近,驾潜艇巡游的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在深度为2400米的海底,在见不到阳光、一片荒芜的地方,有一块真正的生命绿洲.簇拥在火山口旁的有巨蛤、淡黄色的贻贝、白蟹和1.5米长的蠕虫.人们对这项发现非常感兴趣.在没有阳光提供能源并且无法为维持生命提供食物的深海底下,这些生物居然能够生存下来!科学家认为,如果没有太阳,这些深海生物仍旧可以生长,而人类和所有的植物都会死去.  相似文献   

3.
陈季  朱听 《空间科学学报》2021,41(1):141-144
生物分子的手性均一性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标志.生命对D型核糖和L型氨基酸的依赖究竟是生命起源的必然,还是早期地球上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目前尚无定论.地球上生命手性均一性的原因还未能被很好地解释,但一些实验证据已显示基于L型核糖和D型氨基酸的镜像生命被合成出来的可能性.本文简要总结了当前对镜像生物分子的研究进展和方向,并探讨了在实验室中运用新型镜像分子生物学工具构建镜像生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形形色色的不明生物  1995年夏,日本海洋生物学家本贺加太郎博士带领一名助手,驾驶刚刚建造的世界最先进的深海探测器下沉到太平洋小笠原海沟达 7000米时,忽然发现一长约 60米、高约 50米的怪物游来。这个像小山似的怪物伸出两个巨爪将约 6吨重的探测器抱住,张开血盆大口就咬。探测器由特殊材料制造,每平方厘米可承受 4万千克压力,有在深海自由潜行的大功率动力系统。本贺加太郎博士慌忙加大马力,但无法挣脱力大无穷的巨怪的控制,双方僵持了约 30分钟,怪物啃不动又吞不下探测器,才不得不离去。 法国动物学家伯纳·霍夫曼在 1968…  相似文献   

5.
具有同我们地球人相似形态的UFO乘员均可称为类人生物。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不应该把“雪人”、“野人”或“长毛巨人”、“大脚怪”等与飞碟学上泛指的类人生物混为一谈。在UFO事件中.有时还会遇见一些类人机器人或生物机器人,它们无论在相貌、形态,还是在运动方式上都很像人。这些类人机器人被视为身穿怪异密封服的类人生物,例如1989年发生在俄罗斯哈罗夫斯克和沃罗涅日的外星人事件中,就目击到这种类人生物。  相似文献   

6.
人生短暂,人死后只有两样东西有机会流传后世,一种是其基因(Gene),另一种是其拟子(Meme)。没有后代的人,前一种可能被剥夺了,没有思想的人,后一种可能也就自动放弃了。过去结婚讲究门当户对,尤其是王室贵族,目的无非是不让出身低微的下等人的基因混入。除了社会层面的考虑,这种  相似文献   

7.
傅民杰 《飞碟探索》2013,(11):14-15
类人生物的种类繁多,主要不是类人生物偶然突变的结果。可是,各种类型类人生物之间如此悬殊的差异证明,外星人早已对各种类人生物的基因有目的地施加影响。飞碟学家佩雷拉从所掌握的目击报告中严格筛选出31%,这些目击事件是1946年-1969年间发生在24个国家的。对这部分目击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后,佩雷拉提出一个推断,实际上,类人生物、生物机器人和机器人的种类及类型,要比前文所述繁杂得多。  相似文献   

8.
9.
傅民杰 《飞碟探索》2013,(11):10-13
现在,我们来看看巴西飞碟学家日·乌·佩雷拉对类人生物的分类。第一类类人生物类型:1种。发生接触事件次数:18次。目击类人生物数目:73名。其中65名男性。8名女性。类人生物接触事件发生地:巴西、阿根廷、美国、法国、英国和新西兰。类人生物的身高:1.6米-1.7米。类人生物的服饰:未穿密封服,只穿深蓝色、棕色或灰色职业式连体服。在2起事件中身穿浅褐绿色衣服,在3次事件中发现衣服发光,脚穿短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基因”与“纳米”这两个词.不但是报章杂志最热门的科学报道题材,同时也是政府投资最巨的两个项目。有朋友将两者戏称为“蛋炒饭”,虽然此“基”非彼“鸡”,此“米”非彼“米”。但也颇为传神。  相似文献   

11.
如何进一步探测地外文明? 对地外文明进行直接探测是必要的,但迄今没有任何结果。欲速则不达。看来需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做起。 首先要找到存在地外智慧生命的场所。尽管地外智慧生命的形态和特性,很可能与地球人类迥然不同。但他们也不可能在炽热的恒星上繁衍。只有围绕恒星公转的天体,才能具备液态水所需的温度。所以,  相似文献   

12.
傅民杰 《飞碟探索》2013,(11):16-16
类人生物具有肤色类型特点,这符合地球人的基本种族特点,从而使我们得出一个推断,类人生物抑或是被外星人从地球人中劫持的,抑或是外星人在实验基地中繁育出来的,并遵照外星人的指令登陆地球,进而成为地球种族的始祖。这两种情况都源于类人生物和地球人的血缘关系。根据类人生物中具有普通地球人所没有的灰色和绿色皮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最大的可能是外星人在它们的实验基地中繁育出这些具有肤色差异的类人生物。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种族都是由外星人培育出来的,然而,各个种族的类人生物登陆地球后,部分类人生物,其中包括独眼巨人,都由于地球上严峻的气候条件而灭绝,从而仅在神话故事中留下蛛丝马迹。不过,类人生物同地球人的血缘关系已被一系列事实所证明,例如,目前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地球人被类人生物神秘劫持,或对其进行周期性劫持,还发生同地球上女性的肉体接触,以及诱拐地球人志愿去外星为它们“效力”等事件。  相似文献   

13.
季文 《飞碟探索》2007,(1):54-55
尼奥科罗-科巴国家公园,地跨塞内加尔东方行政区和上卡萨芒斯地区,位于赞比亚河沿岸的湿地地带.公园全长130千米,宽70千米,面积913 000公顷,有赞比亚河及其两条支流穿园而过.它的东南接近几内亚边界,西南以几内亚边境为边界,东北和西北以赞比亚河为边界,是西非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海底世界对人类还是一个谜。潜水员只能潜入浅海处探索有限的海洋世界.对大海深处的海底还是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5.
杨柳 《飞碟探索》2012,(1):48-49
苍茫天地间有一个时间停止的去处,生命在这里仍然循着数百年前的慢节奏演进着。这是一片脆弱的土地,看似完美,实则正在精疲力竭地抵御着文明的严酷摧残。这个去处就是加拉帕戈斯群岛。  相似文献   

16.
季礼 《飞碟探索》2007,(3):54-55
贝马拉哈严格自然保护区是由喀斯特地貌和石灰岩丘陵组成的,这里有挺拔的青贝峰尖岩林,壮丽的马南布卢河河谷以及连绵起伏的群山和高耸的山峰.未遭破坏的森林、湖泊、红树林、沼泽是珍稀动物狐猴和鸟类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7.
由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史蒂芬·斯比尔博格执导的影片《株罗纪公园》,通过一个科幻故事展示了曾活跃于中生代株罗纪的古生物——“恐龙”在现代社会中给人类带来的种种惊慌和恐惧.伴随着这部巨片的发行放映,一股“恐龙热”也席卷了欧美各国,广告、报纸、杂志、书籍、服  相似文献   

18.
2000年4月13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面简称中国移动通信)与中宇卫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下面简称中宇通信),举行了中国移动通信"全球通"网与中宇通信"全球星"网网间互联互通及结算协议的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19.
达砾 《太空探索》2008,(2):46-49
很多读者都知道"响尾蛇"这个名字,多年来,"响尾蛇"导弹就像一条吞噬飞机的毒蛇,使不少战斗机成了它的猎物.  相似文献   

20.
1984年,联合国通过了《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它天体上活动的协定》,协定中规定了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产,任何国家、集团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但是,早开发,早受益,仍然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和主要航天国家,中国航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