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0 毫秒
1.
薛滔 《太空探索》2012,(11):45-45
9月7日,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主办的"海峡两岸航天(航太)技术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40多名来自海峡两岸相关专业人员参加了研讨会,并就航天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作了题为《航天技术与中国航天》的报告,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讲解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阐述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戚院士从卫星应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航天技术发展状况及我国航天技术在国民经济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展望了我国航天未来发展的规划和远景。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和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同时也是上海航天技术院(前身上海第二机电工业局)成立55周年和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开馆5周年,为此,由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与上海航天技术院于去年岁末共同主办了"钱学森与上海航天"专题展。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作为中国航天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及中国  相似文献   

3.
《太空探索》2011,(8):66
中国宇航学会和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将于2011年9月5日至9月8日在中国上海联合召开"第四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中国宇航学会已经与国际宇航科学院共同举办了三届国际空间会议,都取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4.
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曾将航天技术形象地比做"现代印度寺庙的庙顶"。印度为确立其在亚洲政治、经济大国的地位,一直将航天技术发展作为科技发展的重点。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国产探空火箭开始,印度先后自主研制了人造地球卫星、卫星运载火箭(SLV、ASLV)和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  相似文献   

5.
《太空探索》2011,(10):10-11
9月6日至8日,由中国宇航学会和国际宇航科学院(IAA)联合举办的第四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新加坡、英国、乌克兰、美国等十个国家的15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是由中国宇航学会和国际宇航科学院共同发起、举办的国际空间系列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航天技术创新,造福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6.
正今天,航天技术与防灾减灾已经密不可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批防灾减灾的航天"神器"为人类保驾护航。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认识这些神器中的一些"明星"。国内篇风云三号卫星风云三号卫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主要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气象参数,并监测大范围自然  相似文献   

7.
<正>一、前言大家知道要决定一次很好的航天飞行,须要:1)选择最优飞行轨道,2)制定最优推力规划;3)决定最优设计方案。这就有赖于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及“三C”技术的密切配合(“三C”技术是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与控制Control技术。航天技术中的数学问题很多,笔者试就航天器在高超声速流运动以及湍流的敏感性分析和火箭在发射架上运动的相互干扰等所出现的重要数学问题挑选几个,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或方法。这些由航天技术中抽象出来的理论性问题的研究、探索,往往对提出新型的设计思想或方案是有促进作用的;反过来又能丰富数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晓帆 《国际太空》2010,(2):15-18
50多年来,美国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众多成就,航天技术一直保持领先地位;但其载人航天计划的演变并没有遵循稳定的发展路线。美国载人航天计划主要经历了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计划、"国际空间站"项目和"太空探索新构想"。目前,奥巴马政府又计划出台新的载人航天政策,可见,演变过程与总统制的决策制度以及美国保持航天技术领先的政治目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航天科技有着无数"高冷"的尖端应用,并且通过技术转化输出了更多"接地气"的商业使用价值。而在空气净化器成为必备家居用品的时代,利用航天技术研发的空净产品也已经走向市场,并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空间。这也为其他航天企业推进军民融合进行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了有益参考。航天黑马跑出卓越指标近年来,在国产空净品牌中,北京航天爱  相似文献   

10.
自人类的航天技术出现以来,现代战争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军种也随之发生了变革,就像上世纪飞机的出现导致空军的发展一样,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崭新的军种——“天军”也随之出现,其中制天权的夺取是“天军”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正>由中国宇航学会和国际宇航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六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于11月10日至11日在中国上海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为"先进航天技术惠及人类社会"。共有来自14个国家的150多名代表参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本届会议地方组委会主席袁洁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代表集团公司董事长、本届大会主席雷凡培致辞,国际宇航科学院技术委员会主任菲利普·格拉扎  相似文献   

12.
要想提高航天技术水平,在太空进行空间物理探测和新技术试验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实践"系列卫星肩负着这两重使命.  相似文献   

13.
载人航天进入为新一轮高潮积蓄力量的"潜伏期"2011年4月12日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50周年,也是美国航天飞机首飞成功30周年。尽管50年来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国外载人航天仍面临各种困境,正处在各种战略选择的十字路口。美国终止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退役航天飞机,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     
<正>航天科技"智囊团"瞄准世界航天技术前沿8月1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2010年年会暨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此次会议上,有着"智囊团"之称的科技委成员们以学术报告会  相似文献   

15.
<正>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祖籍盛康镇任家湾。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2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接收、拆装P-1导弹1956年12月,任新民接受了一项紧急任务,由其带队乘专列前往满洲里接收苏联援助的两发P-I液体近程弹道导弹及其辅助装备。  相似文献   

16.
航天计量测试技术是航天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群体不断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是航天技术产业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航天计量测试技术发展的特点,并对其效益进行评估,有助于探讨航天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效益生成机制,有助于探讨航天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巨大的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航天计量测试技术是航天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群体不断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是航天技术产业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航天计量测试技术发展的特点,并对其效益进行评估,有助于探讨航天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效益生成机制,有助于探讨航天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巨大的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航天技术如何实现产业化、商业化是全球航天界悬而未决的问题。航天技术具有“三高”——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然而,高回报主要来自间接的、派生的和长远的效益,且难以量化统计。过去关于航天技术的效费比被认为高达12∶1、14∶1,甚至更高的估计,但因没有严密的量化证明而缺乏说服力。航天技术在未来实现产业化、商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尚不发达的中国,航天技术产业化、商业化条件很不成熟。与其侈谈航天技术的产业化,不如针对航天技术的某一领域进行具体研究分析,也许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启示作用。例如…  相似文献   

19.
<正>7月12日,"2014中国科协夏季科学展"在北京拉开序幕。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韧院士作了题为《航天技术和中国航天》的科普报告。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主持了报告会。戚发轫院士介绍了航天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从进入太空的能力、利用太空的能力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航天的现状及未  相似文献   

20.
张昊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5,15(5):70-70,F003
工艺的成熟与稳定是卫星进入应用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1概述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综合,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航天技术发展的需求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发展,并带动传统技术的发展。航天产品的形成要通过研究、试验、设计、工艺、加工等一系列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