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榕 《航天》2011,(6):44-49
50年前,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一篇题为《关于国家紧急需要的特别咨文》的国情咨文中阐述了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必要性。“阿波罗”计划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今天我们回味它曲折的诞生过程,或许对人类未来重返月球有一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死了,请大家不必大惊小怪,而要把它看成一个普通事件,因为我们从事的是冒险的事业,我们希望不要影响计划及进程,因为征服宇宙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航天员维吉尔·格里索姆40年前在试验“阿波罗”1号飞船时,因意外事故,舱内燃起大火,结果里面的3名航天员被活活烧死,但航天员格里索姆生前说的这段话至今仍让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3.
“阿波罗”计划1960年7月美国航空航天局为地球轨道和首次“阿波罗”飞船指挥舱从肯尼迪角入轨提出3人“阿波罗”飞船计划;飞船和火箭的同时研制正取得长足进展之际,1967年1月27日,在肯尼迪角做地面试验的一艘飞船上的线路产生的电弧引发了一场大火,100%的纯氧大气使得这场火灾成为灾难性的,导致在场参加试验的3名航天员格里索姆、怀特和查菲被烧死,“阿波罗”计划的首次载人飞行推迟18个月。1967年11月9日,“阿波罗”/土星-5组合(被命名为“阿波罗-4”)成功完成了首次无人试飞。1968年1月,“阿波罗-5”的无人试飞成功地测试了登月舱系统,包括上升和下降助推系统在地球轨道的点火;1968年4月,“阿波罗-15”的无人试飞(阿波罗/土星-5组合的第二次试飞)仅取得了部分成功,“Pogo”效应(纵向振动)影响了第一级。尽管如此,首次载人飞行(阿波罗-7)于1968年10月如期进行,而仅在9个月后,阿波罗-11成功地完成了辉煌的首次登月飞行。  相似文献   

4.
温谷 《航天》2009,(8):30-31
2009年7月20日是阿波罗11号实施首次载人登月40周年纪念日。在此之前的一个多月,6月18日,美国一箭双星发射了“月球勘测轨道器”和“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目前最先进的月球探测器,从而拉开了其“重返月球”计划的序幕。该计划与昔日辉煌的阿波罗登月工程相比,无论是政治环境还是航天影响都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5.
“遥测设备可靠性讲座”至此结束。何国伟同志很忙,为讲座及时写了稿件,使读者得益甚多,我们表示感谢。原定第四讲是“可靠性管理”,作者在这讲中提出:要组织可靠质量保证体系,体系内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可靠性工作,要抓好可靠性和质量管理教育,建立Q.C小组:要汀好可靠性计划等问题。这些方面无疑是很重要的,但限于篇幅,而且读者可找到这些介绍,只好割爱了。我们采用作者所写的第五讲“遥测系统的可维修性”作为第四讲,因为我们感到读者对这些内容尚不太熟悉,应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杭仁 《航天员》2009,(4):35-37
“阿波罗”登月工程的脉络 美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始于1961年5月。1969年7月20日首次实现了登月梦想,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降落在月球赤道附近的静海区,并相继走出舱外,在月球上迈出了人类的第一步,引起全世界震动。  相似文献   

7.
日月 《航天》2009,(9):56-57
第四位在月面上漫步的是1932年出生的“阿波罗12号”驾驶员——阿兰·比恩。他在23岁时获得了得克萨斯大学航天工程科学学士学位。在1963年加入美国国家航宇局前,则曾是美国海军战机驾驶员。  相似文献   

8.
引言 对“阿波罗”计划在世航天员采访的研究小组将采集的历史数据组织汇编成访问数据库,其数据的组成包括任务、信息源、主题(分类)、医学/硬件问题、参与乘员、问题描述、总体评价、解决/再度发生。经统计,总共有655条数据记录反应了“阿波罗”飞行任务中乘员的融合和操作问题。然后,  相似文献   

9.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经验对于未来登月计划的实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主要总结了美国航空航天局对阿波罗计划航天员的两次采访内容,其经验和建议涉及的方面包括:任务结构、航天服、便携式生保系统、月尘控制、自动控制系统、信息显示与控制、月球车和远程控制、使用工具、乘员训练、月面操作、疾病处置、药物与急救、辐射、乘员绩效、食品与营养、飞后康复、乘员互动等,这些宝贵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阿波罗计划震惊世人,21世纪美国重树奔月雄心。充满勇气和智慧的星座计划为人类再次登月量身打造,取名为希腊战神的“阿瑞斯”火箭将高耸入云,奥利安飞船力图扬长避短,登月器决心旧貌换新颜,这一切都只为了一个目标——重返月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美国“阿波罗”飞船的振动试验,包括环境预示、计划制定与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12.
阿波罗飞船的两起重大事故王景泉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是美国60年代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一项载人航天计划。该计划自1961年5月始,至1972年12月止,历时11.5年,耗资240多亿美元。一、阿波罗飞船基本结构阿波罗飞船的基本结构可分为指令舱、服务舱和登...  相似文献   

13.
《航天》2009,(8):43-43
为了重返月球,美国目前正在打造新型登月飞船“猎户座”。这种新型飞船大胆借用了阿波罗工程的可靠经验:“猎户座”的外形酷似阿波罗飞船。“猎户座”月球着陆器仍采用阿波罗飞船登月舱的设计理念,即由上升级和下降级组成,上升级是航天员完成登月使命后将他们送回月球轨道的乘员舱,下降级是一个有4条腿、通过火箭发动机实现“软着陆”的着陆平台。  相似文献   

14.
“阿波罗”登月舱的软着陆支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登月舱的软着陆支架是确保月面探测活动及宇航员返回地球的关键装置。文章对“阿波罗”登月舱软着陆支架进行了介绍,描述了其技术指标、功能要求和基本组成,并对“阿波罗”登月舱软着陆支架的构型设计,主支柱、辅助支柱、足垫、展开架、收拢释放机构、展开锁定机构、触杆高度器以及铝蜂窝缓冲元件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说明。鉴于“阿波罗”登月舱软着陆支架的设计通过了多次飞行试验的验证,文章结合“阿波罗”登月舱软着陆支架的方案,提出了中国载人登月工程中登月舱软着陆支架研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日月 《航天》2009,(3):56-57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最高档俱乐部”,虽然它没有正式登记注册,也从未正式挂牌,没有具体的地址,但其“门槛”之高,却是连亿万富翁也只能望它兴叹,无论花多少钱也没法进入这个群体。这就是由“阿波罗”计划造就的,到过月球(包括月球上空)的24位航天员——其中的12位还亲自踏上了月球大地是“金卡会员”,他们都是惟一曾从另一颗星球上空回望过地球的人类。所以,他们的故事也能让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6.
美国航宇局自1958年10月1日成立至六十年代末,短短十多年间,在无人和载人航天工程计划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尤其是1969年《阿波罗-11》载人登月工程计划  相似文献   

17.
国内空间政策 自太空时代开启以来,私营企业一直试图处理好他们与政府主导的航天计划的关系。私人企业一直隐藏在“阿波罗”计划光环的背后,并受到了因冷战形成的国家安全限制的束缚。他们为解脱束缚也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抗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外报刊经常提到美国的(或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有的甚至把它和曼哈顿计划或阿波罗登月计划相提井论。美国总统里根最近还多次声明,在同苏联进行裁军谈判中,美国决不放弃“星球大战”计划。本文主要根据美国官方材料,对该计划作一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2010,(2):49-49
2010年4月13日,“阿波罗”13号在世的两名航天员和地面指挥中心的同仁们,在芝加哥欢聚一堂.纪念40年前没有成功的“阿波罗13”号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20.
卡纳维拉尔角俗称“卡角”, 1947年就作为导弹试验靶场而闻名遐尔。1950年7月19日改造的V-2导弹Bumper7从此发射,此后十年间发射架林立,鳞次栉比。大名鼎鼎的阿波罗计划就是在“卡角”进行的,但它的早期发射并不是在39号发射场,而是在“卡角”的34号和37号发射场。34号发射场其实是最早的阿波罗发射场,1961年6月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