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带有局部圆形止焊区的钛合金扩散连接层合板能够改善层合板在拉-拉疲劳载荷作用下的裂纹扩展性能,为了研究止焊区尺寸对裂纹扩展寿命的影响,采用3mm,2mm,3mm厚钛合金板材通过扩散连接成8mm厚层合板,层合前预留Φ12mm,Φ15mm止焊区,并加工成含中心Φ6mm孔的板状试件,进行了两类试件在含标识载荷的等幅载荷下的疲劳...  相似文献   

2.
以航空发动机叶片制孔为导向,结合飞秒激光对单晶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的非热熔性损伤阈值(Φth1)和热熔性损伤阈值(Φth2)特征,研究了飞秒激光能量密度(0Φ44.2J/cm2)对制孔重铸层和加工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Φth1ΦΦth2时,镍基合金经飞秒激光加工后加工侧壁没有出现明显的重铸物;在ΦΦth2时,加工侧壁开始出现重铸物,并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重铸层厚度增大。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飞秒激光单脉冲加工深度与能量密度的定量关系。能量密度越高,飞秒激光单脉冲加工深度越大,加工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类复杂壳体深小孔数量多、孔径小、长径比大、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在优化设计枪钻切削刃及冷却孔结构的基础上,将枪钻、直槽内冷钻等新型孔加工刀具与加工技术应用到卧式加工中心上,研究开发孔径Φ2~Φ10、长径比20~60深小孔的高效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优化得到符合要求的最佳切削参数,并建立深小孔高效加工切削参数数据库。实践表明,这一技术将深小孔加工效率提高30%以上,加工质量显著改善,有效解决了深小孔的高效精密加工问题。  相似文献   

4.
螺旋双径机用铰刀加工对象是在1Cr18Ni9Ti材料的零件上加工Φ16~(+0.12)、180毫米长的通孔,要求表面光洁度▽7。以前使用的是直齿机用标准铰刀,存在两个技术难题: 1.铰刀寿命短,每把铰刀仅能加工3~5个孔,个别的可加工7个孔。 2.铰出的孔多数呈现圆度不佳,严重的甚至出现波浪式多边形。经改进和近两年的生产实践考验,采用螺旋双径机用铰刀有显著效果。铰刀寿命提高了,  相似文献   

5.
描述一种熊猫型保偏光纤预制棒的预应力孔的加工技术,详细地介绍了加工方案、加工工艺及加工参数,针对预应力孔的技术要求,采用了“二次成孔,一次抛光”的加工方法,设计了金刚石特种加工钻头,加工夹具并优化选择了各项加工参数。加工出了Φ55mm,长度150mm玻璃孔,达到了孔径直线度002mm,孔径一致性优于003mm,内孔表面粗糙度优于Ra01μm,综合定位误差<01mm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1液压集成块加工技术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军、民品生产中。液压集成块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本成果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细长交叉深孔(Φ4mm最长115mm)及70余处密集孔(孔壁最薄0.8)的高难度加工;采用研磨法,用特种研磨芯棒除掉...  相似文献   

7.
图1所示零件,材料LY12-CZ管料(YB612-66),长度273毫米,孔径φ32毫米,要求光洁度▽7。过去采取扩孔、半精镗和精铰三道工序,加工工时约1小时,质量也不稳定。现采用自行研制的深孔镗刀,加工工时只需要5分钟左右,加工精度可达2级,锥度、椭圆度等误差均在0.01毫米之内,表面光洁度▽8。用这种镗刀加工同类材质的φ18×500毫米的工件,以及镗φ19×55毫米的台阶孔,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我厂某研制产品有两种套筒零件(外径Φ112.6d,内径Φ111D,长度114±0.1,壁厚0.8毫米),设计部门选用了GH169合金。原料为Φ120棒材,可直接加工成零件,但这样原材料浪费颇大,同时加工周期长,刀具磨损严重,生产费用昂贵,这种加工方法显然极不合理。如果通过锻造,使毛坯尽可能地接近零件形状和尺寸,那是比较合理的工艺方法。但因GH169合金系新材料,我厂从未锻过,又无成熟经验可供参考。尤其这种薄壁筒  相似文献   

9.
图1为一“T”形钢制零件加工工序图。该工序为在内圆磨床上加工。按图1的技术条件要求,该工序加工的内孔Φ7_0~(+0.015)“对图中标明的基准A_1和B_1同轴度不大于0.01,而加工的端面对基准A_1和B_1的垂直度不大于0.005。由于基准A_1定位面很短,基准B_1表面不完整,不能用如塑料夹具等一类高精度夹具定心夹紧。这是因为图中所示的“A_1”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低频轴向振动钻削理论和深孔振动钻削的工艺实践,在经过改造的深孔振动钻床上,成功地进行了材料为42CrNiMo的Φ9.5×2255mm超深孔振动粘削,获得了优良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瓜瓣阳模上定位销孔加工的找正误差大、实物与数模不一致、加工成本高的难题,通过改进找正方法,粗、精找正结合,并利用3D寻边器进行程序验证的思路,实现了理论数模和实物的精确对齐、找正。在此基础上通过椭球参数方程的坐标转换,实现了在3轴机床上对椭球面上法向和轴向定位销孔的加工。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加工方法,孔的位置精度达到Φ0.1 mm,加工成本降低75%,可在工程应用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被钻工件如图1所示,材料 GH132,钻孔Φ5.5_(+0.08)~(-0.16),共92孔,孔下部因有端面环槽 A,形成半边孔(有2/3圆周是空的)。钻孔时冲击大,钻头易磨损、崩刃、折断。过去采用 W18Cr4V 钻头,刃磨一次只能钻2~3孔。改用 M42钻头,也只能钻4~5孔,易崩刃和折断。钻头消耗量大,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孔新工艺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传统钻削加工容易出现孔口缺陷的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缺陷产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磨代钻、钻磨结合"的CFRP制孔加工新工艺,从加工机理上避免了孔口缺陷的产生。并研制出新型的大孔用电镀CBN钻磨复合刀具和小孔专用砂轮,进行了具体钻磨复合制孔实验。结果表明,此工艺CFRP高精度和高质量的孔加工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介绍了电火花高速小孔加工原理和特点,重点叙述了围绕提高航空发动机叶片气膜孔加工质量,对若干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提升以及多轴数控电火花高速小孔加工技术和设备在航天、航空等关键制造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螺旋铣孔技术是航空装备制造领域新出现的制孔技术,因具有加工质量好、效率高等优点被用于加工钛合金、复合材料等难加工材料.采用包括切削速度、切向每齿进给量、轴向每齿进给量和螺旋导程4个基本加工参数描述螺旋铣孔过程,分析了基本参数和螺旋铣孔输入加工参数(自转、公转、进给)之间的关系.在自行研制的螺旋铣孔试验平台上开展了钛合金材料的加工试验,研究了钛合金螺旋铣孔加工中切削温度及切削力的特征,以及基本加工参数对切削温度和切削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螺旋导程一定时,切削温度主要由切削速度决定,而与轴向每齿进给量及切向每齿进给量无明显关系;而切削力的影响规律与切削温度相反.切削温度是影响螺旋铣孔过程中刀具磨损及加工孔质量的主要因素.在需同时保证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大的切向每齿进给量、大的轴向每齿进给量和较低的切削速度.  相似文献   

16.
我厂生产的民品——红菱50二用车,其发动机汽缸体材料为QT50-1.5,硬度为HBl80——229,内孔Φ39.5D,孔长90毫米,光洁度▽9,孔壁上有多处凹坑和直槽(进气道和燃烧室),约占内圆总面积的10%左右,见图1。  相似文献   

17.
本成果在车床上加装超精研磨头,通过偏心机构使超精杆产生高频轴向振动(46.7Hz),工件由车床主轴带动旋转、研磨后,活塞杆Φ20mm硬质阳极化内孔表面达到设计要求,解决了伺服机构漏油漏气现象。 主要加工技术指标:Φ20mm内孔表面粗糙度Ra0.2μm~0.32μm;椭圆度、锥度不大于0.005;硬质阳极厚度为40μm~60μm;硬质阳极化硬度大于HRC35。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镗床加工某轴类零件径向孔系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问题,设计了一套组合夹具,利用这套组合夹具在车床上加工该零件径向孔,解决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厂刀具车间每年要生产大量钻头、铰刀、丝锥等细长切削刀具。而细长坯料在车削加工中极易顶弯或甩弯。我们过去曾采用分段接力式加工,但因需多次装夹,为了保证同心度、精度和光洁度,需多留磨量、增补无心磨工序,结果生产周期长、效率低、致使刀具供应  相似文献   

20.
我厂生产的一种油泵转子柱塞孔(图1),孔多,直径比较小,精度要求高,又是盲孔,而且不允许用磨料加工,加工难度大。过去采用在车床上钻—镗—挤工艺,效率低,报废、返修、超差品多,加工后孔径大小不一。后来经不断改进工艺和刀具,先在车床上钻、镗孔,然后在铣床上铰、挤孔,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近两年加工这种产品约600件,5000多个孔,无一孔超差,而且柱塞孔尺寸一致,柱塞基本可以由选配改为互换,减轻了配套工作量,提高工效2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