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弱散射与薄屏近似模型,利用快速傅利叶变换和阿贝尔变换的方法,对1972年6月15日耀斑-激波的行星际闪烁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别计算了激波前与激波后的电子密度功率谱,发现在小波数段都具有幂函数形式,并且波后幂指数值略大于波前幂指数值。说明此例激波后小波数段功率谱略变陡。  相似文献   

2.
采用弱散射与薄屏近似模型,利用快速傅利叶变换和阿贝尔变换的方法,对1972年6月15日耀斑一激波的行星际闪烁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别计算了激波前与激波后的电子密度功率谱。发现在小波数段都具有幂函数形式,并且波后幂指数值略大于波前幂指数值。说明此例激波过后小波数段功率谱略变陡。   相似文献   

3.
正新闻:中法海洋卫星科学组团队近日接连收到捷报,在中方首席科学家刘建强研究员、法方首席科学家达丽尔·豪瑟教授的带领下,该星旋转扇形波束微波散射计首批结果、海浪波谱仪仪器验证与海洋波浪谱测量评估相继被遥感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杂志录用。解读 : 中法海洋卫星于2018年10月底成功发射,2020年2月正式在轨交付投入业务应用,并向科学界共享观测  相似文献   

4.
正10月29日8时43分,中法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搭载两台海洋科学观测设备,一是海风观测载荷——全球首台新型体制的微波散射计,另一台是海浪观测载荷——全球首台新型体制的雷达波谱仪。借  相似文献   

5.
在γ谱线天文观测中采用多头锗晶体作为γ谱仪中的中心探测器,以提高探测器的观测灵敏度。本文以一个九头高纯锗探测器系统为实例,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分析了入射光子在各晶体中的能损分配和各类效率的比例,给出在几种晶体输出幅度组合相加情况下,探测的全能峰效率可提高的份额。并用较完整的模型对单个晶体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钠荧光激光雷达自1999年至今的观测数据中选取了分布于全年26天的数据进行重力波活动的分析研究.统计结果表明,武汉中层顶区的重力波活动非常频繁:26天总观测时间累计约为185.5 h,总共观测到124个重力波活动,平均发生频度为每小时0.7个波,且波的出现频度与地方时有一定关系.这些波的垂直波长主要分布在3-7km,垂直相速主要位于0.1-0.5 m/s.与国外报道的结果相比较,波长数值与分布较为一致,但相速明显较低.武汉中层顶区重力波活动的另一特点是多波过程很频繁,多、单波过程的出现比例约为3:2.利用钠层相对密度扰动时空图方法,给出了武汉中层顶区重力波传播和破碎现象的典型结果.还利用单色波模型对部分钠层数据进行了单色波相关参数的提取.   相似文献   

7.
基于激光雷达夜间观测提取重力波方法的定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激光雷达夜间观测的温度数据的时空范围和时空分辨率作为参考,构造具有已知背景温度(由稳态背景、行星波和潮汐波组成)和重力波频谱分布的合成温度数据,针对合成温度数据,分别采用已有的夜间平均方法和时间滑动平均方法提取重力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谐波函数近似表示背景大气变化的谐波拟合方法提取重力波.通过比较提取出的重力波与事先给定的重力波得到谱响应,利用谱响应定量分析各方法能够有效提取重力波的周期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对背景温度成分敏感的夜间平均方法提取的重力波振幅易被严重高估;对半日潮汐比较敏感的时间滑动平均方法通常可以提取周期小于1.15倍窗口宽度的重力波;对背景温度成分不敏感的谐波拟合方法可用来提取周期小于0.4倍夜间时间长度的重力波.将各方法应用于Na激光雷达夜间观测的温度数据,从中提取重力波,结果表明时间滑动平均方法和谐波拟合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激光雷达对北京地区上空Na层进行持续观测,通过连续三年累积的夜间观测数据对北京地区重力波活动及其波谱进行研究.根据重力波的线性理论计算,得到北京地区上空的大气密度扰动规律、空间功率谱和时间频率谱.通过选择重力波波长在1~8 km,具有特定波长以及特定周期为60,45,25 min的重力波活动辅助研究重力波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重力波大气密度扰动具有夏季大、冬季小的活动规律.结合波源与背景风场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北京上空重力波活动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为青藏高原地形和对流因素与我国北方地区季节性背景风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一枚Chaff火箭在87.4km高度测量到高达0.33s-1的风切变剖面,相信这个切变值是中层大气曾经测量到的最大切变值.在这个异常大风切变层内,垂直速度扰动谱在浮力子区,惯性子区,和粘性子区有谱斜率-3.10,-1.65,和-7.11,这个观测与中性密度扰动一致.计算的内尺度和浮力尺度与扰动谱中的崩溃点不一致,这个结果与中性密度扰动不一致.讨论了湍流和重力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强湍流与波场饱和有好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在美国基特峰国家天文台观测得到的氢和电离钙多条谱线轮廓,以及PANDORA大气模型计算程序,对宁静太阳VAL-C'大气模型进行了诊断。文中首先讨论了模型大气中不同层次的辐射特性,着重指出H巴尔末谱线同Call共振线和红外线的源函数具有与温度不同的耦合关系。其次,通过计算得到了各条谱线在日面不同点的出射轮廓,并将其同观测轮廓相比较,存在的系统差别有:(1)Hβ和λ8498红外线线心的剩余强度较观测值高,而CaIIH和K线线翼的剩余强度则明显比观测值低;(2)Hβ及caII各条谱线在△λ=0.5?处的剩余强度值的临边增大系数较观测值大。除上所述及某些观测误差以外,计算值同观测值符合得较好。最后,文章分析了导致计算和观测不符的可能原因,并进而提出了对VAL-C'模型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日趋复杂的空间环境,天基观测由于其分布灵活和全天候观测的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类问题为典型的星空背景观测(above-the-horizon,ATH)问题。基于分段积分思想,提出了一种ATH观测三维空间覆盖范围的计算方法,涵盖了该问题所有可能的10种积分形式,适用于因观测约束参数不同取值而形成的任意几何构型场景。不仅在二维平面覆盖问题上与现有方法进行了比较并验证,还首次解决了ATH在三维空间中覆盖体积的定量解析计算难题。仿真结果表明,平面和空间覆盖最大化所对应的最优观测轨道高度存在明显差异,空间覆盖计算模型能更为准确有效地表示卫星覆盖性能,同时能为星座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离子在加热条件下呈现各向异性分布的假设,建立离子声波激发条件下非平衡态的三维离子速度分布函数模型,给出任意视线方向上非相干散射谱的计算方法,分析幅度修正因子、离子声速粒子组分、雷达波束方向与磁场方向夹角及温度各向异性对功率谱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解释离子线谱超过一个量级的幅度增强现象和上行离子线强于下行离子线的不对称现象,对加热强扰动电离层条件下的等离子体参数反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1987年6月23日至29日MAC/SINE国际联合观测期间SOUSYVHF雷达在Andφya探测中层大气风场起伏的功率谱.结果显示,垂直速度谱与重力波谱理论有较大差异.引入背景风场Doppler漂移并不能完全解释垂直运动谱与重力波谱理论的偏差,背景风场的影响明显小于理论预测的结果,说明大气运动功率谱成分中除了重力波外可能还有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红外传感器观测海面,若观测天顶角较大,则视场中会同时出现海面与天空背景.通过计算传感器每一像素单元接收的辐射强度,可以得到海天背景多谱段光学图像.为了计算假定海况条件下海面随观测方向变化的反射辐射,基于几何光学原理修正了传统海面辐射特性模型.由于路径长度随传感器垂直视场变化,此时大气对辐射传输的影响十分显著.天光及水平路径辐射采用改进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计算.该模型具有更高的光谱分辨率,适用于多谱段成像仿真.基于给出的海面辐射特性模型和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分别仿真了不同时刻不同观测角下可见光、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的海天背景辐射图像.仿真结果符合物理原理,与实测图像的对比验证了新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黑子半影模型研究了中介湍动场对太阳大气中CaII K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以及湍动元长度的增加均可导致观测谱线轮廓的不对称。当湍动元长度小于40km时,中介湍动场可以用微观和宏观湍动的组合来模拟,对大气模型及谱线轮廓的计算基本无影响;但当湍动元长度大于40km时,这种简化的处理方法可能导致大气模型上层色球温度偏高。文中通过一个计算实例,说明了在太阳大气模型计算中,只用中介湍动也可能使谱线的理论轮廓同观测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针对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研制的两台大气波动监测仪近三年的观测数据,对这一时段内所观测到的重力波和次声波周期尺度扰动的形态特征、谱结构特征及其在时间分布上的统计特征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几例雷暴、地震等事件中观测到的大气扰动,并揭示了这些事件期间观测到的与地面大气扰动周期尺度相类似的电离层扰动. 结果表明,北京大学研制的大气波动监测仪可有效记录到地面的微弱大气扰动,观测数据可用于进行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之间的耦合研究.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上空高分辨率气球探空观测的温度垂直波数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分辨率为10 m的温度剖面检查2.90~8.01 km和14.65~19.76 km高度范围内归一化温度扰动谱的谱特性,并且将它们与模式谱比较.结果表明,在波数9.8×10-4~2.5×10-2m-1范围内,对流层的垂直波数谱有约-1.9的平均谱斜率;低平流层的垂直波数谱有约-2.2的平均谱斜率.这两个平均谱斜率大大偏离了目前饱和谱模式和普适大气谱模式表示的-3.0和-2.4谱斜率,并且认为是目前气球测量中曾经观测到的最平谱斜率.在波数9.8×10-4~2.5×10-2m-1范围内,对流层和低平流层的平均谱振幅比饱和谱模式的谱振幅分别大24倍和5倍,这也与饱和谱模式以及目前文献中的观测结果有很大不同.这些较大平均谱振幅与最平的平均谱斜率一道共同表明,观测的温度谱并不遵循目前的饱和谱模式和普适大气谱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采用裂纹萌生方法(CIA)进行机群结构耐久性分析,需要综合考虑载荷谱分散和结构特性分散,但是关于综合考虑结构特性和载荷谱分散的机群寿命标准差取值应如何确定并未给出明确的方法。为此,进行了某飞机某关键结构7B04 T74铝合金模拟试件在3个单机谱下的耐久性试验,通过断口判读确定试件裂纹萌生寿命,反推得到结构细节的三参数式P-S-N曲线参数,对比分析表明载荷谱差异对P-S-N曲线参数无影响。为描述机群载荷谱分散的影响,提出了机群"当量"P-S-N曲线的概念和参数估计方法。采用疲劳分析方法确定细节裂纹超越概率,对损伤度进行评估,建立了综合考虑结构特性分散和载荷谱分散的CIA。   相似文献   

19.
全球海表流场多尺度结构观测卫星计划(Ocean Surface Current multiscale Observation Mission, OSCOM)首次提出海表流场、海面风场和海浪谱(简称 “流–风–浪”)一体化探测的多普勒散射计(Doppler Scatterometer, DOPS)测量原理和系统体制。OSCOM采用Ka-Ku双频多波束圆锥扫描体制的真实孔径雷达,将实现超过1000 km观测刈幅、公里级分辨率的“流–风–浪”一体化卫星直接观测。OSCOM将突破海洋亚中尺度非平衡态动力学、海洋多尺度相互作用、海气耦合的研究瓶颈,支撑实现海洋系统科学、气候变化等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未来,应用OSCOM海表流速观测的模式改进,将奠定海洋非平衡态过程数值模拟、同化和预报的动力学基础,实现海洋和海气耦合模式的重大改进。通过与多源数据融合,OSCOM海流观测的应用将为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收支研究和国家重大任务提供支撑。OSCOM科学卫星的实施对于我国地球系统科学和卫星对地观测重大应用的突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望带动我国应用卫星的发展从追赶、并行走向领跑。   相似文献   

20.
冬季中层顶区域重力波谱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DYANA试验期间19枚Chaff火箭在81—105km高度范围测量的高分辨率水平速度数据,研究标量水平速度垂直波数谱在冬季的谱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冬季平均垂直波数谱有-3.02的谱斜率,这与各种饱和理论预测的-3谱斜率很一致,提供了饱和重力波谱在冬季的观测证据.与各种饱和理论比较表明,这个冬季谱的谱振幅与线性饱和理论预测的谱振幅完全一致,但是总是小于非线性饱和理论预期的、激光雷达测量的谱振幅.这个冬季谱与最近得到的夏季饱和重力波谱一道,共同表明我们的观测结果支持了线性饱和理论,而不管季节,地理位置和高度范围的不同.由这个冬季谱估计的盛行垂直波长为15km,它比夏季的12.8km盛行垂直波长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