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平板毛坯局部胀形产生的塑性变形不局限在所谓的直接变形区范围内的材料,而比直接变形区大得多的范围内的材料都产生了塑性变形。此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板材本身的极限强度与屈服强度之比值。比值越大则变形区的范围相对地就越大。胀形能达到的高径比主要由材料的极限强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及延伸率所决定。对于08F钢,其胀形高径比可达0.4,并在胀形之后又经三次拉延也未加中间退火工序。  相似文献   

2.
针对钛合金材料在常温下弹性大,卷焊成形后圆筒几何形状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不锈钢芯棒进行加热胀形、校园的工艺方法,介绍了钛合金薄壁圆筒热胀形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时效前对Al-Li-Cu-Mg-Zr(2091)合金进行冷轧和温轧关系,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了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敏感生。结果表明,预轧制变形提高了合金的应力腐蚀抗力。冷轧受形量为20%以及温轧温度为180℃时,合金都具有最低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对合金应力腐蚀抗力与显微组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由于内涵尾喷管属薄壁件,型面贴合度高,材料变薄量不超过0.2mm,为此采用聚氨酯橡胶模胀形工艺,选用15°锥形压边圈,聚氨酯橡胶的硬度为75~90A,成形出了外观质量好、材料变薄量小、符合图纸要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取新型低成本Ti-Al-V-Fe合金热成形工艺窗口,研究了热加工参数为变形温度875~1100℃、应变速率0.001~1 s^-1、变形量70%的低成本Ti-Al-V-Fe合金热变形行为。结果表明:流变应力与变形温度成反比,与应变速率成正比,合金为典型负温度、正应变敏感材料。以热模拟实验数据为依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了材料常数与应变的函数关系,建立了基于应变量耦合的α+β两相区及β单相区Arrhennius本构方程,其耦合系数为0.98,表明建立的模型在给定任意应变量时可准确预测流变应力。根据热激活能,判别合金在不同相区软化机制,单相区为动态回复,两相区为动态再结晶。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棱台组合壳体整体无模胀形制造研究形容的新工艺,并经过多次实验探索选定了合理的壳体结构,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对该结构壳体的胀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最后通过实验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收敛段内壁采用卷锥筒、对焊、胀形工艺,存在着焊缝材料强度低,胀形后焊缝处壁厚减薄量超差的问题。废品率高,潜在质量差。为此做强力旋压、胀形工艺试验。强力旋压有一次成型,二次成型方案。一次成型试验起旋后在距小端60~90nm处屡次产生龟裂,甚至断裂。因此,未作进一步试验;二次成型试验采用的过渡模胎的半锥角定为30°,二次旋压模胎的半锥角仍为12°, 前、中、后共三次消除冷作硬化热处理,零件顺利成型。又通过试验在胀形、热处理、校形工艺及一次胀形成型工艺中选择了前者,型面与样板的间隙<0.15mm。零件达到并超过了图纸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钭对曲母线回转体薄壳零件的特殊要求,采用液压胀形工艺;就工艺步骤、胀形用工装、胀形过程、变薄量和回弹量的确定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硝酸酯增塑高能推进剂爆炸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硝酸酯增塑高能推进剂的爆炸性能、爆炸当量等进行了试验和评估。简述了共试验装置、方案、试样、试验过程及结果。结果表明:该推进剂危险性分类与美国国防部划入1.1级危险品的高能推进剂相似;TNT当量10m之内为1.07~1.26,10~55m之间约为0.89~1.21,也与国外相关试验值相似;另外观测到10kg该推进剂爆炸时,距35m以外建筑物无大影响,55m外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在GPS中实施了SA政策,使得非授权用户定位精度从15-25m降低到100m,这种精度难以满足诸如城市车辆管理和调度以及其它城市车辆救护服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若利用调频广播的RDS(RadioDataSysem无线电数据系统)发播修正数据来提供更多的信息,可将误差降低到10m以内,这里要用到DGPS(DiferentialGlobalPositioningSystem)。文中介绍DGPS的工作原理,RDS用作DGPS的数据链、RDS/DGPS的系统构成及RDS的接收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张亚  强洪夫 《上海航天》2011,28(1):37-39,45
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Ⅰ-Ⅱ复合型裂端的变形场和约束场(裂端形状改变能和应力三维度水平Rσ)分布。结果表明:复合型裂端变形为不对称的相反变形,符合钝化-锐化模型。Ⅰ-Ⅱ复合加载时裂纹尖端出现负约束区域(该区Rσ〈0),当Ⅱ型分量增加,负约束区域增大,最大约束水平Rσmax降低,且绕裂纹尖端顺时针转动。Rσmax出现距裂纹尖端有一定距离处。Ⅰ-Ⅱ复合载荷下偏离原裂纹方向的裂纹在钝化区内某处危险点开始萌生,并与应力三维度最大位置处产生的空穴或孔洞聚合向前扩展。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的优异特性,是液氢液氧燃料贮箱的理想材料。然而液氢液氧燃料贮箱在服役时要承受极低温度载荷,复合材料贮箱箱体的低温结构可靠性尚未可知。开展了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缠绕贮箱结构在温度和内压载荷下的变形及损伤研究,分别进行了常温/低温抗渗漏测试,结合应变测量、声发射监测、氦质谱检漏等方法分别研究了内压以及低温工况对复合材料贮箱的应变分布及损伤泄漏状态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封头与圆筒区域交界处易产生应变集中,低温载荷导致复合材料局部小幅度基体损伤及纤维/基体界面脱粘,但并未影响贮箱箱体承压性能和气密性。本研究可为未来大型航天器减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复合推进剂微裂纹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线弹性断裂理论,提出了一个适合复合固体推进剂的脱湿微裂纹损伤发展方程,通过部分单向定速拉伸试验数据拟合确定其主要的细观参数,从而得到了复合固体推进剂在细观水平上完整且封闭的本构方程组。该模型不仅得到了单向拉伸试验结果的验证,而且在较大范围内可有效地预测不同应变率下的单轴定速拉伸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描述固体推进剂裂纹腔内瞬时对流燃烧过程的数学模型,数值求解该数学模型得到了气相参数沿裂纹长度方向的分布,通过对比定量地讨论了裂纹变形对裂纹腔内对流燃烧流场的影响,其结果为裂纹不变形假设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空间伸展臂热应变与热变形光纤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空间伸展臂在热载荷作用下承载特性与形态变化的监测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伸展臂结构温度、热应变以及热变形集成监测技术。借助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了单端热载荷作用下铝合金空间伸展臂结构热-力模型,分别得到不同局部热载荷下伸展臂轴向温度、热应变以及热变形分布与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有限元分析与热传导理论的两类伸展臂轴向热变形计算方法。构建了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伸展臂若干关键位置的温度值与应变值,进而反演出结构轴向温度场、应变场连续变化信息。研究表明:采用有限元拟合法与热传导解析法计算所得伸展臂轴向热变形误差分别为5.256%与3.556%。相关成果能够为未来航天器在轨服役状态监测与辨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对复合材料壳体的固体发动机药柱在工作内压作用下的变形和三维应力、应变进行了计算。复合材料壳体简化为正交各向异性结构,确定其弹性材料常数和材料的主轴方向,壳体变形计算和多次水压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药柱的三维应力、应变分析,为药柱完整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低温动态准双轴拉伸加载下HTPB推进剂的热老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热老化后三组元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推进剂在低温动态准双轴加载下的性能,开展了不同热加速老化时间、不同温度和应变率条件下推进剂的准双轴拉伸力学性能试验及扫描电镜(SEM)观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加速老化前后,推进剂的拉伸曲线趋势、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及细观损伤形式保持一致,改进型非线性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1~100 s -1 应变率范围内典型力学性能参数随热老化时间的非线性变化关系。随温度降低,老化后推进剂的断面形貌由“脱湿”变为AP颗粒断裂,热老化、低温以及高应变率载荷的叠加使得推进剂的细观损伤变得更加严重,但准双轴拉伸时损伤程度相比单轴拉伸时有所减弱。热老化32 d、74 d和98 d后-50 ℃、 14.29 s -1 加载条件下的最大伸长率分别为未老化时室温、0.40 s -1 条件下数值的28.79%、27.58%和25.63%,该参数定义可为分析长期贮存后战术导弹SRM药柱在低温点火条件下结构完整性失效的准则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由随机发生的严重布料不均匀引起的强烈机械振动难以用机械方法加以解决只能靠增加对机械振动强度的监测灵敏度。当振动强度超过一定值时,PLC控制程度执行一系列操作以保护机械系统和拖动电机的安全。因此设计并制作高灵敏度测振电路板对系统安全至关重要。本文详细描述了此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过程。该电路板对分蜜机有可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SYSWELD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某新型战术型号铝合金联装架为产品对象,选取支撑框配对组件、弹位组件和立方体组件为典型结构件进行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数值模拟,以期表征铝合金联装架焊接过程的残余应力分布和变形趋势。结果表明:焊缝及其附近热影响区的Von-Mises应力较高,甚至超过了5A06铝合金材料的常温屈服强度;支撑框组件焊后最大变形出现于长矩形管中央,约为6.44 mm;弹位组件的焊接变形整体表现为凹向三维结构内腔,焊接变形也多集中在长矩形管上,最大变形约为5.21 mm。另外,采用对称分散焊过程产生的焊接变形量小于逐条焊缝焊接过程,但焊接残余应力趋势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