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了某型飞机部分平尾前缘结构的抗鸟撞优化设计。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比研究了蒙皮厚度、翼肋个数、隔板对平尾前缘抗鸟撞性能的影响。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增加隔板的方案对结构抗鸟撞性能的提高最明显。然后,进行了增加隔板的平尾前缘结构鸟撞试验,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良好,满足结构的抗鸟撞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型飞机平尾前缘再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重量超差问题,根据平尾前缘的结构形式对其结构强度和重心、飞机重量重心、飞机尾翼颤振特性等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并结合工艺优化情况给出了可装机使用的结论及重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飞机结冰的机理和条件、分析平尾前缘生成双角冰的危害。通过理论分析和风洞试验,对某机平尾前缘结角冰的气动特性和飞行特性作了初步的研究和预测。提出了平尾结冰时安全着陆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某型机空速管测试改装试验要求,设计了一套空速管安装支架;通过简化安装支架结构受力模型,采用工程估算法初步校核安装支架结构的合理性;通过有限元法对各零部件的连接强度、结构刚度及位移进行校核,验证了空速管安装支架满足试验及结构静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某飞机部件高速风洞测力天平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某飞机部件高速测力试验的需要,研制6台部件测力天平来测量飞机不同部件(机翼、平尾、垂尾、短舱、短舱+挂架、翼尖小翼)所受的气动载荷,天平设计载荷极不匹配,且模型空间有严格的限制。设计时,主机测力天平采用后腹支撑,安装在机身构造线的下方,为部件天平的安装提供了可能,同时针对不同的天平采用了不同的结构形式:机翼天平采用正八边形结构,垂尾天平采用三片梁结构,平尾天平、短舱、短舱+挂架采用矩形梁结构,翼尖小翼天平采用“z”字形结构,既满足了天平的测量需要,又确保了天平在模型中的安装位置和试验的足够间隙。部件天平的成功研制,及时为型号研制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胡文刚  林长亮  王刚  门坤发 《航空学报》2020,41(1):222860-222860
鸟撞是威胁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的研究多是对单一试件或结构的一次性鸟撞,而对鸟体穿透撞击部位后,对其他结构造成二次冲击的研究较少。为了研究这种问题,基于流固耦合算法,建立了多欧拉域耦合的某直升机平尾全尺寸模型。在考虑空气影响的前提下,详细分析了鸟撞平尾过程、前缘和前梁的损伤形式、平尾的位移响应、鸟撞载荷规律以及冲击载荷对平尾根部结构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鸟体在穿透前缘时未发生解体,其对前梁的二次冲击载荷同样很高,平尾结构设计需要考虑鸟撞是否会造成平尾根部断裂,鸟撞载荷具有阶跃函数的特点;结构响应时间对比冲击载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7.
某型飞机后边条焊接盒段是用于安装平尾的重要受力构件,由材料为30CrMnSiA的板弯件、机加件及加强筋焊接组合而成。由于盒段焊缝数量多、零件壁厚薄,故在组合焊接时容易出现焊接变形、变形后校形困难等问题,使焊缝质量难以保证。本文对焊接盒段结构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在最终选定的结构优化方案中,其盒段壁板为整体机加成型,大量采用机械连接,焊缝数量少,焊接形式简单,缩短了盒段的焊接周期,改善了焊接盒段生产的工艺性,满足了该型号飞机的批产要求。  相似文献   

8.
某型飞机平尾前缘采用电热式防(除)冰系统,有效解决了结冰问题。但飞机停放及飞行环境影响易使平尾前缘电阻元件的绝缘电阻值超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平尾前缘电阻元件开展研究,通过测试、分析、试验,确定了更换绝缘材料、加温元件材料并改进了制造工艺,对电阻元件进行再制造,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在某型飞机上进行了使用验证,可为同类飞机尾翼前缘防(除)冰设计、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某型飞机的水平安定面前缘使用的是气囊式除冰带,除冰带损伤除了会使飞机空中除冰功能失效,影响飞行安全,还会进一步导致飞机水平安定面前缘翼肋受损,影响气动性能。因此本文中将从多角度对除冰带与翼肋的损伤形式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力学分析,找到最终的损伤原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某型飞机全动平尾安装状态一致性略低、操纵间隙大小存在波动及转动摩擦力矩较大的原因,并对引起该现象的全动平尾安装结构进行优化改进设计,使全动平尾轴向、径向定位更合理,平尾转轴支撑轴承在理想状态下使用,较大程度提高了平尾安装状态的一致性、减小了平尾操纵间隙的波动及转动摩擦力矩。  相似文献   

11.
根据某型飞机短舱发动机气动外形布局和配装涡扇发动机的特点,经对比分析各型飞机发动机安装位置、安装形式及尾吊式发动机安装节结构形式,设计了某型飞机发动机安装节,通过受力分析表明,载荷分布合理,该安装节结构形式能满足某型飞机在全包线范围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除冰气囊作为涡桨类飞机常用的除冰系统,评估其对全机气动特性的影响对飞行性能与安全有重要意义。基于某飞机上安装的气囊除冰系统,采用CFD 方法模拟其工作时的全机气动特性,研究气囊简化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气囊膨胀高度增加,对全机气动特性影响显著,失速迎角提前约10°,最大升力系数损失近60%,最大升阻比降低约2.9;受膨胀气囊外形影响,机翼前缘呈展向流动特征,后缘流动分离区域长度与除冰气囊的安装长度相当;机翼前缘压力分布受膨胀气囊外形的影响出现震荡,从而影响整个翼面的压力分布;随简化气囊膨胀高度增加,失速迎角最大提前约1°,最大升力系数损失约21%,最大升阻比降低约2.2。  相似文献   

13.
直升机旋翼桨叶除冰技术对保证直升机飞行安全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研制的直升机都没有装备旋翼桨叶除冰装置,相关的技术研究也刚刚起步。本文介绍了直升机旋翼桨叶除冰结构设计方法,并在某型直升机旋翼桨叶参考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除冰装置的结构优化设计,确定了一个满足除冰要求和旋翼桨叶的静、动特性及强度要求的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飞行安全,CCAR25 部对民机结构抗鸟撞性能提出了严格的指令性要求,须对机翼前缘、平尾前缘和垂尾前缘等典型前缘结构进行鸟撞分析。鸟撞分析涉及到结构的动力学分析、鸟体的本构关系模拟、材料的高速非线性效应以及结构大变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关的计算复杂,会耗费结构设计人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通过采用经验公式和仿真分析方法对前缘结构抗鸟撞性能进行快速的分析,可达到对结构的抗鸟撞能力进行快速预估并从而指导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某型尾吊高平尾飞机通过安装失速保护系统改善失速特性,满足了适航条例的要求。介绍了失速保护系统的设计,从保障试飞安全的失速试飞准备工作、失速保护系统研制试飞与失速特性验证试飞三个方面研究了安装失速保护系统飞机的失速试飞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飞行安全,CCAR25部对民机结构抗鸟撞性能提出了严格的指令性要求,须对机翼前缘、平尾前缘和垂尾前缘等典型前缘结构进行鸟撞分析。鸟撞分析涉及到结构的动力学分析、鸟体的本构关系模拟、材料的高速非线性效应以及结构大变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关的计算复杂,会耗费结构设计人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通过采用经验公式和仿真分析方法对前缘结构抗鸟撞性能进行快速的分析,可达到对结构的抗鸟撞能力进行快速预估并从而指导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型机研制中大直径、高干涉螺栓在厚夹层结构中的安装问题,对不同安装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采用应力波安装新方法。采用应力波对直径8mm、10mm、12mm的干涉螺栓进行了安装,分析了安装质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应力波安装方法可以满足高干涉螺栓的安装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电脉冲除冰系统是保障飞机在结冰气象条件下安全飞行的一种机械除冰系统,它具有高效节能、稳定性好、通用性强等优点。国外研究机构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针对电脉冲除冰系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国内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为研究不同因素对电脉冲除冰系统除冰效果的影响,本文分别建立了简单翼型前缘结构以及 NACA2414、NACA2428、NACA2407等多种 NACA 翼型前缘结构的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提出了基于除冰率的系统除冰效果评判准则。基于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仿真,分别研究了不同幅值脉冲力作用下,脉冲力作用位置、翼型几何形状以及脉冲力作用序列对系统除冰效果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系统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为达到相同除冰效果,采用对称双脉冲作用所需的幅值明显小于单脉冲作用;相同工况下,相对厚度较小的翼型前缘除冰效果较好,且同一翼型的下翼面的除冰效果略好于上翼面的除冰效果;通过适当调整脉冲触发顺序,可以达到或接近通过单纯增加脉冲载荷所达到的除冰效果。本文通过仿真计算,提炼了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除冰效果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指出了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的优化方向,为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分析某型飞机平尾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间隙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影响锥形衬套与平尾转轴、大轴承内圈之间间隙的因素,从理论上对平尾转轴的受力状况和安装间隙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找出现有飞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排故和处理,为后续飞机提出设计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肖英本  周达泉 《航空学报》1992,13(9):564-566
某飞机全动平尾的旋转频率是影响颤振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飞机首次共振试验测量的平尾旋转频率偏低,不满足设计要求,因而成为影响试飞的一个难题。本文概述了非线性因素对平尾振动特性的影响以及为解决这一准题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